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以 问题意识为导向,沿着三条线索的发展,从长时段深 入考察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一、揭 示诗教思想的原初含义、生成语境和社会发生机制, 考掘其如何从一种“私人话语”逐步演进到成为国家 审美意识形态权利话语中的“宏大叙事”,揭示其潜 在的颠覆性。二、探索庄子美学思想中自由的审美境 界追寻与依据自由原则的隐逸,以及这两个方面在宋 代成为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依据过程及其功能与意义。
三、通过支遁佛玄美学思想对于庄玄思想的吸收与融 合,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对于外来思想与本土资源的同 化与创新,到唐代禅宗“南能北秀”顿渐的分别及其 对于唐宋以来中国诗学的影响,揭示佛教特别是禅宗 美学对中国美学的丰富与深化的历史演进与思想建构 历程。
目录
导论
一 从观念史研究到语境化:生成语境视域里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
二 思想、意义的文化网络与新文化史的趋势
三 中国美学研究的愿景与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上编 儒家美学:从个体生命的完美追寻到帝国审美意识形态建构
第一章 孔子美学思想的理想境界、乐观精神及其深远意义
一 “游”:最高的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
二 “乐”:生命的愉悦与坚韧
第二章 简论荀子对儒家诗学思想制度化建构的重要作用——以《诗》的经典化与制度化为例
一 荀子思想的重大影响
二 “诗”的经典化与儒家“诗教”说理论的确立
第三章 儒家“诗教”思想的原本真实
一 他者眼光下对于儒家“诗教”思想的遮蔽及其方法论问题
二 “诗教”思想的历史的还原
三 “儒”的原初(源初)含义与“诗教”理论的提出
第四章 儒家“诗教”理论话语的建构、功能、意义与影响
一 儒家“诗教”理论产生的社会政治与文化思想背景
二 儒家“诗教”理论作为私人话语的最初形成
三 “诗教”理论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权力话语之一部分的建构及其制度性生产
四 “诗教”理论在汉代的广泛运用与成为具有终极依据特征的权力话语
第五章 儒家“诗教”理论的艺术社会学研究
一 “诗教”理论的中国传统文论特质
二 儒的演化与儒家“诗教”理论的提倡
第六章 儒家诗学理论话语与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与颠覆——《诗大序》文本的再认识与再探讨
一 儒家“诗教”理论作为意识形态霸权话语的功能
二 儒家“诗教”理论作为意识形态霸权话语的潜在颠覆性
下编 庄禅美学:个人自由精神的追求与生命的审美超越与深化
第七章 庄子美学:自由的审美境界与审美的超越途径
第一节 自由的审美境界
一 “游”——理想的人生境界与最高的审美境界
二 “游”——审美的生存方式
第二节 审美的超越途径
一 庄子与海德格尔:中西哲学的两种向度
二 “忘”——从审美态度到审美境界
第八章 中国隐逸文化的两种审美类型
一“无道则隐”:依据正义原则的隐逸
二“无为国有者所羁”,依据自由原则的隐逸
第九章 隐逸在宋代的转型与诗性栖居的追寻
一 隐逸文化的转型与自由精神的渴望与追求
二 生命的艺术化与逸的精神的崇尚
第十章 在外来思想与本土资源之间:慧远佛教美学思想的同化、创新与意义
一 在外来思想与本土资源之间的同化与创新
二 宗教实践与审美体验中的“游”的精神
第十一章 支遁佛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 支遁:诗性气质的人生与诗化哲学特征的思想
二 审美境界:从精神世界落实到现实人生
三 “支理”:逍遥游新论
第十二章 诗性栖居的永恒感、可能性与日常化:禅宗美学对中国美学的丰富与深化
一 生死问题与超越途径
二 士大夫的普遍参禅与生死解脱
三 人生诗意化与生死的审美解脱
四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第十三章 “南能北秀”顿渐的分别及其对于唐宋以来中国诗学的影响
一 顿渐的分别与审美意义
二 唐宋诗学的天分与学力之争
第十四章 禅宗美学的人间化与士大夫化
一 禅宗美学的人间化
二 荷泽宗:禅宗美学的士大夫化
三 洪州宗:彻底本土化的禅宗美学的建构
四 分灯禅:晚唐五代后禅宗美学的发展嬗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unll
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