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常见癌症丛书:子宫内膜癌(第2版)》对子宫内膜癌的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研究进展的内容,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分子分型、微肿瘤环境因素等;临床部分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筛查策略、分期及存在问题、各种指南解读及个人观点等,并附有手术视频。新版内容更全面、更实用,全书从22章增加到25章,是一本较为全面的子宫内膜癌的专著。相信再版后的著作会带给妇科肿瘤工作者很多收获。
作者简介
王建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妇产科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
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国家卫计委妇科内镜培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健康促进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官颈病变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妇产科专科医师分会会长。担任,Gynecolsurgery,Int JOb & Gyn Res.,GynecolOncology等国际杂志编委。《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国际妇产科杂志》《妇产与遗传》和《中国医刊》等杂志常务编委和编委。曾获霍英东基金会教师奖和原卫生部科研人才、吴阶平一杨森医学药学奖(2013)、科学中国人(2016)等称号。
王建六教授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工作在妇产科临床一线,特别是在妇科恶性肿瘤、盆底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项目20余项,发表文章300余篇,主编(译)专著24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子宫内膜癌发病概况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筛查进展
第三节 子宫内膜癌诊治进展
第2章 临床流行病学
第一节 发病率
第二节 发病年龄
第三节 发病地区分布特征
第四节 发病种族特征
第五节 生活习惯与发病
一、肥胖
二、吸烟和饮酒
三、饮食习惯
第3章 病因学与发病机制
第一节 病因学
一、子宫内膜增生
二、肥胖
三、糖尿病
四、高血压
五、无排卵、未孕和不孕
六、多囊卵巢综合征
七、早初潮、晚绝经
八、卵巢肿瘤
九、外源性雌激素
十、他莫昔芬
十一、其他因素
第二节 发病机制
一、雌激素的作用机制
二、黄体酮及其受体的作用
三、胰岛素作用机制
四、其他分子机制
第三节 家族遗传性
一、Lynch综合征相关的子宫内膜癌
二、非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的
遗传易感因素
第4章 子宫内膜癌基础研究进展
第一节 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及其受体
一、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及其亚型的研究进展
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与孕徼素及其受体
一、孕激素的临床应用
二、孕激素应用受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三、孕激素受体
第三节 子宫内膜癌与雄激素及其受体
一、雄激素
二、雄激素受体
第四节 慢性炎症微环境与子宫内膜癌
一、炎症细胞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二、炎症因子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三、其他炎症因素与内膜癌发病风险
四、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
第五节 循环肿瘤细胞
一、循环肿瘤细胞概述
二、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三、循环肿瘤细胞的富集与检测
四、循环肿瘤细胞在实体肿瘤的应用研究
五、循环肿瘤细胞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六、问题与展望
第六节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一、子宫内膜癌两元模式分型
二、子宫内膜癌TCGA分子分型
三、中国人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特点
四、分子分型的意义
第七节 循环肿瘤DNA
一、循环肿瘤DNA
二、ctDNA检测与液体活检
三、ctDNA与子宫内膜癌
四、展望
……
第5章 子宫内膜增生
第6章 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及病理特征
第7章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8章 转移特征
第9章 子宫内膜癌分期
第10章 子宫内膜癌诊治相关指南解读
第11章 手术治疗
第12章 放射治疗
第13章 化学治疗
第14章 内分泌治疗
第15章 保留功能治疗
第16章 分子靶向治疗
第17章 中医药治疗
第18章 特殊组织学类型的子宫内膜癌
第19章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随访
第20章 预后
第21章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
第22章 子宫内膜癌的复发及转移
第23章 子宫内膜癌终末期处理
第24章 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处理
第25章 子宫内膜癌诊治的焦点问题
精彩书摘
《中国常见癌症丛书:子宫内膜癌(第2版)》:
另有研究认为大剂量孕激素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Fas抗原(又称CD95或Ap021)及其天然配体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细胞膜分子,孕激素通过调节Fas/FasL的表达促进内膜癌细胞凋亡;孕激素可诱导周期依赖性酶抑制剂p21和p27的产生,减少内膜增殖细胞的数量,通过PRB下调细胞黏连分子来抑制人体内膜癌细胞的生长。
