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正版全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
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的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物理、化学,以及民俗、艺术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作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还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五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内容提要: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
第二节 道教学术思想的渊源
一、黄帝先后时期学术思想的初步规模
二、三代(尧、舜、禹)时期天人合一思想的规模
三、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演变
四、周穆王西征与神仙故事的起源
第三节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
一、泰汉时期的道家与神仙
二、汉初内用黄老的文景之治
三、汉武帝与神仙方士
四、东汉重视图谶开启道教的先声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
一、诸山道士时期
二、张道陵的创教时期
三、魏伯阳的弘扬神仙学术
四、黄巾张角的旁门左道
五、汉末著名的道士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道家
一、许旌阳的丰功伟绩
二、抱朴子的富贵丹砂
三、魏晋玄学与道家思想
四、道佛思想的冲突与调和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长
第一节 北魏时代道教的定型与道佛之争
崔浩的弘扬道教与排佛
第二节 南朝的道教与陶弘景
陶弘景调和道佛的主张
第四章 道教的扩张
第一节 唐初开国与道教
一、唐高祖的尊奉道教
二、唐太宗与道佛两教
第二节 新兴道教的吕纯阳
第五章 道教的演变
第一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
第二节 宋代的皇帝与道教
一、宋真宗神道设教的动机
二、道君皇帝宋徽宗
第三节 正统道教南宗的崛起
一、张紫阳的丹道
二、白玉蟾与朱熹
第六章 宋元时期新兴的道教
第一节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一、创始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的事迹
二、丘长春与成吉思汗的因缘
三、丘长春如何感化成吉思汗
第二节 元代敕封天师道与其他
普及民间道教观念的两部书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一节 明太祖与周颠
第二节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
第三节 明世宗与陶仲文的前因后果
第四节 明末清初道家派别的分支
第五节 康熙雍正与道教
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
第二节 当代学人研究道教学术的活动
一、影印《道藏》的发起
二、《道藏精华录》的编辑
第三节 研究道教学术的人士
一、刘师培的《读道藏记》
二、陈撄宁的实验丹道
附录:
海内外道教士之统计
台湾省道教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任务
第三章 会员
第四章 组织及职权
第五章 会议
第六章 经费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缘启
精彩书摘
三、魏晋玄学与道家思想
