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知乎优秀妇产科答主
中国第—家卵巢组织冻存库组建团队核心技术成员
杜小溪
分享只有妇产科医生才知道的生育知识
备孕 → 产检 → 分娩 → 产后恢复
怀得上、生得下的怀孕全流程呵护方案
高龄备孕,想要二胎?习惯性流产,对怀孕心灰意冷?一副受孕好身体是怎么炼成的?出血、用药、痔疮、便秘,如何躲过孕期这些坑?试管婴儿、冷冻卵子,助孕还有哪些“黑科技”?阅读本书,让小溪做你的家庭妇产科医生,为你指点迷津!
丁香诊所医生 知乎健康医疗领域知名回答者 田吉顺
新浪育儿十佳自媒体、微博十大影响力医疗大V 白衣咸饭
北京妇产医院妇产科知名临床专家 阮祥燕
倾力推荐
科学备孕完全解密,让娃有备而来;
九次产检贴心陪同,顺顺利利生个娃;
产后恢复大作战,上好为娘第一课!
本书主要是从内分泌角度,把备孕中会遇到的问题、怀孕中遇到的问题、产检的详细过程、生产后激素调节问题,用当下职场女性能接受、能理解的语言讲出来。刚领证未来两年想要小孩的人、怀了几年怀不上的人,都可以阅读这本书。本书内容满满的都是干货,语言生动有趣,有很强的吸引力。
杜小溪,知乎优秀妇产科答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研究生,其导师阮祥燕是国内知名的妇产科临床专家。她现就职于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科,从事女性生育力保护工作。2016年、2017年两次赴德国波恩大学,进行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的学习与合作研究。她所在的团队在阮祥燕教授的带领下建立了中国第—家卵巢组织冻存库,引进卵巢组织冻存技术,2015年正式启动,现已成功为70余位女性冻存卵巢组织。2016年她们进行了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复苏与移植手术,手术成功。
怀孕是那么艰难,医学是那么深奥难懂,但在小溪的笔下,竟然简单明了、条清理晰。如果她早几年开始写妇产科科普文章,我是绝对不敢在这个领域动笔的。其实她明明可以靠脸蛋吃饭的,却偏偏给大家写出了如此优美的科普文字。读她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新浪育儿十佳自媒体、微博十大影响力医疗大V 白衣咸饭
做翻译有三大原则:信、达、雅。医学科普其实就是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翻译成大众看得懂的文字,同样也要求“信、达、雅”——要有医学专业性,又要语言通俗易懂,还要让大众愿意读下去。这本书很好地体现了这三个方面,实属不易。
——丁香诊所医生 知乎健康医疗领域知名回答者 田吉顺
她用年轻人的方式,把复杂的妇科内分泌知识讲成有内容的故事——每个女性身体内部都在发生的故事。她幽默、独特、逻辑性极强的文字,获得了读者们的喜爱。
——北京妇产医院妇产科知名临床专家 阮祥燕
第一章 总貌:怀孕是怎样一件大事
一、首先,你要有一个卵 / 002
(一)成就一个“天之骄卵”的85天 / 002
(二)你不是一个卵在战斗 / 004
二、你若畅通无阻,我必如期而至 / 007
(一)相会鹊桥输卵管 / 007
(二)此路不通,请绕行 / 008
(三)输卵管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 010
三、姨妈,求你别再掀我被褥了 / 014
(一)被褥是怎样铺成的 / 014
(二)姨妈,您休假去吧 / 016
(三)姨妈也有好多变异形态 / 018
(四)贵姨妈近来可好 / 020
(五)经量越来越少,是我越来越老? / 024
(六)姨妈暴躁,怪我咯? / 028
四、载人十月,轻磅回归 / 031
(一)姨妈休假的十来个月,发生了什么? / 031
(二)生完娃后,身体内发生了什么 / 034
