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近年來,江蘇省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在全國率先推行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製度,探索齣瞭行之有效的鎮江經驗,先後得到瞭習書記總書記、聯閤國城市與氣候變化特使布隆伯格先生的首肯。本書從規劃、低碳、循環、轉型、創新、開放、文化等多個維度,全方位解讀生態文明建設的“鎮江模式”,係統梳理生態文明建設的“鎮江路徑”,為我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瞭一係列可資藉鑒的“鎮江經驗”。
作者簡介
馬誌強,男,1964年5月生,江蘇揚中人,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大學人事處處長,曆任校研究生處副處長、管理學院院長等職,兼任鎮江市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常州大學蘇南現代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特邀研究員。近年來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軟科學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江蘇省社科基金、江蘇省軟科學研究等項目十餘項。在《中國軟科學》《預測》《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生態經濟》等刊物發錶論文50餘篇,齣版學術著作5部。
江心英,女,1966年11月生,山東濟寜人,理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碩士生導師。江蘇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戰略管理研究所副所長。鎮江市經濟學會會員、鎮江市政府采購評審專傢、教育部科技在綫論文評審專傢。2006年為德國康斯坦茨應用技術大學訪問學者,2014年赴美國馬裏蘭大學訪學。主持完成l l項循環經濟與低碳發展研究項目和13項區域經濟與産業規劃研究項目。在《中國軟科學》《生態經濟》《國際貿易問題》等刊物發錶論文20餘篇,齣版學術著作4部。
目錄
第一章 生態文明建設的曆史抉擇/1
第一節 生態文明與生態文明建設/1
第二節 國外生態文明建設概述/7
第三節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變遷/19
第二章 生態文明建設特徵及理論框架/33
第一節 生態文明建設的特徵及理論體係/33
第二節 生態物質文明建設/36
第三節 生態精神文明建設/43
第四節 生態法治文明建設/46
第五節 生態行為文明建設/52
第三章 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58
第一節 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概述/58
第二節 鎮江市1993~2014年生態環境的動態變化/64
第三節 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戰略規劃總體定位/76
第四節 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戰略規劃的重要任務/81
第五節 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行動計劃/85
第四章 規劃鎮江,優化國土空間布局/90
第一節 鎮江市主體功能區空間分布/90
第二節 協同利用空間資源/96
第三節 強化生態紅綫保護區/99
第四節 規劃建設鎮江市生態新城/104
第五章 低碳鎮江,探索低碳城市建設模式/115
第一節 鎮江市低碳城市建設概述/115
第二節 鎮江市低碳城市建設路徑/123
第三節 創新低碳城市運行機製/131
第六章 循環鎮江,促進社會循環發展/139
第一節 鎮江市發展循環經濟概述/139
第二節 “十三五”時期鎮江市循環經濟發展探索/149
第三節 踐行綠色循環生活方式/162
第七章 轉型鎮江,推動産業生態化發展/167
第一節 鎮江市産業生態化發展概述/167
第二節 鎮江市推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169
第三節 鎮江市促進現代服務業生態化發展/176
第四節 鎮江市發展現代生態農業/180
第五節 鎮江市建立産業生態發展長效機製/182
第八章 創新鎮江,構建綠色創新體係/187
第一節 鎮江市綠色創新體係框架/187
第二節 鎮江市綠色創新發展實踐/191
第三節 鎮江市綠色創新保障/209
第九章 開放鎮江,推動開放型經濟綠色發展/224
第一節 外資對鎮江市生態環境的影響/224
第二節 鎮江市實施綠色外資戰略/233
第三節 增強鎮江市國際貿易競爭力/236
第十章 文化鎮江,打造特色生態文化/243
第一節 以生態文化引領生態文明建設/243
第二節 塑造特色生態價值觀/249
第三節 加強生態文化載體建設/256
第四節 鼓勵公眾踐行綠色生活/259
第五節 完善生態文化保障機製/262
第十一章 美麗鎮江,促進城鄉智慧發展/267
第一節 美麗鎮江建設迴顧/267
第二節 美麗智慧城區建設/269
第三節 美麗和諧鄉村建設/284
第十二章 鎮江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與局限/295
第一節 規劃引領,謀劃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295
第二節 先行先試,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297
第三節 機製變革,培育生態文明建設新動能/299
第四節 立體保障,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新支撐/302
第五節 生態文明建設的局限與展望/304
後 記/308
前言/序言
前 言
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由農業文明發展為工業文明,工業文明創造瞭人類社會空前的物質財富。與此同時,人類中心主義達到瞭頂峰,追求經濟增長成為核心目標,生態危機頻繁齣現,並逐漸成為全球的共同挑戰。1972年6月5日聯閤國人類環境會議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明確指齣,“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是關係到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幸福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也是全世界各國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國政府的責任”,該宣言被譽為“第二個人權宣言”。21世紀人類社會正處於由工業文明嚮生態文明轉變的偉大曆史時期。生態文明的興起,是對主觀價值論的顛覆和超越。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思想觀念、經濟發展、體製機製、政策法規、行為方式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麵的係統性的社會變革。
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齣“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用製度保護生態環境,構建瞭“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和後果嚴懲”的“三嚴”製度體係,為實現“美麗中國夢”提供瞭製度保障。2015年3月,習近平主席指齣,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齣的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2016年初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乾意見》(國發〔2016〕8號)中,再次明確提齣加快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的意見。2016年12月,習近平主席對生態文明建設做齣重要指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努力走嚮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要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製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製度化、法治化軌道。
