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文明型国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文明型国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明型国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维为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30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39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0216
品牌:世纪文景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话语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0
字数:1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文明型国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张维为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深入剖析了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也是一个延绵数千年的古老文明的独特性,这包括它独特的制度、模式、理念。除此之外,他还论述了政治话语范式的转变、“西方中心主义”的困境等重要的理论问题。

  “文明型国家”的概念解构了西方话语关于中国的主流叙述,为中国模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逻辑分析和理论支撑,为讲好“中国故事”,充分认识和包容中国文明特殊的内部差异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工具。

  《文明型国家》对于增进国人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国人和外部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崛起的全面理解都有难能可贵的意义。

  这部展望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姿态重返世界之巅的出色著作正可为党的十*大的胜利召开献礼。

内容简介

  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但是读懂中国不易,因为中国太大,情况太复杂,盲人摸象的解读很多,每个人都只看到中国的一部分。要真正读懂中国,我们需要一种对中国的整体把握。

  “文明型国家”概念的提出即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书探讨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特征、模式、制度和理念等主题,也论述了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如政治话语范式的转变、“西方中心主义”的困境等。

  “文明型国家”概念解构了西方话语关于中国的主流叙述,它有利于增进国人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国人和外部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崛起的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也有利于进行跨国的制度比较、评估和预测。

作者简介

  张维为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上海春秋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获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学位。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主要著作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以及“中国三部曲”系列(《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yue》)。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文明型国家:概念

  “文明型国家”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长处结合起来的国家

第二章文明型国家:特征

  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独特的政治

第三章文明型国家:制度

  国家型政党、协商民主、选贤任能、混合经济

第四章文明型国家:模式

  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混合经济、对外开放、三力平衡

第五章文明型国家:理念

  实事求是、民本主义、整体思维、政府是善、民心向背、选贤任能、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和而不同、良政善治

第六章范式变化:从“民主还是专制”到“良政还是劣政”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别是西方主要关心“政体”,而中国主要关心“政道”

第七章告别“西方中心主义”

  指出“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文明优越论”的不实之处,是中国话语建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重返世界之巅

  “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自己,也改变了世界,并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与世界秩序的未来

后记

??索引??

精彩书摘

  引言

  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但是读懂中国不易,因为中国太大,情况太复杂,盲人摸象的解读很多,有些人只看到中国的一部分,然后就认为这是中国的全部。要真正读懂中国,我们需要一种对中国的整体把握。基于经济标准的解读是一种总体把握,但不全面,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有没有什么概念能够更为全面地(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概括中国这个超大型的国家呢?我个人认为比较全面的概念还是“文明型国家”。我在2011年出版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中首次提出并论述了这个概念,该书销量已达百万册,译成英文等外文出版后,反响也不错。这可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国内外许多人或多或少地认同“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或者说他们对这种解读饶有兴趣。

  该书出版后不久,我与“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美籍日裔学者福山先生在上海就中国模式和中美政治制度比较等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我的立论就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现在中国还处在复兴和崛起的初级阶段,正在探索超越西方模式的新型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制度。当时正值“埃及之春”爆发不久,他认为中国可能也要经历“埃及之春”,我认为不可能,而“埃及之春”本身很快就会变成“埃及之冬”。我还谈到了美国政治改革比中国还要迫切,因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一直在进行,而且已经融合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许多元素,而美国的政治制度还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如果改革不到位,今后选出的总统可能还不如小布什,美国走衰的速度还会加快。现在看来我的预测还是相当准确的。换言之,“文明型国家”这样的中国话语,可以解构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崛起的一些规律,它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同时也是外部世界能够听懂的中国话语,它可以与西方主流话语进行对话、交锋乃至胜出。

  “文明型国家”指的是一个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即中国。如果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都能够延续至今,并实现现代国家的转型,那么它们今天也可能是“文明型国家”,但这种机会已经不复存在。如果当初古罗马帝国没有四分五裂,并能通过现代国家的转型,那么欧洲也可能是一个相当规模的“文明型国家”,但这只能是一种假设。如果今天数十个国家组成的伊斯兰世界,能完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崛起,那么也可能是一个十亿人口规模的“文明型国家”,但今天看来这也是很难实现的愿景。

  “文明型国家”的话语有利于我们更为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中国崛起的性质和规律,而对这种性质和规律的解读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这么一个大问题。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它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改革,带来了经济总量的提高,中产阶层人数的增多。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的各种理念及制度安排,最终被接纳为西方社会的成员。“文明型国家”的观点与此截然不同,它认为中国崛起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自身的许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所形成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文明型国家”尊重其他所有文明,但它不可能也不愿意被其他文明同化,因为它的文明基因太强了,如果这样的国家要被全盘西化的话,它必定走向混乱、分裂乃至解体。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证明:如果当初中国没有自己的坚持,而是对西方亦步亦趋的话,中国的命运不会比苏联和南斯拉夫好,国家大概也早就解体了。中国是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即中国模式)而崛起的,并继续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种国家的崛起只能是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

