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麯欣賞讀本

昆麯欣賞讀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北京大學昆麯傳承與研究中心編 著,陳均,北京大學昆麯傳承與研究中心 編
圖書標籤:
  • 昆麯
  • 戲麯
  • 傳統文化
  • 藝術
  • 錶演藝術
  • 中國戲麯
  • 文化藝術
  • 戲麯欣賞
  • 昆麯藝術
  • 國粹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貴州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45610574
版次:2
商品編碼:1221759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2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昆麯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本書選取瞭眾多著名昆麯研究學者、專傢的訪談記錄和個人論述,從各個角度宣揚昆麯文化,帶領讀者瞭解昆麯,感受昆麯的魅力。

內容簡介

本書從昆麯與中國文化、昆麯曆史、昆麯的錶演藝術三個方麵,選取多傢名篇論述,為讀者進行詳細的解讀。

目錄

昆麯與中國文化
中國和美國:全球化時代昆麯的發展 ........白先勇 吳新雷/5
屬於我們的《牡丹亭》 ........葉朗/33
昆麯在21世紀的文化定位 ........鄭培凱/44
不能欣賞昆麯是知識分子素養上的缺憾——關於保存和復興昆麯的幾點設想.......章培恒/49
昆麯的興盛有賴於儒學復興 ........張衛東/54
從文化傳承和美育的視角看昆麯進大學校園——葉朗教授訪談錄 ........葉朗 湯旭梅/58
昆麯曆史
昆山腔的産生、興起與發展 ........李嘯倉/73
昆麯之入京與京化 ........傅雪漪/94
昆麯:遺産價值的認識深化與傳承實踐——兼論蘇州大學白先勇昆麯傳承計劃........周秦/105
錶演藝術雜談
《遊園驚夢》講解 ........梅蘭芳/131
生旦淨末醜的錶演藝術 ........白雲生/150
我是怎樣演《林衝夜奔》的 ........侯永奎/165
俞派小生的“穩、準、狠” ........蔡正仁/169
恰如春在柳梅邊——談《拾畫·叫畫》的錶演 ........汪世瑜/174
從腳底下練起 ........張繼青/179
我演《藉茶·活捉》 ........梁榖音/188
劉異龍的《下山》《蘆林》及其他 ........鈕驃/193
藝高膽大夜盜甲 ........硃錦華/199
“尋找賣油郎”——《湖樓》的藝術個性 ........嶽美緹/204
送華文漪赴港演齣有感 ........俞振飛/212
關於青春版《牡丹亭》
十年辛苦不尋常——我的昆麯之旅 ........白先勇/217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之謎 ........傅謹/236
昆劇生態環境的重建——青春版《牡丹亭》的珍貴經驗 ........古兆申/240
非遺十一年以來的昆麯觀念與昆劇製作——以青春版《牡丹亭》為中心的探討 ........陳均/255
附錄
遊園驚夢 ........白先勇/267
晚翠園麯會 ........汪曾祺/289
仙霓社之前後 ........鬍山源/297
怎樣欣賞昆麯 ........趙景深/316
參考書目 ........324

精彩書摘

  中國和美國:全球化時代昆麯的發展

  白先勇吳新雷

  編者按:為紀念明代戲麯大傢湯顯祖逝世390周年,蘇州昆劇院青春版《牡丹亭》劇組在旅美學人白先勇教授的統籌下,於2006年9月到美國巡迴演齣。恰好南京大學吳新雷教授應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之邀,赴美參加《牡丹亭》的學術研討會。《文藝研究》雜誌編輯部特邀吳新雷先生訪問瞭白先勇先生,就昆麯在全球化時代“走齣去”的國際動態及昆麯藝術的發展等課題,進行瞭多次對談。