生態優勢是鎮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金字招牌”。鎮江市曆屆政府都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14年12月,鎮江市委六屆九次全會鮮明提齣“生態領先、特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明確實施“綠色鎮江”戰略,編製瞭《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5~2020年)等係列規劃,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頂層設計,有序開展生態文明區域實踐;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強化生態紅綫,優化國土空間配置;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産業循環低碳發展,推動産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創新低碳城市建設路徑,構建綠色創新體係,“四碳創新”成為全國樣闆;推動開放經濟綠色發展,科學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全民行動等。久久為功,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瞭顯著成效,2014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全國宜居城市排名中鎮江位列第九;2015年鎮江市成功創成國傢森林城市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奬”,“多評閤一”在全國推廣,明確提齣2020年左右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協同推進新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先後成為國傢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傢生態市和江蘇省唯一的生態文明建設綜閤改革試點城市;2016年11月28日,鎮江舉辦瞭自巴黎協議簽訂(或實施)以來全球影響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低碳技術展示交易會,率先打造低碳建設的先行區,重點推動一區、一園、一島、一鎮、一雲、一院、一所、一行動的“八個一”建設,打造可觀、可感、可復製的低碳樣闆示範區。實踐證明,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製度建設具有創新性,發展路徑具有可操作性,實踐模式具有典型性,走齣瞭一條符閤市情特點、彰顯區域特色、體現城鄉特質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形成瞭獨具特色的“鎮江模式”,積纍瞭一係列可供我國其他中小城市藉鑒的“鎮江經驗”。因此,深入研究和解讀生態文明建設的“鎮江模式”和“鎮江經驗”,對於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基於此,本書在概述生態文明理論和國內外實踐的基礎上,從區域、城鄉、産業、生産、生活、流通等方麵全方位梳理鎮江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探索,總結鎮江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以期對2015年占全國經濟總量84.7%的中小城市發揮引導作用,並豐富國內外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案例。
本書是“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與啓示”項目的研究成果。在結構上,本書共計十二章,各章節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概述瞭人類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動力和實踐模式,研究瞭人與自然關係的曆史變遷,概述瞭我國五代領導集體的生態文明思想,說明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
第二章論述瞭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內容、路徑和基本要求,提齣瞭我國生態文明包含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法治文明和行為文明,構建瞭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框架。
第三章至第十一章,全方位解讀瞭鎮江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第三章應用生態足跡方法評估瞭鎮江市1993~2015年生態環境的變化,解讀瞭《鎮江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5~2020年)的核心內容、重要任務以及重點行動。第四章為規劃鎮江,從空間規劃的角度,研究瞭鎮江構建“一區兩帶兩軸”的空間開發格局和“一廊一帶兩片”的空間保護格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探索。第五章為低碳鎮江,研究瞭鎮江低碳城市建設模式,探討瞭鎮江低碳城市建設路徑、創新低碳城市運行機製等內容,重點分析瞭鎮江“四碳創新”、碳排放峰值和低碳“九大行動”等內容。第六章為循環鎮江,研究瞭鎮江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具體總結瞭“十二五”時期鎮江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徑和成效,研究瞭“十三五”時期鎮江循環經濟的發展探索。第七章為轉型鎮江,從産業生態化的角度,研究瞭鎮江工業綠色轉型、現代服務業生態化發展、促進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等內容。第八章為創新鎮江,研究瞭鎮江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創新體係、創新實踐路徑以及綠色創新保障等。第九章為開放鎮江,探討瞭綠色外資戰略和優化貿易結構等內容。第十章為文化鎮江,研究瞭以生態文化引領生態文明建設,塑造生態價值觀,完善生態文化保障機製等內容。第十一章為美麗鎮江,探討瞭建立美麗智慧城區、美麗和諧鄉村發展等。第十二章總結鎮江生態文明建設的四大經驗:規劃引領,謀劃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先行先試,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機製變革,培育生態文明建設新動能;立體保障,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新支撐。同時,指齣鎮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局限為,法治環境仍需強化,行政主導模式需要轉型等。
雖然課題組成員自始至終以嚴謹的學習態度、求實的科學精神,認真探討書中的相關問題,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書依然存在不少問題,研究水平仍需提高,所提觀點有待檢驗等。但因時間所限,隻能暫時擱筆。課題組成員深知,對鎮江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探索纔剛剛開始。
馬誌強 江心英 等
2016年12月於鎮江
生態文明建設:鎮江實踐與特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生態文明建設:鎮江實踐與特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