  “文明型国家”是原创性的中国话语,它解构了西方话语关于中国的主流叙述,它有利于增进国人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国人和外部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崛起的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也有利于进行跨国的制度比较、评估和预测。本书探讨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特征、模式、制度和理念等主题,也论述了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如政治话语范式的转变、“西方中心主义”的困境等。但愿本书对所有致力于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的人士有所裨益。

  

第一章文明型国家:概念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长处结合起来的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

  要透彻地理解“文明型国家”(civilizationalstate)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民族国家”(nationstate)这个概念。什么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西方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产物,指的是一些具有共同特性(如语言、宗教或生活方式等)的人民组成的国家。与传统国家不同,“民族国家”包含了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我文化认同等基本要素。欧洲是民族主义的发源地,也是“民族国家”的发源地。纵观欧洲历史,民族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欧洲推动国家现代化的最大动力,但民族主义的恶性发展也是欧洲近代无数战争的主要根源。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在欧洲兴起,“民族国家”也随之兴起。

  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是法国,法国通过皇权统一了税收和军队,形成了超强的国家动员能力,并屡屡击败德国统一之前的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的三次王朝战争,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建立。形成“民族国家”后,德国便迅速崛起,生产力高速发展,在德皇威廉二世的主导下走向了军事扩张的道路。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权力从德川幕府转移到天皇手中,同时在福泽谕吉等思想家的推动下“脱亚入欧”,以求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最终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尚未形成“民族国家”的中国。

  19世纪时,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大于英国和日本,但后两者当时都具备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体制,因而也具备了当时中国还不具备的民族凝聚力和战争动员能力。对于仍是“一盘散沙”的中国,梁启超曾感叹中国人“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受到“民族国家”体制的刺激,中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亦开始了自己“民族国家”建设的艰难历程。

  在西方政治话语里,“民族国家”几乎就是“现代国家”的代名词,或者可以说,西方现代政治概念中的“国家”指的就是“民族国家”。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人口的95%以上生活在农村。当时的中国农村基本上是宗法社会,一个村子一个姓,知书达理的乡绅可以独立地处理村里的、家族间的各种事务。中国古代的皇帝表面上权力很大,但实际上“天高皇帝远”,中央政府治理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技术手段。政府往往较多地依赖道德教化和意识形态来实行统治。中国当时的社会是封闭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中央政府没有西方“民族国家”那种高度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甚至也没有多少自己可以掌控的军队,至于财政问题更是积重难返。到了清朝后期,中国传统国家体制显然已无法应对西方“现代国家”的挑战,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

  西方不少学者早就提出过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civilizationstate)。他们认为中国“民族国家”尚在形成之中,而“文明形态的国家”在中国却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就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维系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其相对完整的国家形态至少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但西方学者采用“文明国家”这个概念往往是为了强调中国从“文明国家”变成“民族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他们把中国数千年“文明”形态的国家看作是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障碍和包袱,也就是说由于中国是“文明国家”,中国无法形成西方意义上那种具有现代法律、经济、国防、教育、政治的“民族国家”或“现代国家”。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史研究先驱费正清就曾提出过著名的“冲击—回应”(impactresponse)模式来阐述中国被强行拖入新国际秩序的这段历史,在他看来垂暮的中华帝国已不具备自我革新的能力,必须等待西方的“拯救”才能形成一个同西方一样的现代国家;而在思想史学界,列文森(JosephLevenson)的名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也提出了“传统—现代”模式来对此发问。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主流学者几乎都认为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程不过是一个不得不从“文明国家”变成“现代国家”的过程,如用中国自己的政治话语来说,就是一个由“天下”变为“国家”的过程。美国知名政治文化学者白鲁恂(LucianPye)更是把现代中国描述成“一个文明佯装成的国家”(Acivilizationpretendingtobeastate)。

  中国现代化运动是一个进程:19世纪下半叶曾国藩、李鸿章以及张之洞等人所领导的洋务运动主要关注的是引进西方现代文明“物质的技器”,重点在“开铁矿、制船炮”;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则进而理解到要“考求西法”,亦即进入西方现代文明的“制度”层次。中国现代化中狂飙式的运动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创建了共和。这也可以说是把中国由“文明国家”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作为“民族国家”背后的“中华民族”概念也有一个形成过程。中国人原来并没有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历史上用过的近似的概念有“华夏”、“中土”、“震旦”等,还有“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等反映了中原汉族视野下中原汉族人民与周边人民的关系。甲午战争失败后,全国朝野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世界各个民族都面临生存竞争的“族群理念论”。梁启超沿着这个思路,开始以现代民族理论来思考问题。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首次采用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1902年,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他首先使用了“中华民族”的观念。1903年他又提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41905年,梁启超发表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大一统民族。梁启超得出了结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相当长的时间内,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革命派还是将“反满”、“反清”革命作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旗帜,而梁启超则指出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中隐含着大汉族主义。此后双方论战的过程中,孙中山等革命派也逐步认识到过分强调“反满、排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最终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在1912年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提出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号召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中华民国最初的国旗,就是横排五条颜色并列,象征中华民族的“五族共和”。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郑重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以大历史观总结了中国近代史,并从中国社会结构出发分析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建设,他的观点颇有见地。他认为从民国时期到1949年之后的历史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中国从宋朝繁荣的商品经济退缩到农村村落经济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结构无法应对西方现代国家的挑战。随着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也开始了自己现代国家的建设过程。他认为1949年之前的中华民国重构了一个现代的上层结构,但这个结构仍然无法与中国的下层结构沟通,他以鲁迅的小说为例说明上层结构的精英人士与底层结构的农民根本无法沟通,所以国民党时期的中国还是一种“头重脚轻”的政治结构。

