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從大瑜伽概念的理論高度,用簡明樸實的大眾語言,條分縷析地論述瞭瑜伽源流、瑜伽類型、瑜伽魅力、瑜伽實踐、瑜伽經驗、瑜伽成長等基本問題;又從現實生活齣發,以瑜伽大愛之感恩情懷,分享瞭他在瑜伽體位、瑜伽調息、瑜伽冥想、瑜伽生活、瑜伽之愛、瑜伽喜樂、瑜伽覺醒等方麵的切身感悟和真知灼見,以期把讀者引嚮瑜伽文化之巨大海洋。
內容簡介
此書來自王誌成2年來的瑜伽文章,其中內容豐富,涉及瑜伽的諸多細節秘密,推動瞭人們對瑜伽的深度認識,同時又采取大眾化的語言錶述。在作者從不同角度揭示瞭瑜伽喜樂的秘密,並讓深奧的理論變成大眾化的實踐。書名《瑜伽之海》暗示瑜伽並不是狹義的體位,而是包含瞭深度的內容,關注人的身心靈整體健康,具有悠久的曆史傳統,並與時俱進,在當代依然有不斷的發展。“瑜伽之海”也暗示本書把人引嚮一個巨大的瑜伽文化海洋,而不是一個偏狹的瑜伽理解。
本社齣版的瑜伽文庫包括:《現在開始講解瑜伽》《哈達瑜伽之光》《智慧瑜伽》《虔信瑜伽》《瑜伽的力量》《喜樂瑜伽》《薄伽梵歌》。
作者簡介
王誌成,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宗教學研究所所長。主編"第二軸心時代文叢"和"瑜伽文庫"。齣版《哈達瑜伽之光》《智慧瑜伽》等多種圖書。
目錄
自序001
上篇
瑜伽簡述004
瑜伽簡要沿革005
瑜伽類型學012
哈達瑜伽簡述014
唱誦瑜伽簡述022
剋裏亞瑜伽簡述024
七輪瑜伽簡述027
能量的流動031
瑜伽魅力033
牧牛尊者傳達的哈達瑜伽魅力034
瑜伽主食和雞湯036
瑜伽實踐四要求039
瑜伽對情感、欲望問題的態度042
瑜伽對待身體或感官的態度044
脈輪瑜伽與人的成長046
哈達瑜伽與美顔、養生和心意049
哈達瑜伽“避免女人”的真相051
瑜伽實踐054
作為瑜伽象徵的拜日式055
調息之王:經脈淨化調息法064
頸椎式:實用的辦公室瑜伽067
製感瑜伽:養生之道069
凝視法和希瓦身印071
五把瑜伽鎖073
像祈禱式076
雅伽瓦卡亞瑜伽中的冥想078
哈達瑜伽中的曼陀羅080
基於能量的瑜伽習練084
具有魅力的瑜伽自我療愈呼吸法086
哈達瑜伽習練三境界089
瑜伽哲學實踐與心理療愈對治092
瑜伽傷害095
瑜伽經驗103
完整的瑜伽104
哈達瑜伽的非二元經驗107
傳統瑜伽的兩種生活道路110
雅伽瓦卡亞的教導111
也許,語言安靜瞭,瑜伽就練成瞭113
傾聽感官的聲音116
具象化的梵我閤一117
《格蘭達本集》中的三摩地119
跨過你的坎122
瑜伽成長125
瑜伽人對意義的追問126
保守還是公開哈達瑜伽的秘密129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132
水燒開瞭嗎?134
我們的瑜伽會成長137
做一棵大樹139下篇
愛著142
尋到瞭自我就尋到瞭愛143
私我的愛隻是藉來的146
梵是喜樂者,是喜樂149
存在還是占有151
愛的秘密153
吠檀多愛經155
生戀和熟戀158
不可發誓160
痛苦隻是摩耶162
煩、範和梵165
烏鴉飛過,椰子掉瞭下來166
自我169
時間,隻是透進我們生命中的光170
業和自由之境172
感官和梵的臨在175
私我的詭計177
瑜伽修行的麵紗179
途中的存在180
是聯結,還是分離182
透過玫瑰的眼睛看世界?184
喜樂187
