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说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

新民说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爱尔兰] 迈克尔·史密斯 著,彭金玲 译
图书标签:
  • 传记
  • 探险
  • 极地
  • 克林
  • 英雄
  • 人物
  • 历史
  • 科普
  • 地理
  • 传记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701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0247
品牌:新民说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以极地科考与探险人士、机构,极地历史爱好者,探险爱好者为主

1. 名家推荐,见证经典

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总领队位梦华教授倾力推荐;

史上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对此无名者赞誉有加。

2. 一个人,一部英雄时代的南极探险史

汤姆·克林与探险大家沙克尔顿、斯科特等人并肩奔赴南极。其参加南极探险次数之多、行动之惨烈、壮举之辉煌,足以使他的个人传记,匹敌任何一部完整的英雄时代南极探险史。

3. 史料取源探险当事人及航海日志,真实有力

内含大量汤姆·克林、斯科特、沙克尔顿等人的珍贵原始图片及信件资料,材料取自斯科特极地研究所及多位南极探险当事人的口述及回忆材料、航海日志。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爱尔兰籍探险家汤姆·克林,三次远征南极,两次独闯冰雪荒原,一次穿越南乔治亚岛腹地。他见证过被称为探险史上悲壮的斯科特极点冲刺之行,也与沙克尔顿并肩穿越南极大陆,完成伟大的探险壮举。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英雄时代的南极探险史。

本书首次完整呈现汤姆·克林一生的南极之旅,以航海日志、探险当事人与克林家人的回忆,以及斯科特极地研究所文献等一手资料为依托,真实还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征服南极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

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爱尔兰籍极地探险史研究者,著有多本极地探险题材畅销书,包括奥茨船长传记、詹姆士·沃迪爵士传记、汤姆·克林传记等。本书中,他为无名英雄立传,让汤姆·克林成为爱尔兰家喻户晓的名字,让世世代代的爱尔兰儿童铭记一个英雄的传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假如人的一生只能阅读或购买一本极地探险的书,迈克尔·史密斯的这本无疑是上上之选。

——《沙克尔顿学院学报》(极地探险刊物)

汤姆·克林是一位伟大的极地探险家,他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毅力,无所畏惧。

——埃德蒙·希拉里爵士(人类史上首位征服珠峰的探险家)

汤姆·克林是一位天才探险家……之所以鲜为人知,是因为在探险过程中,他很少写信,历险归来后也很少讲述。然而,他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的探索精神,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所以不应被遗忘。

——位梦华(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总领队)

这是对一位爱尔兰籍极地探险家的礼赞。迈克尔·史密斯的这部精彩传记,终于让汤姆·克林获得了应有的赞誉——与南极探险英雄时代声名卓著的探险家同处聚光灯下。

——乔纳森·沙克尔顿(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的亲戚,南极专家)


目录

推荐语(位梦华语)


致中国读者


前言


001 第一章 农家少年 / 贫穷单调的乡村生活,造就了少年克林坚毅、独立、果敢的性格与无限的冒险精神。



010 第二章 命运初现 / 贝克逃跑。海员克林加入斯科特率领的人类历史上的首支南极远征队。



025 第三章 驶向未知 / 1902年2月,“发现号”探险队在麦克默多湾附近建立大本营哈特角。



036 第四章 冰上家园 / 两支六人分队试图行进40英里穿越大冰障,奔赴克罗泽角。乔治·文斯不幸葬身罗斯海。



048 第五章 进军冰原 / 斯科特首次深入南极大陆,沙克尔顿腿部冻伤先行返回。“发现号”被困浮冰群,探险队在南极度过了两个严冬。



064 第六章 重返南极 / 1910年4月,斯科特率领“特拉诺瓦号”再次向南极进发。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也踏上南极点的征服之旅。


