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沈建华,曹锦炎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8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500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040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2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于2008年出版后,久已售罄,市面上难觅其踪。此番编著者根据新近刊布的数种甲骨著作资料,在坚持甲骨文自然分类法的基础上,对原书内容进行了增订和修改,增补了近200个甲骨文字(含合文),追踪研究较前沿,体现研究新成果,使得本书与时俱进,能够满足当前广大古文字学者和文博学者的研究需求,同时满足广大书法研究者与爱好者的研习需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简便易用的甲骨文字专业工具书。

内容简介

  《甲骨文字形表》系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甲骨文电子资料库为基础编着的一部甲骨文检索工具书。相比2001年的香港版《甲骨文字形总表》,《甲骨文字形表》收集原《总表》遗漏的异体字形,同时增加了《甲骨文合集补编》和《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新见的甲骨文字和异体字,共计收集甲骨文6211个、单字4024字(据流水号)、异体字2187字,修补字头380个。今次增订版由原编着者增补6种甲骨着目所着录的194个甲骨文字(含合文),与时俱进,以满足广大文字学和文博学者的甲骨学研究,以及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研习的迫切需要。

作者简介

  沈建华,女,1953年生于上海。现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大学研究资助项目汉简帛书、甲骨、金文的全文电子资料库执行总编辑和主持人之一。先后编著出版《甲骨文通检》五册(饶宗颐主编)、《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甲骨文校释总集》20卷(与曹锦炎合作)等。

  曹锦炎,男,1950年2月生于浙江湖州。师从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教授。曾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商周考古研究,中国古文字研究。出版专著(包含合著、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鸟虫书通考》《古玺通论》等十余种。

目录

增订版出版说明
修订版序(陈方正)
序(饶宗颐)
前言(李学勤)
绪论
凡例
部首顺序检索表
部首页码检索表
甲骨文字形表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字形总表>校记
参考文献目录
後记
再版後记

精彩书摘

  中国的历史有文字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甲骨文字。自从1899年王懿荣的发现到今天已经历了一个世纪,据胡厚宣先生统计海内外公私收藏甲骨约有十万余片之多,甲骨文在其後的发展和研究中已成为涉及语言、文字、历史、考古的一门显学。
  甲骨学在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开展中,面对浩瀚的资料,如何利用掌握?为了方便研究者对甲骨文字的查阅,以顺利进行学术研究,很早便有人做了各种甲骨文字汇编一类工具书的编纂整理工作。其中最主要的甲骨文工具书为1934年孙海波编着的《甲骨文编》,书中将甲骨文字按《说文》分部别属,临摹精良,至今没有同类书可相比。1959年金祥恒的《续甲骨文编》,在孙海波《甲骨文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00多个单字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人岛邦男编《殷墟卜辞综类》(简称《综类》)5首创按甲骨字形分类,建立165个部首,检索效率便捷,方便程度大大超过《甲骨文编》。1989年出版的吉林大学姚孝遂等人编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简称《类纂》),其书采纳《综类》分类方式,是目前为止资料最完备,使用率最高的工具书。近年由唐复年整理1976年唐兰遗着《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其书根据甲骨文字自身形体结构特点分为231部,这种自然分类法的构想,据王玉哲序言中介绍,是在1935年出版的《古文字学导论》基础上产生的,比岛邦男的《综类》早三十二年。这四部甲骨文字工具书各具特色,前三部在甲骨学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学习甲骨文字必不可少的入门工具书。
  《说文解字》是一部系统严密结构性极强的字书,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创造体现汉字形、音、义的构造和运用规律,是一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历史文字学家的经典理论,至今在考证古文字时的分析与研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甲骨文字书,基本上都是按《说文》部首体例排列,《甲骨文编》也不例外,也是按传统方法,将甲骨文所见的《说文》的字,依照540部首编排,每个字附於各部之下,这样做不仅将《说文》中单字互为对照,同时也把《说文》中不见於传世文献的字,在甲骨文中得到了印证,这对进一步研究甲骨文,在学术上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但是《甲骨文编》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说文》所无的字,均列在附录上,有的是没有被认出的异体字,本应列入正编的,结果却列入附录,这对检索会带来诸多不便。正编的字有的应分为两个部首的字,结果有些也错列入一个部首内,由於为了符合《说文》部首准则,一个甲骨文形体在不同部首出现如字,又作征、正、足。这些局限和不足之处是由於受传统影响所造成的。
  前人经过一段漫长的思索积累,势必会导致甲骨工具书的检索方法的创新,使之更为合理。七十年代日人岛邦男立足於从甲骨文自身字形结构分析,以类相从,独创建立了165部首系统,检索任何一个甲骨文字都可按部首检索,打破了传统以《说文》部首检索的局限性,将《甲骨文编》原来不可辨识的字形都可按部首归类检索,大大提高了检索的功能效率。岛邦男将甲骨卜辞做了比较与综合研究,书後附有《通假》辞例及《贞人》索引。姚孝遂认为:岛邦男的《综类》“是一部深入研究基础上的具有创新精神和独到见解的,有很大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他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甲骨学界绝大多数学者的看法。在那个资料书籍分散极缺的七十年代,《综类》已成为海内外从事甲骨学者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工具书,使用之便捷,资料之集中,让学界受益无穷。该书由於是手工抄写,《字目》中难免有些字误摹、遗漏,引用材料前後不一,其不足之处决无损於《综类》对学术上的重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
  八十年代中期吉林大学姚孝遂等人编纂了《类纂》,这是继岛邦男《综类》之後,所收甲骨着录资料最为完备的着作,其所收甲骨数量远远超过《综类》。特别是原形字临摹精义入神而且与释文并列,受到学界欢迎。《类纂》由於历史条件及种种限制,经多人手工编纂,难以避免在内容上造成不少前後不统一、遗漏和错误的地方。今天可利用科技手段将甲骨文字输入电脑,基本上达到资料类聚完整和效果统一,但这样做的关键是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甲骨文字检索系统。
  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在陈方正所长之积极推动主持下开始了建立甲骨文电脑资料库之筹备工作,利用《类纂总表》将每个部首下之字形,进行重新调整、分类、编号,从而为纷乱复杂之甲骨文字建立一套标准化、系统定型之排列体系;与此同时,针对6000多个甲骨文字,设计总表、对应表、字段、检索、字频等不同功能之检索,以适应不同层次的读者,甚至不懂甲骨文字之人也可以操作输入系统,进行文字与文本之检索。
  ……

