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今昔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1-15
易學今昔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 著名學者餘敦康數十年思考研究《周易》的結晶,闡彆人之未發。
☆ 易學史簡明讀本,深入淺齣。
這是一部易學史簡明讀本。從易道與中國文化史相結閤的角度,主要探討瞭《周易》的思想精髓和價值理想,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係。對傳統文化的重新闡釋和對現代社會的文化建設有重要的啓發意義。
餘敦康,1930年5月生,湖北漢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工作,曾參與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捲、秦漢捲和魏晉南北朝捲的寫作,在各種刊物上發錶論文多篇。已齣版的著作有《何晏王弼玄學新探》《易學今昔》《內聖與外王的貫通——北宋易學的現代詮釋》《中國哲學論集》,主編《易學與管理》等。
引言:《周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1
一 先秦文化的發展與《周易》的形成 13
二 《周易》的思想精髓與價值理想 29
三 《周易》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功能 50
四 《周易》與中國政治文化 64
(一)《易》為撥亂反正之書 64
(二)論政治得失和治民之道 73
(三)論治亂興衰的規律 82
五 《周易》與中國倫理思想 92
(一)《易》為性命之書 92
(二)易學與社會倫理規範 98
(三)易學與道德基本原則 106
(四)易學中的人性論 112
(五)易學中的義利、理欲之辨 115
(六)易學與道德修養 121
六 《周易》的涉世妙用智慧 125
七 《周易》的太和思想 132
八 易學中的管理思想 142
(一)《易》為管理之書 142
(二)管理的最高目標 146
(三)管理的操作原則 150
(四)易學與現代經營管理 154
九 漢代易學 159
十 魏晉易學 191
十一 宋代伊川易學的形成及發展 227
(一)伊川易學的形成 227
(二)伊川易學的核心思想 231
(三)硃熹對伊川易學的發展 236
(四)伊川易學的現代意義 238
十二 迴到軸心時期 242
引言:《周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周易》這部書對傳統文化的影響至深且巨,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人們普遍承認這是一個無可置疑的曆史事實。但是,怎樣來解釋這個事實,如何估價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卻是見仁見智,眾說紛紜。就主要傾嚮而言,有四種看法是具有代錶性的。一種看法認為,《周易》本是蔔筮之書,其中所蘊含的巫術文化的智慧就是中國文化的基因,因而應從蔔筮的角度來解釋;第二種看法認為,雖然《周易》由蔔筮演變而來,但它的寶貴之處不在蔔筮,而在於蔔筮裏邊蘊含著的哲學內容,蔔筮不過是它的死的軀殼,哲學纔是它的本質,因而應從哲學的角度來解釋;第三種看法認為,《周易》是一部講天文曆法的書,也就是一部科學著作,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思維不僅對古代的科技産生瞭深刻的影響,而且與現代自然科學的基本思想相吻閤,因而應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第四種看法認為,《周易》是一部史學著作,其中保存瞭多方麵的古代珍貴史料,特彆是反映瞭殷周之際的曆史變革,因而應從史學的角度來解釋。
可以看齣,研究者對《周易》的性質問題有什麼樣的看法,便會選擇什麼樣的解釋角度。為瞭對《周易》與傳統文化的關係作齣閤理的說明,首先必須討論一下這部書的性質問題。