077 第七章 设立补给站 / 13人的小分队出发,沿行进路线设置三处补给站。回返途中,克林孤身勇闯浮冰群,挽救了鲍尔斯与杰拉德的生命。



097 第八章 希望与计划 / 南极科考受挫。凛冬将尽,斯科特一行整装待发。



106 第九章 斯科特最后的远征 / 斯科特、塔夫·埃文斯、威尔逊、鲍尔斯、奥茨五人组成小分队,准备向南极点冲刺。



126 第十章 生死之旅 / 克林徒步18小时穿越大冰障,只身赶往35英里外的埃文斯角寻求援助,从死神手中救回了拉什利与生命垂危的泰迪·埃文斯。



152 第十一章 悲剧上演 / 挪威阿蒙森率先抵达南极点,给了斯科特致命一击。返回大本营的途中,斯科特五人小分队全部遇难。



161 第十二章 致命抉择 / 克林与拉什利、泰迪·埃文斯的三人援助分队在贝德摩冰河顶部先行返回。埃文斯死里逃生。



169 第十三章 绝望搜救 / 杰拉德率领的营救队与斯科特失之交臂。八个月后,搜救分队找到了遇难者遗体。



183 第十四章 勇者归来 / 克林成功营救同伴的壮举赢得世人称赞,被誉为极地探险史上“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篇章”。



190 第十五章 来自冰原的呼唤 / 克林加入沙克尔顿的“横越南极之旅”,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冒险精神的行动。



203 第十六章 被困浮冰 / 沙克尔顿一行被困威德尔海的浮冰群。“坚毅号”几近崩溃。队员们被迫收拾物资,弃船,登上浮冰。



216 第十七章 随冰漂流 / 六个月的海上漂荡,28名队员随浮冰漂流2000英里。浮冰融化,三条小船下水。



231 第十八章 劈波斩浪 / 一连七天漫无目的漂泊之后,沙克尔顿与克林驾驶“威尔斯号”,在悬崖下方发现一处海滩,登陆象岛。



241 第十九章 命悬一线 / 沙克尔顿决意率领克林在内的5名队员前往南乔治亚岛寻求援助。22名队员留守象岛,等待救援。



251 第二十章 史诗之旅 / 艰难航行17天后,“凯尔德号”一行六人登上南乔治亚岛的南海岸线。



264 第二十一章 穿越南乔治亚岛 / 36小时40英里的生死行军后,沙克尔顿三人成功抵达斯特罗姆内斯湾。



284 第二十二章 难以置信 / 沙克尔顿、沃斯利、克林三人都坚称,穿越南乔治亚岛腹地时有“神秘第四个人”陪伴。



291 第二十三章 返回象岛 / 8月30日,沙克尔顿率领“耶尔乔号”抵达象岛。被困128天后,22名同伴获救。




302 第二十四章 生死之间 / 持续12天的智利欢庆活动结束后,沙克尔顿出发寻找“极光号”队员。



309 第二十五章 战争荣誉婚姻 / 克林与尼尔喜结良缘。在罗塞斯港受伤后,克林从海军退役。



318 第二十六章 南极酒馆 / 克林在家乡开办南极酒馆,后来应埃文斯之邀重登舰艇,此后再未远行。



329 第二十七章 缅怀 / 查尔斯·弗伦德拍摄电影《南极的斯科特》,向“特拉诺瓦号”探险英雄致敬。



332 致谢



336 译后记
















精彩书摘

绝望搜救


埃文斯角的队员们密切关注着眼前南方的地平线,希望能看到远方哈特角发送的极点冲刺探险团队平安归来的闪光信号灯。3月17日(奥茨自杀的那天),切利•杰拉德推测,斯科特一行可能会在3月26日安全返回,也就是克林到达哈特角的五周后。他写道:


那时我们非常焦急,但是我觉得还不至于惊慌失措,他们或许还能平安返回。


…………


1912年的冬天,对于留守埃文斯角的探险队员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坎贝尔上尉率领的六人北部分队,后者被困在阿代尔角,和众人失联已久。众人决定,营救分队在九月或者十月启程。


第二件要事就是搜寻极点冲刺团队中故去同伴的遗体,尽管有人认为这会非常浪费时间。一些人还担心,丧生的队员中很可能有人在走下危险重重的贝德摩冰河时跌落冰隙而尸骨无存。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同意先搜寻遇难同伴的遗体,这样至少可以确定哪些同伴抵达过极点。


