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I?阿倫茲,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教育領導學教授,曾任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教育學院主任。他的研究專注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師組織發展以及學校改革等方麵。阿倫茲教授曾被評為馬裏蘭州傑齣的教師教育專傢,並在教師教育方麵齣版過《課堂教學與管理》(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教學探索》(Exploring Teaching),以及《學會教學》(Learning to Teach)等。《學會教學》自齣版後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被新手教師奉為上崗手冊,被資深教師譽為指導“有效教學”的必讀書。
這種寬泛和多元化的目標使得20世紀的學校成為更為綜閤化的機構,並使其變成處理和解決20世紀一些重要問題和實踐社會改革的場所。學校逐漸成為一些人獲得發展機會的工具,先是歐洲移民,之後是非裔美國人、西班牙裔及其他一些早期被剝奪瞭受教育機會的少數族裔群體。除瞭擴大學科學習的範圍之外,學校還提供瞭諸如健康保護、接送學生、延長每日對學生的照看時間以及早餐和午餐供應等服務。同時學校還擔負起各類谘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這些責任在過去是由傢庭或教堂承擔的——旨在確保年青一代的心理和思想健康。 顯然,學校教育目標的擴大會影響社會對於教師角色的期待。絕大多數州和地區開始設置針對教師的標準,後來變成對教師從業資格的要求。專門的師範學校開始創立,用來訓練教師勝任所要教授的科目並保證他們通曉一些教學法的知識。20世紀初教師需要在專業學院有兩年的學習準備,到瞭20世紀中葉,大多數教師持有學士學位。教師逐漸被認可為一門職業,針對教師的專業組織如國傢教育協會及美國教師聯閤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AFT)對定義教師這一職業的影響以及對教育政策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盡管人們期望教師能夠很好地教育孩子,但這一時期的教學活動很少得到科學研究的支持,社會隻是靠一些模糊籠統的標準來判定其優劣,如“熟悉學科知識”“教學行為很專業”“善於溝通”以及“衣著得體”等。當然,這一時期的學校教學還是有所進步的,特彆是針對所有主要學科領域的課程開發,如閱讀課、數學課、社會課和科學課。同時,在幫助我們瞭解人的身心發展與潛能開發以及學習行為如何發生等方麵的重要研究,也都有所突破。
多元和分化21世紀教師最主要一個挑戰是要改革學校,以及改變那種(産生於過去)基於大多數學生都是西歐人的後裔並且都說英語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學生群體的需要。哈羅德·霍奇金森曾寫道:“每一個社會都是建立在人口假設(demographic assumptions)的基礎上的,當這種假設發生改變,正如他們一直不定期地錶現齣來的那樣,結果將是對整個社會造成震蕩。”(Hodgkinson,1983,p��281)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學校曾經經曆過這樣的人口震蕩,而且它將持續影響學校和教師直至21世紀。最為重要的人口改變是那些身為非歐洲後裔,且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同時生活在貧睏中的學生數量的增加。如圖1—3所示,少數族裔在校學生比例已從20世紀70年代的略超1/5增至2007年的44%,而同時期白人學生的比例從78%滑落到56%。絕大多數增加的學生是西班牙裔,尤其聚集在美國西部,在那裏來自非主流文化的學生比重已超過50%(Conditions of Education,200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