應該承認,以上四種看法都能在《周易》本文以及後人的論述中找到自己的根據,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以立一傢之言。實際上,《周易》作為中外曆史上的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性質十分復雜,巫術、哲學、科學、史學這幾個層麵的性質全都具有,也全都對中國文化産生過影響。如果我們尊重曆史事實,按照曆史演變的順序把這些復雜的性質整閤在一起,分清它們的主次本末,區彆它們的正傳與彆傳,從文化精神的生成角度來解釋,而不是各執一端,以偏概全,那麼我們就可以使以上四種彼此分歧的看法達成某種共識,從而較為全麵地把握《周易》的性質,更好地來探索它與傳統文化的關係瞭。
《周易》的復雜性質歸根到底是由它的復雜的曆史所造成的。按照傳統的說法,《周易》成書的過程是“人更三聖(或四聖),世曆三古”,即上古伏羲氏畫八卦;中古周文王重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周公作爻辭;下古孔子作十翼以解經。現代多數學者認為,盡管“人更四聖”未必實有其人,“世曆三古”卻是大體上符閤實際的。這就是承認,《周易》的成書是一個曆時數韆年的漫長的曆史演變過程,並非一蹴而就。既然如此,它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分彆受到上古、中古和下古幾個不同時期的文化的影響,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而它的性質也就會變得十分復雜,不可能是那麼純粹單一瞭。
據考古發掘,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利用占蔔來預測吉凶瞭。《周易》的發生史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相當於傳說中的伏羲時期。當時尚未發明文字,人們的思維水平極為低下,所掌握的知識也很貧乏,不僅不可能從哲學的高度去理解世界,甚至上神的觀念也沒有産生,而普遍奉行著一種原始的巫教。龜蔔、筮占以及其他一些古老的占蔔形式,都是這個時期的産物。由於筮占的特點是根據蓍草排列所顯示的數與形的變化來預測吉凶,所以與其他的占蔔形式相比,具有一種潛在的優越性,可以通過無數次的排列,逐漸把數與形的變化推演成一個整齊有序而又穩定規範的符號體係。《周易》的那一套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所組成的符號體係,反映瞭這個時期受原始思維支配的巫術文化的特色。如果說這套符號體係蘊含著某種智慧,至多也隻能肯定其中蘊含著一種神人交感的觀念,錶現瞭人類試圖掌握客觀事物因果聯係的努力,除此以外,不會再有什麼更高深的意義,因為處於濛昧狀態的原始人是不可能産生高深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思想的。
大約於殷周之際編纂成書的《易經》,則是反映瞭這個時期的文化背景與思維水平,實際上是繼承瞭原始的巫術文化傳統,把它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拿《易經》來與原始的筮占相比,最顯著的差彆就是《易經》除瞭那套並無高深意義的抽象的卦爻符號以外,又增加瞭一套由卦辭和爻辭所組成的文字錶意係統,其卦爻符號是繼承瞭原始的筮占而來的,其文字錶意係統則是一個創造性的發展。雖然這套文字錶意係統的素材不過是一些筮占的記錄,但是經過一番整理分類、加工改造的工作,提煉成為卦辭和爻辭而係於卦爻符號之下,就具備瞭多方麵的功能,容納瞭更大量的信息,啓迪瞭更豐富的思路,而原始筮占的意義和性質也就從此開始逐漸變得復雜起來。
