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此次修订,对“十二五”教材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理论上,不仅继承了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同时还提出了以软组织力学性能为核心的针刀治疗基础理论,该理论可解释并指导大多数疾病的针刀治疗。此外,增加了针刀治疗常用的体表标志和针刀治疗点的体表定位,并且引入了对体态和动作的评估方法和针刀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将针刀治疗从“以痛为输”的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人体力学平衡的整体把握。
《针刀医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介绍了概论、针刀医学基础理论、针刀器械及其治疗作用、体表标志和常见治疗点定位、针刀治疗常用诊断技术、针刀治疗基本流程;下篇为各论,介绍了针刀治疗概述、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病、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其他各科杂病等内容。《针刀医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图文并茂,首次收录了大量的实体解剖图,其中67幅来自李石良教授编著的《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特此表示感谢。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总论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针刀医学的概念
二、针刀医学的内容
三、针刀医学的特点
第二节 针刀医学发展简史
一、针刀医学的产生
二、针刀医学的发展
三、针刀医学的推广和普及
第一章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针刀医学经典理论
一、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
二、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和网眼理论
第二节 软组织力学性能改变
一、软组织挛缩
二、相对运动障碍
三、腔隙内压增高
第三节 软组织改变对人体的影响
一、对局部的影响
二、对神经和血管的影响
三、对骨和关节的影响
四、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第二章 针刀器械及其治疗作用
第一节 针刀器械
一、针刀的构成和型号
二、其他针刀类型
第二节 针刀的直接作用
一、切开作用
二、牵拉作用
三、机械刺激作用
第三节 针刀的治疗效应
一、分离粘连
二、延长挛缩
三、减张减压
四、局部损毁作用
五、针刺镇痛
第三章 体表标志和常用治疗点定位
第一节 头颈和躯干部
一、体表标志
二、常用治疗点定位
第二节 肩和上肢部
一、体表标志
二、常用治疗点定位
第三节 髋和下肢部
一、体表标志
二、常用治疗点定位
第四章 针刀治疗常用诊断技术
第一节 X线检查
一、颈椎X线阅片要点
二、腰椎x线阅片要点
三、肘、膝关节x线阅片要点
四、肩关节x线阅片要点
五、骨盆和髋关节X线阅片要点
六、腕、踝关节X线阅片要点
第二节 CT检查
一、颈椎CT阅片要点
二、腰椎CT阅片要点
三、骶髂关节CT阅片要点
四、肘、膝关节CT阅片要点
第三节 MRI检查
一、颈椎MRI阅片要点
二、腰椎MRI阅片要点
三、肘、膝关节MRI阅片要点
四、肩关节MRI阅片要点
五、骶髂关节MRI阅片要点
六、腕、踝关节MRI阅片要点
第四节 B超检查
一、肩前部B超扫查阅片要点
二、前臂部B超扫查阅片要点
三、指关节部B超扫查阅片要点
四、臂丛部B超扫查阅片要点
五、肱骨外上髁部B超扫查阅片要点
六、大腿后部B超扫查阅片要点
七、膝关节周围B超扫查阅片要点
八、跟骨部周围B超扫查阅片要点
九、内踝下部B超扫查阅片要点
第五节 姿态和动作评估
一、姿态评估
二、肌肉失衡评估
三、功能动作评估
第五章 针刀治疗一般流程
第一节 针刀治疗术前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
二、进针刀点的揣定
三、消毒与无菌操作
四、麻醉方法
第二节 针刀治疗技术
一、针刀握持方法
二、进针刀四步规程
三、针刀的入路
四、常用针刀治疗技法
五、针刀操作的角度和深度
六、出针刀法
第三节 针刀术后手法
一、牵拉手法
二、助动手法
三、整复手法
第四节 针刀术后康复技术
一、呼吸训练
二、核心稳定性训练
三、局部稳定性训练
四、感觉运动刺激训练
第五节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一、晕针
二、针刀折断
三、出血
四、神经损伤
五、气胸
六、感染
七、内脏损伤
下篇 各论
第六章 针刀治疗概述
第一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整体与局部兼顾
二、控制针刀治疗量度
三、针刀治疗与手法和康复等相结合
第七章 慢性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斜方肌慢性损伤
第二节 头夹肌慢性损伤
第三节 肩胛提肌慢性损伤
第四节 冈上肌慢性损伤
第五节 冈下肌慢性损伤
第六节 臀中肌慢性损伤
第七节 棘上韧带慢性损伤
第八节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九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十节 肱骨外上髁炎
第十一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第十二节 屈指肌腱腱鞘炎
第十三节 内侧副韧带慢性损伤和鹅足滑囊炎
第十四节 踝关节陈旧性损伤
第十五节 跟痛症
第八章 骨关节病
第一节 颈椎病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三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九章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一节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二节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三节 梨状肌综合征
第四节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五节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六节 腕管综合征
第十章 各科杂病
……
前言/序言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教材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历版教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建设的经验,制定了“'十三五'中医药教材改革工作方案”和“'十三五'中医药行业本科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全面组织和规划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鉴于由全国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主持编写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目前已出版九版,为体现其系统性和传承性,本套教材在中国中医药教育史上称为第十版。
本套教材规划过程中,教材办认真听取了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中医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在新世纪以来三版优秀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正本清源,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优势,优化知识结构,做好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建设目标,旨在适应新时期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手段变革的需要,彰显现代中医药教育理念,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提高,打造符合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的经典教材。
本套教材建设过程中,教材办还聘请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三个专业德高望重的专家组成编审专家组,请他们参与主编确定,列席编写会议和定稿会议,对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参加教材间内容统筹、审读稿件等。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医经典地位
针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点,突出中医理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执业中医(药)师资格考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对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精选编写队伍,汇集权威专家智慧
主编遴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经过院校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编审专家组认可后确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编委优先吸纳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一线优秀教师,集中了全国范围内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权威专家,确保了编写队伍的水平,体现了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的整体优势。
3.突出精品意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结合教学实践环节的反馈意见,精心组织编写队伍进行编写大纲和样稿的讨论,要求每门教材立足专业需求,在保持内容稳定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基础上,根据其在整个中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生知识结构和课程开设时间,突出本学科的教学重点,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4.尝试形式创新,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为提升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配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教学改革,本套教材在传承历版教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主体框架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作为重点建设目标,在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的总体构架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互动空间。
本套教材的建设,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凝聚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齐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代表了全国中医药行业为“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所做的共同努力,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对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所有组织者与编写者竭尽心智,精益求精,本套教材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敬请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修订和提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年6月
针刀医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针刀医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