風吹樹,樹撩風188
不二的智慧190
魔術娛樂193
確定和不確定194
不確定性的驅除197
瑜伽的喜樂200
喜樂隻在無限者那裏202
放下即喜樂205
奧義書中的喜樂206
飛鳥209
沉默是最大聲的語言210
是誰大聲說齣瞭那個沉默?213
自我之光215
通過粗身鞘而非粗身鞘218
生命的賬號221
流變223
不執和行動226
鳥道和蟻道230
醒來231
常和無常232
覺醒是意識的自我選擇234
意識轉變的意嚮236
新一輪生命從五十開始237
懂我的是誰?239
覺知時間241
自我知識照亮你我243
觀法得道246
終極之藥248
你,正在醒來,還是依然沉睡?251
你的信念締造瞭你的一切253
後記256
精彩書摘
上篇瑜伽魅力
牧牛尊者傳達的哈達瑜伽魅力
著名的哈達瑜伽經典《牧牛尊者百論》(Goraksasatakam)嚮我們呈現瞭傳統哈達瑜伽的魅力。毫無疑問,它認為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擺脫物質世界的束縛,獲得自由,達到生命的圓滿——三摩地。顯然,牧牛尊者所談的三摩地不是帕坦伽利的三摩地,即不是原質與原人之間徹底分離後所達到的獨存狀態。牧牛尊者所說的三摩地是達到非二元的境界,就如牛奶倒進牛奶,酥油倒進酥油,火投入火。
在這裏,我們來分享一下這部經典中的第54節:“瑜伽士總是通過體位法消除疾病;通過調息消除罪惡;通過製感消除心理障礙。”(《牧牛尊者百論》第54節)
牧牛尊者認為,體位直接針對我們的粗身鞘。很多疾病可以通過習練體位來解決。粗身是一個復雜的係統,身體的維持需要很多條件。通過各種方式維護粗身就很有必要。不同體位有不同的功能。對於我們一般的瑜伽習練者,若隻是為瞭健身,那麼拜日式(SuryaNamaskara)就是最基本的,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
調息涉及我們的精身,特彆涉及我們的能量鞘。事實上,調息的過程是將粗身鞘和心意鞘有機聯結的過程。心不安,呼吸就不穩。在你憤怒時,有人提醒你或者你有意對自己說“深呼吸,深呼吸”,通過深呼吸,你就平靜瞭下來。其實,當我們情緒反復或情緒衝動時,調息是避免行動決策後悔或行動不良後果的最好方式。當我們“衝動”時,我們可以首先有意識地調息5分鍾,後果會如何?大傢可以試試。而尊者明確說,有意識、持續地進行調息,那麼他原有的罪惡必定被消除,生命必定被轉變,生活必定會發生根本的改變。但調息需要科學地進行。
很多時候,我們會齣現各種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可能是我們過去業力的後果,也可能是後天各種活動之業力的後果,或者是兩者的結閤。消除心理障礙,瑜伽提供瞭直接的方法——心意鞘的維護。尊者告訴我們,可以通過製感來解決或處理心理障礙。製感包含瞭對眼耳鼻舌身意的控製,即收攝感官。如此,通過製感來徵服我們的心理障礙,幫助我們恢復身心平衡。
瑜伽要我們身體健康,心意健康,靈性健康。瑜伽提供的服務不僅是身體層的,同樣也是心意層和靈性層的。我們不要簡單地把瑜伽歸於現代的某個單一學科,否則我們定會丟失很多珍寶。當然,在具體的瑜伽實踐中,我們可以有所側重,但我們心中必須明白,瑜伽是整體的瑰寶。
瑜伽主食和雞湯
在瑜伽追求的道路上,許多瑜伽人追求生命的覺醒和圓滿。可是,在這條道路上,太多人隻喝到瞭瑜伽的“雞湯”,並沒有吃到瑜伽的“主食”。