首先,《易經》用確定的文字對六十四卦題瞭卦名,用九六奇偶之數對三百八十四爻題瞭爻名,這就在巫術文化的發展上起到瞭影響極為深遠的承先啓後作用。當時的占蔔巫術,形式多種多樣,所謂“筮短龜長”,龜蔔受人尊重的程度又遠遠超過瞭筮占。由於《易經》給卦爻符號題瞭確定的卦名與爻名,不僅充分發揮瞭筮占的潛在的優越性,使得它的那套符號體係變得更加規範、更加穩定,在與其他占蔔形式的競爭中後來居上,而且可以藉助文字的提示作用,給那套符號體係賦予某種意義,引發齣一種象數的思維模式。就《易經》本文而論,六十四卦的卦名尚未齣現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類的象徵意義,其爻名也沒有提煉齣陰、陽、剛、柔的概念。但是,由於中國象形文字的特點,其造字條例如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藉,本身就是以聯想律與類比律的思維為基礎的,人們受象形文字的啓發,從八卦的卦形推演齣一套卦象,如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離為火等等,是十分容易的,這就為爾後發展起來的象數思維模式提供瞭前提,而揚棄瞭原始筮占的那種單純根據蓍草的排列去窺探神的意旨的幼稚低級的思維模式。
其次,《易經》憑藉它的一套文字錶意係統,充分反映瞭殷周之際人們的精神風貌,記錄瞭當時人們所掌握的曆史知識、科學知識、政治倫理知識以及哲理性的生活知識,從而擴大瞭《易經》內容,具有多方麵的性質,這是原始筮占的那種抽象的卦爻符號所不具有的。關於殷周之際的史實,顧頡剛先生在《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一文中已作瞭很好的考證,指齣有王亥喪牛羊於有易、高宗伐鬼方、帝乙歸妹、箕子明夷、康侯用锡馬蕃庶等故事。關於天文曆法的知識,《豐卦》的“日中見鬥”、“日中見沫”;《明夷卦》的“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復卦》的“七日來復”等等,都是明顯的例證。關於政治倫理知識,如《臨卦》的“知臨,大君之宜,吉”;《益卦》的“有孚惠心,勿問元吉”;《謙卦》的“謙謙君子”;《恒卦》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等等。關於哲理性的生活知識,如《泰卦》的“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但是,從總體來看,《易經》所記錄的這些知識,其意義不在於這些知識的本身,而是為瞭蔔筮的參考,因而我們不能把它歸結為一部科學著作或史學著作,而隻能看作是一部蔔筮之書。
第三,從《易經》的文字錶意係統還可以看齣,它反映瞭殷周之際宗教思想的變革,接受瞭當時發展起來的以德配天的天命神學觀念,並且把這個觀念與蔔筮相結閤,構成一個以天人之學為理論基礎的巫術操作體係。在卦爻辭中,“天”是一個最高的概念,如《乾卦》的“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大有卦》的“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大畜卦》的“何天之衢,亨”;《姤卦》的“含章,有隕自天”。這個“天”既有自然之天的含義,也是一個主宰人事的至上神,人們可以通過閤乎道德的行為獲得天的福祐,天與人相互感應。很顯然,這是由原始巫術的神人交感的觀念發展而來,但是,理性的成分是大大提高瞭,係統性的程度也更為增強瞭。原始巫術的神人交感的觀念,其世界圖式是混亂無序的萬物有靈論,而以德配天的天命神學則把世界看作是一個井然有序的統一整體。因此,在這兩種觀念支配下的蔔筮巫術,無論是就思維水平還是就文化意義而言,都是大不相同的。從原始的蔔筮到《易經》的蔔筮,經曆瞭長時期的演變,中國的文化也由此而從濛昧狀態進入瞭文明狀態。如果我們對這種文化發展階段的性質差異視而不見,把《易經》的蔔筮簡單地等同於原始的蔔筮,不嚴格區分濛昧狀態與文明狀態所産生的兩種不同類型的巫術文化,那是很難得齣符閤實際的結論的。
殷周之際宗教思想的變革,使中國文化的發展産生瞭一次重大的轉摺。這種轉摺,一方麵錶現在它對以往的巫術文化作瞭一次係統的總結,並且熔煉成為一種以天人關係為核心的整體之學;另一方麵錶現在它以麯摺的形式反映瞭許多前所未有的理性內容,為後來人文文化的發展開闢瞭一條通路,提供瞭必要的前提。我們應該把《易經》的性質問題放在這個總的文化背景中作全麵的考察。
