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公共性”进行描述性和规范性诠释的前提下,通过文本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逻辑思辨等方法,解析国家治理价值与国家治理模式之间的逻辑联系与互动规律,反思西方国家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落入“形式公共性”窠臼的深层根源,旨在探寻“形式公共性”和“实质公共性”整合基础上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构建路径。作者以“公共性价值的演变”和“国家治理模式的更迭”为经纬线,描绘出人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画卷;借鉴公共哲学的视野与历史类型学的逻辑,对国家治理进行 “共同性下的统治型国家治理”、“形式公共性下的管理型国家治理”和“实质公共性下的合作型国家治理”的模式区分;将“价值”、“制度”、“组织”、“机制”和“伦理”五大向度作为承载,探析西方国家治理公共性偏离的诱因,进而勾勒出“合作型治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模式的构建蓝图。
目录
科学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方法论思考(代序)
第一章 研究主题的确立与阐释
第一节 研究主题解析
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追溯与反思
二、国家治理的公共性:一个待阐释的命题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关于公共性的研究总结
二、关于国家治理的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案建构
一、基本观点与研究框架
二、主要方法与力图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公共性:国家治理演进的价值基轴
第一节 历时性与共时性视野下的公共性
一、历时性:公共性概念的历史演进
二、共时性:公共性意蕴的现代解读
三、交融与重合:公共哲学视野中的公共性
第二节 描述性与规范性定义中的现代国家治理
一、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的历史变迁
二、现代国家治理的描述性阐释
三、现代国家治理的规范性建构
第三节 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及其公共性内核
一、治理价值:国家治理发展之“道”
二、国家治理价值演变的历史轨迹
三、现代国家治理价值的公共性内核
第四节 寻求公共性:国家治理理论发展的深远指向
一、公共性:国家治理理论的灵魂
二、价值中立:湮没于技术理性中的公共性
三、基于公共性重建国家治理理论
第三章 萌芽与生长:“共同性”到“公共性”
第一节 统治型国家治理中的“共同性”
一、城邦中的狭隘“全民性”
二、王权专制中的“代表型公共性”
三、“共同性”的理论解构
第二节 领域分化中萌芽的公共性
一、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成长
二、绝对国家的建立与共同利益边界的扩展
三、领域的分化与公共性的萌动
第三节 统治型国家治理的式微与公共性的生成
一、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公共生活的发生
二、现代国家的建立与公共行政的滥觞
三、国家治理公共性的生成逻辑
第四章 衰落与迷失:管理型国家治理的“形式公共性”
第一节 公共生活的转型与公共性的衰落
一、公共生活良性存续的基本条件
二、行政国家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
三、公共领域结构转型中的公共性衰落
第二节 孕育于现代化中的管理型国家治理
一、对现代化的历史追溯与价值反思
二、管理型治理的现代性叙事
三、管理型治理中公共性价值畸变
第三节 形式公共性追求中的治理价值危机
一、治理工具化与民主价值之间的冲突
二、官僚制中合理性的“形式”与“实质”割裂
三、治理主体人格异化与伦理精神的丧失
第五章 复苏与勃兴:合作型国家治理的“实质公共性”
第一节 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与公共生活的重建
一、后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转型
二、领域融合与新市民社会的兴起
三、公共生活的重建与公共性价值的复兴
第二节 形式公共性的式微与实质公共性的萌动
一、突破“形式公共性”的理论追求
二、趋向“实质公共性”的行政改革
三、民主的困境与公共性的扩散
第三节 合作型国家治理对实质公共性的渴求
一、管理型国家治理模式的时代危机
二、后工业化催生的新型国家治理
三、合作型国家治理中的公共性
第六章 研判与反思:西方国家治理公共性裂变的诱因
第一节 理性主义带来的治理价值难题
一、现代国家治理中的“理性主义”
二、工具理性对公共性的冲击
三、构想国家治理中理性与公共性的融合
第二节 “中心-边缘”导致的治理结构困境
一、现代国家治理的“中心-边缘”结构
二、突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尝试
三、反思国家治理的“去中心化”路径
第三节 利益集团诱使的治理制度蜕变
一、被利益集团腐蚀的代议制民主
二、难走出形式公共性的“协商民主”
三、审视国家治理中民主制度重构
第四节 形式正义引发的治理伦理窠臼
一、国家治理追求正义的足迹
二、“承认政治”及其正义困境
三、探寻国家治理的实质正义追求
第七章 构想与展望:公共性整合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价值向度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公共性: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价值导向
二、对公共性“形实分离”的行政哲学解读
三、整合公共性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二节 制度向度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法制的现代困境
二、审视法治国家的公共性
三、在德治与法治的共融中再造公共性
第三节 组织向度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官僚制组织与不确定性环境的冲突
二、突破官僚制组织的理论努力
三、合作制组织:以公共性补救合法性
第四节 机制向度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国家治理机制的历史演进
二、协作中的“契约变异”
三、在多中心合作机制中增强公共性
第五节 伦理向度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国家治理类型及其伦理关系
二、对行政职业精神的伦理反思
三、在伦理精神的张扬中复兴公共性
结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性价值与深远指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公共性视野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苏州大学乔耀章教授所指导的两篇博士论文《政治行政分合视阈中的行政公共性》和《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西方超验型公共理性传统及其变迁研究》也从政治哲学的层面探讨了政府的公共性问题,而且对公共性的思想源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梳理。
当然,如果将“行政公共性”作为一个学科主题,来自公共行政学的学者则应该更多地加以研究和讨论。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行政学界对公共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甚至可以说,有关公共性问题的讨论正在成为当前我国行政学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从既有学术成果来看,我国公共行政学领域关于公共性的探讨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其一,基于行政哲学层面的探讨。王乐夫、张康之、张成福、郁建兴、乔耀章、丁煌、何颖、颜佳华等学者在有关行政哲学的基本概念阐释和学科框架的构建中,从不同方面和层次探讨或触及了行政公共性的内容。其二,基于行政实践层面的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的蓬勃兴起,有一批学者从公共管理实践的制度、机制和行为等角度对行政的公共性进行探讨,代表性成果有薛冰的《历史与逻辑:公共性视域中的公共管理》、孔繁斌的《公共性的再生产: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构》和郑谦的《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给研究:基于公共性价值实现的分析视角》等著作。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以来,行政哲学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普遍重视,《中国行政管理》设置了“行政哲学”研究专栏,国内有关刊物陆续刊发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其中不乏以公共性为论题的学术作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于2003年在南京召开首届“行政哲学学术研究会”,此后的历年会议都吸引不少行政哲学领域学者参会交流,对于“公共性”进行了多层面的高水平探讨。这标志着我国行政学界对“公共性”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更加系统和深入的阶段。
……
公共性视野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公共性视野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