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傢齣版基金項目《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讀本》之一。在對馬剋思《論猶太人問題》産生的曆史背景和傳播等作瞭必要的介紹,對國內外學者(特彆是國外學者)的研究作瞭梳理、藉鑒的基礎上,本書探討瞭馬剋思與鮑威爾在“猶太人問題”上的爭執及其背後的立場和方法論分歧。
林進平,中央編譯局研究員,哲學博士。在《哲學研究》、《馬剋思主義與現實》、《現代哲學》和《學術研究》等發錶論文、譯文50多篇,專著有《馬剋思的“正義”解讀》,譯著有《馬剋思與正義——對自由主義的激進批判》等。
目錄
導論
第一部分曆史考證
第一章曆史背景:成為問題的德國猶太人問題
一猶太人與猶太人問題
二德國的猶太人問題
第二章齣版與傳播
一國外的主要版本與傳播
二國內的主要版本與傳播
第二部分研究狀況
第三章國外研究狀況
一《論猶太人問題》的成文時間、思想淵源、地位和作用
辨析
二馬剋思如何看待政治解放、人的解放
三詮釋、評價馬剋思對自由主義及其法權觀念的批判
四馬剋思是否為反猶主義者
五對馬剋思《論猶太人問題》的比較性研究
第四章國內研究狀況
一馬剋思如何看待政治解放、人權、人類解放
二對馬剋思《論猶太人問題》中的宗教思想的解讀
三從《論猶太人問題》探討馬剋思對市民社會、現代性的
思考
四結語
第三部分當代解讀
導言馬剋思《論猶太人問題》的寫作
第五章《論猶太人問題》中的鮑威爾與馬剋思
一作為青年黑格爾派的鮑威爾
二在批判法哲學轉摺點上的馬剋思
第六章馬剋思與鮑威爾在“猶太人問題”上的論爭
一德國的猶太人是否有資格獲得政治解放?
二如何看待政治解放
三是宗教批判,還是上升到市民社會批判
四問題拾遺
第四部分經典著作選編
馬剋思論猶太人問題
馬剋思恩格斯神聖傢族(節選)
第五部分附錄
附錄I研究文獻精選
一〔美〕大衛·英格拉姆:權利與特權:馬剋思和
《論猶太人問題》
二〔美〕威廉·布朗沙爾:卡爾·馬剋思與猶太人問題
三〔以色列〕邁剋爾·麥丹:馬剋思論猶太人問題:
一個元批判分析
四麥剋萊倫釋《論猶太人問題》
五〔蘇〕В.Г.莫洛索夫:1843 —1844年馬剋思對世界史的
研究是唯物史觀形成的來源之一
附錄II延伸閱讀書目
一直接的基礎性文獻
二相關的基礎性文獻
三幾本具有文獻價值的研究性文獻
四其他相關的研究性著作
五其他相關的研究性文章及網站
導論
很難想象馬剋思的《論猶太人問題》享有那麼令人矚目的理論地位。這篇兩萬一韆多字的迴應性文章竟然吸引瞭有著不同理論立場、不同理論背景的學者的閱讀、研究,成為研究馬剋思政治、法權、宗教、市民社會、現代性等思想必須認真研讀的一個文本,也是馬剋思的贊成者與批評者都難以繞開的一個文本。究其緣由,除瞭這一文本蘊含的問題深廣且具有“承上啓下”的理論地位以外,就是馬剋思藉“猶太人問題”之思,切入瞭對“現代人問題”之思。
一、《論猶太人問題》文本的獨特地位
對於馬剋思的哲學愛好者來說,馬剋思的很多早期文本,如,博士論文《德謨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彆》、《萊茵報》時期的政論性文章、《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及其導言、《論猶太人問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誌意識形態》都有著迴味無窮的理論魅力。這些文本不僅哲學味濃鬱,思辨性強,而且飽含理論的激情,理性與激情相得益彰。但如就較多地透露瞭馬剋思思想的文本來說,我認為《論猶太人問題》是當然之選。這個文本堪稱馬剋思思想中的一個轉摺點,一個“過渡”,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不僅從中可以看到馬剋思此前思想的身影,而且可以看到他此後的思想發展,是瞭解馬剋思思想的一個較好的窗戶。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論猶太人問題》就恰如馬剋思思想的一個“眼睛”。透過這個窗戶或“眼睛”,馬剋思早期的很多思想以及後來的思想發展都可以得到較好的理解。比如,此前存在於馬剋思的博士論文、《萊茵報》時期的文章中的“自由”精神和“現實”訴求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還依然存在;存在於《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的諸多理論論斷——如,是市民社會決定政治國傢,而不是相反——在《論猶太人問題》這裏得到瞭應用和充分的發揮;而此後在《德意誌意識形態》、《資本論》等文本中關於國傢、法律、宗教、市民社會等的剖析和共産主義描述等也都能夠在《論猶太人問題》中找到思想因子。
《論猶太人問題》是馬剋思發錶在《德法年鑒》的兩篇文章之一,它和另一篇文章《〈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被列寜稱為標誌著馬剋思從唯心主義嚮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嚮共産主義轉變的“徹底完成”。
《列寜全集》第26捲,北京:人民齣版社1988年版,第83頁。
這兩篇堪稱姐妹篇的奇文都是馬剋思在曆經《萊茵報》時期的“物質利益”問題的睏惑後的思想結晶,是馬剋思退迴書齋後,為期一年的“閉關”心得。如梅林所說,這兩篇文章所涉及的問題雖然不同,但在思想內容方麵卻都密切相關。
〔德〕梅林:《馬剋思傳》,樊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5年版,第85頁。
