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有原文、有注釋、有譯文、有評析,並附有相關兵傢智慧故事的經典作品
《孫子兵法》充滿瞭謀略的智慧,自其問世以來便被軍事傢們視為指導戰爭的金科玉律。孫武更是被海內外人士譽為“東方兵聖”“東方兵學的鼻祖”“中華文化圈對世界産生影響的少數中國偉人之一”。《孫子兵法》不僅為軍事行動提供瞭理論依據,還對政治、經濟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它提齣瞭以“道”為首的戰爭製勝條件。其開宗明義:用兵打仗關係著國傢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認真研究考察的,所以要“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本部《孫子兵法》對原來的版本進行瞭精心的修訂,並對文中齣現的難以理解的字詞進行注釋注音,配以導讀、譯文、通論相關鏈接等,讓廣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盡可能減少一些理解上的障礙,以便於讀者更好地學習中國古代經典作品。
孫武,春鞦時期偉大的軍事傢,所著《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存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共分13篇,總計5900餘字,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
第一篇 始計篇 001
第二篇 作戰篇 015
第三篇 謀攻篇 031
第四篇 軍形篇 057
第五篇 兵勢篇 077
第六篇 虛實篇 095
第七篇 軍爭篇 115
第八篇 九變篇 131
第九篇 行軍篇 151
第十篇 地形篇 165
第十一篇 九地篇 177
第十二篇 火攻篇 195
第十三篇 用間篇 205
【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
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麯製、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製權也。
【注釋】
①兵:本義為兵械。這裏作軍隊。
②察:考察,研究。
③經,織布的縱綫。這裏引申為綱領、原則。
④情,情勢,這裏指敵我雙方的實情。
⑤道:本義為道路、途徑,引申為政治主張。
⑥陰陽:指晝夜、晴雨等天時氣象的變化。
⑦主用,主是主持、掌管,用是物資費用。
⑧將聽吾計:一說將,指將領。
⑨計利以聽:“以”通“已”。即戰爭決策已定。
⑩勢:這裏是形勢、情勢的意思。
【譯文】
孫武說:戰爭是國傢的大事,是軍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國傢存亡的關鍵,是不能不認真考察的。
因此,要通過敵我五方麵的分析,比較敵對雙方的情況,來取得對戰爭情勢的認識。
這五個影響戰爭勝負的方麵是:道、天、地、將、法。
所謂“道”,是指民眾和國君有共同意願,能夠同心同德,可以同生共死,不怕危難。
所謂“天”,是指晝夜、晴雨、寒冷、炎熱等季節天候。
所謂“地”,是指路途的遠或近,地勢的險峻或平坦,戰地的寬廣或狹窄,地形的有利或有害。
所謂“將”,是批將帥的智謀纔能、賞罰、有信、愛撫士卒、果斷勇敢。
所謂“法”,是指軍隊組織的編製、指揮信號的規定、將帥的職責、糧食來源和軍需物品的管理情況和製度。
凡上述五個方麵,做將帥的不能不知道。能深刻理解的就能取勝,否則就不能取勝。所以,要通過雙方幾個方麵來分析比較,以探索敵我雙方的真實情況。就是說,哪一方國君政治賢明?哪一方將帥指揮高明?哪一方得到天時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哪一方軍隊實力較強?哪一方士兵訓練有素?
哪一方賞罰公正嚴明?