大凡言中国学术思想或哲学史者,对魏、晋人的“清谈”与“玄学”,皆列为中国文化演变的主题。关于“玄谈”兴起的背景,多数认为由于政治环境与思想风气所形成,大都忽略两汉、魏、晋以来朝野社会,倾向求仙的风气,与神仙道士等解释“三玄”之学,如《周易》、《老子》、《庄子》的丹经思想。能知此者又不通于儒家的俗学,明于彼者又不识道家的丹诀,故不两舍而不言,就偏彼而重此。倘若更能了解汉末、魏、晋以来神仙道士的思想,久已占据人心,且具有莫大的潜力,那对于魏晋“玄谈”兴起的原因,就可了如指掌了。
汉末、魏、晋时代,上至帝王宫廷,与士族巨室,下至贩夫走卒,由于世家宿信仙人的观念,已相沿成习,犹如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十之八九,世家传统,都是信仰佛道两教。但身为知识分子,读书为求明理,且心存君国,志在博取功名官爵,要求富贵而兼神仙,毫无疑问必为背道而驰。而传统思想习惯,又已深入人心,虽心向往之,在表面上,又不得不加驳斥自以鸣高。于是神仙道士们所提倡“三玄”之学,一变而为空言理论的“清谈”,乃是势所必然的演变,何况时衰世乱,避世避地既不可能,而当时佛教还未普遍建立规模,所以也无从逃佛逃禅,犹如五代人才的脱屣轩冕,相率入佛。与其说“玄学”的兴起,由于哲学思潮的刺激,毋宁说是魏晋知识分子对于神仙道士追求形而上的反激。例如曹魏建安父子兄弟的著作,已可窥见汉末因玄想而引起的旷达意境。他如东晋的世家士族,若王谢等家,也都是崇奉道士们的道教,如《晋书·王羲之传》称:
羲之次子凝之,为会稽内史。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孙恩之攻会稽,寮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静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孙恩所害。
又如谢灵运儿时,其家为求其易育,曾寄养于天师道的治所。他如东晋诸名士的学术思想,不入于道,即接受新兴的佛学,大体只有成分多少的分别,并非绝无影响的可能。
东晋范宁常谓王弼、何晏之罪,深于桀纣。如云:“王何蔑弃典文,幽沉仁义,游辞浮说,波荡后生,以至礼乐崩,中原倾覆,遗风余俗,至今为患,桀纣纵暴一时,适足以丧身覆国,为后世戒。故吾以一世之祸轻,历代之患重,自丧之恶小,迷众之罪大也。”
其实,以“玄学”或“玄谈”的兴起,一概归之王弼、何晏,未免过分,且亦不明其思想渊源之所本,殊非笃论。但自“玄谈”兴盛,使道家论神仙丹道的学术,在思想上,更有理论
的根据与发挥,形成为后来道教的哲学基础,实由“玄学”而开辟其另一途径。
四、道佛思想的冲突与调和
当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与佛经翻译事业,已开展其奔腾澎湃之势,西域佛教名士如支谦、支亮、支遁等人,留居中国,且与魏、晋时期国内诸名士,都有密切交往,学问切磋,也彼此互有增益,事载于佛道两教典籍者,姑不具引。即在六朝笔记《世说新语》中,亦可知见一斑。国内佛教名僧如道安、僧肇等辈,都是深通中国文化如“三玄”等学,甚之,援道家名辞理念而入佛学,乃是非常普通的事实。初在庐山创建净土宗的慧远法师,原本修习道家,后来服膺佛教,创念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法门,与道家的栖神、炼神方法,又极类同。西域来华名僧如鸠摩罗什,对于老、庄之学,尤其熟悉,故翻译佛经,引用“道”、
“功德”、“居士”、“众生”等名辞,如数家珍,也都是采用儒道本不分家的道家语,此在中印文化思想的交流,佛、道两教教义的调和,已理有固然地走上融通途径。至于修炼的方法,佛教禅定之学,与道士修炼内丹之方,其基本形式与习静养神的根底,完全形似。佛家出家观念,与道家避世高蹈的隐士观念,也极相同。佛家密咒、手印与道术的符箓法术,又多共通之处,于是融合禅定,瑜伽、丹道而为一的后世正统道家内丹修炼方法,便于此时深植种子。
从以上的引述,已可简略窥见魏、晋道家的风气,由汉末的演变,积极趋向形成道教为宗教的路线,约可归纳为两个原因:(一)时衰世乱,政局不稳,战争频仍,地方势力的割据形势,与依附众望所归的士族集团以自保者,随处有人。高明之士,如许旌阳、慧远等人,有鉴于黄巾张角之流的行为,但取宗教的思想与方法,作为避地高蹈,保境安民的教化,自然而然形成为一共同信仰的力量。同时自张道陵、张鲁子孙所创的五斗米道,渐已成为具有历史性的组织,渐渐与各种道派合流,形成后来道教的具体力量,也是势所必然的结果。
(二)佛教思想的传入,使有识之士,对于神仙道士的超神入化之说,愈有信仰研究的兴趣。且鉴于佛教的教义与修证方法,具有系统而理论有据,于是谈玄与修炼丹法,也渐求洗炼而趋于有理论的根据,与有系统的途径,如葛洪对丹道的汇编而著《抱朴子》。他如嵇叔夜著《养生论》,为后世道士取为神仙可学的资料。慧远著《神不灭论》,后来影响南朝沈约之作《形神论》、《神不灭论》,亦为后世道家取为神仙理论的张本。
