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文獻學、語言學學習研究者 (1)本書藉助新齣土文獻提供的資料,就《雅》《頌》的學術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探索。本書的研究以齣土文獻為主體,但卻不隻囿限於古文字的研究,涉及的學術範疇廣泛,包括文獻學、訓詁學、語法學及史學等。
(2)本書屬跨學科的研究,齣土文獻與《詩》學研究兼備,研究價值涵蓋以下兩方麵:i) 古文字學:本書整理及疏解齣土《詩》類材料,為文字的考釋與通讀提供重要數據;ii) 《詩》學:本書全麵搜集與整理近年齣土文獻所見《詩》類資料,揭示兩者間的緊密與互動關係。
(3)本書利用新齣土的第一手資料,解決傳世古書的問題,研究成果能為久懸未決的學術討論提供新材料、新思考與新見解;而且,部分的齣土材料更能為前人的研究輔以新證,進一步證成其見解。
內容簡介
本書以《雅》《頌》所收錄的詩篇為研究主體,利用殷周金文及戰國竹書提供的新證,分彆從文獻學、字詞訓釋及語法學三個角度,探討當中較具爭議的學術問題,為過去研究帶來新資料與新思考。文獻學方麵,本書集中於詩、樂、舞間關係的研究,分析先秦樂舞組麯的體結構,就《雅》《頌》樂舞性質的討論提供新材料。字詞訓釋方麵,本書通過金文與《雅》《頌》的互證,考釋疑難字詞整理訛誤的例子。語法學方麵,本書討論以虛詞為主,深入分析金文及《雅》《頌》所見“不”“無”“其”的語助詞用法。
作者簡介
鄧佩玲,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係文學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專著有《天命、鬼神與祝禱:東周金文嘏辭探論》,正式齣版的論文逾三十篇,內容涉及古文字學、古漢語語法及先秦典籍研究。近年專注於齣土文獻與傳世古籍的互證探討,獲香港研資局撥款進行的相關項目有“《詩經》與金文文獻語言的對比分析研究”和“《尚書》與金文文獻語言的比較研究”。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第一章 《雅》《頌》與齣土文獻引論
第一節《雅》《頌》概說
(一)《雅》《頌》的創作年代與內容
(二)《雅》《頌》與“詩六義”
(三)《雅》《頌》與音樂、舞蹈的關係
第二節《雅》《頌》與齣土文獻的互證研究
(一)從“二重證據法”到“重寫學術史”
(二)新見《詩經》版本與《詩》學資料
(三)金文材料與《雅》《頌》研究的關係
第二章 文獻篇——藉助齣土文獻解決《雅》《頌》的文獻問題
第一節《大武》樂章的“武德”思想與戰國戈銘“大武闢兵”
(一)《大武》與“告成”之關係
(二)《大武》與“武有七德
(三)《大武》”武德“於春鞦戰國時期之嬗變
(四)戰國戈銘”大武閱兵“與”武德“之關係
(五)小結
第二節清華簡《周公之琴舞》於《大武》樂章的啓示
(一)《大武》”六成“研究之迴顧
(二)上古樂章的計量單位——”成“與”終“
(三)《大武》樂舞的創作時代
(四)《大武》樂章的結構
(五)小結
第三節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所見誡勉詩與
《雅》《頌》的樂舞性質
(一)清華簡《周公之琴舞》”非天詮惠“之勸諫
(二)清華簡《芮良夫毖》所見之諍諫
第三章 字詞考釋篇——《雅》《頌》與齣土文獻字詞互證舉隅
第一節《周頌》祝嘏辭
(一)《維清》”迄用有成“及《臣工》”迄用康年“
(二)《維天之命》”假以溢我“
第二節《周頌》重言詞語
(一)恭敬威儀之形容——”濟濟“”穆穆“”肅肅“”桓桓“
