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审辩式思维》分为上下篇。在上篇中讨论了什么是审辩式思维,国际学术界关于审辩式思维的共识,审辩式思维的科学基础,审辩式思维的哲学基础,审辩式思维与创造力,审辩式思维与理性民主社会建设,审辩式思维与逻辑推理,用于审辩式论证的图尔敏模型,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审辩式思维的测量,中华传统文化中审辩式思维的再发现等。在下篇中,提供了45个可以应用于发展学习者审辩式思维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什么是审辩式思维,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和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水平,可以用于审辩式思维课程的教学。
作者简介
谢小庆,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测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广泛应用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曾受国家语委委托主持“汉字应用水平测试”(HZC)的命题工作,并作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持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以及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共同主持的“汉语能力测试”(HNC)的开发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开办了微信公众号“审辩式思维”(微信号:ct-thinking),翻译了斯蒂芬·图尔敏所著《论证的使用》一书。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审辩式思维概论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审辩式思维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第二节 关于审辩式思维的学术共识
第三节 本书作者对审辩式思维的认识
第二章 审辩式思维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审辩式思维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审辩式思维的科学基础
第三节 审辩式思维的东方传统文化基础
第三章 审辩式思维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作为教育革命的审辩式思维
第二节 作为创造力源泉的审辩式思维
第三节 作为现代民主社会基础的审辩式思维
第四章 审辩式思维的形态辨析
第一节 审辩式思维与“大批判”思维
第二节 审辩式思维与分析性推理
第五章 有效论证
第一节 审辩式论证
第二节 图尔敏论证模型
第六章 审辩式思维的培养
第一节 中国留学生关于审辩式思维教学的感受
第二节 《德尔菲报告》关于审辩式思维教学的建议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学习
第七章 审辩式思维的测量工具
第一节 审辩式思维水平测试(CTT)
第二节 华生一格拉瑟审辩式思维测试
下篇 审辩式思维论证举例
第一辑 道德与人生
示例一 人的能力有高低吗?
示例二 做女强人,还是做贤妻良母?
示例三 选择事业,还是选择爱情?
示例四 让梨的孔融是善是伪?
示例五 先人后己是美德吗?
示例六 拐卖儿童罪的量刑是否过轻?
第二辑 历史与现实
示例一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否正确?
示例二 孔子学院是“面子工程”吗?
示例三 北京公交该不该涨价?
示例四 青蒿素的成功可能改变有些人对中医的偏见吗?
示例五 肯尼迪兄弟面临的艰难选择
示例六 卡梅伦为什么向支持苏格兰独立的人致敬?
示例七 新加坡的威权政治值得效仿吗?
第三辑 文学与艺术
示例一 黛玉宝钗,你喜欢谁?
示例二 留在天堂做魔鬼,还是回到地狱做天使?
示例三 该不该放走朗德纳克?该不该处死郭文?
示例四 《项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示例五 用不懈的质疑挽救生命
第四辑 教育与教学
示例一 怎样看待中国教育的现状?
示例二 什么是“语文”?
示例三 是否恢复高考全国统一命题?
示例四 是否将英语纳入高考必考科目?
示例五 如何看待衡水中学模式?
示例六 怎样对待上课看微信的学生?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2015年12月7日18时,北京市首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实行一系列严格管控举措: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公车基本停驶,重型车辆禁止上路,室外施工停止作业。雾霾,正在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健康的严重问题。雾霾来自哪里?今天,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9%,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各国总面积的7.2%。但是,中国钢产量占全球钢产量的46.3%(2012年数据);中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煤炭产量的48.3%(2011年数据);中国造船吨位占全球总吨位的41%(2012年数据);化肥行业的主要产品是尿素,中国尿素产量占全球尿素总产量的45%(2009年数据)。
显然,雾霾是高资源消耗、高污染、劳动密集、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在中国经济中比重过大的后果,是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后果。
2015年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写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习近平总书记说:“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李克强总理说:“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
产业结构升级,要靠创新型人才。没有人才,没有想象力,没有创新性,调整经济结构就是一句空话。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系统至今尚不能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同志当面向温家宝总理讲:“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2010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大学参加“五四”纪念活动时讲:“‘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正是由于认识到今日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习总书记呼吁:“创新!创新!再创新!”
