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汉字的本体属性出发,研究汉字的形体、结构和职用,形成汉字形体系统、汉字结构系统和汉字职用系统,共同构成汉字学三维体系,这是新近提出的“汉字学三平面理论”。其中的汉字职用研究以前处于潜意识无系统状态,“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提出后,汉字职用的研究才走向理性发展。《汉字职用研究》论文集收录的就是在该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批相关成果,根据论文性质分为两个专集。《汉字职用研究·使用现象考察》是“使用现象考察”专集,主要是在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对汉字的使用现象进行个体的、类别的、局部的考察与描写,包括字符职能考察、语符用字考察、文本用字考察、个人用字考察、集团用字考察、地域用字考察、时代用字考察、用字比较考察等。通过材料的全面考察,描写用字现象,揭示用字规律,总结用字特点,解释用字成因。
作者简介
李运富,1957年生,湖南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担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轮值),《励耘语言学刊》(CSSCI)主编,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和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务院法制办立法用语咨询专家,全国人大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北京市社科规划办评审专家,《古汉语研究》《古籍研究》《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等多家刊物编委。国际学术兼职有韩国中语中文学会海外编委,韩国CCK(中中韩)字典编委会监修委员,世界汉字学会中国理事,《世界汉字通报》(英文)编委,日本“中国出土文献研究会”会员等。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科研和古文献的整理、释读工作。已出版《汉字学新论》等各种著作、教材、工具书和古籍整理作品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中国语文通讯》(香港)、《中国出土文献研究》(日本)、《世界汉字通报》(韩国)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
内页插图
目录
论汉字职用的考察与描写
字符职能考察
“两”字职用演变研究
“内”字职能及相关字词研究
“取”字职用研究
试论“自”字从古至今记录职能的演变
“北”字职用演变研究
“的”字职用演变研究
《说文解字》部首中头部字的职能演变考察
现代常用汉字职能属性考察
清末元素用字同形异用考察
《郭店楚墓竹简》中一形数用现象分析
清华简《系年》中的文字分工现象
语符用字考察
地积单位{亩}的历时用字考察
船只单位{艘}的历时用字考察
数词{三}的用字演变研究
数词{七}的历时用字考察
动词{得}的历时用字考察
清末外来元素词音译用字考察
现代政区地名非常用字整理研究
《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的行废关系研究
《集韵》古文研究
汉语量词用字特点论析
汉语词历时用字演变动因刍议——以常用量词为例
文本用字考察
论包山楚简中的字用现象
中山王错方壶和鼎铭文字用研究
出土春秋文字中字词对应情况的测查与分析
阮刻本《论语》字词关系研究
民国《申报》异形同用字研究
宋代碑刻楷书异体字研究
郭店楚墓竹简异体字研究
郭店楚简借字研究
《诗经》及其注解文献中草字部假借字研究
内蒙古集宁区公共场所用字情况调查研究
帛书《周易》字用研究述评
用字比较考察
秦楚玺印文献用字比较
《老子》简本与帛书乙本异文用字比较研究
定州汉墓简本《论语》与传世《论语》异文研究
《易经》出土本及今本用字比较研究
景祐本《史记》《汉书》用字异文研究
两种出土《缁衣》篇与传世《缁衣》篇用字比较
太平天国文献特殊用字研究
宋代碑刻字书未收字研究
传世文献的改字及其考证
《史记》三家注“一作”研究
由清华简三篇论《逸周书》在后世的改动
前言/序言
古代的汉字研究称为“小学”,实际上相当于“语言文字学”,文字跟语言不分,皆为文献解读服务,内容非常广泛;20世纪初开始语言文字学脱离经学独立,语言与文字也明确区分,汉字学排除语言的“音义”后只剩下材料性的“形体”。我在跟随王宁先生学习汉字构形学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汉字学范围或过宽或过窄的弊端,并努力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汉字学过宽过窄的主要原因是对汉字的本体属性缺乏正确认识,所谓“汉字三要素”(形音义)、“汉字工具论”和“汉字文化学”都或多或少违背了汉字的本体研究原则,这不是说它们没有研究意义和价值,而是说据此难以建立科学的汉字学体系。汉字的本体属性是“符号”,关系属性是“泛文化”。就本体属性而言,作为符号的汉字应该在形体、结构和职用三个方面跟别的符号相区别,从而体现自己的特性。就关系属性而言,作为一个文化项的汉字,可以跟任何其他文化项发生关系,从而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证。如果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那其学科体系的范畴应该限定在形体、结构、职用三个本体属性上,描写和阐释本体属性时可以利用有关系的文化项(特别是语言项)来说明或证明,这是研究方法问题,不是研究范围和体系问题。把关系属性当作本体属性的话,任何学科都难以界定自己的范围和构建科学的体系。
如果认可汉字研究应该以本体属性为基本范畴,那汉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应该是汉字的形体、结构和职用,这样的研究会自然显示汉字的形体系统、结构系统和职用系统。形体、结构、职用三个系统不是并列关系和层叠关系,而是处于不同视角的三个学术平面,可以形成共属一体的三个分支学科。这就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倡导的“汉字学三个平面理论”,它是从汉字本体属性出发构建的新体系,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文字学广而杂的非科学性,也有效解决了现代汉字学窄而单的纯形体问题。
在汉字学的三个平面中,结构平面是研究得最充分的,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王宁先生的《汉字构形学导论》,这个分支学科已经相当成熟;形体平面的研究也不少,蒋善国出版过《汉字形体学》,但汉字形体的研究多数时候跟结构混在一起,或者延伸到艺术角度,真正的形体系统研究还需继续努力;职用层面是研究得最薄弱的,不是说没有涉及,事实上汉字的职用是汉字存在的价值,谁也无法回避和忽视。从汉代开始,学者们已关注到用字问题,到宋代和清代,甚至有了一些专门谈用字现象的札记,但前人触及汉字的职用往往是以解读文献为目的的,并没有站在汉字本体的立场从学理上研究汉字的职用规律和体系,因而“汉字职用”的研究尚处于无意识状态,谈不上“学”。“汉字职用学”的名称是王宁先生最先提出的(1994),我们在王先生的启发下,从1996年开始有意识地研究汉字职用问题,到2004年提出“三个平面理论”,2005年发表《汉字语用学论纲》,正式倡议建立“汉字职用学”(当时称“汉字语用学”),并在《汉字学新论》(2012)中首次给予汉字职用独立的地位。我们先后从多个角度展开对汉字职用的调查研究,并给研究生讲授“汉字职用学”,指导研究生撰写系列汉字职用方面的学位论文,同时在不同场合宣讲我们的“汉字本体三属性”“汉字研究三平面”以及“汉字职用学”思想,希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我们高兴地看到,十多年来,文字学界出现了大批与“汉字三平面理论”相关,特别是与“汉字职用学”相关的应用成果,研究字词关系和文献用字现象已经蔚然成为时尚。我们的一些同道,如黄德宽先生、陈斯鹏先生等也在字用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
汉字职用研究·使用现象考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字职用研究·使用现象考察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