(二)和諧樂聲之形容——”隍隍“與”將將“
(三)重言之嘆詞——”嗟嗟“
(四)旃與鈴之形容——”陽陽“”央央“
(五)小結
第三節《雅》《頌》所見”將“字
(一)曆代經學傢於《雅》《頌》所見”將“的訓釋
(二)殷周金文所見”將“及其相關字形
(三)其他古文字材料所見”將“及其相關字形之演變
(四)藉助古文字重新分析《雅》《頌》所見”將“
(五)小結
第四章 虛詞篇——《雅》《頌》與金文所見語助詞”不“”無“其”的探討
第一節曆代經學傢對《雅》《頌》所見語助詞“不”“無”的訓釋
(一)毛《傳》“不/無A,A也”的訓釋與其影響
(二)毛《傳》“不/無A,A也”實非反詰辨
(三)杜預於“語助”的提齣與清儒的肯定
(四)從語法角度看《雅》《頌》的語助詞“不”“無”
(五)《小雅》《大雅》所見的“遐不”“不遐”
第二節再器銘文中“其”的語助詞用法
主要參考書目
(一)古籍
(二)近人著述
後記
前言/序言
《論語·子罕》:“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今日所見《雅》《頌》存詩145篇,篇幅估《詩經》全書過半。惟經曆代傳抄,間或緻訛誤衍脫,釋讀頓生懸疑;兼且《詩》之用辭原多古奧深晦,皮锡瑞、王國維諸先生皆曾有《詩》難讀之嘆。雖雲如是,論述《詩經》著作曆代不輟。近年新齣土文獻多見與《詩經》相關材料,學者每取與傳世古籍互證,勝義紛陳,蔚然可觀。
本書利用新齣土金文及簡帛文獻與傳世古書彼此參校,並藉助“二重證據”或多重證據之相互證明,結閤古文字學研究成果,從多角度探討及試圖解決與《雅》《頌》相關之疑難問題,所涉範疇包括文獻、訓詁、語法及史學等,為《詩》學研究注入新思維、新視野及新見解。茲就其要者,例舉如次:
第一,對近年齣土文獻中《詩》類資料做全盤搜集與整理,揭示與傳世詩學研究範疇問之互動關係,復疏解新見《詩》學材料,為古文字之考釋及文獻通讀提供重要參考,展現廿一世紀最新之學術訊息與潮流。
第二,利用新齣土第一手材料,焉前人研究成果輔以新證,並對久懸未決之學術討論提供新見,如:
(1)《詩》與音樂及舞蹈之關係嚮為學術界所關注,然礙於相關資料不足,對此課題之探究相形欠缺。本書藉助清華簡材料,深入分析先秦樂舞《大武》之結構,並就過去於“始”“亂”之討論有所發明。蓋前人討論大多忽略《大武》蘊含之德治思想,本書結閤戰國戈銘,細加闡釋《大武》“武德”及其嬗變軌跡。至於硃熹、顧炎武等嘗有“變風變雅不入樂”之說,今藉由清華簡《芮良夫毖》之分析,為變《雅》是否入樂彆齣新說。
(2)《雅》《頌》文辭古奧,經曆代傳抄,間或遭改乙,釋讀益見睏難。本書藉助金文與《雅》《頌》字詞之互證,就部分疑難詞語提齣新訓釋,甚至解決部分疑似訛誤句例,為《詩經》研讀增添新資料。
(3)前人對古漢語中無實義之虛詞稍欠瞭解,注疏對語助詞亦往往有所誤釋。本書結閤金文與《雅》《頌》之“不”“無”用例,論證“不”“無”於先秦確曾用為語助詞,更訂前人訓釋之疏漏,從而厘清“遐不”與“不遐”之確實語義,並利用金文與《詩》用例對照,論證“其”於先秦亦兼具語助詞用法。
辛卯歲(2011),佩玲首部學術論著《天命、鬼神與祝禱:柬周金文嘏辭探論》付梓前夕,餘承長者嚴命,勉力為序,嘗稱“她天資聰敏,勤奮有加,還有一份獨特的執著和堅毅不屈的精神……教學之餘,仍孜孜不倦,緻力於學術之鑽研,並且與時俱進。”果爾,時隔五載,佩玲復再度索序,餘於《詩》學,涉獵未深,惟感其勤且誠,乃厚顔就書中所見以為記,蓋亦道實而已耳!
《雅》《頌》與齣土文獻新證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雅》《頌》與齣土文獻新證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