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女人、阉奴与政制》基于施特劳斯于1966年开设的孟德斯鸠课程中对《波斯人信札》的疏解。施特劳斯将《波斯人信札》共161封信分为七个部分,并针对每一封信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2. 以小说形式探究重大政治问题,是西方文史的传统手法。在《波斯人信札》中,孟德斯鸠假托两位阿拉伯人离开祖国出游欧洲后写的书信以及他们与各色人等的通信,表达了启蒙思想的基本诉求。
3. 施特劳斯为我们揭示了:《波斯人信札》中的基本论题和《论法的精神》之间具有一致性,对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论法的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内容简介
以小说形式探究重大政治问题,是西方文史的传统手法。《波斯人信札》不仅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名著,也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部小说中,孟德斯鸠假托两位阿拉伯人离开祖国出游欧洲后写的书信以及他们与各色人等的通信,表达了启蒙思想的基本诉求。
《女人、阉奴与政制》为施特劳斯1966年春在芝加哥大学开设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研讨课的授课记录,共七讲。施特劳斯将《波斯人信札》共161封信分为七个部分,并针对每一封信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作者简介
讲疏者 列奥·施特劳斯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阅读与阐释方法,构成了20世纪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他的全部政治哲学研究致力于检讨西方文明的总体进程,强调重新开启古人与今人的争执,并由此审视当代思想的种种潮流。其代表作有《迫害与写作的技艺》、《城邦与人》、《什么是政治哲学》等。
整理者 潘戈,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法哲学家。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人文学院教授、杰斐逊古典文献研修中心主任、施特劳斯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施特劳斯学派东岸领军人物之一、加拿大皇家学院终身成员、德国巴伐利亚科学学会海森堡纪念讲席客座教授。
译者 黄涛,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法哲学和政治哲学。译有《黑格尔的伦理思想》、《费希特、康德论权利、自由与法律》、《<政治学>疏证》、《实践理性批判通释》、《康德的权利体系》(合译)、《卢梭的政治哲学》(合译)等。
精彩书评
《波斯人信札》不仅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名著,也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刘小枫
目录
施特劳斯讲学录整理规划/1
“《波斯人信札》讲疏”中译本说明(刘小枫)/1
英文编者说明/3
英文编者导言(潘戈)/5
第一讲/19
第二讲/38
第三讲/69
第四讲/103
第五讲/138
第六讲/173
第七讲/207
精彩书摘
女人的自杀与革命(节选)
(此文节选自《女人、阉奴与政制: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讲疏》第七讲,标题为译者所加)
[325]施特劳斯:眼下的这封信,我们已经通过阅读《论法的精神》做好了准备,接下来读第131封信的开头。
阅读者[读文本]:
雷迪寄巴黎的里加。
来到欧洲后,一件最令我好奇的事,就是各共和国的历史及其起源,你知道,大多数亚洲人对于这种政体,连一点概念都没有。他们再发挥想象,也无法理解,世上除了专制政体之外,还有别的政体。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政体,是君主政体,只是在若干世纪之后,加上机缘的巧合,才形成了共和国。
施特劳斯:跳过下一段,读紧接着的那段话靠近末尾的部分。
阅读者[读文本]:
这些希腊移民带着他们从自己这个美妙的国度带来的自由精神到这些地区去。因此,在幽远的古代,在意大利、西班牙和高卢没有什么君主国。你很快就会看到,北方民族和德国人一样的自由。如果说我们在他们国家发现了某种王权的残余,那也是因为国王既被视为军队的首领,也是共和国的首领。
施特劳斯:跳过接下来的两段话,继续往下读,“看起来,自由符合欧洲民族的特质,而奴役则符合亚洲民族的特质。”[译注]在中文译本中没有这句话。稍后一点的部分,“大量籍籍无名的民族从北方出来,如迅猛急流,涌入罗马各行省。……这些民族生性自由,他们极大地限制国王的权力,使得国王真正说来,只是一些头目或者将军而已。”在这封信的末尾也有类似的想法,简言之,这是我们知道的《论法的精神》的主要观点之一。
