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院的理念与探索:复旦大学书院讲演录》介绍了,学术专题讲座、师生沙龙活动、经典研读小组、科创实践项目……十余年寒暑,复旦大学住宿书院制度自2005年实行以来,逐渐实现了将通识教育从理念导向实践;千百次朝夕,住宿书院制度依托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将第二课堂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书院课堂永远无法缺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书院导师付出了拳拳心力;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书院导师成就斐然。朝花夕拾酿以为酒,我们谨将导师们的部分演讲辑于《书院的理念与探索:复旦大学书院讲演录》。这些演讲跨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医学等,或是深入浅出地传达了学科的前沿动向,或是展开了异彩纷呈的学术争鸣,或是富含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又或是蕴含认真严谨的推理探索。
在收录和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保留了导师演讲的原貌,期望读者在细细品味的同时,既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导师的学术才华,又能够在字里行间一探复旦大学兼容并蓄、独立自由、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和风貌。
囿于篇幅,于《书院的理念与探索:复旦大学书院讲演录》编者而言,用思想的断章绵延成曲,颇需一番力气;基于志趣,于启封《书院的理念与探索:复旦大学书院讲演录》之书友而言,寻觅的好景也多有不同。然而我们依然期待,滑流汇集于此或有声响,以飨读者。
内页插图
目录
年轻人怎么成长(代序)
志德书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在今天的发展
阴·阳·变——《周易》之智慧
走过百年历史云烟,再见沪上沧桑容颜
《lQ84》:我可有爱?
腾飞书院
魅力之光
写在人工智能爆发前夜
卫星与移动通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可作为一种世界观的数理观点
克卿书院
“超能医疗队”医用机器人的临床应用
驻守一处景,行走四十年
持一线视野,探医患沟通——走进医者与记者的思悟
最强大脑——认知学习与脑科学
任重书院
当代中国人的诗意生存论
人间相约事春茶——陆羽《茶经》与唐代茶器
哲学何为
两河流域王权观念的嬗变
希德书院
大学的学习生活
快乐的学习
做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与大学生对话
历史的传统与现实意义
前言/序言
我今天的题目是“年轻人怎么成长”,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快乐与辉煌”。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在座的谁知道“快乐与辉煌”出自何处吗?(学生回答:是尼采吗?)这是伦敦奥林匹克运会(注:2012年)的闭幕词,主席罗格讲的话的主题就是“happy and glorious”。这句话也不是他首创,这是英国国歌中的一句话,在我看来也是最精彩的一句话。第二个问题:希德书院是以谢希德校长名字命名的,在座的知不知道她本科念的是哪所学校?(学生回答:厦门大学。)在座的有没有不同意的?大家回答得很正确。
美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本科院校,我们很多人不了解,实际上我过去也不了解。英文称作Liberal Arts College,很多人把它翻译成人文学院或者文理学院,说明重人文,文理并重,学生必须学习广博的知识;但是我认为还有最好的翻译,也不是我翻译的,叫“博雅学院”。“博”有广博的知识之意,“雅”呢,有很高的素养,这是我认为最好的翻译。我本人过去对博雅学院了解不多,但是前年(注:2012年)4月,我有一个机会与5位北京的同事一起到美国去访问。我美国去了多少次呢?不下70次。从1978年到现在的30多年,一年两次,但是我没有去过真正的博雅学院。所以去了之后,我很有收获,也很震撼,我也到了谢希德硕士毕业的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我回来以后在北京做了报告,就是介绍美国的博雅学院。我们访问博雅学院一共花了4天时间。事前呢,我们做了些功课,了解到统计到2012年美国的私立的博雅学院一共有232所,这次我们访问的有4所独立的博雅学院和2所设在大学里的博雅学院。美国最好的大学,包括博雅学院,都是私立的,都是非盈利的民办大学或者民办学院。我今天讲这些,不仅因为你们是希德书院的,应该了解谢希德所念过的那所学院;而且我希望你们了解,复旦的本科正朝这一方向努力。博雅教育正是今天我们复旦前进的方向。
2012年4月,我们去了哪些学院呢?一个是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第二、第三、第四站都是在马萨诸塞州,都是离Harvard不太远。第二所,我们就到了Smith学院,就是谢希德念书的学院,离波士顿(Boston)最近,因为Harvard是在波士顿。Smith学院旁边是阿姆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它名列美国本科院校第三名。下一个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名列美国本科院校的第一名。第五呢,我们去了耶鲁大学耶鲁学院中的住宿学院。最后我们去了斯沃司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在宾州(Pennsylvania),我的老师卢鹤绂先生在那边教过书。
大家可以查查看,这些院校的成立年代都比我们复旦要老得多了。复旦是1905年成立,在中国不算年轻了,已经度过了一百多年。再看看这些学校都是几百年的历史了。两年前出现了一个排行榜,是福布斯(Forbes)排行榜。排大学有各种各样的排法,各有各的标准。福布斯排出来的大学,依照什么排呢?它把学生作为主体。有5项指标:第一,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第二,毕业生成功的程度;第三,学生的负债情况,就是你念学念下来欠了多少钱;还有就是本科生在4年期间的毕业率,以及学生所得的奖项。这是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细化到各个指标,包括学生在各个年级段的表现,大学的学费多少,学生得到的补助、负债的情况,以及毕业生对大学教育的评价、对以后人生的帮助。通过各种各样的调查,结果得到了一个排名表。2010年第一次排名,第一名是Williams College,第二名是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第三名是AmherstCollege.第四名是西点军校,第五名是麻省理工学院(MIT),Harvard和Yale分别排第9名第10名。所以不要一说美国大学,心中就只有Harvard。我们学生老是说Harvard和Yale,你们要知道从本科生教育来讲,真正一流的是Williams等一些学校。
