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我国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预防老年心理和行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老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又称老化心理学,它是新兴的老年学的组成部分。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以神经系统为基础,并受社会的制约,所以研究范围包括老年人的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及智能、性格、社会适应等心理特点。��
本书首先介绍了老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心理现象的神经科学基础,同时也介绍了它的哲学本质,然后分别介绍了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及心理干预,特别注重临床常见的老年心理问题。��
本书是在2007年科学出版社《老年心理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再版的,修改宗旨:��
1�笔涤茫杭词视糜诔跹д撸�老年患者及普通读者。��
2�奔蚪啵杭蚧�理论知识,清晰描述,尽量避免冗长无用信息。��
3�毙掠保憾怨�时、不适用的内容删除。��
4�笨蒲�性:有些内容来自网络,内容不科学或描述不准确的删除。��
因此,《老年心理学》(第2版)力争内容由浅入深。作为“老年医学丛书”之一,可作为与老龄工作相关人员的教材和参考书,同时面向高校学生读者。��
目录
第一章 老年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老年心理学的定义及内容
一、老年心理学的定义
二、老年心理学的性质与内容
第二节 老年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的起源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三、老年心理学的诞生
四、老年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老年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二、老年心理学研究方法
三、学习老年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科学及相关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物学属性
一、心理是大脑的功能之一
二、脑的基本机能系统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社会学属性
一、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二、人的社会化
第三节 认知过程
一、感知觉
二、记忆
三、思维
四、注意
第四节 情绪与情感
一、概述
二、情绪、情感的意义
第五节 意志
一、概述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三、意志的品质
第六节 个性
一、概述
二、需要
三、动机
四、能力
五、性格
六、自我意识
第三章 老年心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潜意识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三、性本能理论
四、释梦理论
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第三节 认知理论
一、认知的特点
二、认知对情绪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三、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认知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第五节 祖国传统医学的心理学思想
第四章 心理评估
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
一、心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二、心理评估方法
三、心理测验概述
第二节 智力评估
一、智力与智商
二、常用的智力测验简介
第三节 人格测验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
三、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
第四节 临床常用评定量表
第五章 健康心理
第一节 健康心理概述
一、人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节 中老年时期人的正常心理
一、中年期及更年期心理
二、老年期心理
第三节 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一、养生概念:天年
二、中医养生心理概述
三、老年心身疾病特点
四、老年期养生概要
第六章 心理应激
第一节 应激概述
第二节 生活事件
第三节 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二、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三、应激的生理反应机制
第四节 应激的相关因素
一、认知评价
二、应对方式
三、心理防御机制
四、社会支持
五、个性与应激
第七章 老年期异常心理概述
第一节 老年期异常心理概述
一、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二、异常心理的病因模式
三、异常心理的症状学及疾病分类
第二节 老年期焦虑性障碍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焦虑性障碍
二、老年期焦虑性障碍的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
第三节 老年期抑郁障碍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障碍
二、抑郁障碍的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
第四节 人格障碍
一、基本概念与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二、人格障碍的心理干预
第五节 老年期性心理障碍
一、性心理障碍概述
二、老年期性心理
三、常见的性心理障碍
四、性心理障碍的心理干预
第六节 酒精依赖
一、酒精依赖的概念
二、酒精依赖的分型
三、老年期酒精依赖
四、酒精戒断综合征
五、酒精依赖症发病的主要因素
六、对酒精依赖的心理干预
第七节 烟草依赖
一、烟草依赖的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
二、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三、烟瘾的心理干预
第八节 药物成瘾
一、药物成瘾的基本概念
二、药物依赖的分类
三、药物依赖的心理干预
第八章 心理干预
第一节 概论
一、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的基本概念
二、心理治疗中的认知活动与治疗者的角色
三、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五、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
一、概况
二、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技术
三、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简介
四、精神分析法的适应证和应用评价
第三节 行为治疗
一、概述
二、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三、治疗方法简介
四、适应证和应用评价
第四节 认知治疗
一、概况
二、认知治疗的基本方法
三、认知治疗的适应证和应用评价
第五节 来访者中心疗法
一、概述
二、治疗过程和治疗策略
第六节 森田疗法
一、基本理论概述
二、森田疗法的适应证
三、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四、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五、适应证和评价
第七节 暗示和催眠疗法
一、暗示疗法
二、催眠疗法
第八节 松弛疗法
一、概述
二、基本方法
三、适应证和应用范围
第九节 生物反馈疗法
一、概述
二、基本方法
三、适应证
第十节 支持疗法
一、支持疗法概况