接下来的信构成了一个系列,这个系列从第133封信开始,讨论的是图书馆和广泛的书籍,我们无法读完全部。我们现在转到第135封信,读第三段。
阅读者[读文本]:
这里是形而上学家的书籍,讨论的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通篇到处谈论的都是无限无穷。这里是自然哲学的书籍,它们……
[326]施特劳斯:译文有问题,不是“自然哲学”,而是“物理学”,为什么译者要这样译……
阅读者[读文本]:
这些是物理学书籍,对于这些书来说,除了那些存在于我们工匠们的简单机器中的东西之外,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再也找不到更为神奇的东西了。
施特劳斯:对形而上学的极大兴趣面临危机。在这里,无限随处可见,也就是说,那些超出人类理解力的东西,在根本上不同于物理学的东西。“物理学除了那些存在于我们工匠们的简单机器中的东西之外,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再也找不到更为神奇的东西了。”可以说,这种物理学就是揭露真相的科学。这一点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你们看到了所谓的前苏格拉底学派物理学出现在阿里斯托芬的《云》中的方式。主要的观点仍然是,所有这些成就都被证明是非常根本性的。当然,在一部喜剧中,这一点略有夸张,但它的要旨却可以看得清楚。暴风雨和当一个人吃多了之后,胃中的翻江倒海有着同样的原理。当然,这一点在现时代变得更有说服力。这里不存在奇迹,没有奥秘的东西。顶多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对此非常清楚。
接下来是第136封信——在第六段中他仍然在讨论书籍。
阅读者[读文本]:
这里是研究英国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我们看到自由一次又一次地产生于纠纷和叛乱的战火之中。王座稳如磐石,而君主的命令却一直风雨飘摇。这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民族,即便是在盛怒之时,也保持着理智。它成为了海上的霸主(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将商业和帝国结合在一起。
施特劳斯: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出自纠纷和叛乱的战火,在这里对这个事实的强调要比我们在《论法的精神》中遇到的更强烈。马基雅维利在《李维史论》(Discourses)邻近开篇处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因为贵族和平民不断发生冲突和动荡,因此罗马要比其他国家更强大。
第138封信和第139封信是给伊本的最后两封信,但这些信不是郁斯贝克写的,而是雷迪写的,在这些信中我没有发现特别重要的内容。
现在转到第141封信,这封信与其他的许多信都不同,因为在这封信中包含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里加从波斯文译出给一个好奇的法国女人看的。这个故事是一个叫朱勒玛的女人讲述的,这是一个非常博学且魅力非凡的女子。接下来我们就从易卜拉欣的故事的第二段话开始读。
[327]阅读者[读文本]:
一天,她和同伴们聚在后房一间厅里,有一女伴问她对身后之事如何看法,是否相信经师们的这一古老说法:天堂只为男人而设。
施特劳斯:关于这一点我问过马赫迪先生,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答复。说女人在天堂中没有份额,也许这只是传统,而肯定不是伊斯兰教的官方说法。先知的女儿法蒂玛,以某种方式被称颂为天堂中的杰出女人,或者其他类似的称颂,因此我们不必认为孟德斯鸠在这些事情上所说的一切都完全正确。
接下来跳过下一段往下读。
阅读者[读文本]:
这种不公正的看法,是源自男人的骄傲,他们想要把自己的优越地位甚至保持到死后,而不想想,在大限来到之时,所有的人都一无所有地出现在真主跟前,他们之间,除了那些基于德性的特权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特权。
施特劳斯:这段话很清楚。他常常做出这种类型的论断,以至于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男人的优越性,尤其是在这方面的优越性,除了基于男人的骄傲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根据。实际上,两性之间是平等的,唯一的区别是,如果女子要比男人更有德性,那么,她就会当然地比男性优越,即便她是一个女人。
我们继续读接下来的一段。
阅读者[读文本]:
真主奖赏万民,毫不吝啬,正如那些生前未做亏心事,未曾滥用对于我们女人的统治权的男子,可以进入天堂,那里天仙如云、艳美动人,世俗男子如果一睹芳容,都会因急于享此艳福,但愿立即去死。那么,有德的妇女也将到极乐世界中去,跟对他们服服帖帖的男子生活在一起,陶醉于绵绵不绝的欢乐之中,她们每个人都将有一座后房,将男子禁闭在其中。让比我们的阉奴更忠心的阉奴来看守他们。
施特劳斯:你们看到,究竟是什么变成了平等——不平等的反面。她接着又说,“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一个叫易卜拉欣的男人,非常妒忌,令人无法接受。他有[328]十二个美貌绝伦的妻子,可是他对她们都十分冷酷无情。”讲的就是这个易卜拉欣。那么在这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读接下来的一段。
阅读者[读文本]:
一天,他把妻子们全都聚集在内院的大厅里,其中一个胆子比别人大,责备他性情恶劣,说道,“人若一心想尽办法要人怕他,结果必先令人恨他。我们不幸极了,不免希望改变处境。别人如果处在我的地位,也许会巴望你死,可我只希望自己死去。因为只有一死才有望同你分开,所以对我来说是更为愉快的事。”这番话本应感动易卜拉欣,但他听完却暴跳如雷,他拔出匕首,一刀刺进女人的胸膛。“亲爱的女伴们”,女人奄奄一息的声音说,“如果真主怜悯我的德性,那就一定会复仇。”说到这里,她失去了不幸的生命,来到极乐世界。在那里,生前作风正派的妇女,享受着每天都有新意的幸福生活。
施特劳斯:在这里,幸福生活被描绘为她身边常常有一些非常优秀的男人供她享乐,并且,她可以享受一种又一种欢乐生活。我们不必读这个部分,接下来跳过7个自然段。[译注]在中译本中是跳过五个自然段。
阅读者[读文本]:
一个星期多来,她一直待在这个幸福的住所,一个多星期来,她一直处于激动之中,没有时间反思眼下所有这一切。
施特劳斯:她享受着这巨大的快乐,以至于没有时间去思考。
阅读者[读文本]:
她享受着快乐而并不认识这种幸福。她没有片刻的安宁使灵魂得以反躬自问,并在激情平静时倾听自己的声音。
极乐世界的人,如此强烈地追求感官的乐趣,以至于很少享受这种思想的自由。这就是为何她们如此不能自制地迷恋眼前之物,她们完全忘记了往昔之事,对她们在尘世,曾经有过或者曾经爱过的一切,丝毫不放在心上。
但是,阿娜伊丝却具有真正哲学家的精神,几乎一生都在思考。
[329]施特劳斯:这个女人,就是被那个可恶的丈夫杀害的女人。
阅读者[读文本]:
她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人们对一个孤身女子的料想。从前,她的丈夫让她过着刻板的独居生活,所留下的只有这一好处。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使她藐视她的女伴们的种种恐惧,也藐视死亡。因为死亡将是她苦难的结束和幸福的开始。
于是,她逐渐地从感官享乐的狂热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幽闭在宫中一所房屋里,听任自己的思绪在过去的生活和当前的幸福中信步徜徉。想到过去的同伴们的不幸,怜悯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因为曾经共同遭受的折磨容易引起她的感动。阿娜伊斯不愿只限于同情,她对于那些不幸的女人们的感情更加温柔,她感到自己必须去帮助她们。
她命令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化作她的丈夫的模样,去到他丈夫的后房,将他的丈夫赶走,取而代之做了后房的主人,直到她召他回来为止。
施特劳斯:接下来描述了具体情况,当然是大获成功。上面被派遣出去的那个假易卜拉欣在所有方面都远比真的易卜拉欣做得好。也许我们应该读一些内容,好的,跳过接下来的两段话。
阅读者[读文本]:
“即便你不是易卜拉欣,你却完全当之无愧,这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你当一天的易卜拉欣,胜过他当了十年。”“那么,你答应我,”他回应说,“你们要拥护我,反对那个骗子。”她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向你发誓,永远对你忠诚。我们受人愚弄已经太久,那个背信弃义的人感受不到我们的品德,他只感受到他自己的脆弱。我们看得清楚,男人并不都像他一样,他们无疑都跟你相像,你不晓得,你使我们多么憎恨他。”“好啊,我将常常给你们新的理由去恨他,”假的易卜拉欣说,“你们还没有意识到,他给你们所造成的全部伤害。”那些妇人们说,“您的报复有多狠,就可以判断出他的罪过有大。”“是的,你们说得对,”天上来的那人说,“我要根据罪恶的程度,来衡量让他怎样来赎罪。我很高兴你们满意我采取的惩罚方式。”“但是,”妇人们问道,“万一那个骗子回来了,我们怎么办呢?”他回答说,“我想,他们欺骗你们是很难的,只要我在这里,这个人绝对是无法站稳脚跟的。我将把他送到很远的地方去,使你们再也听不到有人谈论他。[330]从现在开始,我将负责使你们幸福。我将毫无妒忌,我将信任你们,不使你们难堪,我很清楚我自己的价值,因此我相信你们也将会忠实于我。如果你们和我在一起都没有德性,你们跟谁才能有德性呢?”