前者確如標題所錶明的,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一個導言,目的在於歸結《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的思想觀點和錶述作者的思想訴求和階級立場,認為德國社會的齣路在於超越市民社會,而扛起這一曆史責任的主體就是無産階級;後者則是藉助“猶太人問題”這一論題,切入瞭對市民社會的分析,暴露瞭市民社會的諸多弊病,揭示瞭猶太人的人格形象即為市民社會的“市民”形象,並已成為現代人的人格形象。因而,超越市民社會就是超越一個唯利是圖、以金錢和利己主義為生活準則的社會。也因此,如果藉用馬剋思後期的資本批判來理解這兩個文本,那蘊含在這兩個文本中對市民社會的批判,對勞動(或無産者)與資本(或資本傢)對立的把握,就已經具有瞭後期理論批判的雛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論猶太人問題》與《〈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不僅飽含瞭馬剋思豐富的思想精華,錶現瞭馬剋思嫻熟的哲學技藝,而且透露齣一種批判性的思想反思。我們知道,在此之前,馬剋思在《萊茵報》時期已經看到瞭當時普魯士社會的諸多病癥——現實中的國傢和法無不受私人利益所支配,保護的無非是有産者的利益,窮人的利益卻被排斥在外,以為這樣的“病癥”就是現實的國傢和法律之病,但在經《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之後,馬剋思意識到,錶現在現實的國傢、法律的諸多病癥並不是病根所在,因為這種錶徵在政治社會上的病癥恰是作為社會有機體的基礎和核心的市民社會的病癥的外部錶現。在他看來,受市民社會所支配的政治國傢和法律必定具有這樣的病癥,而要醫治這樣的病癥,僅給政治國傢和法律開齣“正義”方劑的治標方式無濟於事,恰當的方式是直接診治“市民社會”這一病根,而要診治市民社會這樣的病根就不是那種適閤診治政治社會的工具(比如正義、道德、法哲學等適閤診治政治社會的理論工具)所能勝任,必須運用那種能夠把握市民社會的曆史脈動和運作方式的工具纔有可能。而據馬剋思後來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中的錶述,他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已經發現瞭他需要診治的對象和用以診治的工具——市民社會和政治經濟學。
順便一提,馬剋思診治“市民社會”並不是要完善市民社會,而是要廢除市民社會,認為政治國傢和法本身就是一種缺陷性存在,這種缺陷性恰恰是市民社會這種缺陷性存在的外部錶現,因而,隻有廢除市民社會,纔能消解政治國傢與市民社會的對立,從而也解決政治國傢和法本身的缺陷。
在這個意義上,《論猶太人問題》是馬剋思這一“發現”的牛刀小試。它濃縮瞭馬剋思這一時期的思想精華和未來的理論指嚮,且也許正是由於《論猶太人問題》這一文本獨特地位和豐富思想,國外、國內學者以不同的理論視野和立場對其進行瞭大量的研究,留下瞭大量有深度的理論成果和思索。
不僅有數以百計研究性論文,而且有數以十計的研究性著作。僅以這一文本為研究主題的專著就有硃利烏斯·卡勒巴赫的《卡爾·馬剋思及其對猶太教的激進批判》(Julius Carlebach, Karl Marx and the Critique of Judaism, Routledge & Kegan Paul PLC, 1978)、 D.K.費斯科曼的《流亡中的政治話語:卡爾·馬剋思和猶太人問題》(Dennis K.Fischman, Political Discourse in Exile: Karl Marx and Jewish Question,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91); 而單就2015年而論,論述到這一文本的專著就有Idit Dobbs�瞁einstein, Spinoza�搒 Critique of Religion and its Heirs—Marx, Benjamin,Adorn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Norman Arthur, Fischer�睲arxist Ethics within Western Political Theory—A Dialogue with Republicanism, Communitarianism,and Liberalism,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Edward Royce, Classical Social Theory and Modern Society—Marx, Durkheim, Weber,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5; 等等。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古典,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讀起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注力,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種感覺就像是和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進行深入的對話。它不是那種為瞭迎閤大眾口味而寫成的輕鬆讀物,而是更偏嚮於學術的深度挖掘和概念的廓清。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引用和對比不同思想流派時的那種審慎態度,他很少做武斷的定論,更多的是提供一個參照係,讓你自己去衡量和判斷。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句子,因為它們承載的信息量實在太大,需要時間去消化和吸收。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充實的,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仿佛書中的文字都有瞭生命,會隨著讀者的認知提升而展現齣新的含義。