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谱丛刊:德音堂琴谱(套装1-4册)

中国古琴谱丛刊:德音堂琴谱(套装1-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汪天荣<辑> 著
图书标签:
  • 古琴谱
  • 琴谱
  • 中国古琴
  • 传统乐器
  • 乐谱
  • 德音堂
  • 文化艺术
  • 音乐
  • 古典音乐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54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2207
包装:线装
丛书名: 中国古琴谱丛刊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古琴谱丛刊:德音堂琴谱(套装1-4册)》十卷,清康熙辛未年(一六九一)夏,西陵汪天荣汇辑名家琴谱刊刻而成。
  汪天荣,字简心,安徽新安人,清初琴人。『德音堂』为其室名。
  《德音堂琴谱》包括历代琴人简介、历代琴式、琴论、琴乐律、指法、琴事礼仪,以及琴曲三十六首。琴曲主要以虞山、中州两派传谱为主,风格以苍老恬静为美,是清代流传较广泛的琴谱之一。

内页插图

目录

《德音堂琴谱(一)》

《德音堂琴谱(二)》

《德音堂琴谱(三)》

《德音堂琴谱(四)》


《中国古琴谱丛刊:德音堂琴谱(套装1-4册)》之外的琴学经典汇编 本套丛刊旨在向广大学习者和研究者呈现中国古琴音乐文化中,那些独立于《德音堂琴谱》体系之外,但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珍贵文献。我们精选了数部在历史流传、艺术风格、以及传谱体系上独树一帜的重要琴谱,力求构建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古琴文献图景。 第一册:宋元明际的隐逸之声——《神奇秘谱》与《太古遗音》的深度解读 本册聚焦于中国古琴音乐史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首先是《神奇秘谱》的精粹呈现。这部成书于明代初期的重要琴谱,收录了大量宋代遗谱,尤其以其“散板”的记谱方式和对徽位指法的细致标注而闻名。我们着重梳理了其中记载的如《流水》、《广陵散》等具有早期形态特征的曲目,并将其与后世不同版本的传谱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独特的节奏处理和旋律线条。 紧随其后的是《太古遗音》的深入研究。这部琴谱收录的曲目虽然数量不多,但其选曲的古朴与指法的精妙,尤其是在探讨“上古之音”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太古遗音》中的一些曲目,如《玉山琴士吟》,其意境和指法结构与《德音堂琴谱》中常见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明代早期文人琴家对“古风”的追求。本册通过详细的谱式解析和指法图示,帮助读者领略这些早期谱本的独特魅力。 第二册:清初诸派的流变与融合——以《杨仑琴谱》和《蕉庵琴谱》为核心 进入清代,古琴音乐迎来了又一次重要的发展阶段,不同流派的风格逐渐定型。《杨仑琴谱》(部分精选)以其清晰的指法注释和对传统曲目的规范化处理而著称。本册收录了杨氏谱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侧重分析其在减字谱注释上的规范性,以及其对特定乐句处理上的倾向性,例如其对“滑按”和“上行十六度”等技巧的标记方式,为研究清初中期琴学风格提供了实物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蕉庵琴谱》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和介绍。这部谱集是清代中期最具影响力的谱集之一,其曲目编排既注重雅正,又兼具民间色彩。本册不仅收录了其中的经典曲目,还特别关注其序跋中流露出的琴学思想,尤其是对“性情”与“指法”关系的论述,这些思想与《德音堂琴谱》强调的某一特定流派风格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和补充。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清代琴学多元发展的面貌。 第三册:地域性的独特声音——川派与浙派的典范之作 本册将目光投向了具有强烈地域色彩和师承体系的琴派。《川派琴谱》(精选自不同时期代表作)以其大气磅礴的演奏风格和对大曲的擅长而闻名。我们精选了部分体现川派“气势”与“韵味”结合的曲目,如对《忆故人》等曲目在不同川派版本中的差异化处理进行细致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展示了地域文化如何深刻地塑造了琴曲的演奏风格和审美取向。 同时,本册也收录了《浙派重要谱目辑录》。浙派,以其细腻典雅、注重音韵的特点,在中国琴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挑选了那些在指法运用上极具代表性的浙派曲目,深入分析其“吟猱绰注”的精确控制,以及对弦音“圆润”与“含蓄”美感的追求。这些曲目与《德音堂琴谱》所偏好的某些曲目在处理手法上形成了互补,丰富了我们对传统琴乐审美标准的理解。 第四册:近代古琴学的复兴与探索——面向现代演奏的桥梁文献 本册汇集了近代以来,为保存和发展古琴艺术所作出的重要努力的文献。《近代名家传谱汇编》(精选自特定大师的手抄本或早期印本)记录了从民国初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古琴艺术在艰难环境中如何得以延续和发展。这些谱本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无论是指法的创新,还是对传统曲目的重新编配,都体现了琴家们在时代变迁下的探索精神。 此外,本册还包含了早期“研究性”琴谱的选粹。这些谱本可能不再是单纯的演奏指南,而是包含了对徽位、音律、甚至减字谱符号学意义的探讨。例如,对某些特殊指法或古老记谱法的考证与解读,为现代琴家在重建古谱意图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本册的价值在于,它搭建了从传统到现代,从文献到实践的桥梁,展现了古琴艺术在近百年间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总而言之,本四册丛刊系统地梳理了除《德音堂琴谱》之外,其他具有独特价值和代表性的古琴文献,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深入的中国古琴谱学研究平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并且能够不断给予后人启迪的。而《德音谱》无疑就是这样一套作品。它以其严谨的学术考证、详实的史料梳理,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古琴世界。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不同版本琴谱的比较和辨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古琴音乐的传承脉络和发展变迁。这本书不仅仅是音乐爱好者的案头必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文学史、乃至哲学史的学者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以及古琴艺术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常常在静谧的午后,捧着这套《德音谱》,沉浸在其中。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流派琴谱的辨析,以及对同一曲目不同演奏技法的考证。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在欣赏古琴音乐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其演变和发展。有时候,我会对着谱子,尝试着去想象演奏者当时的心境,感受那份来自遥远时空的共鸣。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易于翻阅和对照,这对于像我这样并非专业演奏者,但又渴望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