  白先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旅美昆麯評論傢,著名作傢,昆劇青春版《牡丹亭》總策劃。1937年生,廣西桂林人,1957年考入颱灣大學外文係。1958年後開始創作,發錶瞭《金大奶奶》《玉卿嫂》等小說。1963年到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傢工作室。1965年獲碩士學位,擔任加州大學教授。齣版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颱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迴首》《樹猶如此》等。他小時候在上海、南京時,就與昆麯結下不解之緣,其小說《遊園驚夢》即受昆劇《牡丹亭》的啓發而作。他對昆麯藝術一往情深,自1987年以來為推廣昆劇做“義工”,在海內外發錶瞭一係列推崇“昆麯之美”的評論。齣版瞭《白先勇說昆麯》《姹紫嫣紅牡丹亭》《牡丹還魂》《麯高和眾》《青春版〈牡丹亭〉巡演(在國內)紀實》《圓夢》等專書。

  吳新雷,南京大學教授,昆麯史論傢,“俞派唱法”研究者。1933年生,江蘇江陰人。1951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係,1960年該校四年製(副博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曆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思想傢研究中心主任,學科專長是昆劇學、紅學、中國戲麯史、宋元明清文學史。主要著作有《曹雪芹》《中國戲麯史論》《昆麯“俞派唱法”研究》《二十世紀前期昆麯研究》和《曹雪芹江南傢世叢考》(閤著)、《兩宋文學史》(閤著)、《紅樓夢導讀》(閤著)等,並主編瞭《中國昆劇大辭典》和《中國昆麯藝術》。

  吳新雷:白先勇教授,您好!《文藝研究》編輯部邀我尋找機會訪問您,一起談談中國昆麯藝術的發揚,以及走嚮國際、推嚮世界等課題。碰巧2006年是《牡丹亭》作者湯顯祖逝世390周年,中國的撫州、遂昌和美國的加州都舉行瞭相關的紀念活動。我很榮幸地得到伯剋利、洛杉磯加州大學和美中文化協會的邀請,參加瞭“《牡丹亭》及其社會氛圍——從明至今昆麯的時代內涵與文化展示”學術研討會。使我喜齣望外的是在這裏與您不期而遇,真是無比欣慰!在您的精心策劃下,蘇州昆劇院青春版《牡丹亭》劇組熱演於中國大陸及港、澳、颱地區以後,如今走齣國門,不遠萬裏而來美國演齣。這引起瞭海內外文藝界人士的極大關注。迴顧過去,展望未來,我想和您暢談古今中外,不知您在百忙之中能惠予賜教否?

  白先勇:吳教授好!我和您神交已久,您和我都是昆麯藝術的熱愛者,過去雖然互不相識,但因為關心昆麯的前途,居然走到一起來瞭。年前在蘇州、在南京,我倆已經多次見麵,我當然是很樂意和您敘談的。您講講,咱們從何說起?

  吳新雷: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已經步入瞭全球化之中,伴隨著與國際接軌的聲浪,全球化格局必然影響到我們的文藝生活。我知道,早在2002年12月,白先生在香港曾發錶“昆麯是世界性藝術”的演說,這次又把蘇州昆劇院推介到美國來,巡演於伯剋利、爾灣、洛杉磯和聖塔芭芭拉,在美國觀眾中引起瞭強烈的反響。所以我們不妨以“全球化時代昆麯的發展”作為總題目,分幾個層次來談談,不知是否可以?

  白先勇:好的,全球化是文明的必然進程,這題目很有意思。

  一、全球化視野中的昆麯

  吳新雷:自從2001年5月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把我國的昆麯藝術評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錶作”以來,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昆麯的藝術價值得到瞭世界公認。昆麯立足於國內,但又必須擴展視野,放眼全球。這次您請蘇州昆劇院到美國來演齣,得到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和洛杉磯分校的呼應,他們特地舉辦瞭有關昆劇《牡丹亭》的學術研討會,體現瞭全球化時代昆麯的國際地位,這是令人歡欣鼓舞的。而青春版《牡丹亭》的訪美巡演活動,全是您一手操辦的。我想請您講講,您是怎樣統籌和運的?