因為“雞湯”的緣故,大多數瑜伽修習者,雖然錶麵上修習瑜伽,但走齣瑜伽館,他們仍然感到“飢餓”,他們繼續東南西北去尋找瑜伽的真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沒有吃到瑜伽的主食。
瑜伽的主食很簡單。帕坦伽利《瑜伽經》開篇就告訴我們,瑜伽就是控製心意的波動,目的就是達到三摩地。《哈達瑜伽之光》明確告訴我們,瑜伽通過身體的而非為瞭身體,目的是達緻三摩地。《薄伽梵歌》中剋裏希那教導阿周那“智慧瑜伽”“行動瑜伽”“虔信瑜伽”等道路,目的是認識自我真相,從而不執欲望、不執行動之結果,達緻生命的覺醒和圓滿。
瑜伽的主食很簡單——就是得“一”。這“一”就是自我(Self),就是那“獨一者”(theOne)。明白瞭自我的真相、明白瞭那獨一者,我們就獲得瞭我們的根基。
很多人不太明白“一”這道主食,但是又發心要心意平靜,所以隻能找些雞湯來喝。可是,這道主食一直在,隻是因為缺乏自我覺知,而造成瞭“餓”的錯覺。由於種種業力,暢銷的雞湯實在太多,也容易得到。於是,我們不斷喝著雞湯,但依然飢餓難耐。我們不斷齣入各式瑜伽館,我們遠赴重洋尋找大師,我們學習各種瑜伽體位做齣各種高難度的動作,我們學習深長的呼吸技巧,我們冥想各式對象,我們唱誦不同的曼陀羅……但是,齣瞭瑜伽館,離開瞭老師,我們依然無法滿足。傢庭中的瑣碎之事就可能讓我們暴跳如雷,工作中同事間不如意的小關係就可能讓我們心生憂鬱和憤懣,社會上各式現象——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會讓我們激動或憤怒萬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就是我們如今的現狀。
當我們吃瞭主食,湯喝多少事實上影響不大。主食是“一”,是覺知,是根基的確立。耶穌曾經對井邊的撒馬利亞婦女說,喝他的水可以永不乾渴。永不會乾渴的水就是“一”,就是覺知“自我”,就是主食之所在。人沒有生命的根基,沒有生命的磐石,會導緻各種問題。
這個“一”是什麼東西?這是一個生存論上感受的指嚮對象。這個“一”可以有一些外在的錶現或展示。不同文化對這個“一”有不同的錶達,在基督文化裏麵,在伊斯蘭文化裏麵,在道傢文化裏麵,在儒傢、印度瑜伽或者佛傢文化裏麵,各有對“一”的不同錶達或者展示。
從吠檀多角度來說,這“一”展示為存在(cit)、意識(chit)和喜樂(ananda)三個維度。
一個人隻要在生活中孤獨、彷徨,充滿寂寞,他的存在維度(sat)便是被遮蔽瞭,他無法覺知到存在維度。愚癡之人,覺知被濛蔽,意識(chit)維度就被遮蔽。倘若感到痛苦(與身體的疼痛不同)——盡管痛苦隻不過是一個假象、一種觀念、一種思想,可是他被這種假象、觀念、思想所束縛,他的喜樂維度就被遮蔽。充滿意識的人,清明,不極端,不受根本束縛,不會成為私我的奴隸,這種狀態便是智慧。
得“一”之人定是充滿喜樂的,內在充滿瞭光芒——內在的喜樂之光總是顯現。如果沒有喜樂,他便沒有得“一”。
瑜伽實踐四要求
《格蘭達本集》(GherandaSamhita)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瑜伽典籍。它提齣瞭瑜伽實踐四個方麵的具體要求,包括時間、地點、飲食和經脈淨化。
關於時間。《格蘭達本集》說,瑜伽士不應該在鼕季、夏季、雨季、涼季而應該在春季和鞦季習練瑜伽。前麵四個季習練瑜伽隻會帶來疾病。在春季和鞦季習練瑜伽容易獲得成功,並且可以避免疾病。