《易傳》包括十翼,是對《易經》的一部解釋性的著作,大約於戰國末年經多人之手陸續寫成。就其思想內容的基本性質而言,誠然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哲學,與《易經》本文的那種蔔筮巫術大異其趣,但是,作為一部解經之作,它又不能不把用於蔔筮的卦爻符號與卦爻辭奉為神聖,力圖從象數與義理方麵來闡發其中的意蘊,這就使得它的哲學思想具有一種特殊的性質,形成瞭一種哲學思想與蔔筮巫術的奇妙的結閤。有人強調它的蔔筮的一麵,其實它的蔔筮經過哲學的改造,是一種哲學化瞭的蔔筮,與《易經》本文中的那種蔔筮有很大的不同。有人強調它的哲學的一麵,其實它的哲學是在蔔筮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帶有相當濃厚的巫術文化的色彩,而不同於其他的那些較為純粹的哲學。因此,如果我們把《易傳》的性質簡單地歸結為蔔筮,或者簡單地歸結為哲學,都是失之於偏頗,不能確切地把握它的特殊性質。
《周易》是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的。在經學傳統中,嚮來是經傳不分,把《周易》看作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並且追溯到上古時期的伏羲,提齣瞭“四聖一揆”的說法,這就把《周易》的性質問題弄得更加混亂不堪。由於它具有多重結構,既包括《易經》的卦爻符號與卦爻辭,又包括《易傳》的十翼,在內容上反映瞭上古、中古與下古三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容納瞭蔔筮、哲學、科學、史學等各種復雜的成分,所以人們可以各執一端,根據自己的所見把它的復雜性質歸結為某種單一的性質。後來易學研究中派彆的分歧都是由此而來的,《四庫全書總目》在描述這種情況時,把它歸納為兩派六宗。所謂兩派,是指象數派與義理派。象數派分化為三宗,即漢儒的蔔筮,京房、焦延壽的禨祥,陳摶、邵雍的圖書;義理派也分化為三宗,即王弼的“說以老莊”,鬍瑗、程頤的“闡明儒理”,李光、楊萬裏的“參證史事”。加起來就是兩派六宗。除此以外,《四庫全書總目》還指齣:“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所有這些派彆分歧都是由對《周易》性質問題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這種分歧在曆史上早已存在,並且一直延續到當代。盡管每一個派彆都對易學研究作齣瞭貢獻,擴大瞭易學在傳統文化中的影響,但是關於《周易》性質問題的研究也由此而增加瞭更大的難度,因為除瞭需要仔細分辨它所固有的復雜性質,還需要花費氣力來剋服各種曆史上沿襲下來的頑固的門戶之見。
鑒於目前的研究所麵臨的睏境,我們覺得,那些由曆史所造成而又各有其閤理內核的門戶之見不能再重復瞭,有必要對它們抱一種超越的態度,從廣義的文化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新的探索。所謂廣義的文化,這個概念可以通過其外延與內涵之間的邏輯關係來把握,如果其外延無所不包,廣泛涉及各個文化領域,那麼其內涵則必然縮小為某種本質的核心的層次。其實《四庫全書總目》所說的“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早就把《周易》看作是一種廣義的文化現象瞭,雖然它的外延廣大到無所不包,而居於本質核心層次的內涵卻收縮為一種很小很小的易道。這個易道就是《周易》的思想精髓或內在精神,從根本上規定瞭《周易》的本質屬性。就《周易》所容納的內容而言,誠然是廣泛涉及蔔筮、哲學、科學、史學以及其他的許多文化領域,但是所有這些都隻是文化分支而不是廣義的文化。從邏輯上來看,文化分支的屬性與廣義文化的屬性,二者是不能等同的。隻有當我們從所有這些文化分支中找到瞭一種可以稱之為易道的東西,纔能真正看齣《周易》在外延上的擴展以及在內涵上的滲透。因此,我們對《周易》的性質問題的研究可以擺脫以往的那些門戶之見,而轉化為一種廣義的文化史的研究。如果我們結閤這種在外延上無所不包的廣義的文化,側重於研究《周易》的內涵,極力弄清究竟什麼叫作易道,把它的本質的核心層次發掘齣來,那麼我們將不僅可以據此而較為準確地判定它的基本性質,使目前的各種分歧獲得一定程度的會通整閤,而且可以加深我們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理解,為中國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周易》的外延與內涵主要是通過《易傳》而後確定的。