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調查與研究(第2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2-28
農村經濟調查與研究(第2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書收集瞭近期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人員為主撰寫的部分農村經濟調查研究報告。內容包括六大部分:一是現代農業,如提齣實施農業邊際産能退齣戰略、構建以競爭力為導嚮的農業政策體係等新觀點;二是鄉村治理,如提齣創新鄉村治理機製、探索符閤農村實際的村民自治有效實現形式等新主張;三是精準扶貧,如對扶貧麵臨的失能人口占比高、産業扶貧風險大等突齣問題進行新思考;四是農村改革,如在建立內在激勵機製、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麵提齣新思路;五是糧食安全,如通過改進預測方法、引入人口年齡和城鄉結構變化等新因素,對我國糧食需求峰值作齣新預測等;六是其他方麵,通過對巴西、印度、日本等國的農業投資和貿易或者産業發展政策的調研,豐富瞭對我國農業發展戰略調整的新認識。
葉興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邊緣地帶的經濟增長》《現代化與農民進城》等學術著作。多次參與起草中央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政策文件,包括2004~2016年的13個中央1號文件。多次獲中央農業部、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優秀調研成果奬。
第一部分現代農業
“十三五”時期農業要做好四道減法題 /
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提高勞動生産率 /
建立競爭力導嚮的農業政策體係 /
服務規模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
為農業綠色發展注入新動力 /
加快培育農業發展新動力 /
農産品價格支持政策迫切需要改革 /
“十三五”時期農産品價格支持政策改革總體思路 /
“互聯網+”是發展農村六次産業的有效途徑:山東博興的經驗 /
發展農村電商麵臨的突齣問題及建議 /
——江西省於都縣調查
第二部分鄉村治理
提高村民自治效果的實踐探索與政策建議 /
浙江省完善村民自治的探索與思考 /
廣東清遠“自治下移、服務上浮、治管分離”的調查與思考 /
河南省新鄉市新型農村社區治理調查 /
第三部分精準扶貧
新時期扶貧開發的問題、挑戰與建議 /
“十三五”做好扶貧工作的思考 /
進一步健全失能貧睏人口的社會安全網 /
河北省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情況調查 /
陝西省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情況調查 /
貴州省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情況調查 /
第四部分農村改革
準確把握農村集體産權製度改革的方法論 /
以産權製度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
——六盤水“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調查
賦予農民集體以土地發展權,建立徵地拆遷長效增收模式 /
——上海市吳涇鎮改革案例調查
第三方經營者土地經營權的權利性質與權能內涵 /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製的理論新解 /
嘉興市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探索及啓示 /
從製度性排斥到製度性爭奪 /
——構建把流動人口留下來的激勵機製
“十三五”應以省內就近吸納為主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
第五部分糧食安全
我國糧食需求峰值估算及應對策略 /
樹立綜閤性糧食安全觀 /
新疆小麥産業發展調研報告 /
成就輝煌挑戰嚴峻 /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生産迴顧和展望
第六部分其他
係統謀劃投資戰略,深化與巴西、阿根廷農業閤作 /
把握印度農業發展機遇,深化中印農業閤作 /
深挖中泰農業閤作潛力,完善我國農産品的全球供應鏈 /
日本“六次産業”發展的政策經驗 /
國外農産品目標價格製度的主要做法及對我國的啓示 /
第1部分 現代農業
“十三五”時期農業要做好四道減法題
葉興慶
“十三五”農業發展勢必遭遇一係列嚴峻挑戰,價格天花闆、成本地闆、補貼黃燈、生態紅燈等等不一而足,高齡農民工返鄉、務農勞動力老齡化、農業自給率下降、農民增收減速等等接踵而至。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考慮中國農業的中長期發展問題,確實需要冷靜思考,需要稍微超脫一些。對中長期農業發展確實應該有一個頂層考慮。“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這已成為大傢的共識。在我們這種資源稟賦下,農業真正要強,不光要做加法,還要善於做減法。要以退為進,做好四道減法題。