前言/序言

  增订版出版说明
  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在陈方正所长创导下,先後建立了甲骨、金文、简帛出土文献电子资料库。当时我们爲了配合电脑设计程式,将六千余字甲骨字形,按印刷体临摹,然後输入字形档,以便电脑检索和排版使用。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工具书,收集了海内外七部甲骨书籍的文字,其实是在甲骨文电子资料库的建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副产品。
  2007年我们又在《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基础上增补了《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和《甲骨文合集补编》文字,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甲骨文字形表》。一晃十年过去了,众所周知,在这十年中,海内外公私各家收藏者,相继公布了新的甲骨文献资料。这也爲《甲骨文字形表》修订与增补带来新的契机。至截稿爲止,本书增补的字形,来自七部新出版的甲骨文献资料,有《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殷墟甲骨拾佚》《殷墟甲骨辑佚》《旅顺博物馆藏甲骨》《北京大学珍藏甲骨》《俄罗斯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藏殷墟甲骨》《史语所购藏甲骨集》。相信日後还会有新的甲骨整理资料问世,则有待做进一步补充。
  本字表部首是继承唐兰、日人岛邦男、姚孝遂先生甲骨字形自然分类法,如姚孝遂先生在《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前言所云:“本书部首,不采用《说文》的540部首,而基本上按照岛邦男〈综类〉分部而有所调整。我们认爲这种分部首更符合於甲骨文形体结构的实际”。(页5)事实证明,甲骨自然分类法可以基本囊括所有甲骨文字分类部首,即使不是专业甲骨文的爱好者,都可以按照甲骨文字字形中的偏旁便捷地查到所需文字。在传统甲骨文字工具书中,存在大量无法列入部首的甲骨文字,若作爲“附录”,会给查寻者带来诸多不便,这正是《说文》的局限性,它不适用於早期的殷商甲骨文字,更何况《说文》部首本身就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我们采用自然分类法,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使读者可以查到《说文》540部首所不能列入的文字。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促使我们增补《甲骨文字形表》的另一个原因是需求的增加。本书由於多年脱销,近年曾多次收到朋友转给我的已被改造过的《甲骨文字形表》手机版本,据说它在网上流传了多年。没有想到,这个薄薄不起眼的《甲骨文字形表》小册子,竟然受到民间甲骨爱好者如此的欢迎。
  虽然我们都知道,古文字专业学者在论文中使用甲骨文字时,一般习惯於在甲骨拓片上采字,再粘贴入文的方法,无论字形是否清楚,要的是表达其字的原始性。但是《甲骨文字形表》仍爲一种便利查询的工具书,能给专业学者提供一点利用的价值,也足以聊慰矣!
  本书尽管是增订本,相信依然错误难免,竭诚期待前辈同行学者提出意见指正。
  沈建华於北京五道口嘉园
  2017年8月27日
  修订版序
  陈方正
  1983年夏季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行政部门休假,到中国文化研究所作为期三个月的访问。碰巧沈建华女士亦受饶宗颐教授之邀来到所里,协助他编纂工程浩大的《甲骨文通检》,就是将已经出版的全部甲骨卜辞按词语分类编成索引。我见到她埋首於大量卡片之中,焚膏继晷地日夜工作,一时颇感兴趣,遂提出来此事应当改在电子计算器上进行,认为这计划看似浩繁,但倘若应用新科技,当可迎刃而解。这种想法在今日可能顺理成章,但在二十五年前,则无论从计算器技术抑或香港高等院校的研究体制来说,都是未臻成熟而过份冒进,可以说是太天真了。事实上,当时电子计算器刚刚以“语文处理器”的面貌进入较先进的办公室,仿制的苹果牌个人电脑还要一两年後方才在市面流行,即使是大学电子计算中心的所谓“主机”,无论从记忆容量或者运算速度而言,能力也都还非常有限。以电脑整理甲骨文的想法即使技术上勉强可行,但所需资金却无从筹措,相关支援软体也尚未发展出来,因此这想法旋踵就无疾而终。而且,为了意想不到的其他原因,沈建华在翌年离开中大回到安徽省博物馆,後来更东渡扶桑。
