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交际德语1000句(德汉对照)

医院交际德语1000句(德汉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梅兰妮·伯克,汉斯-海因里希·罗雷尔 著,陈姣蓉 译
图书标签:
  • 德语学习
  • 医学德语
  • 口语德语
  • 德汉对照
  • 医院德语
  • 实用德语
  • 德语教材
  • 医疗交流
  • 德语词汇
  • 外语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8676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284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4
字数:277000
正文语种:中文,德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医院交际德语1000句(德汉对照)》为在德语语言环境工作的护理人员和医生提供了14种职场交际领域的常用语,有助于读者准确高效地在职场和生活中运用德语。除了不同情境中的固定用语,书中还包括了德语医疗和护理方面的专业术语,仪器使用方法和检查方法,以及德国疾病防治和社会福利方面的知识。
  《医院交际德语1000句(德汉对照)》适用于需要用到德语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也适用于对医院交际德语感兴趣的广大德语学习爱好者。

目录

前言和使用说明
缩略语表
日常工作
1第一个工作日:问候、值班表
2医院和养老机构
3床铺、清洗、预防
4身体和疼痛
5饮食
6测量和记录
7入院对话和询问病史
8术前和术后
9探望和移交
10药品、材料和仪器
儿打电话
12创伤记录、卫生措施、跌倒记录
13工作场所的社交
14跨文化能力
字母索引
词汇表
身体部位和器官
疾病、病症
工作工具、仪器、文档、科室
医疗和护理领域缩写词
解释发音一览表数字和月份说明
好的,这是一份不涉及“医院交际德语1000句(德汉对照)”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尽且自然流畅: --- 《大航海时代的航海日志:风暴与星辰的史诗》 一艘船,一个时代,一次永恒的航行。 书籍简介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地理的边界被大胆地拓宽,未知的大海成为了挑战与机遇的象征。本书并非一本冰冷的史书或技术手册,它是一份穿越时空、饱含血肉的航海日记,带领读者重返那个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的“大航海时代”。 卷一:启航的序曲——伊比利亚半岛的雄心 本书从15世纪末期,大航海时代酝酿的文化与技术背景切入。详细描绘了葡萄牙里斯本港和西班牙塞维利亚港的晨昏景象。我们首先聚焦于早期航海家们的精神世界:他们是如何平衡对黄金的渴望与对未知深渊的恐惧? 我们将深入探讨技术革新的关键:卡拉维尔帆船的三角帆设计如何彻底改变了逆风航行的效率;星盘和象限仪的精度提升,如何使船长们第一次拥有了“丈量世界”的能力。章节中穿插了哥伦布的几次关键航行前夜的幕僚会议记录片段——那些充满了宗教狂热、政治算计与纯粹科学探索的激烈辩论。 重点章节“《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的午夜密谈”将展现地缘政治如何在地图上划分势力范围,以及这如何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航线布局和殖民冲突。 卷二:信风与洋流的秘密——穿越赤道与危险的航线 真正的航海,是对自然的臣服与抗争。本书用大量篇幅细致描绘了远洋航行中最严酷的考验——生理与心理的极限拉扯。 食物与疾病的黑匣子: 详细还原了“干粮与咸肉”的配给制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坏血病(Scurvy)如何无情地吞噬船员。我们收集并分析了当时船医留下的手稿残片,记录了他们尝试用柑橘皮、醋甚至“魔法”来对抗这种瘟疫的徒劳努力。这种对疾病的无知,是那个时代最沉重的代价。 与风暴共舞: 书中专门设立了一章“风暴中的圣徒与魔鬼”,描绘了遭遇“咆哮的四十度纬线”(Roaring Forties)时的真实体验。通过不同船只的日志对比,我们得以重构一次飓风中的海战或迫降过程,展示了船匠和水手们在船体结构性损坏时,如何凭借本能与经验进行临场抢修,将船只从毁灭边缘拉回。 星辰导航的艺术: 本卷详细解析了古代天文学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导航手段。我们不再满足于“看到北极星”,而是深入到如何通过计算太阳高度角来确定纬度,以及在南半球,水手们如何利用南十字星和更复杂的三角函数来校正航向。 卷三:新旧世界的碰撞与融合——物种的交换与文化的冲击 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最大后果,是全球性的物种与文化大迁徙。 哥伦布大交换的生态学: 本书超越了传统的历史叙事,从生态学角度审视了玉米、马铃巴、烟草、土豆等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路径。某一章节甚至追踪了欧洲的麻雀和野鼠是如何随着商船悄悄抵达美洲新大陆,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可逆影响。 黄金的魔咒与原住民的挽歌: 详细记录了发现金矿后,殖民者对当地文明的冲击。我们引用了传教士在书信中对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帝国宏伟建筑的惊叹,以及对随后发生的屠杀和奴役的道德挣扎。这不是简单的赞美或批判,而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入挖掘——探索在绝对权力面前,人类的道德底线是如何被逐步侵蚀的。 卷四:帝国黄昏与现代曙光——从贸易垄断到科学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航海时代逐渐进入尾声,商业竞争变得更加残酷,科学精神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荷兰的崛起与东印度公司的权力游戏: 重点分析了荷兰如何利用高效的股份公司制度,将贸易转变为全球资本运作的先驱。书中揭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在香料贸易中的垄断手段,包括对摩鹿加群岛的残酷控制以及早期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尝试。 穿越世界的精确计时: 介绍18世纪,英国皇家学会悬赏寻找“经度问题”的解决方案。本书详细讲述了钟表匠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历经磨难,终于发明出航海精密计时器(H4)的过程。这是一个关于坚持、科学偏见和最终胜利的传奇故事,它使得真正的全球定位成为可能,标志着航海时代的正式成熟。 尾声:回望地平线 本书的最后部分,通过几位不同身份的船员(船长、厨师、瞭望员)在晚年对航海生涯的回顾,总结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遗产:那种对未知的敬畏,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以及对“船锚升起,即是自由”的终极渴望。 本书特色: 1. 一手资料的重构: 文本基于对西班牙国家档案馆、葡萄牙国家图书馆等处未曾完全公开的船务日志、货物清单和私人信件的深度解读。 2. 多学科视角: 融合了历史学、海洋气象学、早期生物学和经济金融史的知识框架,力求提供一个立体而复杂的历史图景。 3. 沉浸式叙事: 采用高度纪实性的语言风格,注重场景的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亲身站在那艘摇晃的甲板上,感受咸湿的海风和木材的吱呀声。 适合读者: 所有对世界地理形成史、早期全球化进程、探险精神以及复杂人性感兴趣的读者。如果你曾仰望星空,渴望知道我们的世界是如何被一点点绘制出来的,这本书将为你揭开那层层迷雾。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类专业类书籍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其配套资源的辅助性。虽然文字本身很重要,但在学习口语时,听觉输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十分好奇这本书是否配备了高质量的音频材料。一个好的发音范例,远胜过自己对着书本反复揣摩语调的枯燥过程。理想情况下,音频应该由专业的母语人士录制,语速适中,清晰地展现出句子中的连读、弱读和重音,特别是在涉及一些长而复杂的医疗术语时。如果音频还能区分不同角色的声音(例如医生A和患者B),那么在模拟对话时,代入感会更强。拥有可靠的听力材料,能够大大提高我的学习效率,让我能更快地将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实际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输出能力。对于一个追求实战效果的学习者来说,配套音频的质量和全面性,往往决定了一本书的最终实用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蓝白相间的配色,给人一种专业又亲切的感觉,特别适合我这种初学德语,又对医疗行业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很扎实。我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需要处理一些与国际医疗合作相关的文件,虽然我对德语基础知识还算熟悉,但一到实际交际的场景,尤其是涉及到具体医疗术语和流程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本书的标题《医院交际德语1000句》,直击我的痛点,感觉它就像一个即时的“口袋翻译官”。我特别期待它在不同科室场景下的对话模拟,比如急诊室的初步问询、病房里的日常沟通,甚至是和医生进行专业术语的交流,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急需提升的技能。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句子罗列,而是能有情景代入感,让我能真正理解在特定环境下,德语母语者会如何自然地表达。如果能配上一些发音提示或者文化背景小贴士就更完美了,毕竟语言学习是立体化的,脱离了文化语境的语言是苍白的。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让我看到了提升专业沟通效率的希望。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一门语言,最怕的就是“哑巴外语”,空有一身语法和词汇,真到用时却张不开嘴。尤其是像医院这种高压、分秒必争的环境,模糊不清的表达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我非常看重这本教材的实用性和精准度。我希望它能够覆盖到最细微的日常交流需求,比如如何礼貌地请求家属签署同意书,如何清晰地描述病人的症状和反应,或者在药房与药剂师核对药物信息时的准确用词。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地道的、母语者常用的表达方式,而不是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翻译。如果这本书能够细致地区分出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的用语,或者针对不同职级(护士、医生、行政人员)的对话风格有所侧重,那它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毕竟,在国际化的医疗体系中,沟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绝对值得我投入时间去精研。