虽然阿特金森也是一名海军军官,然而他并不像斯科特那样行事死板、隐秘。他的一个新举措就是和整个度冬团队一起商讨春天的行军计划。众人就两个备选方案反复讨论——要么寻找坎贝尔被困的团队,要么搜寻极点冲刺团队的遇难遗体。一番公开探讨之后,他们决定先去寻找极点冲刺团队的踪影。用切利•杰拉德的话说就是,放着活人不管,先去寻找死人。


很快,太阳消失,冬季来临,天气明显比往年更加恶劣。根据记录,气温常常降到零下50华氏度,风速也高达89英里每小时。一场持续了整整八天的暴风雪把队员们的小木屋吹打得摇摇欲坠。


与一年前相比,如今木屋里的条件已经好多了。15个人住在原本为25个人安排的房间里,而且食物充足,那些曾经困扰过他们的难题仿佛都被猛烈的暴风雪吹走了。尽管如此,队员们的情绪仍然沉闷压抑。一想到眼前恶劣的天气条件,种种冒险计划顿时就烟消云散了。定期收集科学数据、讲座、美味的饮食以及接下来南行的准备工作,让大家度过了一个相对舒服、安逸的冬天。


只要天气稍一好转,探险队员们就会想方设法地组织各种活动。他们会聚在木屋内玩各种游戏,比如纸牌、国际跳棋和桌球。克林还奋力赢了一局台球赛,格兰说这种比赛是“治疗士气低下最好的药物”。6月22日,与往年一样,伴随着丰盛的大餐、有趣的派对游戏和一棵人工圣诞树,冬至节的庆祝活动如期举行。


一个月后,克林剃掉胡须以庆祝他35岁的生日。他发现,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雪橇季节,探险队员的饮食发生了重大变化。自泰迪•埃文斯患上可怕的坏血病后,阿特金森考虑到整个极地团队的健康,于是下令队员们每天都要吃一个洋葱,防止坏血病的侵袭。格兰回忆: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坏血病,还能多提供一种食物。无论如何,队员们会觉得,他们不必再吃瘦身餐了。此刻,整间木屋里弥漫着洋葱的味道。


8月下旬,太阳重新出现在了南极上空。南行的准备工作也加快了速度,食物和装备都装上了雪橇。随着气温回暖,队员们还进行了更多的户外锻炼。10月中旬,他们开始将马匹饲料运往角落营,那里靠近克林当初为挽救埃文斯的性命而勇敢独行的出发地。“特拉诺瓦号”曾经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部队那儿带来了七头骡子。这是斯科特下令带来的。最初的想法是,要是第一次极点之旅失败,他将准备借助这些骡子发起第二次远征。如今,这些骡子却有了截然不同的用途。


1912年10月29日,搜救分队离开埃文斯角往南行进,此行的任务是要获取斯科特五人最后冲刺的残酷真相。


像往常一样,克林带着一头叫作“王妃”的骡子。与他同行的有怀特、格兰、纳尔逊、胡珀、威廉森、基奥恩和拉什利。阿特金森、切利•杰拉德、迪米特里率领的狗队于11月2日紧随其后。晚上的冰面更加坚硬,所以他们选在夜间行军,以每天12英里的速度赶往一吨站。


没有人知道此时克林和拉什利内心的想法。就在几个月前,他们还在穿越凶险莫测、茫茫无际的冰雪荒原,一路上与极端残酷恶劣的天气以及脚下的凶险路况搏斗。即使对于勇敢的探险队员来说,残酷无情的大冰障也是十分可怕的。一想到自己当初差点与此刻正在寻找的同伴的尸体一起躺在荒凉的大冰原上,他们就有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他们的内心感受被地质学家德伯纳姆记在了日记中。在漫长的冬季寒夜,他曾多次和克林(还有其他人)围坐在一起讨论大冰障的凶险。当时,德伯纳姆正聊着在南极度过第二个冬天的可能性,他写道:


有件事情非常明显——对大冰障的惧怕心理普遍存在。当硬汉克林和拉什利说,如非必要,他们真的极不愿意在大冰障上行走,这表明大冰障非常可怕。


幸运的是,搜救分队一路上有惊无险。尽管天气寒冷,气温下降到了零下20华氏度,这两支分队前行缓慢,但终于在11月11日深夜赶到了一吨站。直到现在,仍然有善良的同伴抱着一线希望,盼着斯科特他们能避开残酷的现实,盼着能发现他们活着的身影。格兰事后回忆:


越靠近,我们的心跳就越快。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希望,在狗队离开之后,斯科特他们曾经到过这里。然而,我们并没有在这个补给站发现有人停留过的痕迹。


第二天,11月12日,他们启程,继续往南深入11到12英里。就在行程快要结束之际,克林率先注意到,前方半英里以外的一堆积雪上方竖立着一根黑色旗杆。基奥恩原以为那是去年扎营留下来的一根废弃的竹竿。怀特踏着滑雪板驶向目标物。那是一顶帐篷的顶端——他们找到了极点冲刺团队。


在这顶小小的绿色帐篷里,搜救队员发现了三具遗体。斯科特安静地躺在中间,两旁是威尔逊和鲍尔斯。睡在斯科特左侧的威尔逊,双手整齐地放在胸口。斯科特的睡袋口开着,手搭在好友威尔逊身上。帐篷里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斯科特身边摆着一袋茶叶和一些烟草。人们还在他的肩膀下面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钱袋,里面装着三个笔记本。遗体旁边放着遗书。


南极的酷寒使得斯科特的皮肤变成了黄色,看上去暗淡无光。格兰说,他们身上“到处是冻伤的痕迹”,这真是“可怕的一幕”,“显然,最后一刻非常难熬。他的皮肤已经变成了黄色,身上到处都是冻伤”。


搜救队员被这一幕惊呆了。威廉森说:


我留下了眼泪,我知道其他人也都饱含泪水。


阿特金森要求大家一个一个去帐篷里检视遗体,确保对眼前悲惨的一幕没有争议。威廉森回忆,那是“非常骇人的一幕”,格兰也特别伤心,不得不走出帐篷。


十个月前,与斯科特痛苦地挥手道别的克林眼中再次噙满了泪水。尽管当时没能入选极点冲刺团队让他特别失落,但是这次这个善良的爱尔兰人更是完全无法隐藏内心的悲伤。他曾忠心耿耿地为斯科特效力十余年,而后者如今却丧生冰原,他怎能不悲痛伤心?在后来的一封信件中,克林这样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痛:


我痛失了一位挚友。


克林走进帐篷,近距离目睹了斯科特三人的遗体,泪水再次夺眶而出。这位大个子爱尔兰人俯下身,亲吻了斯科特的前额。多年后,克林回忆起这伤痛的一幕,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我是搜救团队中的一员,去搜寻他们最终的安息地。1912年11月15日,在离一吨站大约14英里的地方,我第一个发现了他们。我注意到有一顶像帐篷一样的东西,因为在我右边400码的地方有一根旗杆。走进帐篷,我发现威尔逊和鲍尔斯躺在睡袋里,而可怜的斯科特却没有,这表明他是最后一个去世的,他还把两位同伴安置在了睡袋里。他们像英国绅士那样辞世了,尽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选择服用药物来结束生命。


尽管哀痛万分,克林还是马上镇定下来,努力保持风度。克林走到了格兰身旁,向他传达了一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消息——在阿蒙森的带领之下,他的挪威团队率先到达了南极点。







前言/序言

致中国读者


/ 迈克尔·史密斯 //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盛极一时,当时世界上的几大霸主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殖民扩张。通过引领殖民扩张,英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同时它还与法兰西、德意志、俄国联手,在非洲、亚洲以及中东获得了新的广阔领地。同一时期,日本也从长达250年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崛起,开始向海外扩张,而美国也首次成为殖民强国。


到了19世纪末,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方都已绘入地图,但南极大陆却仍然遥远而神秘,少有人问津,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人见过这块大陆。直到1895年,人类才真正踏上南极大陆。当时,许多大国都雄心勃勃,渴望在南极探险活动中占得先机,英国也决心在这场竞赛中争得第一。


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探险在英国非常流行。当时,探险家李文斯顿、史丹利和伯顿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们的名望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政客。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探险家的传奇故事为题材,报刊杂志也图文并茂地讲述探险家在极地和荒漠的冒险经历。为了筹集探险经费,一些探险家甚至向流行时报预售他们日后探险之旅的独家报道权。