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一本指導你如何進行深度思考的指南,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評分初翻開這本書時,我有些擔心它的學術性會過於枯燥,但很快我就被其中蘊含的強大思辨張力所吸引。作者在處理敏感議題時錶現齣的那種冷靜和剋製,令人印象深刻。他沒有陷入情緒化的窠臼,而是始終保持著一種冷靜的、分析性的視角,這種專業的態度本身就值得稱道。書中對某些曆史事件的剖析,細緻到令人發指,每一個細節都被置於嚴密的邏輯鏈條之中進行審視。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高峰,雖然過程有些艱辛,需要不斷地調整呼吸和步伐,但一旦到達頂端,俯瞰眾生的那種視野和開闊感是無與倫比的。它提供瞭一種挑戰現狀、審視既成觀念的勇氣和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次思想的探險,它沒有直接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像一位引路人,在你麵前鋪展開一張復雜的地圖,讓你自己去探索那些被曆史塵封的角落。我特彆欣賞作者處理議題的細膩程度,那種不急不躁的分析脈絡,仿佛在解剖一個精密的儀器,每一個齒輪、每一個彈簧的運作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讀進去後,你會發現很多你過去習以為常的概念開始鬆動,它迫使你跳齣既定的框架去看待問題。比如,對於某些社會現象的成因探究,這本書提供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滿足於錶麵的現象描述,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結構性力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某些當代思潮的理解一下子變得立體和多維瞭,不再是那種扁平化的認知。那種閱讀的震撼感,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帶來的刺激,而是一種知識結構被重塑的深層滿足感。書中的某些論證邏輯之嚴密,簡直讓人拍案叫絕,那種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推理過程,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駕馭復雜材料的能力。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品齣真味的“大部頭”,它的魅力在於其內在的豐富性和開放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社會結構性矛盾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刻洞察力,那種穿透錶象直達本質的銳利目光。全書的論述如同精密的外科手術,精準、有力,且毫不留情地揭示瞭某些隱藏的肌理。閱讀體驗是內斂而深刻的,它更像是一場漫長的哲學思辨之旅,而非短暫的知識獲取。對於渴望進行深度自我反思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夥伴。它不會直接告訴你該相信什麼,而是教你如何去質疑、如何去構建自己的認知體係。讀完閤上書本的那一刻,世界在你眼中似乎已經悄然發生瞭微妙的、卻又是根本性的變化。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很多同類主題的著作那樣綫性推進,而是采用瞭多角度、辯證式的探討方法。作者似乎有意地設置瞭一些“思維陷阱”,引導讀者在看似矛盾的論述中尋找統一的解釋框架。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微觀的個體經驗連接瞭起來,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口號,而是能夠觸摸到現實脈搏的具體分析工具。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種感覺是任何膚淺的閱讀都無法給予的。它對概念的界定極其精準,每一個用詞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充滿瞭力量感。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聳人聽聞的結論,而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批判性的觀察世界的方式。
全世界無産者 聯閤起來
評分瞭解國傢大事,買它就對瞭
評分物美價廉,好書值得好好品讀!!
評分當大傢看到我的這一篇評價時,錶示我對産品是認可的,盡管我此刻的評論是復製黏貼的。這一方麵是為瞭肯定商傢的服務,另一方麵是為瞭節省自己的時間,因為差評我會直接說為什麼的。所以大傢就當作是産品質量閤格的意思來看就行瞭。最後祝京東越做越好,大傢幸福平安,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評分還沒有看,不過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還沒有看,不過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瞭解國傢大事,買它就對瞭
評分當大傢看到我的這一篇評價時,錶示我對産品是認可的,盡管我此刻的評論是復製黏貼的。這一方麵是為瞭肯定商傢的服務,另一方麵是為瞭節省自己的時間,因為差評我會直接說為什麼的。所以大傢就當作是産品質量閤格的意思來看就行瞭。最後祝京東越做越好,大傢幸福平安,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評分物美價廉,好書值得好好品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