他和这些妇人们这样谈了许久,两个易卜拉欣的不同举止比容貌的相似更使这些妇人们惊讶,她们甚至不想弄明白这许多奇事的究竟。后来,那个绝望的丈夫又回来烦她们了,他发现全家都生活在欢乐之中,而他的妻子们比以前更不相信他。这样的地位,对于一个妒忌者来说是根本无法忍受的,他气呼呼地离开了。片刻之后,那个假易卜拉欣追了上来,抓住他,把他提到空中,一直送他到了两千里格之外。
施特劳斯:好的,整件事有了一个幸福的结尾。
学生:不,他并不幸福。
施特劳斯:那么他在那里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这里有36个孩子。
施特劳斯:在三年之内,你知道这里有十二个妻子。因此,每人一年生了一个小孩。但是,总体上,我们仍然可以说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她们也肯定会这样说,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说她们有了一个幸福的结局。
在刚才读到的这个部分中,他说,“如果你们和我在一起都没有德性,你们跟谁才能有德性呢?”女人的德性取决于男人的德性。问题在于,是否德性在这两种情形下有同样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你们是否还记得马基雅维利对于virtú,也就是德性一词的使用。有时这个词当然就是指这个词通常意义上的那种含义,但是它也意味着使布尔贾(Cesar de Borgia)和其他人令人印象深刻的那些品质。在这里对德性一词也有同样的含糊性。他说,如果你和我在一起都没有德性,你和谁在一起会有德性呢?他拥有一种特定的德性。我们可以说,他的德性是女人们体验到的德性,而真的易卜拉欣拥有的德性仅仅是女人们信奉的那种德性。并因此,他就发现全家都生活在欢乐之中。我说的是真的易卜拉欣。并且他的女人们比以往更加不相信他。但我不必在这一点上花功夫。并且我要向那位女士致歉,我们在她在场时阅读了这个部分。但在我看来,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在我们今天,事情已经不像之前时代的那个样子了。
接下来的一封信,也就是第142封信,很像第141封信,这里首先是一封信,然后插入了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古代神话学者的一篇残稿。我们在这里就不读这封信了,这封信中[331]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著名的金融法体系。你们知道这位大投机家。我们在这里只读开头部分,这样你们就会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大概印象。
阅读者[读文本]:
奥古尼群岛附近的一个岛上,一个小生命诞生了,父亲是风神艾奥尔,母亲是卡莱多尼亚的一位仙女。
施特劳斯:换句话说,此人是苏格兰人。他的父亲是风神,这是说这是有史以来发明出来的最空洞的一个方案。我们在这里就不读具体内容了,这会耗费我们太多时间。这个人一直以来被称为艾奥尔之子,也就是风神之子。
好的,接下来读第143封信,首先读开头部分。
阅读者[读文本]:
里加寄里窝那犹太医师纳塔纳埃尔·列维。
你问我对附身符的功效和辟邪物的效力有何看法。你为什么来问我呢?你是犹太教徒,而我是伊斯兰教徒,也就是说,我们俩都是很轻信的。
我随身总是带着两千多段神圣的《古兰经》,我手臂上系着一个小包,内写有两百多个德尔维希的名字,至于阿里、法蒂玛以及所有虔信者的名字,则分藏于我衣服里二十多个地方。
但我并不反对有的人不相信某些咒语的效力,我们很难反驳他们提出的理性化(rationalizations),较之……
施特劳斯:哦,理性化(rationalizations)——翻译成这个词真是罪过。谁干的呢?不,这个翻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应该是非常晚近的事吧。
学生:最近几年,1961年。
施特劳斯:是的,听起来就像是这样,应该翻译为“推理”(reasoning),不可思议。做这个坏事的人叫什么名字?