曆史上,印度的季節劃分和其他地區有彆。但如今,瑜伽已經全球普及,可以說已經全球化。如果根據經典的要求,我們就會産生疑問:第一,在春鞦兩季之外不可以習練瑜伽嗎?第二,印度的季節劃分和其他地區不同,難道不能區彆對待嗎?事實上,隨著時代的變化,瑜伽習練的方式也需要改變。人們在不同的季節都可以習練瑜伽。古代條件有限,有的季節(太冷太潮濕太熱)習練瑜伽很容易得病。但如今,技術發展瞭,人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條件更強大瞭。單純從時間的安排來看,古代瑜伽還是非常科學的,隻是如今我們可以改變習練瑜伽的微氣候條件,甚至可以達到四季如春如鞦。這樣的改變並不違背瑜伽原則,也不違背瑜伽經典。瑜伽經典的形成受到時空條件的局限,這樣的局限正說明瞭傳統瑜伽經典處理問題所具有的強烈的情景意識。
關於地點。《格蘭達本集》說,一個人不能在遙遠的地方習練瑜伽,也不能在森林裏習練瑜伽,不能在繁華的都市習練瑜伽,不能在太接近人群的地方習練瑜伽。如果在這樣的地方習練,那麼習練瑜伽不能成功。經典自己解釋說,遙遠之地,瑜伽信息難以抵達;在森林裏習練,不安全;在城市裏習練或接近人群地方習練,容易受乾擾。
可以看齣,《格蘭達本集》中地點的規則完全是從有助於習練成功來考慮的。現實的情況是,人們可以在遙遠的地方習練,可以在森林裏習練,也完全可以在城市裏習練、在接近人群的地方習練。這不是破壞或違背傳統瑜伽經典的習練規則瞭嗎?這樣習練瑜伽,會不會落空呢?經典是從成功習練瑜伽的實際齣發的。而今天,因為瑜伽的全球化,遙遠的地方同樣可以有瑜伽信息。或許宇航員到太空中也可以習練瑜伽。在森林裏,因為有瞭科學的技術和設施設備,我們同樣可以習練瑜伽。而在城市裏或人群中,人們還是可以營造齣安靜的習練環境。
關於食物。《格蘭達本集》對於瑜伽飲食有非常具體而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從具體的曆史條件來看,很閤理。但如今我們的飲食觀點與時俱進,我們可以持有當代更加科學的瑜伽飲食觀。這裏,順便提及一句,習練瑜伽之前三小時,最好不要大量飲食;並且,在習練瑜伽之前,排空大小便。
關於經脈淨化。《格蘭達本集》(5∶36)說,為瞭調息,瑜伽士需要先淨化經脈,然後纔進行調息訓練。經脈淨化有兩個類型,一是薩瑪奴(Samanu)淨化,一是尼瑪奴(Nirmanu)淨化。前者主要通過種子曼陀羅的方式進行訓練,後者主要是六種淨化法。
淨化經脈非常重要。不過,我們要強調的是,淨化經脈是為瞭更好地調息。如果身體很好,有些淨化法就沒有必要,並不是所有的淨化法都需要去習練。
哈達瑜伽要我們把身體當作習練場。我們需要非常科學地對待這個身體。身體寶貴,容不得我們隨意處置。哈達瑜伽的習練時間、地點、飲食和淨化都很重要。經典的教導聽起來都很好理解,但在現實中,人們可能會自覺不自覺地違背這些要求。但為瞭瑜伽的成功,我們最好在實踐中遵守這些規則。
瑜伽對情感、欲望問題的態度
瑜伽是一個傢族傳統,對於同一個議題不會隻有一種簡單的解釋。比如,對於我們的情感、欲望這一問題,就有不同的理解。
在古老的瑜伽中,瑜伽被理解為一種苦行,人們通過瑜伽這一否定性的苦行,擺脫情感、欲望的束縛,從而獲得心靈的寜靜。但也有與此不同的理解。在印度,至今還有這樣一種現象,少數瑜伽士通過大麻、毒品、性放縱等等方式,獲得所謂“極樂的”狀態。
徹底否定我們的情感和欲望,還是完全肯定情感和欲望,這是兩種極端的態度。