Yang等通过外源性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处理细胞的调整检测了再子宫内膜癌中恢复PR表达的可能性。他们发现,脱乙酰化酶抑制剂提高PR的表达且使孕激素在多种子宫内膜癌生理相关的靶基因上反应。这些靶基因包括FOX01、p21和p27(Yang,2014)。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应用于使子宫内膜对孕激素治疗敏感。
(四)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因素
孕激素受体表达多重受体剪接变异体,这些受体剪接变异体在肿瘤细胞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对个体预后及治疗反应的影响不同。Maciej Skrzypczak等的研究表明PR及5种PR转录亚型在子宫内膜癌中明显减少,25%的G3样本PR转录不表达。
……
前言/序言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全球性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在欧美国家,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市,其发病率超过了官颈癌。因此,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子宫内膜癌的防治工作。
2010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出版基金资助下,本人有幸与国内40余位妇科肿瘤专家一起编写了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国常见癌症丛书”的《子宫内膜癌》分册,并顺利出版发行。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子宫内膜癌的专著,第1版全书共有20章,63.5万字,涵盖了子宫内膜癌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子宫内膜癌诊治历史与现况,达成的共识与存在问题等,受到了业界广泛的欢迎。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临床诊疗不断进步,子宫内膜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处理也有很大变化,如发病机制更注重雌激素以外的其他因素、2009年FIGO新的分期标准、影像学技术广泛用于病情评估、临床处理更注重人性化、手术更注重微创观念等。因此,需要尽快对《子宫内膜癌》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
2016年6月在北京召开《子宫内膜癌》(第2版)编写会议,在第1版编委会的基础上,邀请了临床一线的年轻专家加盟编委会,经过讨论,确定了第2版编写风格和内容,毽议继续沿用第1版贴近临床、切合实际、分享经验、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同时体现新进展,剖析新问题。为了满足子宫内膜癌研究人员的需求,丰富了基础研究进展的内容,增加了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分子分型、肿瘤微环境因素等内容。临床部分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策略、分期及存在问题、各种指南解读及个人观点等。为了突出特殊组织类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处理,第2版把子宫内膜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和癌肉瘤三种类型单列一章,分别论述。为了重视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终末期处理章节。为了体现祖国医学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本书第17章对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适应证、辨证论治、辅助治疗及常用中成药,特别是饮食疗法等进行了系统介绍,该章内容简单易懂,非常适合西医医师参考。同时,针对临床热点焦点问题,第2版第25章增加了子宫内膜癌诊治的焦点问题,分别论述了对意外发现的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子宫内膜癌治疗后激素补充治疗、卵巢去留问题、淋巴结切除争议、Ⅱ期子宫内膜癌临床处理以及术中冰冻的常见问题等。同时根据医学信息发展,删去了相关网络资源章节,使得第2版内容更全面、更实用,全书从22章增加到25幸,是一本较为全面的子宫内膜癌的专著。本书还特别增加了经典手术视频,方便读者了解最新手术进展和手术技巧。
本书继续邀请魏丽惠老师作为主审,魏老师认真细致,科学严谨,对本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代表第2版编写人员对魏老师表示感谢。
我们还荣幸地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教授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2版的顺利出版,得到了来自全国27家单位46位编委84位编写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在繁忙的临床、科研工作中,及时完成书稿编写任务。同时,本书三位副主编林仲秋教授、沈丹华教授和王志启主任医师审阅部分书稿,本书编写秘书张静(参加了前期部分工作)和梁斯晨两位大夫协助收集书稿,付静老师和郝娟、张琪博士帮助修改稿件,还有钟晓珠、陈家瑜、张天宇、刘凯琳等博士负责文献标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白玲副总编关心关注编写过程,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术中定有纰漏甚至不当之处,请广大妇产科同道和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常见癌症丛书:子宫内膜癌(第2版) [Endometrial Cancer]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常见癌症丛书:子宫内膜癌(第2版) [Endometrial Cancer]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