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部書是王東京校長的新著。西方經濟理論自相矛盾的地方甚多,而且有些理論存在明顯錯誤。本書對西方經濟理論的反思從兩個層麵展開:一是對某些理論原理(如凱恩斯恒等式、菲利普斯麯綫等)提齣質疑或對某些定理(如配第—剋拉剋定理、李嘉圖等價定理)進行補證;二是從實踐層麵對西方經濟理論作反思,明確理論的適用範圍與約束條件(如基尼係數、奧肯法則等)。作者寫作本書,旨在說明對西方經濟理論既不能一概排斥,但也不能簡單照搬。
目錄
政府與市場 .................................................. 1
資源配置有兩隻手 ......................................... 3
市場為何失靈 ................................................. 7
外部性與頂層設計 ....................................... 12
政府的社會責任 ........................................... 16
誰是調結構的主體 ....................................... 20
廠商與消費者行為 ................................. 25
需求定律與吉芬悖論 ................................... 27
最大化的選擇規則 ....................................... 32
創新驅動的體製安排 ................................... 37
産學研脫節的癥結 ....................................... 41
博導的功用:關於最大化的討論 ................ 46
成本與收益分析 ...................................... 51
利潤究竟為何物 ........................................... 53
從選擇角度看成本 ....................................... 57
産業融閤定理 ............................................... 62
兩問融資成本 ............................................... 66
為中間商正名 ............................................... 71
稀缺性假設與競爭 ................................. 75
稀缺資源如何配置 ....................................... 77
市場競爭到底爭什麼 ................................... 82
追問馬歇爾衝突 ........................................... 86
技術雇傭資本假說 ....................................... 90
不要誤讀價格歧視 ....................................... 95
供求均衡分析 ......................................... 101
怎樣看均衡與非均衡 ................................. 103
補貼農業的理由 ......................................... 108
消費者剩餘由何而來 ..................................112
“性彆平等 ”的經濟視角 ............................116
逆選擇的真實原因 ..................................... 120
産權假設與交換 .................................... 125
科斯的産權含義 ......................................... 127
公有製何以産生交換 ................................. 131
從交換角度看分配 ..................................... 135
平均主義的産權推定 ................................. 139
社會成本的內化路徑 ................................. 143
最優配置方法 ......................................... 147
定義 “公平 ”的睏難 ................................. 149
基尼係數並非收入差距 ............................. 153
幸福感與收入差距 ..................................... 157
政府補貼悖論 ............................................. 161
從稅負轉嫁看減稅 ..................................... 166
公平分配原理 ............................................. 170
“帕纍托最優 ”的要義 ............................... 174
經濟總量均衡 ......................................... 179
質疑凱恩斯 “恒等式 ”............................... 181
薩伊定律的睏惑 ......................................... 185
菲利普斯麯綫的疑點 ................................. 190
奧肯法則不可照搬 ..................................... 195
産能過剩的隱因 ......................................... 199
“分享製 ”為何行不通 ............................... 204
財政政策與穩增長 ............................... 209 “
李嘉圖等價定理 ”之爭 ........................... 212
有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嗎 ............................. 215
擴大消費的睏難 ......................................... 220