  但短短数年後,情势却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在1986年转到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两年後香港政府属下“大学与理工学院资助委员会”(University and Polytechnic Grants Committee, UPGC)制订资助特定研究项目的办法,邀请大学教师申请。刘殿爵教授与我合作提出的“先秦两汉一切传世文献电子资料库”计划於1989年获得资助,三年後大体完成,利用此资料库编纂的《先秦两汉一切传世文献逐字索引》在翌年开始陆续出版。此时上距我初次动念以计算器整理甲骨文,不知不觉已经有十年光阴。在此十年间,计算器技术以及中文软体飞跃进步,因此以廉价桌面个人电脑输入大量以标准汉字书写的传世典籍,将之建成电子资料库,然後在电脑上以特别设计的程式来自动编纂“逐字索引”,已经变为集合数人之力就可以推动、完成的工作。这计划的成功可以说是因缘际会,既拜“资助委员会”新政策所赐,亦恰好赶上高涨中的科技浪潮。
  与此同时,沈建华女士也再次受邀回到文化研究所工作。当时《甲骨文通检》第一册已经出版数年,在她孜孜屹屹的努力下,其余四册也在1994—1998年间相继问世。可是,限於人力和出版资源,《通检》只能够按词语条目列出甲骨卜辞的标准编号,至於相关卜辞内容,则还须一一翻查典籍才能够知悉,这在使用上显然极为费事,因此以电脑整理甲骨文之议便又旧事重提了。事实上,由於受到李学勤教授在文化研究所演讲的触动,饶宗颐教授与我从1994年开始,即已经在香港“研究资助局”(Research Grants Council, RGC)支援下合作推动建立竹简和帛书的电子资料库,相关的文献校订、整理以及文字释读工作则由建华负责。这项计划进度迅速,在短短两年後即1996年,包括“马王堆帛书”和武威、睡虎地、银雀山、居延等地秦汉简牍一共九种文献的《竹简帛书电子资料库光碟》就已经出版。这是我们合作建立古代出土文献资料库的第一个成果。
  在完成简帛文献的工作後,很自然地我们就转向出土文献资料库第二项计划,即是建立“甲骨文电子资料库”,并且在1996年再次获得“研究资助局”大力支持。但这计划之所以能够展开,不仅仅是因为解决了资金和工作人员问题,而还有其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已经在胡厚宣教授领导下於1982年完成出版十三大册《甲骨文合集》,而我们又通过研究小组顾问李学勤教授的协助,与历史研究所签订协定,取得使用该所已经编辑但尚未发表的《合集释文》作为资料库底本的权利,由是为整个计划奠定基础。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邀请了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曹锦炎教授以访问研究员身份来所参加工作,其後数年间他与沈建华女士合作无间,那也是这庞大计划能够取得稳定进展的原因。此计划前後延续四年之久,所牵涉的甲骨文字超过百万,在20世纪末年初步完成。但由於种种原因,其成果迟至2007年方由沈、曹两位编成二十卷的《甲骨文校释总集》交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以电脑作为工具来输入、整理甲骨文,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处理形状千奇百怪,而且繁复多变的甲骨字?经过详细讨论和慎重考虑,我们的决定是先建立完整的电脑甲骨字形档,在此字形档中每个甲骨字原则上都可能有三个对应形态:甲骨原型、隶定字以及相应现代汉字,其中甲骨原型字是通过描绘与映射扫描来建构,隶定字则是以现成汉字软体构造。当然,这想法牵涉到很多实际问题。例如,有相当部份甲骨字无法隶定也未能考释;此外,有大量隶定字与现代汉字相同,因此上述对应并不完整。但这只是枝节而已,更重要的是,甲骨文中有大量异体字、变体字,如何分辨异体、变体与根本相异的字,也就是如何决定“字头”,是关系重大的学术判断,它必须以对甲骨卜辞和释文本身的仔细研究为基础。因此,甲骨文、释文和甲骨字的研究互为辅翼,三者必须同时并进,在整个甲骨文资料库计划大体完成之际,他们两位对於甲骨字的大量研究也告一段落。