主流的瑜伽對情感和欲望多有規範。對齣傢的修行者,要求更加嚴格。
到瞭當代,人們對情感和欲望有瞭新的體驗,並且更多地受到心理學和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人們更願意用自然主義的眼光看待情感和欲望這一問題。
可以觀察到,現代瑜伽人更傾嚮於適度滿足人們的情感和欲望的需求,而非徹底否定。更多嚴肅的瑜伽行者,傾嚮於在此基礎上促進人的情感和欲望的轉化和提升。畢竟,瑜伽的目的在於控製心意的波動,從而達到對情感和欲望的不執,而非徹底地否定情感和欲望。
瑜伽對待身體或感官的態度
瑜伽,尤其是流行的哈達瑜伽,首先是關注身體(感官)的瑜伽。如何對待我們的身體,不僅涉及哈達瑜伽的成效,更關係到我們的自我觀,關係到我們的喜樂。
在曆史上的很多時候,各大傳統文化對待身體大多持否定的立場。它們認為,我們的身體或是受束縛的、受限的,或是不潔的、有罪的,尤其認為我們身體的感官欲望是我們輪迴或罪惡的源頭。人們對待身體的態度,在理論上可以是否定性的或排斥性的,但在實踐上並不能總是如此。因為隻有放開(不是放縱)感官欲望,我們纔有資格談論我們放開感官欲望。如果否定或排斥感官,我們就不會齣現在這裏,我們的存在者身份就沒有閤法性。
傳統哈達瑜伽對身體持有積極的和肯定的立場。而帕坦伽利瑜伽,在很大程度上是排斥感官、否定感官欲望的,因為它要讓人的原人(普魯沙)與原質(物質自然)完全分離。而當代新吠檀多則在很大程度上扭轉瞭這一消極的態度。
事實上,關於身體感官的問題很復雜。排斥或否定身體感官取決於人們的哲學立場。如果我們持有一種排斥或否定身體感官的哲學,那麼我們的瑜伽就會排斥或否定感官欲望;反之亦然。
我們可以把對待感官欲望的態度大緻分為下麵幾類:
第一,完全排斥或否定身體感官,徹底的聖人主義,或一種完全的禁欲主義。
第二,完全接受和肯定身體感官,縱欲主義。
第三,錶麵上的禁欲主義,實質上充分開放,肯定身體感官的欲望。
第四,平衡禁欲主義和縱欲主義,一種中庸主義。
第五,在某種社會發展的空間內,肯定身體感官,但也尊重禁欲主義。人們可以在兩者之間遊移,並且,不同人可以有不同態度和立場。
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並不在同一個層麵上,人與人之間差異很大。從哈達瑜伽哲學的立場來看,因為人被三德(善良、激情和愚昧)所主宰,我們並不能簡單地用一種單一模式來理解和規範身體或感官以及人和社會。對於哈達瑜伽來講,既然瑜伽是通過身體的瑜伽而不是為瞭身體的瑜伽,那麼,哈達瑜伽對身體便既持有積極和肯定的立場,但又不是放縱身體和感官,不會對之毫無約束。肯定身體是為瞭通過身體穩定心意,肯定欲望是為瞭透過欲望看清本質。
脈輪瑜伽與人的成長
盡管帕坦伽利的《瑜伽經》談到瑜伽的最高境界是神我(普魯沙)和自然(原質)的徹底分離,但大部分人不僅不能實踐之,而且也不能認同之。人們實踐的瑜伽似乎另有基礎,那就是梵我閤一論。然而,如何理解梵我閤一?如何更具體地實踐梵我閤一?“脈輪瑜伽”(ChakraYoga)對此進行瞭詳盡闡發和實踐指導。
根據脈輪瑜伽,人的成長有一些重要的節點,這些重要的成長節點對於人的七輪能量非常關鍵。例如一個女人懷孕之時,人們都知道安胎非常重要。為什麼?這是因為,娘胎對於胎兒的發育極其重要。如果不能好好安胎,就有可能導緻流産或死胎。如果不能得到閤理的照顧,孩子齣生後就可能齣現問題。當孩子齣生以後,從一個受保護的世界來到瞭一個非常不確定的世界,所以人們主張,剛生下來的小孩最好不要和母親分離。而從脈輪瑜伽的角度來看,這對於孩子海底輪(根輪)的發展及其重要。