一、減農業勞動力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勞動力大量轉嚮非農部門就業,目前農業勞動力總量已不及農民工總量,農業勞動力約2.4億人,農民工約2.7億人,但國傢統計局的數據錶明,農業就業人員占比仍高達30%左右(對此有不同看法,有專傢估計為20%左右),農業增加值占比隻有9.2%。這帶來三大問題: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難以從根本上縮小。30%的勞動力隻創造瞭9%的社會財富,農民收入不可能達到社會平均水平。農業的比較勞動生産率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基本上是對應的,3∶1的收入差距,是3∶1的比較勞動生産率差距的本質反映。二是農産品成本難以降下來。盡管我國主要農産品的物質費用成本明顯低於美國,但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比美國高得多,導緻總成本大大超過美國。三是影響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發展經濟學認為,勞動力資源從低生産率的農業部門嚮高生産率的非農部門再配置,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據日本經濟學傢昌木青彥研究,農業勞動力占比下降到20%的臨界點後轉移速度會放緩。日本和韓國的農業部門就業比重分彆於1970年和1990年下降到20%左右,此前農業勞動力轉移速度很快、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很高,過瞭這個臨界點後,兩國農業部門在總就業中的比重下降過程變得相當平緩、農業勞動力轉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下降。中國的情況更為特殊。一方麵,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到目前這種程度,留在農業中的勞動力多為“4050”人員,上有老下有小,很難像年輕人那樣嚮外轉移。另一方麵,在農村集體所有製和城鄉二元體製下,退齣農村的成本和進入城鎮的門檻都很高,已經轉移齣去的第一代農民工在逐步返鄉。據國傢統計局監測數據,2014年41~50歲的農民工為7200多萬人、占26.4%,50歲以上農民工為4600多萬人、占17.1%。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很難在城市安傢落戶。高齡農民工返鄉,會使農業就業占比下降的過程變得更加平緩,對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極為不利。
就業占比高、經營規模小、勞動生産率低是我國農業的軟肋。“十三五”期間要把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作為優先目標,放在突齣位置。一要發揮土地集體所有製的長處,審慎界定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權利邊界。促進土地流轉和集中,僅靠市場機製是不夠的。應從日本、韓國、中國颱灣農地流轉僵局中吸取教訓。二要推進農村集體産權製度改革,在鎖定成員邊界的基礎上,建立成員權益的有償退齣機製,防止地權進一步細碎化。三要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使土地承載的生計保障功能逐步淡齣,生産要素功能逐步彰顯。四要準確把握一二三次産業融閤的齣發點,提高農業就業增收密度,但要處理好産業分工促進效率提高與産業融閤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平衡。五要加大力度推進“三個1億人”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戶籍製度改革、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引導工業化城鎮化嚮中西部地區、嚮縣域轉移,為目前農業中的“4050”人員和今後將要返鄉的高齡農民工提供就地就近非農就業機會。
二、減邊際産能
長期以來,農業生産的資源環境代價沒有充分反映在農業生産成本中。如果把農業生産導緻的資源透支、生態退化、環境破壞等外部成本內部化,部分農業産能就失去瞭存在的經濟閤理性。與邊際土地類似,這類産能可稱之為廣義的邊際産能。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課題組測算,按現在的治理思路,僅退耕還林、退耕還濕、重金屬汙染治理和地下水超采治理,預計減産糧食3919.5萬噸(見錶1)。
要利用目前國際市場糧價低、國內庫存壓力大的機遇,把邊際産能的退齣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要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在2014年500萬畝、2015年1000萬畝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年時間把剩下的6744萬畝全部退完。二要加快重金屬汙染耕地和地下水超采地區治理進度,湖南和河北的試點範圍可以更大些,北京已大幅度調減高耗水作物的種植,天津甚至河北也應該這樣。三要推進化肥和農藥減量,全國的目標是2020年零增長,東部地區應爭取率先實現減量,提高科學施用水平,做到減量不減效。
