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甄選經典名篇,收錄中學生必讀篇目《道士塔》《抱愧山西》《風雨天一閣》《中國文脈》等;
★ 全新插圖版。本書配有多幅意境雋永、品味高雅的風景畫作為插圖,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文化與文學經典。
★ 集三十餘年創作之大成
★ 餘光中、星雲法師、金庸、賈平凹、白先勇誠意推薦!
★ 作者為開創文化大散文之先河,中國當代文史領域集大成者,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化境的當代巨匠。
★ 值得一讀再讀的文化與文學經典!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瞭餘鞦雨三十多年創作的代錶作,纍積瞭作者二十年走遍世界的文化考察,三十年的學術研究,四十年的持續創作,五十年的古典文化修養,堪稱餘鞦雨三十年來文化思索的完美結晶。《道士塔》《抱愧山西》《風雨天一閣》《中國文脈》等篇目,均已成為當代經典。《中國文脈》,探尋中國人的精神主脈,《道士塔》,重現敦煌文化的曆史滄桑,《風雨天一閣》,讀懂中國文化精神內核,《黃州突圍》探析中國文人人格理想……解讀中國文化,追尋人類文明。
作者簡介
餘鞦雨,浙江餘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傢,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傢,文化史學傢。著有《文化苦旅》《何謂文化》《中國文脈》《山河之書》《霜冷長河》等。他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代錶作《文化苦旅》發行近韆萬冊。
近十年來,他憑藉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係統著述。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纔》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奬,錶彰他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2002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閤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坐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鞦雨大師工作室”。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鞦雨書院”院長、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目錄
中華文化為何長壽? / 001
中國文脈 / 029
黑色光亮 / 064
魏晉絕響 / 076
唐詩幾男子 / 096
黃州突圍 / 119
田園何處 / 132
抱愧山西 / 142
莫高窟 / 159
道士塔 / 166
寜古塔 / 175
都江堰 / 188
陽關雪 / 194
風雨天一閣 / 199
山莊背影 / 211
遠方的海 / 226
附 錄
餘鞦雨著作正版選目 / 236
餘鞦雨文化大事記 / 244
精彩書摘
黃州突圍
一
這便是黃州赤壁,或者說是東坡赤壁。赭紅色的陡坡直逼著浩蕩大江,坡上有險道可供俯瞰,江麵有小船可供仰望。
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間就有瞭氣勢,有瞭偉大與渺小的比照,有瞭時間和空間的倒錯,因此也就有瞭冥思的價值。
蘇東坡走過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遠比黃州美麗。但是,這個僻遠的黃州卻給瞭他巨大的驚喜和震動,他甚至把黃州當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驛站。這一切,決定於他來黃州的原因和心態。
他從監獄裏走來,帶著一個極小的官職,實際上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走來。他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髒水走來,他滿心僥幸又滿心絕望地走來。他被人押著,遠離自己的傢眷,沒有資格選擇黃州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朝著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走來。
他很疲倦,他很狼狽。齣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蕭條的黃州沒有給他預備任何住所,他隻得在一所寺廟中住下。他擦一把臉,喘一口氣,四周一片靜寂,連一個朋友也沒有。他閉上眼睛搖瞭搖頭。
二
人們有時也許會傻想,像蘇東坡這樣讓中國人共享韆年的大文豪,應該是他所處的時代的無上驕傲,他周圍的人一定會小心地珍惜他,虔誠地仰望他,總不願意去找他的麻煩吧?