産業政策韆能 ............................................. 224
穩增長的重點 ............................................. 229
貨幣政策與通脹 .................................... 235
利率不是政策工具 ..................................... 237
魏剋塞爾的誤導 ......................................... 241
通脹隻是貨幣現象 ..................................... 245
貸款為何需要抵押 ..................................... 249
迴歸 “一價定律 ”....................................... 253
再說穩定匯率 ............................................. 257
開放經濟與對外貿易 ........................... 261
中等收入何來陷阱 ..................................... 263
配第 —剋拉剋定理並非定理 ..................... 267
斯密 —李嘉圖定理 ..................................... 271 “
中心 —外圍論 ”存疑 ............................... 275
高關稅的錯覺 ............................................. 279
齣口是為瞭進口 ......................................... 284
精彩書摘
政府的社會責任
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在我看來,社會責任首先是政府的責任,至少理論上是這樣。當年亞當 ?斯密說政府是守夜人;而弗裏德曼講,讓政府成為我們的僕人。這是說,不管作為守夜人還是僕人,政府承擔 “國傢安全、社會公正、公共産品(服務)以及助弱扶貧 ”等社會責任義不容辭。
然而近些年學界卻大談特談企業的社會責任,給人感覺,似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而我卻不這樣看,以往企業辦社會我們有教訓,痛定思痛,這問題值得慎重研究。
當然,這並不是說政府必須大包大攬,也不是所有社會責任政府都得事必躬親。比如助弱扶貧,政府可以自己齣手;也可讓企業相助。典型的例子是養老,早年的養老院皆為政府投資,而今天私人投資的養老院則比比皆是。公共品也如此,政府有責任提供公共品,但不等於政府就要直接生産公共品。是的,社會責任既可由政府承擔,也可讓企業承擔。那麼企業怎樣纔算承擔瞭社會責任呢?我之前在寫《追問企業社會責任》一文中說過,關鍵是看企業行為是否有主觀利他的動機。若企業是為瞭自己追求盈利,那肯定不是履行社會責任;若主觀動機利他,即便有盈利也是承擔社會責任。這判斷我今天仍不變。事實上,企業為瞭盈利,無論生産什麼客觀上都利他,不然商品賣不齣,企業就不可能賺到錢。亞當 ?斯密有一句名言:“釀酒師釀造香甜的美酒,並非齣於他們的恩惠而是齣於利己的考慮。”這樣看,企業隻客觀利他不是履行社會責任,那是純粹的商業行為。有一種看法,認為企業隻有 “貼錢行善 ”纔算履行社會責任,這看法其實是一種誤解。企業捐助公益當然是履行社會
責任,而且也應得到鼓勵;但我不贊成將履行社會責任簡單地等同於 “貼錢行善 ”。要知道,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得自負盈虧, “一次性 ”貼錢可以,長期貼錢怎麼行呢?於是這就帶齣瞭本文要討論的話題。社會責任在政府與企業間究竟如何劃分?經濟學通常是從成本與收益兩方麵作權衡,而我則主張就從成本看。這不僅因為履行社會責任的收益難以考量,而且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其收益都一樣;所不同的,隻是他們各自的成本。
毫無疑問,以成本劃分社會責任,思路肯定對;難題是生活中的成本種類多,五花八門,我們該選哪些成本作比較。這些天思來想去,與此相關的成本我認為有兩種:一是沉沒成本,另一是交易成本。沉沒成本是指付齣後難以迴收的投資。比如裝地暖,設備一經安裝投資就算 “沉沒 ”瞭,日後地暖不用成本也收不迴。
交易成本大傢不陌生,簡單說,是指達成一筆交易所花費的成本,其中包括信息收集、廣告推介以及與市場有關的運輸、談判、協商、簽約、閤約監督等費用。顯然,除瞭直接生産成本外,所有其他費用皆是交易成本。為瞭與生産成本相區彆,故也有人稱此為 “製度成本 ”。
為何可用這兩種成本劃分社會責任呢?為方便理解,讓我用案例做解釋吧:
七年前我訪問法國,聽法國電力公司高管說,“法電 ”承擔瞭社會責任。事情是這樣,法國有邊遠地區的窮人用不上電,希望政府解決,而政府卻就把這件事交給瞭 “法電 ”,“法電”也欣然接受。為什麼?“法電 ”迴答是,政府直接供電需架設專綫,而“法電 ”有輸電網,隻要政府按成本價給企業補貼,企業不賠又能履行社會責任何樂不為?
聽明白沒?在這件事上政府與企業所以能一拍即閤:第一,是企業有現成的輸電網,而當初建輸電網的投資是沉沒成本。既然投資已沉沒,給窮人送電對企業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第二,政府按成本價給企業結算,政府節省瞭(架專綫)投資,企業也贏得瞭聲譽,各得其所自然一拍即閤。
由此看,企業樂意承擔社會責任,是因為存在相關的沉沒成本,若非如此,企業恐怕就不會那麼爽快瞭。這裏我想到的另一個例子是 “垃圾焚燒 ”。垃圾處理事關公共環境,顯然屬於社會責任。可這責任該由誰承擔呢?按上麵的分析,若企業有焚燒設備(沉沒成本)可交給企業,但若政府與企業均沒設備怎麼辦?
這的確是棘手的問題,不過我認為仍可通過比較 “交易成本”作選擇。比如新建一間垃圾焚燒廠,設備投資(沉沒成本)政府與私企也許相同,但由於政府投資建的是國企,私人投資建的是民企。前者花的是公款,後者是自掏腰包,預算約束不同交易成本定然不同,若國企的交易成本低就由國企承擔,反之則由民企承擔。
不過據我多年觀察,一般來講,民企的交易費用普遍要比國企低。也正因如此,所以諸如垃圾焚燒一類的社會責任我認為可交給民企。但要讓民企肯接受,政府有兩件事必須做:一是要承諾用財政資金購買民企的 “服務 ”;二是明確界定權利,允許民企嚮垃圾排放方收取適當費用。二者可選其一,也可雙管齊下,而總的原則,是要讓履行社會責任的民企有盈利。
最後再多說一句:企業可以承擔社會責任,但政府也不應置身事外,一推瞭之。天下無免費午餐,事可由企業辦,錢得政府齣。我這樣講讀者朋友能同意嗎?
經濟學反思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經濟學反思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