在2001年由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的《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便是这方面的总结报告。由是我们得知,卜辞中的甲骨字数为6051个,除去异体之後得“字头”4071个,它们分隶152个部首。姚孝遂80年代末出版《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其中的甲骨字总和及部首系统是以岛邦男60年代的《殷墟卜辞综类》为基础;同样,沈、曹两位的《新编总表》也是以姚孝遂《总表》为起点而迈进的一大步。所不同者在於,这是一部独立出版的工具书,而且,随着时代进步,他们自己所用以编纂此书的工具也已经从卡片变为电脑,因此工作效率与成果的准确性相应提高,是意料中事。
  原有《新编总表》出版後引起了各方相当大的兴趣与反应,然而,如作者在本书後记所说,它从编纂以至付梓都很仓促,错误疏漏难免,更兼无法使用当时尚未发表的《甲骨文合集补编》与《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两种出版物之重要资料,因此不容否认,是有不少阙失的。如今该字表出版已逾六载,根据上述新资料以及各方商榷意见加以补充、改进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作者继续不懈努力之下,这本《甲骨文字形表》遂得面世。与2001年《总表》相比,它收入了更多异体字并且修订了许多单字(即所谓字头),合并单字47个,从原来数目减少为4071个,异体字增加207个,数目为2187个,总字头增加160个後为6211个,字体变动牵涉大约380个单字,约占总数一成。所以,这是个相当全面和大规模的修订,它显示甲骨学虽然已经成熟,但远远未达定论阶段。因此,像《甲骨文字形表》这样的工具书今後恐怕仍然需要不时修订才能够与时俱进,臻於完善吧。
  不过,对於作者而言,随着《甲骨文校释总集》和这本《甲骨文字形表》的出版,他们过去十数年间为甲骨文字所付出的无量心血可以说已经功德圆满,结成正果了,这是我要在此向他们两位衷心祝贺的。对於我本人来说,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在非常偶然情况下所作的小小不成熟建议,最後竟然因缘际会,成为如此丰硕成果的引子,也是当日完全梦想不到的事情。人生际遇的迷人之处,就表现在这种地方吧。
  2007年9月15日於用庐
  前 言
  李学勤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组织纂着的《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经过长达五年的辛勤努力,现已克竣全功。这部书於新世纪之初问世,是对甲骨学研究的一大贡献,也是这门学科走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甲骨学的历史已经超过一百年了。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殷墟甲骨发现并得到王懿荣的鉴定,其时适值十九世纪的结束,所以甲骨的整理研究基本上是二十世纪兴起的显学。在这百年之中,甲骨学发皇壮大,迅速成为国际性的学科,比之中国古文字学其他分支更是引人注目,所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广泛。例如,在考古学上,从甲骨出土地的确认导致殷墟的发掘,为中国田野考古开拓时期最值得纪念之大事;在历史学上,将古代信史向前延溯,指明了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方向。但是,受甲骨发现、研究促进最为直接又最重大的,乃是古文字学本身。
  以秦代以前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古文字学,有其非常悠久的传统。鉴定甲骨的王懿荣,以及和他同时或略晚的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皆长於金石文字之学。他们就是凭藉《说文》以来传统文字学的功力,去释读甲骨文字的。尽管自宋代起,学者曾在一些青铜器上看到过殷商文字,然而所能达到的认识仍甚有限。甲骨文字的大量出现,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眼界,由根本上更新了有关古文字衍变的知识。文字的整理考释,一直是甲骨学核心的内容。