(三)感恩十月,重磅回归,轻几磅可好? / 038
第二章 备孕篇:让娃有备而来
一、孕前检查少不了 / 042
(一)一般检查 / 043
(二)抽血 / 044
(三)尿常规检验 / 054
(四)妇科类检查 / 055
二、准备一副好身体 / 060
(一)各路营养预备齐 / 060
(二)装上盔甲再怀孕——孕前疫苗注射 / 065
(三)缓“娃”之计——避孕 / 068
(四)怀孕需要小两口的共同努力 / 070
(五)那些帮助怀孕的“黑科技” / 083
第三章 产检篇:产科十月游
一、恭贺娘娘,有喜啦 / 092
(一)你怎么知道本宫有喜啦? / 092
(二)你是不是怀孕了 / 097
(三)数学这么好,帮我算个预产期呗 / 099
二、第一次产检攻略 / 101
(一)特色项目:建档 / 101
(二)建档所需的全面检查 / 103
三、第二次产检攻略 / 109
特色项目:唐筛(唐氏综合征筛查) / 109
四、第三次产检攻略 / 114
特色项目:B超大排畸 / 114
五、第四次产检攻略 / 120
特色项目: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 120
六、第五次产检攻略 / 124
(一)特色项目1——小排畸B超 / 124
(二)特色项目2——数胎动 / 125
七、第六次产检攻略 / 127
特色项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筛查 / 127
八、第七次产检攻略 / 131
特色项目:胎心监护 / 131
九、第八次产检攻略 / 134
特色项目:确定娃的出生方式 / 134
十、第九次产检攻略 / 137
(一)特色项目1——宫颈成熟度检查 / 138
(二)特色项目2——B超、抽血 / 139
第四章 问题篇:关爱娃,更关心你
一、孕吐 / 142
二、出血 / 146
三、用药 / 149
四、运动 / 154
五、吃 / 159
六、性生活 / 165
七、静脉曲张(含痔疮) / 168
八、剖宫产 / 172
九、快生了 / 179
十、生娃的过程 / 182
十一、生娃的姿势 / 187
第五章 产后篇:产后恢复大作战
一、娃好,你也好 / 193
(一)为娘第一课——如何正确伺候娃 / 193
(二)回去上班,像个酷妈一样 / 198
二、产后重启的正确姿势 / 202
(一)谈谈坐月子,我是认真的 / 202
(二)科学重启,拒绝漏洞 / 204
三、为娘要臭美 / 218
(一)你把食物都献给了娃?快别幻想啦 / 219
(二)“不动产”你好,起来动 / 224
(三)听说哺乳会让乳房下垂?别闹 / 227
(四)留下点儿妊娠纹做纪念?不要啊 / 228
在我们妇科内分泌门诊,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女性冲着怀孕而来,可她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却并不清楚怀孕是怎么一回事儿。卵巢和子宫是什么关系,卵泡是怎样长大排卵的,应该怎么科学备孕,受孕的过程是怎样的,怀孕后要做哪些检查……面对奔涌而至的问题,小溪会手舞足蹈地一个个解释,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让患者理解,甚至还建了个微信群,随时随地为患者解惑。从这里我看到了她对专业和科普的热爱,作为她的老师,我感到非常欣慰。
后来我知道,小溪开始写科普文了。她用年轻人的方式,把复杂的妇科内分泌知识讲成有内容的故事——每个女性身体内部都在发生的故事。她幽默、独特、逻辑性极强的文字,获得了读者们的喜爱。
这本书延续了小溪一贯的风格,对文字的把握也愈加驾轻就熟。以怀孕概述为起点,带大家重新认识怀孕这件事儿。再分备孕篇、产检篇、孕期问题篇和产后恢复篇,完整地讲述了与怀孕相关的各个方面。内容不少,却字字精华。独辟蹊径,将沉闷的教科书式内容挖了出来浮在水面,欢腾雀跃。
我相信,当你拿起这本书,将会舍不得放下,并在欢笑声中读完。原来,怀孕是这样一件大事儿!