洞见真相,驾驭复杂:开启你的深度思考之旅 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纷呈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所裹挟,真假难辨,对错难分。无论是工作中的决策,学习中的理解,还是生活中的选择,都要求我们具备一种更为敏锐、更为深刻的思考能力。这不仅仅是“想一想”,更是一种系统性的、有条理的、基于证据的分析过程,它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直抵问题的本质,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并有效规避陷阱。 本书将引领你踏上一段探索“审辩式思维”的旅程。它并非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也不是灌输某种特定的哲学理论,而是为你打开一扇通往自我认知和批判性分析的窗户。通过深入浅出的阐述和生动鲜活的案例,本书旨在帮助你掌握一套强大的思维工具,让你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世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自信地表达观点。 审辩式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审辩式思维,顾名思义,是一种“审视”和“辩驳”的思维模式。它要求我们不轻易接受任何信息,而是主动去质疑、去探究、去评估。这包括: 理解信息的本质: 任何信息都有其来源、目的和潜在的预设。审辩式思维要求我们追问“谁说的?”,“为什么说?”,“基于什么证据?”,从而揭示信息的真实面貌。 识别思维的盲点: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思维的局限或偏见。审辩式思维帮助我们审视自身的假设,识别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从而获得更客观的视角。 构建严密的逻辑: 观点是否成立,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支撑。本书将引导你掌握构建有效论证的方法,识别逻辑谬误,确保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拥抱证据的力量: 任何断言都应有证据支持。审辩式思维的核心在于对证据的重视和评估,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辨别证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形成独立判断: 最终,审辩式思维的目标是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意味着你能够基于理性的分析和证据,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 这本书将带你解锁哪些能力? 本书的内容设计,将围绕着审辩式思维的关键要素展开,旨在全方位地提升你的思考能力。 第一部分:思维的基石——理解与澄清 在开始审视和辩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保对信息的理解是清晰和准确的。这部分将深入探讨: 概念的精确性: 很多争论的根源在于对概念理解的模糊。我们将学习如何定义关键术语,识别模糊之处,并确保在讨论中使用一致的定义。例如,在讨论“公平”时,不同的人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导致沟通障碍。本书将教你如何通过明确定义来避免这类问题。 信息来源的评估: 并非所有信息来源都值得信赖。我们将学习如何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包括作者的专业性、出版物的声誉、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例如,一篇关于健康方法的文章,如果发表在某个声称能治愈一切的网站上,其可信度就需要打个问号。 区分事实与观点: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观点是主观的看法。两者常常被混淆,导致人们轻易接受未经证实的观点。本书将提供清晰的方法,帮助你识别哪些是可被验证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个人色彩的观点。 识别语言的陷阱: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工具,但它也可能成为误导的载体。我们将探讨歧义、含糊不清、感情色彩过强的词语等如何影响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并学习如何避免被语言所迷惑。 第二部分:透视的艺术——分析与评估 一旦我们对信息有了基本的理解,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这部分将聚焦于: 识别论证的结构: 每一个论证都由前提和结论组成。本书将教你如何分解复杂的论证,识别其核心论点和支撑论据,从而更好地把握其逻辑脉络。 评估证据的效力: 并非所有证据都同样有力。我们将学习如何评估证据的质量,包括证据的相关性、充分性、可靠性以及是否受到统计偏差的影响。例如,仅凭一两个个案来推广某种产品,其证据效力就相对薄弱。 侦测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是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们会削弱论证的说服力,甚至完全扭曲事实。本书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逻辑谬误,如稻草人谬误、滑坡谬误、人身攻击谬误等,并提供识别和反驳这些谬误的方法。 审视隐含的假设: 很多时候,论证的有效性依赖于一些未被明确提出的假设。识别这些隐含的假设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可能是不合理的,从而削弱整个论证。 理解不同视角: 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本书将鼓励你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尝试理解与你不同观点的理由,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部分:实践的智慧——应用与构建 掌握了分析和评估的能力,我们就可以开始将审辩式思维应用于实际问题,并构建自己的有效论证。这部分将侧重于: 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审辩式思维始于提问。我们将学习如何提出富有洞察力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触及事物的核心,引导更深入的思考。 构建有力的论证: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清晰、有逻辑、有证据的论证至关重要。本书将指导你如何构建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并有效支持自己的主张。 解决复杂问题: 审辩式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强大工具。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审辩式思维的框架来分析问题,识别根本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面临选择时,审辩式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权衡利弊,评估风险,从而做出更理性的决策,减少后悔的可能性。 提升沟通效果: 审辩式思维不仅影响我们自身的思考,也能够显著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当你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观点,并进行有建设性的辩论时,你的沟通将更加有效。 谁能从这本书中获益? 无论你是学生,渴望在学业上取得更深的理解;还是职场人士,需要在信息洪流中做出准确判断;又或者是任何追求理性思考、渴望更深刻认识世界的个体,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工具和启示。 学生: 学习如何分析教材内容,评估老师的论述,在课堂讨论中提出有见地的问题,写出逻辑严谨的论文。 职场人士: 学习如何分析市场数据,评估竞争对手的策略,撰写有说服力的商业计划,在会议中提出建设性意见,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研究者: 学习如何批判性地审视文献,设计严谨的实验,解释研究结果,并清晰地阐述研究结论。 普通读者: 学习如何辨别新闻的真伪,识别广告的营销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消费选择,理解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 开启你的审辩式思维之旅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手册,而是你成为一个更敏锐、更理性思考者的起点。通过学习本书的理念和方法,你将学会: 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去质疑和探究。 能够清晰地辨别事实与虚假信息。 不再轻易被情感化的言论或逻辑谬误所左右。 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有力的证据支持。 在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更明智、更合理的选择。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拥有强大的审辩式思维能力,是你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将帮助你穿越迷雾,洞见真相,驾驭复杂,并最终让你成为一个更加独立、更加睿智的思想者。准备好开启你的深度思考之旅了吗?让我们一起,用审辩式思维武装自己,拥抱一个更清晰、更理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