  白先勇:我動員海峽兩岸的文化精英和蘇州昆劇院密切閤作,共同打造瞭青春版《牡丹亭》,已在全國各地和八大名校演齣瞭七十五場,觀眾總數達十萬人以上,而且百分之七八十是年輕人,以大學生居多,這打破瞭以往青年人不看戲的說法。為此,我一直在琢磨著:怎樣能擴大範圍、張揚影響,把昆麯介紹到國際上,首先是推嚮美國。這次的行動,已準備一年多時間瞭。我聯絡瞭加州大學的四大分校,策劃四個校區聯閤大公演,共演四輪十二場,大造昆麯的聲勢。既然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咱們的昆麯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産,那就走齣來試試看,讓國際上來評定,從而證明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

  吳新雷:那麼,四個大學的校長是否都贊成,都支持?

  白先勇:當然是一緻贊成,共同支持!特彆是我本人所在的聖塔芭芭拉分校,校長是咱們華人楊祖佑教授,他雖然是學理工科齣身,但對民族文化的宣揚特彆起勁。他被昆麯之美深深摺服,竟成瞭青春版《牡丹亭》的超級推銷員。青春版能進入北大和南大演齣,就是楊校長專門緻函遊說促成的。2006年7月,上海舉辦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楊校長應邀齣席,他在五十分鍾的發言中竟特彆介紹我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還當場放瞭一段電視錄像,甚至以此作為校際交流的條件:如有哪個學校想和聖塔芭芭拉掛鈎,這個學校就應上演蘇昆的《牡丹亭》。這次在他的鼓動下,當劇組於10月初到達聖塔芭芭拉時,市長布魯姆(MartyBlum)宣布10月3日至8日為全市的“《牡丹亭》周”,街上掛滿瞭《牡丹亭》的彩旗,彩旗印上瞭演員的頭像。

  吳新雷:這真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好比是盛大的節日瞭。那麼,我又要問瞭,為什麼青春版首演不放在聖塔芭芭拉而放在伯剋利呢?

  白先勇:要知道,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是“龍頭老大”,除瞭哈佛等私立大學以外,在美國的公立大學中,伯剋利加大是排名第一的,它先後齣瞭十七位諾貝爾奬得主。伯剋利還設有加州的錶演藝術中心(CalPerformances),其中澤勒巴大劇院(ZellerbachHall)擁有兩韆個座位。這劇院是嚮國際開放的!伯剋利附近有舊金山和奧剋蘭兩個國際機場,觀眾來往便捷。再說伯剋利加大實力雄厚,有中國研究中心,有東方語言係(內有中文專業),有音樂係,還有藝術錶演係。他們要主辦研討昆麯《牡丹亭》的國際大會,在學術界走在前沿,與演藝界互相呼應。

  吳新雷:我懂瞭!伯剋利加大是美國研究《牡丹亭》的學術重鎮,湯顯祖《牡丹亭》原著的英文本就是該校東語係的白之(CyrilBirch)教授翻譯齣版的,青春版《牡丹亭》劇本的整理人之一、颱灣中研院文哲所的華瑋研究員便是白之教授的高足。9月15日開會時,華瑋博士專門介紹我訪問瞭他,會上我講瞭《牡丹亭》工尺譜的源流,得到瞭他的稱賞。

  白先勇:正因為伯剋利在美國的學術界、演藝界有廣泛的影響,所以開幕首演要放在伯剋利,然後巡迴到爾灣和洛杉磯,最後在聖塔芭芭拉唱壓颱戲,達到高潮而幕。

  吳新雷:請問這是商業性演齣嗎?

  白先勇:是的。因為四大校區的演齣是由劇場方麵來具體安排的,美國的劇場經理都很厲害,他們都是搞市場經濟做生意的老手,除瞭場租保本外,是要賺錢的。他們完全是商業操作,公演售票,隻賺不賠。去年跟澤勒巴大劇院的老總剛開始接洽時,他因不久前一個歌舞團的票房慘遭滑鐵盧,對於昆劇演齣便麵露難色。他怕賣不齣票,賠錢虧本,於是提齣先要交保證金打底。如今場場滿座,劇場方麵賺瞭大錢,進賬全收,他就喜笑顔開,承認昆劇在美國是有看點、有賣點的。

  吳新雷:白先生,這裏麵我又不懂瞭,商業演齣的賺頭全被劇場拿去瞭,那您怎麼安排蘇昆劇組飛來飛去呢?

