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21世纪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春华,单小忠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理论
  • 大学生
  • 教材
  • 21世纪
  • 国防教育
  • 军事思想
  • 高等教育
  • 理论学习
  • 军事基础
  • 院校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73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31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学习国防法规,提高国防意识,积极参加军训,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治军思想。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了解世界军事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优良传统教育,了解我军的军兵种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军人姿态;了解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和基本的射击理论,掌握轻武器射击的动作要领,学会基本的单兵战术和军体拳动作;了解地形在战斗中的作用和影响,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了解行军、宿营、野外生存和民防的基本知识,了解防护器材及其使用方法,掌握实施现场紧急救护的基本要领。

作者简介

徐春华,女,副教授,就职于浙江工业大学,长期致力于大学生军事理论的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多个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国防 1
第一节 国防概述 1
第二节 新中国国防建设 6
第三节 中国国防法制 12
第四节 中国武装力量 21
第五节 国防动员 26
第六节 国防教育 30
第二章 军事思想 32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32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37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51
第四节 江泽民论军队建设 60
第五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64
第六节 习近平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 65
第三章 战略环境 72
第一节 战略环境的概述 72
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 76
第三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83
第四节 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89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97
第一节 军事高技术概述 97
第二节 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101
第三节 核化生武器防护与新概念武器 125
第四节 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 132
第五章 高技术局部战争 137
第一节 高技术局部战争概述 137
第二节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 140
第三节 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143
第四节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147

第六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令教育与训练 151
第一节 概述 151
第二节 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 153
第三节 分队的队列动作 160
第四节 阅兵 166
第七章 轻武器射击 169
第一节 武器常识 169
第二节 射击原理 174
第三节 射击动作 184
第八章 战术 190
第一节 战斗类型 190
第二节 战术基本原则 193
第三节 单兵战斗动作 196
第九章 军事地形学 203
第一节 地形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203
第二节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08
第三节 现地使用地图 223
第十章 综合训练 234
第一节 行军 234
第二节 宿营与警戒 236
第三节 野外生存 239
第四节 定向越野 254
复习题 259
参考文献 262