  整理古文字,於是有文字编的纂辑。北宋末吕大临作《考古图》,所附《考古图释文》实系依《说文》部首排列的文字编,为此种工作之祖。甲骨出现後,1916年罗振玉有《殷墟书契待问编》,惟只收未释定文字,还不是系统的文字编。较全面的,则是1920年王襄的《簠室殷契类纂》、1923年商承祚先生的《殷墟文字类编》。所录材料更广的,是1934年孙海波先生的《甲骨文编》,1965年有增订版。1959年台湾金祥恒先生有《续甲骨文编》,体例与正编一致。
  正续《甲骨文编》仍是按《说文》部首组排的。到1967年,日本岛邦男先生出版《殷墟卜辞综类》,离开《说文》,另就甲骨文字形分别部属。在《甲骨文合集》编成後,姚孝遂等先生於1989年印行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对《综类》的分部多作改进。这种编排检索的方法,有其特殊便利之处。
  现在这部《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又在《类纂》字表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校订修正。如本书《绪论》所说,是“利用《类纂》总表,将每个部首下之字形,进行重新调整、分类、编号,从而为纷乱复杂之甲骨文字建立一套标准化、系统定型之排列体系”。其具体操作,则如其《後记》描述,乃“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不厌其烦地将已经着录发表的全部甲骨文拓本(或照片),逐版逐条地认真核校一遍,做出新的释文。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不重复的甲骨文字及其异构,然後再对勘《类纂》的《字形总表》所收各个字形,重制《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这项工作之繁重,所投入精力之巨大,洵属可惊。
  甲骨文各种文字编的递嬗,确以後出者居上。一方面,收录材料不断添加,编排方式逐步改善;另一方面,或许更重要的,则是甲骨学研究迅速进步,学者辨析文字的能力因而日益增强,从而提高了文字编的质量。由此足见,文字编的编纂绝非简单机械的采撷堆砌,而是直接体现出学科的现有水平。
  恰由於这样,这部《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对文字的全面检阅和统计,可以引导出许多有价值的结果,关系到甲骨学的各方面问题。举一个最眼前的例子,甲骨文字不重复的字数,以往论作大都根据正续《甲骨文编》,约算作5000以上;也有学者提出不同估计,数目少了很多。如今《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共列字头4500左右,应为可依的数据,由此我们即能更好地评价当时文字的发达程度。
  这项工作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告成,并不是偶然的。不少年来,这裏即已是甲骨学的一处重镇了。大家知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後,环绕若干着名学者,国内(包括香港、台湾),陆续形成一些整理研究甲骨的中心,对学科发展均起有重要的作用。香港的甲骨学家,自应首推饶宗颐先生。饶先生为学界耆宿,所治精深博大,固然不能以一门一科为限,但甲骨学无疑是他致力最久,成就也最卓着的领域之一。早在1958年,他在香港发表的大着《殷代贞卜人物通考》,於甲骨研究专辟新境,书中蕴涵的种种理念,至今尚对学人广有启迪。他不仅撰有大量精辟独创的论文,更遍游寰宇,纂辑了《巴黎所见甲骨录》《日本所见甲骨录》《海外甲骨录遗》和《欧亚美所见甲骨录存》等,其功绩为学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非常好的一套书,拿在手上很舒服,开本不大。

评分

还行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好书,活动买的,非常核算

评分

对文字学方面的研究帮助极大

评分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值得一读。

评分

对文字学方面的研究帮助极大

评分

非常好的一套书,拿在手上很舒服,开本不大。

评分

甲骨文检索工具书。专业资料必备。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