齣生後第二年,小孩的感受性開始發展。根據脈輪瑜伽,此時小孩的生殖輪開始發展,開始喚醒性本能意識。這方麵的發展,不能受到阻礙。孩子的這一本能如果被束縛,對他以後的性健康會直接産生影響,甚至有可能導緻成人後的一些比較嚴重的性問題。
齣生後第三年,小孩的臍輪開始發展,錶現為攻擊性明顯加強。此時,要引導孩子,而不是壓製孩子。
齣生後第四年,小孩的心輪開始發展。此時,有意識地帶領孩子做公益之事而非自私之活動,則孩子容易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第五年,小孩的喉輪開始發展。小孩的錶演纔能得到發展。傢長有意識地幫助他發展錶達的能力就十分有益。
第六年,孩子的眉間輪得到發展。孩子的某些直覺、神視能力可能得到發揮,但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孩子的眉間輪都沒有得到開發。
第七年,孩子的頂輪得到發展。這一輪的發展更加不易。
以上是人在成長中七輪發展的一個周期。這一階段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如果某個環節沒有得到閤理發展,就有可能導緻某個脈輪在某種程度上的堵塞,並成為人們未來發展的潛在障礙。
如果我們已經成人,且某幾個脈輪已處於不同程度的堵塞狀態,我們就需要以閤理的方式來消除脈輪的堵塞。首先,我們需要對脈輪瑜伽有充分的瞭解。知識是消除無知的良藥。其次,我們根據相應的脈輪知識來自我診斷我們的脈輪是否存在問題,以及是什麼問題。再次,通過脈輪瑜伽提供的各種方式來強化我們原有的脈輪,同時,采取各種具體的方式來修復和改善存在問題的脈輪。在如何修復和改善脈輪,促進身心健康上,脈輪瑜伽具有很多的方式。
根據脈輪瑜伽,我們的至上意識就是希瓦,類似於吠檀多哲學中的梵,而物質自然則是薩剋蒂,類似於吠檀多哲學中的摩耶。但在脈輪瑜伽中,希瓦和薩剋蒂是閤作的、缺一不可的,對於薩剋蒂沒有任何消極的理解。閤一,必定是至上意識(希瓦)和薩剋蒂的閤一。
哈達瑜伽與美顔、養生和心意
哈達瑜伽與身體的關係非常密切,以至於有人把哈達瑜伽與減肥、美容、治療緊緊地聯係在一起。如果是這樣,真是太好瞭。因為如若你果真身材苗條瞭,容顔美麗瞭,粗身健康瞭,那你的心意也容易平順安靜。
但是,盡管有很多人非常努力地學習哈達瑜伽,結果卻並不相同:對有些人似乎有效,對另一些人效果卻不明顯。這是為什麼?
通過哈達瑜伽,我們是否會變得身材苗條、容顔美麗、身體健康,取決於諸多要素,哈達瑜伽中的體位練習僅僅隻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單純的體位練習是否就有減肥、美容或治療之效果?顯然,這是不確定的。這樣說是一種經驗。
人的身體很復雜,根據瑜伽哲學,人身有五鞘。第一鞘就是我們的粗身鞘。一般人學習哈達瑜伽就是在鍛煉這個粗身鞘。除瞭粗身鞘,就是能量鞘,再就是心意鞘、智性鞘和喜樂鞘。粗身鞘和能量鞘關係密切,粗身鞘的效果,取決於能量鞘提供的能
瑜伽之海(第二版 精裝)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瑜伽之海(第二版 精裝)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