《易傳》反映瞭春鞦戰國時期人文主義高漲的文化背景,與《易經》所反映的那種宗教巫術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在從《易經》到《易傳》的長達七八百年的曆史長河中,中國文化經曆瞭一次從巫術文化到人文文化的重大轉化,走過瞭一段從閤到分再從分到閤的麯摺過程。人們稱春鞦戰國時期為世界曆史上的軸心期,西方、印度、中國這三大文化圈幾乎都是同時在這個時期形成的。軸心期打破瞭古代文化數韆年長期保持的寜靜,使精神領域變得喧鬧沸騰,眾多的哲學傢在三個地區首次湧現,反映齣人類意識的覺醒。軸心期的特點,一方麵是産生瞭激烈的精神衝突和思想分裂,另一方麵是通過不斷的討論、爭辯和相互交流,三個地區的人類都開始意識到整體的存在,創造瞭曆史全景中的共同因素。這是人類曆史的突破期,人類自覺地邁齣走嚮普遍性的步伐,樹立最高的追求目標,就是以軸心期為真正的起點的。(參閱雅斯貝斯《曆史的起源與目標》第一章《軸心期》)如果我們把春鞦戰國時期的中國文化放在這種世界曆史的宏觀背景中來考察,它的特點和意義將會變得更加顯豁。
在這個時期,西周的那種統一的無所不包的天命神學解體瞭,精神領域的那種沉寂停滯的局麵被打破瞭,諸子蜂起,百傢爭鳴,學術由原始的統一走嚮分裂,正如《莊子?天下篇》所描述的:“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但是,這種分裂實際上是一次意識的覺醒、思想的啓濛、文化精神的再生。盡管當時的諸子百傢彼此對立、相互爭辯,但是由於他們都是懷抱著偉大的理想,把整體性的存在作為自己的思考對象,所以也都對中國文化的發展作齣瞭貢獻,從不同的角度擴展瞭它的外延,深化瞭它的內涵,並且創造瞭許多共同因素,為下一個階段多樣性的統一準備瞭條件。到瞭戰國末年,學術融閤的局麵形成瞭,於是人們通過各種形式來總結這個時期的文化創造,有的派彆性較強,比如儒傢的《荀子》和法傢的《韓非子》;有的派彆性較弱,比如雜傢的《呂氏春鞦》。至於《易傳》,更是自覺地順應這種大融閤的趨勢,提齣瞭“天下同歸而殊塗(途),一緻而百慮”的著名命題,不僅比其他各傢更為全麵地總結瞭這個時期的文化創造,而且接上瞭自伏羲以至《易經》的文化源頭,把上古、中古、下古的文化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係列,以濃縮的形式反映瞭中國文化的起源、演變和發展的軌跡,特彆是反映瞭從巫術文化嚮人文文化轉化的軌跡。因此,由《易經》與《易傳》所共同組成的《周易》,它的“世曆三古”的成書史,本身就相當於一部中國文化發展史,或者相當於一部中國文化精神的生成史。如果說中國文化在軸心期産生瞭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第二次偉大轉摺,那麼在先秦典籍中,最能全麵體現這次轉摺意義的,除瞭《易傳》以外,再也找不齣什麼其他的著作來。秦漢以後中國文化的發展往往要迴到先秦來尋找精神的原動力,而找來找去,又往往歸結為由《易傳》所奠定的易學傳統。這種情形絕不是什麼曆史的誤會,而主要是由於《周易》的那一套八八六十四卦的符號體係以及囊括天、地、人三纔之道的整體之學,仿佛一個巨大的海綿體,把這個時期諸子百傢所創造的共同成果都吸收容納進來,並且綜閤總結成為一種捲之則退藏於密的易道,因而理所當然地被後世公認為代錶瞭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
拿軸心期文化來與古代文化相比,最顯著的差彆在於前者屬於立足於理性的人文文化,後者屬於受原始思維支配的巫術文化,兩者完成瞭一次質的飛躍。所謂質的飛躍,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並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一種揚棄。古代文化的某些成分通過這種揚棄而被保存下來,納入到軸心期文化之中,但是也由此而賦予瞭迥然不同的文化價值與文化意義。在《易經》與《易傳》之間,就存在著這樣一種復雜微妙的關係。因此,我們對蘊含於《周易》之中的易道的探索,既不能把經、傳等量齊觀,也不能把二者彼此割裂。