这套《中国古琴谱丛刊:德音谱》如同一扇古老而厚重的门,在我指尖缓缓开启,将我带入了一个意境深远、韵味无穷的音乐世界。初见这套书,便被它典雅的书名和内敛的装帧所吸引,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是一场关于古琴艺术的深度对话。当我翻开第一册,那泛黄的纸张、细致的墨迹,无不传递着历史的温度。每一页都承载着前人的智慧与心血,那些古朴的文字和符号,不仅仅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更是历史的见证,是古人精神世界的缩影。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敬意的爱好者,我一直对古琴这门古老而高雅的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德音谱》这套丛刊,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欣赏的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琴谱,更像是通往古琴灵魂深处的一条小径。书中详尽的文字注释,配合精美的插图,让那些看似抽象的琴曲,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我特别欣赏其中对琴曲背后故事和文化内涵的解读,这使得弹奏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历史的传承。

评分

这套《德音谱》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收录了多少曲目,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厚度。每一本都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我缺乏经验的时候,给予我指引。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琴学理论的探讨,那些关于音律、指法、演奏要领的阐述,都极为精辟,让我对古琴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曾尝试着按照其中的指法练习,虽然进展缓慢,但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带给我巨大的满足感。这套书让我明白,学习古琴,不只是为了弹奏出动听的旋律,更是为了体悟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评分

每一次翻阅《德音谱》,都感觉像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的每一页,都凝聚着古人对音乐、对生活、对宇宙的深刻理解。我惊叹于古人对音乐的细腻体悟,他们能够将自然万物的声音,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化为指尖流淌出的美妙乐章。这套书不仅是音乐的宝库,更是一部文化百科全书,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礼仪、哲学思想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会将其中一些精彩的乐句和注解记录下来,反复品味,从中汲取灵感,滋养心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