我們根據以上分析對比,就可以判明誰勝誰負瞭。
若能聽從我的決策,用兵打仗必然取勝,我就留下。假若不聽從我的決策,用兵打仗必然失敗,我就離去。
根據有利條件製定瞭戰爭決策而又能貫徹執行,就要在戰場上創造有利的“勢”,作為外在的輔助條件。所謂“勢”,是根據有利條件而采取相應措施或行動。
讀《孫子兵法》這本書,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門,雖然我並不是軍事專業的,但書中那些關於策略、布局、識人、用人的道理,卻能深刻地啓發我思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剛開始翻開的時候,確實被那些文言文的錶述弄得有點迷糊,但慢慢地,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體會到字裏行間蘊含的精妙。例如,書中反復強調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看似簡單,卻在現實中有著無窮的運用空間。在工作中,瞭解自己的優勢劣勢,同時也要清楚競爭對手的動嚮,這無疑是製定有效計劃的基礎;在人際交往中,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溝通和協作。書中那些關於“兵者,詭道也”的闡述,更是讓我對“戰術”有瞭全新的認識,原來很多時候,齣奇製勝、虛實結閤纔是最高明的手段。這不僅僅是戰場上的技巧,在商業談判、項目推進甚至個人規劃中,也能找到類似的影子。它教會我不要硬碰硬,而是要學會迂迴、示弱、等待時機,這是一種何等的高明與智慧!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於蠻乾,而是源於深思熟慮的策略和對事物本質的洞察。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優雅地解決問題”的哲學著作,而非枯燥的軍事理論。我一直以為兵法就是打打殺殺,但讀完之後纔發現,它其實在教我們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如何在最小的代價下達成目標。書中很多章節都圍繞著“不戰而屈人之兵”來展開,這一點非常吸引我。它講究的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說明瞭最高明的策略是先從思想上瓦解敵人,其次是通過外交手段,而直接的軍事對抗,尤其是強攻城池,則是最不理想的選擇。這讓我聯想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戰爭”,比如和伴侶的爭執,和同事的意見不閤。如果一上來就爭個你死我活,往往隻會兩敗俱傷,但如果能先理解對方的立場,找到共同點,或者通過巧妙的溝通去影響對方,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解決得多。書中關於“地形”和“氣候”的論述,也給我帶來瞭啓發。它提醒我,在采取任何行動之前,都要充分考慮外部環境的因素,順應天時地利,纔能事半功倍。這種對環境因素的細緻分析,讓我覺得非常實用,也更加深刻地理解瞭“因勢利導”的真正含義。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是一部“常讀常新”的經典。每次翻開,都會有新的感悟。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以柔剋剛”、“以靜製動”的思想。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主動齣擊,用強硬的手段去解決問題,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本書則告訴我們,有時候,退一步是為瞭更好地前進;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力量。它強調的是“兵貴勝,不貴久”,也就是說,要追求快速取勝,避免戰爭的長期化,這不僅是為瞭節省兵力,更是為瞭減少對國傢和民眾的傷害。這種“速戰速決”的理念,放在很多現代的商業競爭中也同樣適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快速響應、迅速決策,往往能搶占先機。書中對“形”與“勢”的分析也讓我印象深刻。“形”是指軍事上的部署和力量對比,“勢”則是指戰機和主動權。它教我們如何在不利的“形”下,創造有利的“勢”;如何在有利的“勢”下,迅速地達成目標。這種對“變”與“不變”的深刻理解,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兵書,更是一部關於生存和發展的智慧寶典。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讀物,它所蘊含的智慧,遠超我的想象。我一直以為兵法是古代戰場上的事情,與現代生活毫無關聯,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書中關於“用兵之道”的論述,錶麵上看是指導如何指揮軍隊,但仔細品味,卻是在闡述一套普適性的管理原則。例如,“廟算多者勝,算少者不勝”,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戰前經過周密計算和規劃的軍隊,獲勝的幾率更大。這讓我聯想到公司裏的項目管理,一個成功的項目,一定是經過瞭充分的市場調研、風險評估和資源調配,而不是倉促上馬。書中還提到瞭“將者,國之輔也”,強調瞭將領的重要性,以及對將領的品德、智慧、勇氣的要求。這一點在任何一個組織中都適用,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能夠凝聚人心,帶領團隊走嚮成功。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士氣”的論述,它講到如何激勵士卒,如何保持軍隊的戰鬥力。這讓我思考,在團隊管理中,如何纔能有效地激勵員工,讓他們充滿工作熱情。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審視管理和領導力,它不僅僅是關於策略,更是關於人心和人性。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教會我如何“思考”而不是“行動”。在很多時候,我們過於注重眼前的行動,而忽略瞭行動背後的思考和規劃。孫子在書中反復強調“計”,也就是謀劃和計算,認為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他認為,在開戰之前,就應該對敵我雙方的各種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包括道、天、地、將、法這五個方麵。這種“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理念,讓我覺得非常寶貴。它讓我明白,很多事情的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有多努力,而是取決於你有多周全的準備。書中關於“間”的論述,也讓我開瞭眼界,它強調瞭情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各種手段獲取信息。這讓我想起現在的信息時代,掌握有效信息,分析信息,往往比擁有強大的執行力更重要。它也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失敗並非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或者決策失誤。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在思考和規劃上的不足,也指明瞭前進的方嚮。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於深遠的布局和精準的判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