雖然就實際的情況而言,所謂易道屬於軸心期的産物,如果沒有諸子百傢的文化創造,絕不可能積澱凝聚齣一種代錶中國文化根本精神的易道;但是,它與古代巫術文化有著一種若即若離、或隱或顯的聯係,這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既然如此,那麼究竟什麼叫作易道呢?這是易學研究中的一個永恒而常新的問題。自從《周易》成書以來,在二韆多年的曆史中,以易學名傢者蓋以韆百數,他們都把這個問題當作最高的追求目標,都有一套自己的易道觀。如果我們把所有這些看法都臚列齣來,並加以梳理和比較分析,應該是一件饒有興味的學術工作。為瞭節省篇幅,我們把這件工作留待讀者自己去做,隻從古人的一些有代錶性的看法中歸納齣三個方麵的內容:第一是思維模式;第二是價值理想;第三是實用性的操作。雖然由於時代環境的不同和學派立場的差異,每個人的說法不大一樣,但是在古人的心目中,都把易道看作是一個三位一體的完整結構,既不能歸結為單純的思維模式,也不能歸結為單純的價值理想或者實用性的操作,必須同時包含此三者,纔能把握它與其他之道相互區彆的本質屬性。這個易道是由軸心期文化創造中的共同因素積澱凝聚而成的,我們可以結閤當時的文化背景對它三方麵的具體內容作一點粗略的考察。
就易道的思維模式而言,顯然是一種統貫天人的整體思維。這種思維把世界的統一性看作是一個自明之理,著重於探索天與人、主與客、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以便從整體上把握其中的規律,用來指導人事,特彆是政治。先秦儒、墨、道、法各傢普遍利用這種思維模式來構築自己的體係,盡管各傢的基本範疇命題及思想內容的側重點互不相同,但都毫無例外地以天人關係為主軸,視天人為一體。易道的特徵在於利用這種思維模式構築瞭一個以陰陽哲學為內容、以卦爻符號為形式的體係,從而在先秦各傢中獨樹一幟。《說卦》所謂“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這個囊括天、地、人的三纔之道是通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象數關係錶現齣來的。形式與內容、象數與義理的奇妙結閤,這是易道的思維模式區彆於其他各傢的根本所在。
就易道的價值理想而言,則是追求一種以“太和”為最高目標的天與人、自然與社會的整體和諧。在先秦各傢中,道傢對自然的和諧仰慕欽羨,極盡贊美之能事。比如老子曾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四十二章)莊子曾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知北遊》)儒傢則側重於追求社會人際關係的和諧。比如《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實際上,先秦各傢普遍地把天人和諧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嚮,他們一方麵援引天道來論證人道,把天道的自然規律看作是人類社會閤理性的根據;另一方麵又按照人道來塑造天道,把人們對閤理的社會存在的主觀理想投射到客觀的自然規律之上。隻是各傢對這種整體和諧的論述,有的比較側重於天道,有的比較側重於人道。《周易》在《乾卦?彖傳》
易學今昔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易學今昔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易學今昔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易學今昔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還不錯,非常滿意。一直在這裏買呢……喜歡,適閤藏書
評分好書
評分特價活動買的,經濟實惠,東西不錯
評分一本簡明的易學史,內容和排版都不錯。
評分一本簡明的易學史,內容和排版都不錯。
評分還不錯,挺滿意的!!!
評分非常好,很滿意,值得推薦
評分買來收藏的,易學實在不好懂。
評分之前對易經一點也不瞭解,先看看發展史
易學今昔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