事實恰恰相反,越是超時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於他所處的具體時代。中國世俗社會的機製非常奇特,它一方麵願意播揚和哄傳一位文化名人的聲譽,利用他、榨取他、引誘他,另一方麵從本質上卻把他視為異類,遲早會排拒他、糟踐他、毀壞他。起哄式的傳揚,轉化為起哄式的貶損,兩種起哄都起源於自卑而狡黠的覬覦心態,兩種起哄都與健康的文化氛圍南轅北轍。
蘇東坡到黃州來之前正陷於一個被文學史傢稱為“烏颱詩案”的案件中。這個案件的具體內容是特殊的,但集中反映瞭文化名人在中國社會中的普遍遭遇,很值得說一說。
為瞭不使讀者把注意力耗費在案件的具體內容上,我們不妨先把案件的底交代齣來。即便站在朝廷的立場上,這也完全是一個莫須有的可笑事件。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說蘇東坡在很多詩中流露瞭對政府的不滿和不敬,方法是對他詩中的詞句作上綱上綫的詮釋,搞瞭半天連神宗皇帝也不太相信——他在將信將疑之間,幾乎不得已地判瞭蘇東坡的罪。
在中國古代的皇帝中,宋神宗確實是不算壞的。在他內心並沒有迫害蘇東坡的任何企圖,他深知蘇東坡的纔華。他的祖母光獻太皇太後甚至竭力要保護蘇東坡,而他又是尊重祖母的。在這種情況下,蘇東坡不是非常安全嗎?然而,完全不以神宗皇帝和太皇太後的意誌為轉移,名震九州、官居太守的蘇東坡還是下瞭大獄。這一股強大而邪惡的力量,很值得研究。
使神宗皇帝動搖的,是突然之間批評蘇東坡的言論幾乎不約而同地聚閤到瞭一起。他為瞭維護自己尊重輿論的形象,不能為蘇東坡說話瞭。
那麼,批評蘇東坡的言論為什麼會不約而同地聚閤在一起呢?我想最簡要的迴答是他弟弟蘇轍說的那句話:“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他太齣色、太響亮,能把四周的筆墨比得十分寒磣,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點兒狼狽,於是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後你一拳我一腳地糟踐,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場可恥的圍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當瞭急先鋒。
例如,舒亶。
這人可稱為“檢舉揭發專業戶”,在揭發蘇東坡的同時他還揭發瞭另一個人,那人正是以前推薦他做官的大恩人。這位大恩人給他寫瞭一封信,拿瞭女婿的課業請他提意見、加以輔導。這本是朋友間正常的小事往來,沒想到他竟然忘恩負義,給皇帝寫瞭一封莫名其妙的檢舉揭發信,說我們兩人都是官員,我又在輿論領域,他讓我輔導他女婿總不大妥當。皇帝看瞭他的檢舉揭發信,也就降瞭那個人的職。這簡直是翻版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就是這麼一個讓人惡心的人,與何正臣等人相呼應,寫文章告訴皇帝,蘇東坡到湖州上任後寫給皇帝的感謝信中“有譏切時事之言”。蘇東坡的這封感謝信皇帝早已看過,沒發現問題;舒亶卻“苦口婆心”地一款一款分析給皇帝聽,蘇東坡正在反您呢,反得可凶呢,而且已經反到瞭“流俗翕然,爭相傳誦,忠義之士,無不憤惋”的程度!“憤”是憤蘇東坡,“惋”是惋皇上。有多少忠義之士在“憤惋”呢?他說是“無不”,也就是百分之百,無一遺漏。這種數量統計完全無法驗證,卻能使注重社會名聲的神宗皇帝心頭一咯噔。
又如,李定。
這是一個曾因母喪之後不服孝而引起人們唾罵的高官,他對蘇東坡的攻擊最凶。他歸納瞭蘇東坡的許多罪名,但我仔細鑒彆後發現,他特彆關注的是蘇東坡早年的貧寒齣身、現今在文化界的地位和社會名聲。這些都不能列入犯罪的範疇,但他似乎壓抑不住地對這幾點錶示齣最大的憤慨。
他說蘇東坡“起於草野垢賤之餘”,“初無學術,濫得時名”,“所為文辭,雖不中理,亦足以鼓動流俗”,如此等等。蘇東坡的齣身引起他的不服且不去說它,硬說蘇東坡不學無術、文辭不好,實在使我驚訝不已。但他如果不這麼說,也就無法斷言蘇東坡的社會名聲是“濫得”。總而言之,李定的攻擊在種種錶層理由裏邊顯然埋藏著一個最神秘的元素:妒忌。
無論如何,詆毀蘇東坡的學問和文采畢竟是太愚蠢瞭,這在當時加不瞭蘇東坡的罪,而在以後卻成瞭韆年笑柄。但是,妒忌一深就會失控,他隻會找自己最痛恨的部位來攻擊,已顧不得哪怕是裝裝樣子的閤理性瞭。
又如,王珪。
這是一個跋扈和虛僞的老人。他憑著資格和地位自認為文章天下第一,實際上他寫詩作文繞來繞去都離不開“金玉錦綉”這些字眼,大傢暗暗掩口而笑,他還自我感覺良好。現在,一個後起之秀蘇東坡名震文壇,他當然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對付。
有一次他對皇帝說:“蘇東坡對皇上確實有二心。”皇帝問:“何以見得?”他舉齣蘇東坡一首寫檜樹的詩中有“蟄龍”二字為證。皇帝不解,說:“詩人寫檜樹,和我有什麼關係?”他說:“寫到瞭龍還不是寫皇帝嗎?”皇帝倒是頭腦清醒,反駁道:“未必,人傢叫諸葛亮還叫臥龍呢!”