三、減比較劣勢産品
2001年加入WTO以來,我國農産品進齣口貿易快速發展。2001~2014年,農産品齣口從161億美元增長到720億美元,年均增長12.2%;農産品進口從118億美元增長到1225億美元,年均增長19.7%。總體而言,齣口水産品、蔬菜、水果等勞動和資金密集型農産品,進口大豆、棉花、食糖等土地密集型農産品,這種靠市場機製而非主觀願望形成的進齣口結構符閤我國資源稟賦特徵。目前農産品價格倒掛問題非常嚴重,這既與石油價格下降、國外農業生産豐收導緻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大幅下降等短期因素有關,也與我國農産品生産成本步入快速上升通道等長期因素有關。麵嚮未來,隻要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速度快於主要農産品齣口國,我國農産品成本的上漲速度就會快於這些國傢,農産品價格倒掛的品種範圍會越來越寬、價差幅度會越來越大。目前我國農業政策體係中,有些政策工具與這一客觀趨勢在邏輯上不能自洽,導緻高産量、高收購、高庫存。
要盡快落實2015年中央1號文件“科學確定主要農産品自給水平,閤理安排農業産業發展的優先序”的要求,用資源稟賦這個定位儀校正我國農業生産結構。在遵循“榖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原則下,有些東西要保、要優先發展,但是有些東西不一定保、不一定要去追求。日本給人的印象是實行高度保護以維持最主要農産品高自給率,實際上大多數農産品的自給率非常低,這種有保有放的排序應能給我們以啓發(見錶2)。當前,首當其衝的是要對農産品托市性收購政策進行大幅度調整。在缺乏比較優勢、國內生産成本大幅度高於進口到岸完稅價格的情況下,實行目標價格補貼改革的宗旨,應當是為當地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提供一個過渡期,在保護他們既得利益的同時,要讓他們盡快麵嚮市場調整種植結構。建議重新界定農産品目標價格補貼改革的齣發點,政策目標應該是促進國內外價格並軌(減輕庫存壓力和加工企業成本)、讓市場決定農民種什麼(調整優化農業結構)。2014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改革實現瞭第一個目標,目前國內外棉花價格已完全並軌;但補貼與當期生産行為掛鈎,沒有實現第二個目標。應盡快調整補貼的發放辦法,不宜長期與當期生産掛鈎,可考慮以2014年補貼額為基數,2015年補100%,2016年補2/3,2017年補1/3,2018年不再補貼。在“價補分離、市場定價”的體製下,要接受和容忍棉花産能下降的客觀趨勢。廣西的甘蔗遲早也要走這條路子。
四、減黃箱支持
與價格天花闆已非常明顯、形成瞭實質性約束不同,黃箱天花闆總體而言還隻是個概念。非特定産品黃箱支持空間還很大。需要注意的是,以價格支持為主要錶現形式的黃箱支持,部分産品已超過上限。麵嚮未來,從農業政策可持續性、閤規性的角度考慮,要對我國的農業支持保護體係進行重新構造。要把黃箱支持空間盡可能留給必保的口糧、生鮮食品等敏感産品。
做好這四道減法題,是農業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減掉不閤時宜的增産觀念、自給觀念、安全觀念。隻有這個減法做好瞭,前麵四個纔可以做好。
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提高勞動生産率
葉興慶
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薄弱環節是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短闆是經營規模小、勞動生産率低。這一短闆,導緻農業生産成本居高不下、農業競爭力不斷下降,農民收入難以達到全社會平均水平,經濟增長過早失去勞動力再配置的庫茲涅茨效應即勞動力從低生産率的農業部門嚮高生産率的城市部門轉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見青木昌彥(2015)。。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和城鄉二元體製的製度條件,使提高我國農業勞動生産率麵臨特殊的難題。“十三五”期間,應下決心把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核心。
一、勞動生産率低是我國農業的短闆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成就。2014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農作物耕種收綜閤機械化率達到61%,農田有效灌溉率超過51%,農作物良種普及率超過95%,三種糧食作物包括稻榖、小麥和玉米,下同。平均商品率超過86%。我國農業的良種化、水利化、機械化、商品化程度有很大提高,今日之農業遠非傳統農業可比。總體而言,我國已進入農業現代化實現階段的中後期(見錶1)。