阮祥燕
这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慢慢咀嚼的作品,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探讨了“连接”与“疏离”这对永恒的矛盾体。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她没有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小的、常常被忽视的“连接断点”——比如未被回应的短信,或者一次不经意的眼神交汇。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我们往往以为科技拉近了距离,但实际上,它加剧了我们对“深度连接”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共情疲劳”的分析,作者指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的大脑在不断地接收他人的痛苦信号,这使得我们更容易关闭心门以求自保。这本书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真实、不设防的交流的渴望。它不指责现代生活,而是温和地引导读者去修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裂痕。对我而言,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人际关系的新哲学:真正的亲密,不是分享所有,而是允许对方看到你的脆弱,并依然选择留下。这本书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那些复杂的人际网络,并学会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去建立更稳固的纽带。
评分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最近正在经历职业生涯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手里同时拿着几个非常棘手的项目,每一个都需要我投入百分之两百的精力。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落入那种老生常谈的“时间管理”陷阱,而是深入探讨了“精力分配”的艺术。作者用非常生动、近乎哲学的笔触,剖析了我们是如何在潜意识层面将有限的注意力投射到不同的事务上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心流隧道”和“认知负荷平衡”的那几个章节,那些理论听起来非常高深,但作者的案例分析却贴近生活,比如她如何用一个简单的“三色圆盘模型”来衡量自己每天的工作投入是否健康,这比那些时间格子式的规划实用多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心理按摩,对那些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不再感到焦虑,而是有了一种清晰的、可以掌控的全局观。它让我意识到,效率的提升不是靠压缩休息时间,而是靠优化决策的质量。这本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本思维重塑指南,它教会我如何优雅地拒绝不重要的请求,从而能将核心精力聚焦在真正能产生复利效应的事情上。强烈推荐给所有感觉被生活推着跑的职场人士,它会帮你重新夺回方向盘。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结构设计上真是别出心裁,它打破了我对传统非虚构类书籍的刻板印象。它采用了一种“碎片化叙事+主题串联”的方式,每一章都是一个小小的观察站,但这些观察站却通过一条看不见的线索紧密相连,指向同一个核心议题——“现代生活的碎片化与意义的重构”。作者似乎拥有超强的洞察力,她能从最日常的现象中提炼出深刻的哲学命题。比如,她分析了社交媒体上“点赞文化”对我们内在价值感的影响,分析得极其透彻,既有社会学层面的批判,又有个体心理层面的疗愈建议。这本书的语言节奏非常跳跃,时而如同急促的鼓点,鞭策你正视问题;时而又像舒缓的钢琴曲,引导你进行内心的沉思。我读到一半时,甚至会停下来,关上书本,对着窗外发呆很久,思考作者抛出的那个“你真正想被谁看见”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答案,而在于它提出了多少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探寻的、关于“如何存在”的好问题。它让我对周遭的世界产生了更强烈的“在场感”。
评分这本书的“实操性”是我最欣赏的一点,但它的实操不是那种教你如何快速致富或减肥的书。它讲的是一种“日常仪式感”的重建,是关于如何在一个高度工业化和标准化的世界里,为自己保留一方“手作”的角落。作者详细描述了她如何从零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慢生活”体系,从清晨的冥想姿势,到如何挑选一块优质的食材,再到如何对待一封重要的邮件——每一个步骤都被赋予了近乎宗教般的郑重感。这些描述充满了细节,比如她对不同产地咖啡豆的嗅觉描述,那种细腻到让人仿佛能闻到香气。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过去总是追求速度和效率,忽略了过程本身的质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富足感往往来自于对当下瞬间的充分体验,而不是对未来目标的盲目追逐。它像一本精美的生活手册,但它的目的不是让你模仿作者的生活,而是激发你创造属于自己的、充满尊严感的日常实践。读完后,我立刻清理了我的书桌,并开始尝试用传统的方式手写日记,那份久违的踏实感,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怎么说呢,带着一种旧时代知识分子的严谨和温暖,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睿智的长辈娓娓道来他的人生观察。它聚焦于“身份认同的重塑”这一主题,尤其是在面对重大生活变故时,我们如何卸下旧有的标签,构建新的自我叙事。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典故和心理学案例,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有一种被知识的河流缓缓托举着向前的感觉。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边缘状态”的论述,作者认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往往发生在那些模糊、不确定的灰色地带,而不是在清晰的界限内。这种观点让我对最近的一些迷茫期释怀了许多,原来那些找不到准星的日子,本身就是一种必要的孕育过程。它没有提供速成的秘籍,更像是一张详细的地图,告诉你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的暗礁和灯塔在哪里。我不是那种喜欢在书页上画满重点的人,但这本书,我反复回看了好几次,每次都能从中汲取到不同的养分,比如第一次看重“接纳不完美”,第二次则更关注“如何在不完美中寻找支撑结构”。对于那些正在经历“成人礼”阵痛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坚韧且充满美感的视角。
评分到货就看完了……然后就只看了一次,就放在哪里……浪费了
评分之前买过,这次专门买来当礼物送人
评分习惯性好评,没什么好说的,学到老活到老
评分有趣的风格,实用的教程,推荐备孕使用
评分知识很全面,语言很幽默
评分挺好的,京东购物性价比高,送货速度快,一般的百货都从京东买。
评分快递速度很快,态度也很好,
评分学习!女人要爱护自己!
评分给准备要宝宝的小伙伴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