汤姆·克林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时代。他出身寒微,最初在海军部队谋得一份差事,这使他的生活水平大为改善。19世纪末的英国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即便只是一名普通的海员都会受人尊敬,被看成在服“高级军役”。


爱尔兰本身没有悠久的探险历史,不过,一位叫布伦丹的爱尔兰僧侣,曾经在公元6世纪横渡大西洋,也许早在哥伦布之前发现了新大陆。


从12世纪起,爱尔兰就被英国持续统治了近800年,因而它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探险历史。然而,英国探险队中的许多重要人物却来自爱尔兰。19世纪20年代,爱尔兰人爱德华·布兰斯菲尔德是正式发现南极大陆的第一人;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人弗兰西斯·克罗泽船长带领“惊恐号”,绘制了南极大陆大部分区域的地图;赫赫有名的南极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也出生于爱尔兰。


小学时,我曾经阅读过斯科特船长最后探险队的故事,当时我就注意到了汤姆·克林这个人。多年来,我查阅了有关极地探险的许多资料。我发现,在有关斯科特或者沙克尔顿的书中,克林的名字频频出现。但是,当我想找出一本有关克林生平的专著时,却发现这样的书并不存在。于是,我决定自己动手写一本。直到那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没有人为汤姆·克林作传。


首先,我发现汤姆·克林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探险中也从没有写日记或书信的习惯。这意味着可供作者利用的原始资料非常少。其次,由于20世纪20年代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影响,汤姆·克林很少对其他人讲述自己的探险故事。他认为任何与英国政府有关的事情都是极其危险的。尽管他是一位探险家,但探险却是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进行的。他那当警察的哥哥科尼利厄斯就遭到革命分子的枪杀,原因是科尼利厄斯为英国部队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克林不能向他人讲述自己在南极的传奇经历,甚至他的家人对此也不甚了解。1938年,克林因病去世,他将这些传奇经历带进了坟墓。留给爱尔兰历史的,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背影。


一方面,原始资料少得可怜,另一方面,尚在人世而又能清楚回忆起克林的人并不多,因此我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来调查并书写有关汤姆·克林的人生经历。我还从档案馆搜集了大量资料,试图从克林同事的书信和日记中找出他们对克林的描写和记录。


我很幸运,眼前的这本书能够成为爱尔兰的最佳畅销书。同时,在克林的故乡,他的雕塑也建成了。如今,克林已经成了爱尔兰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故事也首次进入校园,被讲授给爱尔兰儿童。


就我个人而言,最值得自豪和夸耀的就是帮助汤姆·克林这位英雄获得了应有的认可和赞誉,能让世世代代的爱尔兰儿童了解到一个伟大人物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敦煌不仅属于学界,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要“继续敦煌”,实有必要让敦煌走出学界,走进大众。

评分

不错不错,价格合理,内容好,拿京豆,限制字数真麻烦

评分

物流很快,包装严实没有破损。纸质很好,不错,是正品。一直相信东京!

评分

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爱尔兰籍极地探险史研究者,著有多本极地探险题材畅销书,包括奥茨船长传记、詹姆士·沃迪爵士传记、汤姆·克林传记等。本书中,他为无名英雄立传,让汤姆·克林成为爱尔兰家喻户晓的名字,让世世代代的爱尔兰儿童铭记一个英雄的传奇。

评分

京东的物流一直都很好,非常快,何况春节期间还能送货,真的太不容易了~嗯~现在的包装比以前好很多,书籍也被保护得很好~非常满意~广州师大的书一直都很喜欢~春节期间的书单~慢慢看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 物流公司 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评分

雷蒙德•瓦克斯(Raymond Wacks),香港大学荣休教授。1986—1993年担任香港大学法律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理论和人权理论,尤其精于隐私保护理论研究,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权wei。

评分

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爱尔兰籍极地探险史研究者,著有多本极地探险题材畅销书,包括奥茨船长传记、詹姆士·沃迪爵士传记、汤姆·克林传记等。本书中,他为无名英雄立传,让汤姆·克林成为爱尔兰家喻户晓的名字,让世世代代的爱尔兰儿童铭记一个英雄的传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