這個王珪用心如此低下,文章能好到哪兒去呢?更不必說與蘇東坡來較量瞭。幾縷白發有時能夠冒充師長、掩飾邪惡,卻欺騙不瞭曆史。曆史最終也沒有因為年齡把他的名字排列在蘇東坡的前麵。
又如,李宜之。
這又是另一種特例。做著一個芝麻綠豆小官,在安徽靈璧縣聽說蘇東坡以前為當地一個園林寫的一篇園記中有勸人不必熱衷於做官的詞句,竟也寫信嚮皇帝檢舉揭發。他在信中分析說,這種思想會使人們缺少進取心,也會影響取士。看來這位李宜之除瞭心術不正之外,智力也大成問題,你看他連誣陷的口子都找得不倫不類。但是,在沒有理性法庭的情況下,再愚蠢的指控也能成立,因此這對散落全國各地的“李宜之”們構成瞭一個鼓勵。
為什麼檔次這樣低下的人也會擠進來圍攻蘇東坡?當代蘇東坡研究者李一冰先生說得很好:“他也來插上一手,無他,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官,若能參加一件扳倒名人的大事,足使自己增重。”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這種目的確實也部分地達到瞭。例如,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竟然還會寫到李宜之這個名字,便完全是因為他參與瞭對蘇東坡的圍攻,否則他沒有任何理由哪怕是被同一時代的人印寫在印刷品裏。
我的一些青年朋友根據他們對當今世俗心理的多方位體察,覺得李宜之這樣的人未必是為瞭留名於曆史,而是齣於一種可稱作“砸窗子”的惡作劇心理。晚上,一群孩子站在一座大樓前指指點點,看誰傢的窗子亮就撿一塊石子扔過去,談不上什麼目的,隻圖在幾個小朋友中間齣點兒風頭而已。
我覺得我的青年朋友們把李宜之看得過於現代派,也過於城市化瞭。李宜之的行為主要齣於一種政治投機,聽說蘇東坡有點兒麻煩,就把麻煩鬧得大一點兒,反正對內不會負道義責任,對外不會負法律責任,樂得投井下石、撐順風船。這樣的人倒是沒有膽量像李定、舒亶和王珪那樣首先嚮一位文化名人發難,說不定前兩天還在到處吹噓在什麼地方有幸見過蘇東坡,硬把蘇東坡說成是自己的朋友甚至老師呢。
又如——我真不想寫齣這個名字,但再一想又沒有諱避的理由,還是寫齣來吧——瀋括。這位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占有不小地位的著名科學傢也因嫉妒而傷害過蘇東坡,批評蘇東坡的詩中有譏諷政府的傾嚮。如果他與蘇東坡是政敵,那倒也罷瞭,問題是他們曾是好朋友,他所提到的詩句正是蘇東坡與他分彆時手錄近作送給他留作紀念的。這實在有點兒不是味道瞭。曆史學傢們分析,這大概與皇帝在瀋括麵前說過蘇東坡的好話有關,瀋括心中産生瞭一種默默的對比。另一種可能是他深知王安石與蘇東坡政見不同,他站到瞭王安石一邊。但王安石畢竟是一個講究人品的文化大師,重視過瀋括,但最終卻覺得瀋括不可親近。當然,不可親近並不影響我們對瀋括科學成就的肯定。
圍攻者還有一些,我想,舉齣這幾個也就差不多瞭,蘇東坡突然陷入睏境的原因已經可以大緻看清,我們也領略瞭一組超越時空的中國式批評者的典型。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要單獨搞倒蘇東坡都是很難的,但是在社會上沒有一種強大的反誹謗、反誣陷機製的情況下,一個人探頭探腦的冒險會很容易地招來一堆湊熱鬧的人,於是七嘴八舌地組閤成一種輿論。
蘇東坡開始很不在意。有人偷偷告訴他,他的詩被檢舉揭發瞭,他先是一怔,後來還幽默地說:“今後我的詩不愁皇帝看不到瞭。”但事態的發展卻越來越不幽默,一○七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來逮捕蘇東坡。蘇東坡事先得知風聲,然而不知所措。
文人終究是文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犯瞭什麼罪,從來者氣勢洶洶的樣子看,估計會被處死,他害怕瞭,躲在後屋裏不敢齣來。朋友說,躲著不是辦法,人傢已在前麵等著瞭,要躲也躲不過。
正要齣來,他又猶豫瞭:齣來該穿什麼服裝呢?已經犯瞭罪,還能穿官服嗎?朋友說,什麼罪還不知道,還是穿官服吧。
蘇東坡終於穿著官服齣來瞭,朝廷派來的差官裝模作樣地半天不說話,故意要演一個壓得人氣都透不過來的場麵齣來。蘇東坡越來越慌張,說:“我大概把朝廷惹惱瞭,看來總得死,請允許我迴傢與傢人告彆。”
差官說:“還不至於這樣。”便叫兩個差人用繩子捆紮瞭蘇東坡,像驅趕雞犬一樣上路瞭。傢人趕來,號啕大哭,湖州城的市民也在路邊流淚。
長途押解,猶如一路示眾。可惜當時幾乎沒有什麼傳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認識這就是蘇東坡。貧瘠而愚昧的國土上,繩子捆紮著一個世界級的偉大詩人,一步步行進。蘇東坡在示眾,整個民族在丟人。
全部遭遇還不知道半點兒起因。蘇東坡隻怕株連親朋好友,在途經太湖和長江時幾度想投水自殺,由於看守嚴密而未成。
當然也很可能成,那麼,江湖淹沒的將是一大截特彆明麗的中華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這裏,一步之差就會全盤改易。而把文明的代錶者逼到這一步之差境地的則是一群小人。
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隻能歸功於中國的獨特國情。
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曆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於是大師和曆史全都成瞭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把諸多文化大師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究竟是什麼罪?審起來看!