前言/序言


穿越时空的对话:一部关于人类文明与未来展望的史诗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历史著作,也非一本空洞的科幻小说。它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一次对人类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及其未来命运的深度探索。作者以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逻辑,将古老智慧的星辰与前沿科学的光芒交织,引领读者走进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去审视人类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第一章:文明的曙光——古老文明的回响 故事的开端,我们将一同追溯到人类文明的黎明。在世界各地,古老的文明如同璀璨的星辰,在黑暗中点亮了人类智慧的火炬。从尼罗河畔的埃及法老,到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再到黄河流域的中华先祖,我们见证了文明的雏形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孕育而生。作者并未仅仅罗列历史事件,而是着力于挖掘这些古老文明的精神内核——它们对宇宙的敬畏,对秩序的追求,对生死的思考,以及由此衍生的哲学、宗教和艺术。 我们会深入探讨古埃及人如何构建宏伟的金字塔,这不仅是他们对来世的信仰,更是他们对数学、工程和组织能力的极致展现。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信息传递能力的飞跃,其孕育的法律体系如《汉谟拉比法典》,为后世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石。而在东方,中国的古代先贤们,如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仁”、“道”等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数千年,更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我们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书强调,这些古老文明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隐秘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丝绸之路的出现,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通过对这些古老文明的深度剖析,我们将认识到,人类的进步并非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的传承、融合与创新中螺旋上升。 第二章:理性之光——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时代回响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本书将详细描绘这场波澜壮阔的思想与科学的革命。从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禁锢,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宇宙运行的普遍法则,再到伽利略用望远镜仰望星空,科学的力量开始展现出其颠覆性的威力。 作者并未将科学革命简单理解为一系列的科学发现,而是将其视为人类理性精神觉醒的标志。启蒙运动的领袖们,如洛克、卢梭、伏尔泰,他们高举“理性”、“自由”、“平等”的旗帜,挑战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现代民主政治和人权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思想如何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如何催生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如何塑造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本书特别关注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动关系。科学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启蒙思想又如何反哺了科学研究的方向?我们还将看到,科学的进步并非总是朝着光明前进,它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挑战,为后文对未来科技伦理的探讨埋下伏笔。 第三章:工业的巨轮——技术变革与社会结构的重塑 蒸汽机的轰鸣,纺织机的飞转,电灯的光芒……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本书将生动展现工业革命如何从技术层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并进而重塑了社会结构。从手工生产到工厂化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但也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 我们将探讨蒸汽机发明者瓦特,以及后来者如爱迪生、特斯拉等人的创新精神。他们的发明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然而,工业化的进程也带来了城市化、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是对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矛盾的深刻回应,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并非简单地赞美工业的成就,而是以辩证的视角审视其双重性。工业革命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迫使人类开始反思其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信息洪流——数字时代与人类意识的演变 进入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本书将聚焦于互联网、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追溯计算机的发明历程,从早期的庞大机器到如今无处不在的智能设备。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破了时空限制,连接了亿万人的思想与信息,重塑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社交模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医疗,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信息洪流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信息过载、数字鸿沟、隐私泄露、算法偏见,以及深度伪造技术的滥用,都对人类的认知、判断和社会秩序构成了新的考验。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思考在数字时代,我们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负责任、更加可持续的数字社会。 第五章:未来的回声——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 在对过去和现在的深刻反思之后,本书将目光投向人类的未来。作者认为,人类文明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太空探索等领域,既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也伴随着巨大的伦理风险。我们将探讨“奇点”理论,思考人类意识与机器智能的融合,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 本书并非提供一个预设的未来图景,而是提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科技带来的挑战,而不是被科技所奴役?在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如何维护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尊严? 作者相信,人类的未来并非由科技的进步单方面决定,而在于人类自身的智慧、选择和行动。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到塑造未来的进程中来,共同书写人类文明更加辉煌的篇章。 结语: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 《穿越时空的对话》是一次心灵的远征,它邀请每一位读者踏上这场探索之旅。在这趟旅程中,我们将与古老的智慧对话,与前沿的科学碰撞,与未来的可能性共舞。这本书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一种探索的方法。它鼓励我们保持好奇,保持批判,保持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感。因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设计和编排真的非常用心。它摒弃了传统军事教材的刻板印象,采用了更加现代化、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内容。书中大量的图表、数据和实际案例,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军事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军事科技发展趋势的介绍,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未来战争的模样,也让我对国家科技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军事与法律、军事与伦理等交叉学科的议题,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军事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打仗”,更是关于“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深刻思考。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动态的军事发展进程中,不断地被新的信息和观点所启发。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有深度思考的参与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观念的启迪。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的语言,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它从历史的演进讲到当下的挑战,再展望未来的发展,脉络清晰,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和平的代价”的探讨,它让我深刻理解到和平并非理所当然,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维护的。书中关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的分析,让我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如何为国家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我认识到,军事理论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知识,更是关于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福祉的根本保障。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心中的家国情怀被大大地激发了,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真的非常独特,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军事视角,而是将军事理论与我们大学生实际生活、学习所面临的挑战紧密结合起来。书中对网络安全、信息传播、意识形态斗争在现代国家安全中的作用的分析,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让我意识到,在21世纪,战争的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更是无形的网络空间和思想观念的较量。书中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解读,让我深刻理解到国家安全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概念,需要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和维护。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大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中作用的章节,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等。这些内容都非常实用,能够直接应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国家安全的积极参与者和守护者。它是一本让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教科书。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军事理论会是枯燥乏味的条条框框,没想到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生动、贴近现实的方式呈现了21世纪大学生所需要了解的军事知识。它没有停留在过去那些宏大的战略叙事,而是聚焦于当下和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书中对信息战、网络战、无人作战等新兴军事形态的分析,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讲了“打仗”这件事,还深入探讨了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军事法制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让我意识到国防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每个公民都紧密相连。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十分到位,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意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国家安全、军事变革的认识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承担的国防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材,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国家安全、希望了解现代军事的同学!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21世纪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我以为它会像我以前接触过的很多理论书籍一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陈旧的观念。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非常有匠心,从宏观的国际安全形势分析,到微观的个体国防义务,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特别是书中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阐述,让我耳目一新。它打破了我过去对军事就是“战争”的刻板印象,让我了解到国防建设涵盖了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维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书中关于国家安全体系构建的讲解,也让我对国家如何应对各种威胁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避免了不必要的专业术语,使得即便是军事零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军事理论的普及读物,更是一本关于国家发展、公民责任的启蒙书。我真心觉得,这本书是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量身定制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