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筹备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1-2册。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2篇,书评4篇。
目录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
北周李贤墓出土的玻璃碗——萨珊玻璃器的发现与研究
新疆青铜时代诸文化的比较研究——附论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
前丝绸之路的诞生:欧亚草原与中国西北的族群迁徙与交互
张家川马家塬墓地相关问题初探
青州北齐画像石与人华粟特人美术——虞弘墓等考古新发现的启示
中国及欧亚草原出土的长方形腰饰牌与饰贝腰带研究
李家营子出土的银器与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
中国出土萨珊银币的分布与分期
西域风格与唐风染化——中古时期吐蕃与粟特人的棺板装饰传统试析
族属与等级:蒙古国巴彦诺尔突厥壁画墓初探
粟特艺术中的娜娜神话
书评
什么是华夏的边缘——读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国外关于欧亚草原史前时代晚期的综合研究评介
中古时期人华粟特人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精彩书摘
《丝绸之路考古(第1辑)》: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 林沄
所谓“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并非指历代所筑长城经由的全体地域,而是指古代中原农业居民与北方游牧人互相接触的地带。这个地带东起西辽河流域,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到达湟水流域和河两走廊。大体上包括了今天的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山两北部、陕两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宁夏、甘肃和青海的东北部。
这一地带,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来说是“农牧交错带”,其经济形态自古以来时农时牧,不断发生变化。按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所记,匈奴是“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多则马、牛、羊 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 ”的典型游牧经济民族。既然战国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按:指秦、赵、燕)边于匈奴”,则那时长城以北的地带已是游牧人活动的地区了。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是综合了大量先秦时代有关北方长城地带的文献记载写成的,在整理和保存重要史料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他和当时许多汉族的知识分子一样,认为先秦文献中活跃在北方长城地带的戎狄,与秦汉时的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属于同一族群。从而造成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误解:①先秦的戎狄就是秦汉时的匈奴、东胡的前身;②北方长城地带自古以来被游牧民族占据,后来才被巾愿农业居民向北方的拓展而逐步排挤到更北的地区。
这种观点不仅长期影响了中国史的研究,而且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研究也有很大影响。例如,1994年出版的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仍然声称:“分布在西周北部和西北部的各族是一些游牧部落, 尧舜时代的薰育,商代的鬼方,西周时代的鬼戎、昆夷、混夷、畎戎、串夷、犬戎、犷狁,春秋战围时代的戎、狄,秦汉时代的胡与匈奴,实际上都是指的同一族类,只是由于时间、地点、音译、诬称以及个别支派之不同,而异其称而已。”¨20世纪以来,中国北方地区不于中原型式的青铜器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成为研究先秦时期北方长城地带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由于这些青铜器和欧亚大草原上古代游牧人的青铜器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中外考古界都加深了对北方长城地带早就是游牧地区的印象。以1997年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印行的《大草原的骑马民族:巾国北方的青铜器》图册为例,就把中国北方系青铜器的分布图定名为“中国北方游牧民关系图”[2]。
其实,从日益积累的北方长城地带田野发掘资料出发,结合环境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可以看出,先秦文献中的戎、狄和战国才活跃在北方长城地带的东胡、匈奴并非同一族群。此方长城地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基本上是农业地带,它之所以变为游牧人往来驰骋的地带,是在文化、生态环境、族群等变动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复杂过程。在这种新认识下对先秦的原始文献(包括地下出土的义献)作重新分析,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印证。现择要列论如下。
一、从最近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成果看“戎狄非胡”
……
丝绸之路考古(第1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丝绸之路考古(第1辑)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