怎麼審?打!
一位官員曾關在同一監獄裏,與蘇東坡的牢房隻有一牆之隔,他寫詩道:
遙憐北戶吳興守,
詬辱通宵不忍聞。
通宵侮辱到瞭其他犯人也聽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的對象竟然就是蘇東坡!
請允許我在這裏把筆停一下。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會在這裏戰栗。中國幾韆年間有幾個像蘇東坡那樣可愛、高貴而有魅力的人呢?但可愛、高貴、魅力之類往往既構不成社會號召力也構不成自我衛護力,真正厲害的是邪惡、低賤、粗暴,它們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剋、所嚮無敵。現在,蘇東坡被它們抓在手裏搓捏著——越是可愛、高貴、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勁。
溫和柔雅如林間清風、深榖白雲的大文豪,麵對這徹底陌生的語言係統和行為係統,不可能做任何像樣的辯駁。他一定變得非常笨拙,無法調動起碼的言辭,無法完成簡單的邏輯推斷。他在牢房裏的應對,絕對比不過一個普通的盜賊。
因此,審問者們憤怒瞭,也高興瞭:原來這麼個大名人竟是草包一個!你平日的滔滔文辭被狗吃掉瞭?看你這副熊樣還能寫詩作詞?純粹是抄人傢的吧!
接著就是輪番撲打,詩人用純銀般的嗓子哀號著,哀號到嘶啞。這本是一個隻需要哀號的地方,你寫那麼美麗的詩就已荒唐透頂瞭,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淡妝濃抹”,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齣獵”!
開始,蘇東坡還試圖拿點兒正常邏輯頂幾句嘴。審問者咬定他的詩裏有譏諷朝廷的意思,他說:“我不敢有此心,不知什麼人有此心,造齣這種意思來。”一切誣陷者都喜歡把自己打扮成某種“險惡用心”的發現者,蘇東坡指齣,他們不是發現者而是製造者,應該由他們自己來承擔。
但是,蘇東坡的這一思路招來瞭更凶猛的侮辱和摺磨。當誣陷者和辦案人完全閤成一體、串成一氣時,隻能這樣。
終於,蘇東坡經受不住瞭,經受不住日復一日、通宵達旦的連續逼供。他想閉閉眼、喘口氣,唯一的辦法就是承認。於是,他以前的詩中有“道旁苦李”,是在說自己不被朝廷重視;詩中有“小人”字樣,是譏刺當朝大人。特彆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興衝衝去看錢塘潮,迴來寫瞭詠弄潮兒的詩“吳兒生長狎濤淵”,據說竟是在影射皇帝興修水利!
這種大膽聯想,連蘇東坡這位浪漫詩人都覺得實在不容易跳躍過去,因此在承認時還不容易“一步到位”。審問者有本事耗時間一點點兒逼過去,案捲記錄上經常齣現的句子是:“逐次隱諱,不說情實,再勘方招。”蘇東坡全招瞭,同時他也就知道自己必死無疑瞭。
他一心想著死。他覺得連纍瞭傢人,對不起老妻,又特彆想念弟弟。他請一位善良的獄卒帶瞭兩首詩給蘇轍,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瞭因。”
埋骨的地點,他希望是杭州西湖。
不是彆的,是詩句,把他推上瞭死路。我不知道那些天他在鐵窗裏是否痛恨詩文。沒想到,就在這時,隱隱約約地,一種散落四處的文化良知開始匯集起來瞭——他的讀者們慢慢抬起瞭頭,要說幾句對得起自己內心的話瞭。
很多人不敢說,但畢竟還有勇敢者;他的朋友大多躲避瞭,但畢竟還有俠義人。
杭州的父老百姓想起他在當地做官時的種種美好行跡,在他入獄後公開做瞭解厄道場,求告神明保佑他。
獄卒梁成知道他是大文豪,在審問人員離開時盡力照顧他的生活,連每天晚上的洗腳熱水都準備瞭。
他在朝中的朋友範鎮、張方平不怕受到牽連,寫信給皇帝,說他在文學上“實天下之奇纔”,希望寬大。
餘鞦雨散文精選/名傢散文典藏 (彩插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鞦雨散文精選/名傢散文典藏 (彩插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