二、基本方法
三、适应证
第十一节 集体心理治疗
一、基本概况
二、集体心理治疗的种类
三、方法与技术
四、适应证
第九章 医学心理咨询
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述
一、咨询
二、心理咨询
三、医学心理咨询
第二节 心理咨询模式
一、心理咨询的形式
二、心理咨询的适用范围
三、心理咨询的内容
四、心理咨询的类型
五、心理咨询工作从业者的要求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程序
一、心理咨询的过程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四、医学心理咨询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心理咨询的作用机制
第十章 临床心身问题
第一节 临床心身问题概论
第二节 急诊科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
二、危重患者的心理问题
三、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一、内科疾病伴发抑郁的机制
二、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四、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五、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第四节 外科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
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
三、肾移植及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五节 神经科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
二、瘫痪患者的心理问题
三、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特点
四、痴呆患者的心理特点
第六节 眼科患者的心身问题
一、原发性青光眼
二、浅层边缘性角膜溃疡
三、眼疲劳症
四、眼部异物感
五、飞蚊症
第七节 皮肤科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异常皮肤感觉
二、异常的皮肤表现
第八节 肿瘤科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二、心理因素致癌的机制
三、对癌症治疗的心理反应
四、肿瘤患者的抑郁症状
五、抗抑郁药物治疗
六、心理治疗
第十一章 患者心理与医患关系
第一节 患者心理
一、患者概念与患者角色
二、患者的心理需要
三、患者的权利
四、患者的义务
五、患者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医患关系
一、求医行为
二、遵医行为
三、医患关系及其意义
四、医患关系模式
五、临床医学中的人际交往
第十二章 老年药物心理学
第一节 药物的生理作用及心理效应
第二节 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
第三节 药物的安慰剂效应
第四节 药物依赖
一、药物依赖的原因
二、药品滥用及酒瘾的社会心理原因
第五节 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一、患者不依从医嘱的原因
二、患者拒绝用药治疗的对策
第六节 老年人的用药问题
一、老年人用药原则
二、老年人慎用的药物
三、老年人服药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精彩书摘
《老年心理学(第2版)》: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社会学属性
心理是脑的机能之一,但不能说大脑本身就可以平白无故地产生心理。人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任何心理现象的产生,都是人脑在客观现实作用下,进行活动,从而产生的。
一、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又总受个体经验、人格特征、价值观、需要、自我意识等主观的影响,如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主观评价往往是不同的,甚至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应,在不同时期,不同心理状态下也不相同。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协调,根据人类需要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结果。人脑不仅是一个运转站,而且是一个加工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我调节系统,人心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是人在实践中接受客观事物,通过人脑这个自我调节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对行为进行调节实现的。
二、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在特定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一个自然人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不断接受社会教化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心理发展过程,其中家庭、学校、社会文化是影响心身发展的主要因素。
家庭是人生初期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家庭中父母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父母养育态度,家庭氛围,孩子在家庭的地位,父母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孩子与父母的互动交往,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将学习、生活、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纳入规范,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好坏、对错等。这就是接受社会教化。
学校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并向学生灌输社会生活目标、社会行为规范,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学校还通过教材、教师人格、课堂教学、班级、团队活动、课外兴趣活动等促使学生心身发展实现社会化。
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舆论宣传、文化、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任何社会对自己的社会成员都有特定的希望和要求,通过各种途径教导和影响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社会生活目标,把各种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这也是社会教化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化的过程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认识,也就是说个体社会化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其“思想”或“认识”上的问题。实际上,社会学习理论强调非意识性的社会示范信息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性;行为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和个人习惯之间的条件联系;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期生活条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人本理论关注社会规范(有条件关注)对一个人人格完善的作用。
……
老年心理学(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老年心理学(第2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