  毛泽东领导的土地革命则彻底重塑了中国的下层结构。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强大的动员能力,把普通农民组织起来支援前线,进行了土改和扫盲,为中国社会后来的“数目字管理”奠定了基础。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则重构了中国的中层结构。所谓中层结构指的就是司法、监察、银行、税收、物流等服务于现代市场和现代国家的各种技术和制度支撑。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未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优势。

  换言之,通过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由上、中、下三层结构组成的强大的现代国家,形成了空前统一的政府、市场、经济、教育、国防、外交、金融、货币、税收体系。但我们国家又和一般国家不一样,“文明国家”的许多传统并未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而消失。恰恰相反,它们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在现代国家的载体中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MartinJacques)在2009年出版了一本颇有争议也很有影响的书《当中国统治世界》。尽管这个书名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处世方式,但与其他学者不一样,他在书中对“文明国家”这个概念作了比较正面的阐述,已经基本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的思维,值得我们肯定。他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世界上有许多种文明,比如西方文明,但中国是唯一的文明国家。中国人视国家为文明的监护者和管理者的化身,其职责是保护统一。中国国家的合法性深藏于中国的历史中。这完全不同于西方人眼里的国家”。7他在书中也引用了我关于中国模式的观点,认为中国模式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8他关于中国是“文明国家”的观点对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崛起以及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有所裨益,也启发了我对“文明型国家”的部分论述。

  但是马丁·雅克亦认为中国的“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两种特性之间会有冲突,这种冲突“可能把中国拉向不同的方向”。他由此推断中国今后可能在东亚以某种形式复活自己历史上存在过的朝贡体系,以及中国人的种族优越感可能会导致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某种挑战。马丁·雅克的说法表明,他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西方学者那种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依我之见,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交织在一起,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长处结合起来的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接受了现代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主要观念。中国不会恢复朝贡体系,也不会拥抱种族优越论。我还认为,中国首先是一个现代国家,而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又使它与众不同,这就是“文明型国家”(civilizationalstate)与“文明国家”(civilizationstate)在概念上的差别。前者融“文明”与“(现代)国家”为一体,而后者中的“文明”和“(现代)国家”则常常是一个矛盾体。作为“文明型国家”,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未像现在这样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时尚,既中国又世界。一个古老文明,同时又具备了现代国家的品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就是今天的中国。

  ……


前言/序言

  建构中国话语

  ——“中国话语丛书”总序

  张维为

  中国以今天这样的规模崛起,人民生活水平以这样的速度提高,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闻的。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伴随自己话语的崛起,否则可能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回望中国崛起的过程,如果当初我们没有自己的坚持,而是按照西方话语去做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整个国家大概都会像苏联那样解体了,哪里还会有中国今日之崛起。

  中国的崛起早已超出了西方理论和话语的诠释能力。过去30多年,西方对中国政治的预测几乎都是错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的误判除了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之外,还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缺陷。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难民危机,颜色革命褪色,“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以及西方世界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等,其实都反映了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今天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西方话语这些年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却相当之深,特别在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和法学等领域,造成了许多人只会在西方话语的语境下论述中国与世界,这就无法真正读懂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讲好中国故事,更不要说与西方话语交锋了。

  中国已经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完全可以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我们要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所谓“全面的”就是指我们的话语要能够解释中国的成绩、问题和未来;所谓“透彻的”就是要把中国和世界上的事情及其背后的逻辑和规律研究透并讲清楚;所谓“强势的”就

文明型国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明型国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文明型国家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明型国家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明型国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张维为的一番话曾经让我茅塞顿开,希望他的著作能给我更多的启发

评分

不错哦!!!!

评分

张维为的著作没本必看,真的不错,体现中国话语和自信。

评分

不错,买给学生用的,很喜欢

评分

中国的崛起属于文明性崛起。。。。

评分

书都是正版,价格也有活动,还可以

评分

好书一本,认识中国国情,认识中国选择

评分

正版图书,内容很好,送货速度快!

评分

装订精美,值得一看,非常好。

文明型国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文明型国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