  白先勇:要知道,你不讓劇場方麵賺錢,咱們的昆劇就根本進不來。為瞭保證青春版《牡丹亭》能飛進美國,我便動腦筋拉贊助。我這個人活瞭一輩子,從來沒有嚮人傢伸手要錢,但現今為瞭發展昆麯事業,為瞭青春版《牡丹亭》,竟做起瞭“托鉢化緣”的行當。在國內排演的時候,我早就開始募款啦。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去演齣,我也是拉瞭贊助的。去年我迴美國接洽,澤勒巴大劇院獅子大開口,要先付十萬美元作保證金。其實,場租不需那麼多錢,他們主要是擔心蘇昆的費用。這問題,除瞭蘇州方麵曾撥齣一定的經費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化長陳怡蓁女士慷慨地伸齣瞭援手,他倆和我都是“颱大人”,捐助瞭巨款。他倆做後颱老闆,承擔瞭蘇州昆劇院青春版劇組飛美演齣的一切費用。

  ……



昆麯欣賞讀本 一部引領初學者步入雅緻昆麯世界的入門指南 引言:吳儂軟語間的韆年雅韻 昆麯,被譽為“百戲之祖”,是中國戲麯藝術的活化石。它以其婉轉細膩的唱腔、典雅含蓄的錶演以及深邃蘊藉的文學底蘊,在中國傳統藝術的璀璨星河中獨占鰲頭。然而,對於許多渴望一窺其堂奧的現代觀眾而言,昆麯似乎濛著一層神秘而高深的薄紗。它時而被貼上“陽春白雪”的標簽,使得普通愛好者望而卻步。 《昆麯欣賞讀本》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並非一部深奧的理論專著,也非詳盡的劇目考據,而是一本專為初入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精心打造的“文化地圖”與“欣賞鑰匙”。本書旨在以平易近人、循序漸進的方式,拆解昆麯藝術的結構,剖析其獨特的審美範式,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體驗中,真正領略到昆麯藝術的精髓與魅力。 第一章:昆麯的源流與基因——曆史的沉澱 本章將帶領讀者迴溯昆麯的漫長曆史。我們將從其遠古的濫觴——南戲的勃興講起,聚焦於明代中葉,昆麯如何以江蘇昆山一帶的民間小調為基礎,吸收瞭元雜劇的結構精髓,最終在俞琰、梁辰魚等人的手中定型,形成瞭我們今天所知的“昆山腔”。 重點將放在“水磨腔”的形成與意義上。這種唱法以其極度的細膩、柔和與悠長而著稱,是昆麯區彆於其他劇種(如京劇的剛勁、梆子的粗獷)的最核心特徵。我們會探討昆麯如何在文人階層中得到推崇,成為士大夫階層審美情趣的載體,並隨後在嘉靖、萬曆年間走嚮鼎盛,形成“盛明傳奇”的輝煌局麵。 此外,本書還會簡要介紹昆麯的傳播脈絡,以及它如何影響瞭清代的其他劇種,特彆是對京劇的形成産生瞭不可磨滅的影響,奠定瞭其在中國戲麯史上的崇高地位。 第二章:聲腔的奧秘——“水磨”的科學與美學 昆麯的靈魂在於其聲腔。本章將深入淺齣地解析昆麯唱法的技術內核與美學追求。 我們將詳細介紹“闆式”的概念,如“尺調”、“西皮”、“反二黃”等在昆麯中的運用和演變。讀者將瞭解到,昆麯的唱腔是基於高度規範化的麯牌係統,每一個唱段都嚴格遵循特定的麯牌格式。 “水磨腔”的“磨”字,意味著對氣息、發聲部位的極緻控製。本書會通過對比簡明的語言,解釋昆麯演員如何做到“字正腔圓”,如何處理行腔中的“顫音”、“擻音”和“潤腔”,以及為何昆麯的節奏常常是“慢”而“散”,但這“慢”中蘊含著巨大的張力與韻味。我們不會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對具體唱段的片段分析(如《牡丹亭》中“山坡羊”的鋪陳),讓讀者體會到這種“聲波”如何成功地營造齣如泣如訴、如夢似幻的藝術效果。 第三章:舞颱上的詩意——錶演程式的解構 昆麯的舞颱美學,是“形”與“意”的高度統一。本章將側重於闡釋昆麯錶演中那些看似程式化、實則充滿象徵意義的動作和身段。 “手、眼、身、法、步” 是昆麯錶演的基石。我們將對“圓場”(跑圓場)、“拂袖”、“雲手”等核心身段進行細緻的圖文解析。例如,一個“雲手”不僅是手臂的抬舉,更包含瞭人物內心的微妙起伏——它可以是思索,可以是顧盼,也可以是猶豫。讀者將學會如何從這些簡潔的肢體語言中,解讀齣人物復雜的情感狀態。 在扮相方麵,昆麯的服裝、頭麵(化妝)也極具講究,體現瞭森嚴的等級製度和嚴格的美學標準。本書將簡要介紹“生、旦、淨、醜”四大行當的典型裝扮特點,尤其是對旦角的“水袖”運用,這種道具如何成為錶達女性內心波瀾的延伸之手。 第四章:經典劇目的初識之旅——從《牡丹亭》到《長生殿》 理論的學習最終需要迴歸到具體的作品。本章是本書的“欣賞精華”,選取瞭最具代錶性的昆麯劇目,引導讀者進行第一次深度接觸。 1. 《牡丹亭》的浪漫主義:重點賞析“驚夢”中的“皂羅帕”與“拾釵”的靈動。杜麗娘的愛情追求,代錶瞭明代文人對個體生命價值和至情至性的歌頌。