《书院的理念与探索:复旦大学书院讲演录》一书,汇聚了复旦大学在书院建设领域的重要思想精华与实践经验。本书并非对书院制度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书院理念的时代意义、历史渊源及其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发展。它以复旦大学为实践基地,展现了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如何在传承与革新中,构建起一套独具特色的书院教育模式。 本书的缘起,在于面对高等教育日新月异的挑战,以及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的时代使命。复旦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在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的过程中,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书院的智慧,并结合现代大学的制度优势,重塑并发展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书院。本书正是对这一探索过程的全面记录与深度反思。 第一部分:书院理念的时代回响与价值重塑 本书开篇即深入探讨了“书院”二字的时代意义。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书院的出现并非简单的怀旧,而是对“全人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回归与创新。传统书院以其自由研讨、师生互动、人格涵养为核心的教育方式,为培养独立思考、健全人格的学子提供了沃土。复旦大学的书院,正是汲取了这一精髓,并将其与现代大学的学科优势、科研导向相结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情怀。 讲演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书院教育的价值。有的强调了书院在学生通识教育中的作用,认为书院可以作为学生接触多元知识、形成广阔视野的重要平台,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构建起坚实的文化根基和批判性思维。有的则聚焦于书院在学生精神成长中的角色,指出书院提供了一个温馨、互助的社区环境,让学生在远离家庭的大学生活中,能够找到归属感,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独立生活,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此外,还有讲演者着重探讨了书院在培养学生领导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潜力,认为书院提供的多元活动、社团组织以及与导师的深度交流,都是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第二部分:复旦书院的实践探索与模式创新 本书的中心内容,在于详细介绍复旦大学在书院建设上的具体实践。复旦大学的书院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设计了差异化的发展模式。讲演者们分享了各书院在招生选拔、学生管理、课程设置、学术活动、生活服务等方面的经验。 例如,部分书院可能更侧重于学术探索,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讲座、研讨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为有志于学术深造的学生提供早期指导和支持。另一些书院可能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体育赛事、社会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有的书院可能在学生思想引领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讲演者们还分享了在书院管理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例如,如何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丰富书院的课外活动?如何平衡书院与院系的职能,避免重复建设?如何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让书院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家”?这些实践层面的探讨,为其他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借鉴书院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部分:书院教育的未来展望与发展路径 站在时代的高度,本书也对书院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讲演者们普遍认为,书院教育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需要补充和完善。书院教育以其灵活性、包容性、人文性,恰好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未来的书院教育,可能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指导和发展规划。同时,书院的国际化也将成为一个重要方向,通过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书院理念和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青年人才。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书院与社区、社会的融合。书院不应仅仅是校园内的教育机构,更应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重要桥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志愿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民意识。 本书的独特价值 《书院的理念与探索:复旦大学书院讲演录》一书,其价值在于: 思想深度与实践广度并存: 它既有对书院理念的深刻理论阐释,又不乏复旦大学在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和经验分享,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权威性与前瞻性: 作为复旦大学书院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现,本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同时也为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可操作性与借鉴价值: 本书的分享内容,不仅对复旦大学自身的书院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国内其他高校乃至国际上的教育机构,在探索和构建具有特色的书院教育模式方面,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参考。 人文关怀与价值导向: 书院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本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以及对培养健全人格、卓越人才的坚定追求。 本书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所有关心高等教育发展的人们,提供一个理解书院教育魅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窗口。它所呈现的,是一场关于教育初心、理念革新与实践探索的生动对话,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积极回应。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知识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书院教育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对于塑造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现代创新精神的下一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