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与胡百华先生的相识缘于一个人,那就是梁实秋先生。作为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对梁实秋先生保持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他的各类著述文字、人格风范、情感世界都进入了我的研究视野。在学理的研究之外,我对梁实秋先生的人格风范非常敬佩,作为一个走过五四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不激不随,雅健通达,为中国知识界提供了一种知识结构完善、人格健全的现代知识分子风范。为了能够取得研究梁实秋先生的鲜活资料,也就是书刊文字之外的感性信息,两年前经朋友介绍,我得以结识梁实秋先生的学生胡百华先生。而在与胡先生的交谈中,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梁实秋先生健全通达的人格魅力因何而成。
在“《新世训》书评”中,梁先生说:“我常常想,一个人生在世上,应该怎样待自己?应该怎样待人?这个问题很繁难,我想许多人根本就不想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是随缘肆应,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临时斟酌决定。我以为这是不对的。我以为我们应该心中先有一个一贯的道理,做人的道理,然后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然后才有‘大德不逾闲’的把握,然后生活才有规律。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在这一方面的著述,*使我个人感兴趣并且深受影响的,是叔本华的那一部Maximsand Counsels。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梁实秋先生所指的书就是胡百华先生所翻译的这本《人生智慧录》。
作者简介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
叔本华以《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其哲学地位,但开始使得世人重视他的著作则是在《补苴论文集》出版之后,而本书则是《补苴论文集》中*精华的部分。叔本华融合东西哲学主流思想,从劝勉世人和实用观点着手,论述人们应该如何看待财富、地位和名声,如何可能地获取成功和幸福。
精彩书评
★我常常想,一个人生在世上,应该怎样待自己?应该怎样待人?这个问题很繁难……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在这一方面的著述,*使我个人感兴趣并且深受影响的,是叔本华的那一部Maximsand Counsels。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
——梁实秋
目录
中文简体版前言刘聪
译者前言胡百华
导言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的所有
第四章 人的地位
第五章 思辨与箴言
第六章 谈人生的不同阶段
代跋The Duty of Happiness
快乐是责任胡百华
附录主要中译专名中西对照
精彩书摘
《人生智慧录(修订版)》:
我们力量所及唯一能做到的事,就是尽力发挥我们个人的品质,让我们从事的事业,能够用上我们的才智,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避免其他的纷扰,因此,我们就得选择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职位、行业和生活方式。
试想,一个孔武有力的人为环境所迫,例如去从事伏案的工作,或是做需要精细手艺的行业,或是做研究、需要用脑力的事,被迫不用他具有的过人的长处,处于这种情况的人,终生都不会快乐的。更为悲惨的命运是,有人具有极高的智力,被迫未得发展或不让使用,而去做他体力可能不济的劳动。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得要小心,特别是在年轻时,要避免胡乱臆断,认为自己具有某种优异的能力。
因为前面所述的第一类的福分,大大地超过其他两类,很明显的,比较明智的途径是致力于维护健康,培养能力,而不是全力赚钱,这一定不可误解为我们可以疏忽赚钱。严格地说,过多的财富对我们的幸福帮助不大。许多富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真正的教化和知识,因此就不具有客观兴趣,让他们有能力参与心智活动。拥有财富能满足某些真正的和自然的需要,除此之外,它其实对我们的幸福所起的作用有限;甚至,还可能有碍幸福,因为维持财富,必然会导致不可避免的忧虑。尽管我们敢说,人的品质比人的财富更有助于他的幸福,然而,人对发财的打算,比之吸取教化,其专心程度何止千倍!你会看到许多人,从早到晚像蚂蚁一样忙碌不堪,为的是增加财富。除了赚钱的方法之外,他什么都不懂。他的心灵是一片空白,因而不能接受其他的影响。心智的最高级的享受,跟他无缘,他无奈就只好沉迷于声色犬马中,任意挥霍,求得片刻的感官享受。如果他幸运,他奋斗的结果会真的发一笔大财,唯钱财始终得留给后人,后人或是把它滚成更大一笔,或是挥霍精光。这样的一生,纵然看来过得有声有色、煞有介事,实际上和其他蠢人一样,被愚昧地浪费了。
这就可以说,“人的自身”对于各人的幸福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一般而言,享有幸福的人并不多,因为大部分不必为生活发愁的人,跟那些终日为衣食奔走的人一样,毕竟同样感到不快乐。他们的心灵空虚,想象力迟钝,精神萎靡,最后是物以类聚,他们就跟同类的人为伍,于是大家一起消遣,追求欢乐,主要就是恣情纵欲,放浪形骸。富家子弟拥有一大笔钱,常常是短期内极度浪费地挥霍一光,为什么?其原因是相同的,根本是心灵空虚,对生存感到烦厌。他来到这世界,外表富有,内心贫乏,他尽力要用外在的财富,企图用从外界所得到的一切,以弥补内心的贫穷,就像一些老人要借少女取暖一样。到头来,内心贫穷的人,外在也同样贫穷。
……
前言/序言
与胡百华先生的相识缘于一个人,那就是梁实秋先生。作为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对梁实秋先生保持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他的各类著述文字、人格风范、情感世界都进入了我的研究视野。在学理的研究之外,我对梁实秋先生的人格风范非常敬佩,作为一个走过五四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不激不随,雅健通达,为中国知识界提供了一种知识结构完善、人格健全的现代知识分子风范。为了能够取得研究梁实秋先生的鲜活资料,也就是书刊文字之外的感性信息,两年前经朋友介绍,我得以结识梁实秋先生的学生胡百华先生。而在与胡先生的交谈中,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梁实秋先生健全通达的人格魅力因何而成。
在“《新世训》书评”中,梁先生说:“我常常想,一个人生在世上,应该怎样待自己?应该怎样待人?这个问题很繁难,我想许多人根本就不想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是随缘肆应,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临时斟酌决定。我以为这是不对的。我以为我们应该心中先有一个一贯的道理,做人的道理,然后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然后才有‘大德不逾闲’的把握,然后生活才有规律。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在这一方面的著述,最使我个人感兴趣并且深受影响的,是叔本华的那一部Maximsand Counsels。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梁实秋先生所指的书就是胡百华先生所翻译的这本《人生智慧录》。
在《影响我的几本书》中,梁先生又郑重提到叔本华的Maximsand Counsels(梁先生译作《隽语与箴言》。至于他为何把叔本华的这本书译为《隽语与箴言》,请参看本书“译者前言”)。虽然他对叔本华的哲学著作读得不多,但这位举世闻名的悲观哲学家所写的这本零零碎碎的札记性质的书却给了他“莫大的影响”。在他看来,叔本华的基本认识是: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痛苦是真实的、存在的、积极的;幸福则是消极的,并无实体存在。没有痛苦的时候,那种消极的感受便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实质的存在。基于此种认识,人生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因为根本没有幸福那样的一个东西。能避免痛苦,幸福自然就来了,梁实秋先生非常赞同叔本华的看法,在《快乐》一文中,他指出,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叔本华的哲学是: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不过在梁实秋看来,避免痛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慎思明辨,更需要当机立断,这就需要历练一种人生智慧。
人生智慧录(修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人生智慧录(修订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