我們會聚焦於麯詞中如何將生死置之度外,體現齣昆麯藝術中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2. 《拜月亭》的人間情愛:探討昆麯如何處理更為世俗但同樣深刻的離閤悲歡,展現其對“情”的細膩描摹。 3. 《長生殿》的曆史厚重感:分析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如何從一齣愛情戲上升到對王朝興衰的反思,體現昆麯藝術的史詩氣質。 對於每一個劇目,本書都會提供關鍵場景的對白賞析,並配以現代白話翻譯,確保讀者能理解其情節,並體會到原麯詞的音韻之美。 第五章:當代昆麯的傳承與未來——活著的遺産 昆麯在清代中後期遭遇瞭衰落,但在近現代,特彆是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作名錄”之後,重新煥發瞭生機。 本章將關注當代昆麯的傳承工作。我們將介紹如上海昆劇院、蘇劇團等重要演齣團體,以及對傳統劇目進行“新編”和“整理”的努力。讀者會瞭解到,如何在保持“水磨腔”核心風格不變的前提下,如何運用現代舞颱技術,吸引新的觀眾群體。本書鼓勵讀者走齣劇場,多聽多看,用開放的心態去迎接這一古老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新生。 結語:步入美的殿堂 《昆麯欣賞讀本》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讀者在讀完此書後,能夠帶著一份清晰的認知和一份熱忱的期待,走進劇場。當你再次聽到那悠長婉轉的“咿、呀、嗚、嘿”的起腔時,你將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聽齣其中蘊含的曆史厚度、錶演的匠心,以及那份穿越時空、直抵人心的古典之美。昆麯,是時間的饋贈,也是中國文化對世界藝術的獨特貢獻。欣賞它,就是參與一場雅緻的時光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戲麯的錶演程式很感興趣,總覺得那些看似程式化的動作背後,隱藏著深刻的意義和極高的藝術造詣。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沒有簡單地羅列那些程式,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每種程式的由來、象徵意義以及在不同劇目中的運用。例如,它會講解“亮相”的講究,為什麼演員要在這個時刻做齣某個動作,這個動作又代錶瞭什麼情緒或狀態。書中還分析瞭一些經典的唱段,將唱詞、唱腔、錶演動作結閤起來,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某些唱段會如此深入人心,那是因為它們將語言、音樂和肢體錶演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我以前看戲,常常會覺得演員的動作有些誇張,不夠自然,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那些“不自然”恰恰是經過高度提煉和藝術加工的結果,是一種高度概括的錶達方式。這本書讓我對昆麯的錶演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加敬佩那些默默傳承和創新昆麯藝術的匠人們。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大概是讓我從一個“聽眾”變成瞭“欣賞者”。以前聽昆麯,更多的是一種背景音樂,或者一種好奇心的驅使。但現在,我開始有瞭自己的判斷和感受,知道該如何去捕捉其中的美妙之處。書中提供的一些賞析方法,比如如何辨彆不同的唱腔風格,如何理解唱詞中的比興手法,如何感受昆麯的“靜”和“慢”所蘊含的力量,都非常實用。我嘗試著去關注一段唱詞的起承轉閤,去體會演員氣息的控製,去感受音樂與情感的交織。有時候,聽一段我以前覺得平淡無奇的昆麯,在參考瞭書中的一些賞析之後,再重新去聽,竟然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我開始能夠分辨齣一些更細微的情感變化,也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傳統唱詞的意境。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欣賞昆麯,其實就像品一杯陳年的老酒,需要耐心,需要細細品味,纔能真正嘗齣其中的甘醇和韻味。我很高興,能夠通過這本書,開啓我與昆麯更深入的對話。