总之,中国文化,自上古而至周、秦时期,由儒、道本不分家开始。再由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分家,使道家与方士的众术脱颖而出。复由汉末、三国而至魏、晋时期神仙方士的蜕变,渐渐形成北魏时期扩张而成的道教,在政治地位上,正式与佛教互争宗教的教权。由于以上的简引略述,大致已可见其概况。
前言/序言
凡言中国文化学术或哲学思想史者,虽皆相提并称儒、释、道三家之学为其主流,而读历来著述及近今撰作,有关道家学术,大抵仅及于老、列、庄诸子书之思想范围,未能周罗道家学术之全貌,深引为憾。近年以来,欲就研究之心得,笔之于书之心颇切,然初步构思
其系统,牵涉过广,既恐学力有所未逮,又虑见诸文字,须积数年之功,累百余万言之力方能蒇事。因循延宕,终无所成。今于溽暑中仓促完成斯稿,实不免有敷衍塞责之处,至为悚栗。
清儒纪晓岚谓道家为“综罗百代,博大精微”,信为笃论,然其所言曰道家,实无涉于道教也。盖自两汉以后,道家一变而集于道教,亦正因其“综罗博大”之故,不免流于“杂乱怪诞,支离破碎”之弊。故言道教学术与其原本道家异同变易之关键,诚不易于缜密分疏。今就所述立言大意,稍加提要,俾知其未尽诸端,尚有待于他日之补苴。
本文共分为八章,皆以道教发展史为中心。因欲说明道教学术之本原,故首先简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学并不分家之要点。其次,略述周末学术分家,神仙方伎与老、庄等道家思想混合,为汉末以来道教成长之原因。复次,引述魏、晋、南北朝以后至于现代道教之发展,及与道家不可或分之微妙关系。虽其内容本质,原为不一不异,但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之方向,毕竟有其严整之界限。唯因包罗牵涉太广,不能尽做详论,但择其大要,及其演变过程之一鳞片爪,俾读者借此可以窥见概略,并以提供研究者知所入手,抑亦由此而了解秉中国文化创立之道教为何事而已。至于道教与道家学术内容,以及旁门左道等流派演变,有关于中国社会问题者,皆未及言。挂一漏万,有待他日专书之补充。至于末章述及现代在台湾道教会及海内外道教活动之资料,统由赵家焯先生所供给,并此以志谢忱。
南怀瑾作品集(新版):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南怀瑾作品集(新版):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谁的还算不错,有一定的启发性,值得一看。
评分
☆☆☆☆☆
老铁,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虽然以有限之生命畅游无限之书海必败无疑,但是生命不息买书不止。一如既往地支持京东,喜欢京东物流的速度,618买买买,再也收不住手了,哈哈哈。。。
评分
☆☆☆☆☆
物流很快,过年时节隔日都能收到。书很好,拿到书就读了起来,半天时间过去都感觉不到。
评分
☆☆☆☆☆
书籍都是在京东买的,寒假了孩子需要读的书籍,已经买了两次了,送货还是快,会继续支持京东!
评分
☆☆☆☆☆
因本人学识及修证有限,且全书还未通读,故就其内容不敢且无资格妄加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书印刷质量还是比较不错的,有时间会仔细读一读。书的厚度如照片(接近一元硬币)。
评分
☆☆☆☆☆
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
评分
☆☆☆☆☆
在运输过程中有磕碰,还没看完,等以后追评
评分
☆☆☆☆☆
国学能称师者古魏晋王弼,明末船山王夫之,近仅南怀瑾大师而已。晚清章太炎、刘师培、黄侃皆重经论好小学强缴文。有攻讦南大师学术水平低,多以论语别裁为例,心暗窃,大师慧智近大道故道、佛之修才为其本真,儒学实非其长不入其心也。*宝170一套多为盗版,正版纸质厚挺微黄,封面布纹纸有凹凸纹理,黑色手写体南怀瑾为阴印,灰色南怀瑾为阳印专色过胶。
评分
☆☆☆☆☆
国学能称师者古魏晋王弼,明末船山王夫之,近仅南怀瑾大师而已。晚清章太炎、刘师培、黄侃皆重经论好小学强缴文。有攻讦南大师学术水平低,多以论语别裁为例,心暗窃,大师慧智近大道故道、佛之修才为其本真,儒学实非其长不入其心也。*宝170一套多为盗版,正版纸质厚挺微黄,封面布纹纸有凹凸纹理,黑色手写体南怀瑾为阴印,灰色南怀瑾为阳印专色过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