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原文、有注释、有译文、有评析,并附有相关兵家智慧故事的经典作品
《孙子兵法》充满了谋略的智慧,自其问世以来便被军事家们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孙武更是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东方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中华文化圈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孙子兵法》不仅为军事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政治、经济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它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其开宗明义:用兵打仗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考察的,所以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本部《孙子兵法》对原来的版本进行了精心的修订,并对文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注释注音,配以导读、译文、通论相关链接等,让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一些理解上的障碍,以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作品。
孙武,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公认的现存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共分13篇,总计5900余字,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第一篇 始计篇 001
第二篇 作战篇 015
第三篇 谋攻篇 031
第四篇 军形篇 057
第五篇 兵势篇 077
第六篇 虚实篇 095
第七篇 军争篇 115
第八篇 九变篇 131
第九篇 行军篇 151
第十篇 地形篇 165
第十一篇 九地篇 177
第十二篇 火攻篇 195
第十三篇 用间篇 205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
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注释】
①兵:本义为兵械。这里作军队。
②察:考察,研究。
③经,织布的纵线。这里引申为纲领、原则。
④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
⑤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⑥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⑦主用,主是主持、掌管,用是物资费用。
⑧将听吾计:一说将,指将领。
⑨计利以听:“以”通“已”。即战争决策已定。
⑩势:这里是形势、情势的意思。
【译文】
孙武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的。
因此,要通过敌我五方面的分析,比较敌对双方的情况,来取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
这五个影响战争胜负的方面是:道、天、地、将、法。
所谓“道”,是指民众和国君有共同意愿,能够同心同德,可以同生共死,不怕危难。
所谓“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等季节天候。
所谓“地”,是指路途的远或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战地的宽广或狭窄,地形的有利或有害。
所谓“将”,是批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果断勇敢。
所谓“法”,是指军队组织的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帅的职责、粮食来源和军需物品的管理情况和制度。
凡上述五个方面,做将帅的不能不知道。能深刻理解的就能取胜,否则就不能取胜。所以,要通过双方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索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就是说,哪一方国君政治贤明?哪一方将帅指挥高明?哪一方得到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军队实力较强?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
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
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对比,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
若能听从我的决策,用兵打仗必然取胜,我就留下。假若不听从我的决策,用兵打仗必然失败,我就离去。
根据有利条件制定了战争决策而又能贯彻执行,就要在战场上创造有利的“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势”,是根据有利条件而采取相应措施或行动。
不得不说,这本书是一部“常读常新”的经典。每次翻开,都会有新的感悟。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思想。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主动出击,用强硬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本书则告诉我们,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力量。它强调的是“兵贵胜,不贵久”,也就是说,要追求快速取胜,避免战争的长期化,这不仅是为了节省兵力,更是为了减少对国家和民众的伤害。这种“速战速决”的理念,放在很多现代的商业竞争中也同样适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快速响应、迅速决策,往往能抢占先机。书中对“形”与“势”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形”是指军事上的部署和力量对比,“势”则是指战机和主动权。它教我们如何在不利的“形”下,创造有利的“势”;如何在有利的“势”下,迅速地达成目标。这种对“变”与“不变”的深刻理解,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兵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宝典。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读物,它所蕴含的智慧,远超我的想象。我一直以为兵法是古代战场上的事情,与现代生活毫无关联,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关于“用兵之道”的论述,表面上看是指导如何指挥军队,但仔细品味,却是在阐述一套普适性的管理原则。例如,“庙算多者胜,算少者不胜”,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战前经过周密计算和规划的军队,获胜的几率更大。这让我联想到公司里的项目管理,一个成功的项目,一定是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和资源调配,而不是仓促上马。书中还提到了“将者,国之辅也”,强调了将领的重要性,以及对将领的品德、智慧、勇气的要求。这一点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都适用,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凝聚人心,带领团队走向成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士气”的论述,它讲到如何激励士卒,如何保持军队的战斗力。这让我思考,在团队管理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让他们充满工作热情。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管理和领导力,它不仅仅是关于策略,更是关于人心和人性。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优雅地解决问题”的哲学著作,而非枯燥的军事理论。我一直以为兵法就是打打杀杀,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其实在教我们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如何在最小的代价下达成目标。书中很多章节都围绕着“不战而屈人之兵”来展开,这一点非常吸引我。它讲究的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说明了最高明的策略是先从思想上瓦解敌人,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而直接的军事对抗,尤其是强攻城池,则是最不理想的选择。这让我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战争”,比如和伴侣的争执,和同事的意见不合。如果一上来就争个你死我活,往往只会两败俱伤,但如果能先理解对方的立场,找到共同点,或者通过巧妙的沟通去影响对方,事情就会变得容易解决得多。书中关于“地形”和“气候”的论述,也给我带来了启发。它提醒我,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都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顺应天时地利,才能事半功倍。这种对环境因素的细致分析,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因势利导”的真正含义。
评分读《孙子兵法》这本书,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虽然我并不是军事专业的,但书中那些关于策略、布局、识人、用人的道理,却能深刻地启发我思考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刚开始翻开的时候,确实被那些文言文的表述弄得有点迷糊,但慢慢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精妙。例如,书中反复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在现实中有着无穷的运用空间。在工作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同时也要清楚竞争对手的动向,这无疑是制定有效计划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协作。书中那些关于“兵者,诡道也”的阐述,更是让我对“战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很多时候,出奇制胜、虚实结合才是最高明的手段。这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技巧,在商业谈判、项目推进甚至个人规划中,也能找到类似的影子。它教会我不要硬碰硬,而是要学会迂回、示弱、等待时机,这是一种何等的高明与智慧!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蛮干,而是源于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对事物本质的洞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教会我如何“思考”而不是“行动”。在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注重眼前的行动,而忽略了行动背后的思考和规划。孙子在书中反复强调“计”,也就是谋划和计算,认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他认为,在开战之前,就应该对敌我双方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这种“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念,让我觉得非常宝贵。它让我明白,很多事情的成功与否,并非取决于你有多努力,而是取决于你有多周全的准备。书中关于“间”的论述,也让我开了眼界,它强调了情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这让我想起现在的信息时代,掌握有效信息,分析信息,往往比拥有强大的执行力更重要。它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失败并非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决策失误。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思考和规划上的不足,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于深远的布局和精准的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