即便就農業勞動生産率而言,隨著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和農業機械化發展,也有明顯提高。農業全員勞動生産率第一産業增加值(按不變價計算)與全部第一産業就業人員的比率。的年均增長率在穩步提高(見圖1)。由於畝用工量減少和畝産量提高,以實際用工量和産品産量衡量的農業勞動生産率提高的速度更快。據全國農産品成本收益調查,1990~2013年,平均每個勞動工日生産的主要農産品,稻榖年均提高9.9%,小麥年均提高12.3%,玉米年均提高10.3%,大豆年均提高14.3%,棉花年均提高8.7%(見圖2)。
但與先行國傢比較,我國農業不同領域的現代化進展差異較大,農作物單産接近甚至超過世界先進水平,農業就業占比和農業勞動生産率則遠低於世界先進水平,呈現“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畸形局麵。據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農業現代化研究》,盡管我國水稻和小麥單産達到發達國傢水平、玉米單産達到中等發達國傢水平,但我國農業勞動生産率約為世界平均值的47%、高收入國傢平均值的2%、美國的1%。這種局麵無論對我國農業發展還是對整個經濟增長而言,都是不利的。
第一,農業勞動生産率低導緻農産品價格缺乏國際競爭力。2001年加入WTO以來,由於農業勞動力價格起點低,盡管農業勞動生産率低,我國糧食等大宗農産品的成本和價格仍具有國際競爭力。隨著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邁過“劉易斯拐點”,盡管農業生産的用工量減少,但農民工工資開始明顯上漲,帶動農業勞動力價格上漲,進而推動農業生産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漲。2008~2013年,全國三種糧食平均畝總成本年均增長12.78%,其中畝人工成本年均增長19.68%。目前我國主要農産品價格已全麵高於進口農産品到岸稅後價,國內農産品價格上漲遭遇“天花闆”製約。這種局麵的齣現固然與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下降有關,但更為深層的原因是國內農産品成本特彆是人工成本已大大高於國外水平。2013年,我國稻榖、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每50公斤總成本比美國高40%~80%,其中人工成本比美國高6~20倍,土地成本比美國高10%~170%,物質與服務費用比美國低5%~55%(見錶2)。生産成本高、特彆是人工成本高是我國農産品價格競爭不過美國的主要原因。
第二,農業勞動生産率低導緻農民收入無法達到全社會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是我國最大的結構性問題之一。按國傢統計局原口徑計算,201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97∶1。盡管調整統計口徑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原口徑計算的要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原口徑計算的要高,但201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仍高達2.75∶1國傢統計局實行瞭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按改革前口徑,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彆為29381元和9892元;按改革後口徑,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彆為28844元和10489元。。這在全世界範圍都是少見的。在工農産品價格已市場化、“剪刀差”不復存在的情況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的根本原因在於勞動生産率差距大。2014年第一産業就業人員占比為29.5%根據現行統計口徑,農村戶籍勞動力從事非農産業滿6個月纔計入農民工範疇,其他從事非農産業不滿6個月、但從事農業也可能不滿6個月的農村戶籍勞動力計入瞭第一産業就業範疇,這在一定程度上導緻第一産業就業人數“虛胖”、就業占比“虛高”。、增加值占比為9.2%,近3/10的勞動力隻創造瞭近1/10的增加值,這從根本上決定瞭第一産業就業人員的收入無法達到全社會平均水平。
第三,農業勞動生産率低導緻經濟增長過早失去庫茲涅茨效應。在工業化進程中,勞動力從低生産率的農業部門轉嚮高生産率的城市部門,是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因素。據青木昌彥(2015)研究,在日本1955~1970年、韓國1970~199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庫茲涅茨效應在人均GDP增長中發揮瞭重要作用。日本和韓國的農業就業占比分彆於1970年和1990年下降到20%左右,過瞭這個臨界點後,兩國農業就業占比下降的過程變得相當平緩,庫茲涅茨效應明顯減弱,經濟高速增長期隨之結束。在我國1982年以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期,大規模、快速度的庫茲涅茨過程,即勞動力從農業嚮非農産業轉移,同樣在人均GDP增長中發揮瞭重要作用。問題在於,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農業剩餘勞動力嚮非農産業轉移的步伐將會明顯放緩。這很有可能導緻我國在農業就業占比還未下降到20%左右,就提前齣現庫茲涅茨效應減弱、經濟高速增長期結束。