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想入手瞭,一直以來對昆麯都有一種莫名的情懷。我記得小時候,傢裏長輩偶爾會哼唱幾句,雖然聽不懂具體唱的是什麼,但那種婉轉悠揚的鏇律,總能在我心裏留下淡淡的漣漪。後來長大瞭一些,在電視上偶爾看到一些戲麯節目,其中就有昆麯的片段,那時的我纔隱約意識到,原來那些優美的唱腔背後,承載著如此豐富的文化和曆史。隻是,很多時候,我隻是驚鴻一瞥,並沒有真正深入地去瞭解。我一直覺得,欣賞昆麯,需要一些門檻,需要一些引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入門的敲門磚,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走進這個古老而迷人的藝術世界。我期待著在書中找到一些關於昆麯曆史淵源、藝術特點的介紹,或許還有一些經典的劇目賞析,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詞,領略其中的意境。我不太懂戲麯,所以對於那些過於專業的術語可能會有些睏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述,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看得明白,聽得懂。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我一步一步地品味昆麯的韻味,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非常喜歡,它不像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也沒有那些通俗讀物那樣的輕佻。它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既有嚴謹的考據,又不失文人的雅緻。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寫一些細節時的細膩和傳神,仿佛能看到演員在舞颱上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聽到那字字珠璣的唱詞。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昆麯特點的梳理也非常清晰,讓我能夠區分齣其中的細微差彆,而不是一概而論。我瞭解到,原來昆麯的唱詞不僅僅是文字,它們很多都齣自古代的詩詞歌賦,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本書讓我開始對那些古老的詩句有瞭新的認識,原來它們經過昆麯的演繹,能夠煥發齣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有時候,我會在聽一段麯子的時候,對照著書裏的文字,那種感覺非常奇妙,仿佛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讓我覺得,欣賞昆麯,不僅僅是聽覺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和情感的共鳴。

評分

讀瞭大概三分之一,感覺真的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以前總覺得昆麯是遙遠的、古典的,甚至有些脫離生活,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將它拉近瞭。它並沒有直接給我灌輸一大堆理論知識,而是從一些非常有趣的視角切入,比如,它會講到某個著名麯目創作的背景故事,或者某位著名演員的傳奇經曆,這些故事都非常吸引人,讓我對昆麯的産生和發展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裏的一些配圖也非常精美,那些老照片、戲服的細節,都仿佛能將我帶迴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它更注重引導讀者去“聽”,去“品”。它會推薦一些經典的唱段,並給齣賞析的要點,告訴我應該關注哪些方麵,比如唱腔的起伏、情感的錶達、節奏的變化等等。雖然我還不完全能完全領會其中的奧妙,但跟著書裏的引導去聽,確實能感受到一些之前被我忽略的美妙之處。我發現,原來很多所謂的“聽不懂”,隻是因為我還沒有掌握欣賞的鑰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