评分

从排版和装帧来看,这本书的实用主义风格非常突出。我喜欢那种清晰的黑白对照设计,这能让我快速在德语和中文之间进行切换和对比,尤其是在需要紧急查找某个短语的时候,清晰的排版能节省宝贵的查找时间。我注意到封面上强调了“1000句”,这个数量听起来很有冲击力,但更关键的是这1000句是否具有高频使用价值和覆盖面。我期待的不是一堆生僻的、不常用的句子堆砌,而是真正能在德国、奥地利或瑞士的医院环境中被反复使用的“黄金句库”。此外,如果这本书在句子结构上能有所变化,比如提供一些句子的替换选项(Synonyme),让我掌握表达的灵活性,那就更棒了。例如,表达“感到疼痛”有多种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传递出不同的语气和严重程度,掌握这些细微差别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总而言之,我希望它是一本可以随时翻开、随时应用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只能从头读到尾的理论教材。

评分

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通用的德语口语书,但总觉得它们在专业性上有所欠缺,很多表达放在日常购物或旅行中或许适用,但一到医院场景就显得格格不入,显得过于“外行”。我非常看重这本教材能否深入到医疗文化的层面。比如,德国医疗体系中的一些特定流程(如预约、转诊、保险报销沟通)在语言上会有哪些独特的表达方式?患者在陈述病情时,如何才能确保信息被系统而准确地记录下来?这些都需要超越基础对话层面的知识。如果这本书能巧妙地将这些文化和流程知识融入到句子情景中,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说”,更明白了“为什么这么说”,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语言书,而是一本结合了跨文化交流和行业规范的实用手册。这种深度的结合,对于我这种需要长期在跨文化医疗环境中工作的人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