二、對提高我國農業勞動生産率的難度要有充分估計
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農業勞動生産率會逐步提高。從國外情況看,這個過程順利與否,取決於土地製度、農業政策等多方麵因素。據對墨西哥土地製度改革的案例研究,1993年以前,農民從政府手中分配到的土地不能齣售、齣租和撂荒,要靠自己經營來維持土地産權,導緻大量小農為守住土地而不得不留在農業,農業經營規模細小、勞動生産率低下;1993~2006年墨西哥進行瞭大規模的土地確權改革、為農戶提供土地産權證,並允許土地自由交易,大量農民得以進城務工,農業經營規模和農業勞動生産率得以提高(王紹達,2015)。從我國情況看,受“地”和“人”兩方麵特殊因素的牽製,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的過程尤為艱難。
從“地”的因素看,特殊的資源稟賦、産權製度和配置偏好不利於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我國人均耕地麵積僅為世界平均值的40%、巴西的1/3、美國的1/6,我國戶均經營規模約為日本的1/4、歐盟的1/40、美國的1/400,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使種植業特彆是糧棉油糖等土地密集型農産品生産的勞動生産率難以提高。我國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農戶平均承包,所有權不能買賣使所有權主體以村(組)為界畫地為牢、不能做大,承包權在集體成員中平均分配使地塊進一步細碎化,經營權流轉期限短使租地經營者缺乏擴大經營規模、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資的穩定預期。以色列、荷蘭在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下,沒有糧食自給率的包袱,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農業,農業勞動生産率很高,農産品價格競爭力很強。但我國由於對糧食自給率有特殊要求,大量土地資源配置於缺乏比較優勢的糧食生産,使按價值量計算的農業勞動生産率也難以提高(樓繼偉,2015)。
從“人”的因素看,特殊的城鄉二元體製和城鎮化路徑不利於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以戶籍製度為核心的城鄉二元體製,導緻大量從農業中轉移齣去的青壯年勞動力未能實現市民化,傢中的老人、婦女、兒童不得不留在農村生活,傢中的高齡勞動力、輔助勞動力不得不留在農業中謀生,甚至部分轉嚮非農産業就業的青壯年勞動力在農忙季節不得不迴傢務農。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由於不能市民化,第一代農民工開始返鄉。據國傢統計局監測結果,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比,從2010年的12.9%上升到2014年的17.1%。據此推算,2014年50歲以上農民工已達4685萬人。這些人戶籍仍在農村,今後落戶城鎮的可能性較小。據典型調查,部分返鄉的高齡農民工不得不繼續從事農業。這種勞動力轉移軌跡,使我國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麵臨著比其他國傢更為復雜的體製難題。
三、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急不得,也等不得。應吸取日本、韓國、中國颱灣地區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固守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土改成果,喪失促進農用地流轉與集中、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的最佳時機的教訓,根據農民就業和收入結構的變化,與時俱進地創新戶籍、土地等製度安排,盡快補齊農業現代
農村經濟調查與研究(第2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農村經濟調查與研究(第2部)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農村經濟調查與研究(第2部)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農村經濟調查與研究(第2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農村經濟調查與研究(第2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