学生:罗伊,罗伯特·罗伊。[译注]也就是课程中使用的英译本的译者。
施特劳斯:好的,我从未听说过此人,真糟糕!好吧,我们继续——读下一段。
…………
前言/序言
“《波斯人信札》讲疏”中译本说明
1965年冬至1966年春,施特劳斯连续开设了两个学期的孟德斯鸠研读课,讲疏《论法的精神》和《波斯人信札》。全部课程共三十三讲,第一个部分是《论法的精神》讲疏(共二十六讲),第二个部分是《波斯人信札》讲疏(共七讲),按录音整理的记录稿超过60万字,篇幅很大。为阅读方便,我们将《波斯人信札》讲疏单独刊行(文中方括号中的页码仍然是原整理稿中的页码)。因此,本稿中的第一讲到第七讲,对应的是1966年春季课程的第十讲到第十六讲。
以小说方式探究重大政治问题,是西方文史的传统手法。因此,《波斯人信札》不仅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名著,也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这部小说中,孟德斯鸠假托两位波斯人离开祖国出游欧洲后写的书信以及他们与各色人等的通信,曲折地表达了启蒙思想的基本诉求。两位主人公之一郁斯贝斯在离开祖国前往欧洲的途中写信给朋友说:
由于渴望增长知识,我跟里加离乡背井,抛弃平静生活的温馨,辛辛苦苦出来寻求智慧,在波斯人中,我们可能是头两个。我们诞生于繁荣的王国,但是我们认为我们王国的边界并不就是我们知识的极限,不应只用东方的智慧来启迪我们。
请告诉我别人怎么议论我们的出游,不要光说好听的。我估计不会有很多人赞同。……(第1封信)
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但作家编故事往往会有现实原型。让今天的我们难免有些惊讶的是:代表东方文明的波斯人郁斯贝斯的原型竟然是个名叫黄嘉略的中国人。此人出生富裕家庭,喜欢游历,23岁那年(1702)结识了来华传教的利昂纳神父,随他航行8个月后到达巴黎,从此定居下来。黄嘉略在巴黎学习法语,十年后还结了婚——想必娶了个巴黎姑娘。黄嘉略后来进了王室图书馆当翻译,因为,十多年前(1697),白晋神父从远东带了一批中文图书回去,收藏在王室图书馆。孟德斯鸠20多岁时到巴黎游学,多次到王室图书馆找黄嘉略攀谈,了解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方方面面——还在黄嘉略的指引下进一步阅读传教士所写的关于中国的书籍。
也许由于水土不服,黄嘉略年仅37岁(1716)就去世了——这让我们难免想到《波斯人信札》中与黄嘉略相关的另一个“八卦”。小说中的另一个游历欧洲的波斯人里加在信中写道:
巴黎的居民好奇到荒诞的地步。我初到巴黎时,被视为天外来客:男女老幼无不以先睹为快。我一出门,所有的人都趴在窗户上看我……我去看戏,立刻就发现千百把长柄眼镜对着我……如此的殊荣不免成为一个负担。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如此稀奇、如此罕见的人,而且虽然我自视甚高,但我万万没料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的大城市居然被我闹得鸡犬不宁。于是我决定脱下波斯装,穿上欧洲服,看看我改装后的面貌究竟还有没有什么令人赞赏的东西。这一试验使我认识到我的真正价值……我一下子落到可怕的毫无价值的境地……(第30封信)
这封信的落款日期是1712年,据史家记载,黄嘉略正是在这年年底脱下中国文人长褂,换上了西装——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没过几年就去世了:毕竟,他发现,脱下中式文人服后,自己在欧洲什么都不是……
从第一封信来看,黄嘉略不
女人、阉奴与政制: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讲疏 [Montesquieu’s Persian Letters, offered in 1966 ]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女人、阉奴与政制: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讲疏 [Montesquieu’s Persian Letters, offered in 1966 ]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女人、阉奴与政制: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讲疏 [Montesquieu’s Persian Letters, offered in 1966 ]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女人、阉奴与政制: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讲疏 [Montesquieu’s Persian Letters, offered in 1966 ]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