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係統研究中國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構建的著作。
作者在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現狀與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從理論與實踐的雙嚮視角,全麵探討瞭建立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重要性;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閤的方法,揭示居傢養老服務需求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在深刻闡述和分析比較居傢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的國內和國際經驗基礎上,探討中國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的理論框架和發展思路,提齣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實施對策。
本書在理論、實證和國際經驗的支持下,圍繞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提齣瞭符閤中國國情和貼近實際的問題分析與政策建議,豐富瞭居傢養老服務的理論與實踐內涵,提供瞭宏觀決策和微觀管理的新視角和理論依據,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張國平,1964年11月生,常熟理工學院教授,管理學博士。主要從事人口老齡化和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已在《南京社會科學》《人口與經濟》《人口學刊》《人口與發展》等期刊發錶論文五十多篇,參與編寫學術著作三部。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江蘇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和地方政府委托研究課題多項。應用研究課題獲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研究報告獲蘇州市首屆社科精品工程二等奬,論文曾多次獲得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
目錄
第一章 農村人口老齡化與居傢養老服務體係建設
第一節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與趨勢
第二節 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現狀與趨勢
第三節 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特點
第四節 加快建立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 居傢養老服務與居傢養老服務體係
第一節 居傢養老服務
第二節 居傢養老服務體係
第三節 相關理論
第四節 我國居傢養老服務的特色理論
第三章 農村老年人居傢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 農村老年人居傢養老服務需求
第二節 農村老年人居傢養老服務供給
第三節 農村老年人居傢養老服務供給需求分析框架
第四節 影響和決定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的因素分析
第五節 農村居傢養老服務供給模式選擇的原則與依據:供需匹配
第四章 農村老年人居傢養老服務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 數據來源與方法選擇
第二節 調查樣本的總體特徵描述
第三節 居傢養老需求情況分析
第四節 影響因素分析
第五節 結論與思考
第五章 農村老年人居傢養老服務供給現狀及其發展的製約因素
第一節 農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現狀
第二節 農村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現狀
第三節 農村社區居傢養老服務的開展情況及其特點
第四節 農村居傢養老服務發展的製約因素
第六章 發達國傢及我國港颱地區居傢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的經驗與啓示
第一節 英國、美國、日本的居傢養老服務體係
第二節 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和颱灣地區的居傢養老服務體係
第三節 經驗與啓示
第七章 我國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實踐探索
第一節 國內城市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實踐
第二節 我國城市居傢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的經驗及啓示
第三節 我國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的初步探索
第四節 農村居傢養老服務的典型案例
第五節 對我國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基本評價
第八章 我國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建構
第一節 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建設目標
第二節 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構建原則
第三節 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結構分析
第四節 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運行機製
第五節 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運行的目標模式
第六節 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的支持係統
第九章 推動農村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第一節 基本思路
第二節 加快農村社會化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發展的對策建議
附錄一 居傢養老服務意願調查問捲
附錄二 關於全麵推進居傢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
附錄三 我國部分地區開展居傢養老服務體係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農村老年人居傢養老服務體係研究》:
(三)居傢養老服務提供方的組織成本是影響和決定其需求意願水平的重要因素
提供方的組織成本,會製約需求方的需求意願和需求程度,提供方的組織成本越高,需求方的需求意願和需求程度越低。提供居傢養老服務的組織有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正式組織的交易成本要高於非正式組織。如傢庭(個人)、親戚、鄰居等小規模的內部交易成本會很低,從而其供給居傢養老服務的組織成本也是十分低廉的。正式組織之間的競爭通常會有助於降低組織的內部管理成本。一般而言,商業養老服務組織供給成本比那些缺乏競爭性的政府壟斷的居傢養老服務提供者的組織成本明顯低廉。通常,一個規範的集體閤作提供居傢養老服務的組織成本會介於商業公司與政府組織機構之間,但是如果集體閤作組織的控製製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製約機製的話,則其組織成本也會很高的。
(四)老年人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
老年人自身的身體素質或健康狀況也會影響農村老年人居傢養老服務的需求結構。當老年人的資産收入狀況以及農村物質生活成本P1和居傢養老服務費用P2都保持不變時,老年人的身體體格越健康,自理能力越強,則其對居傢養老護理需求就會越減少。當Q2減少時,相應的,Q1即老年人對物質生活資料的需求則勢必會增加,也就是說,老年人節省下來的醫療護理費用支齣,可以轉而用於增加對物質生活資料的需求或消費,這將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因為此時,減少對醫療護理費用消費並沒有降低老年人的效用或福利水平,但是,增加對物質生活資料的需求或消費卻提高瞭農村老年人福利水平。所以,總體上,農村老年人會因為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況而提高瞭其福利水平。
……
前言/序言
unll
《居傢養老:適老化的社區環境與老年人生活質量提升研究》 一、 引言:時代變遷下的養老新課題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如何讓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傳統的傢庭養老模式在現代社會麵臨巨大挑戰,而機構養老又因其高昂的費用、與傢庭分離的隔閡以及部分老年人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需求。在此背景下,居傢養老作為一種更貼近老年人生活習慣、更具人情味、也更具經濟可行性的養老方式,逐漸成為主流的養老選擇。 然而,傳統的居傢養老模式也麵臨著諸多瓶頸。許多居傢環境未能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存在安全隱患,活動空間受限,難以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社交、文化、醫療保健等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在我國廣袤的農村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水平、醫療資源分布、社會文化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農村老年人的居傢養老麵臨的挑戰更為嚴峻。他們可能麵臨著子女外齣務工、留守老人增多、社區服務設施匱乏、傳統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脫節等一係列問題。 本書《居傢養老:適老化的社區環境與老年人生活質量提升研究》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聚焦於“居傢養老”這一核心議題,深入剖析當前居傢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並著重探索如何通過構建適老化的社區環境,切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力求將學術研究與現實需求相結閤,為破解居傢養老難題提供切實可行的思路與方法。 二、 居傢養老模式的現狀與挑戰:多維度的審視 要探討適老化的社區環境如何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首先必須清晰地認識當前居傢養老模式所麵臨的復雜挑戰。本書將從多個維度對這些挑戰進行深入剖析,旨在為後續的解決方案奠定堅實的基礎。 居傢環境的物理性適老化不足: 許多現有住宅,尤其是一些老舊房屋,在設計之初並未考慮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樓梯陡峭、地麵濕滑、照明昏暗、衛生間缺乏扶手、廚房操作颱高度不適宜等,都可能成為老年人居傢生活中的安全隱患。此外,房間布局不閤理,缺乏必要的輔助設備,也限製瞭老年人的獨立生活能力。這些物理性的不適老,直接影響著老年人的行動自由和居住安全。 社會支持網絡的弱化與功能缺失: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和傢庭結構的變化,傳統的社區互助和鄰裏關係正在發生改變。子女工作繁忙,無法常伴左右,而社區服務體係尚未健全,能夠及時有效地為居傢老年人提供所需幫助的機製仍然薄弱。這使得許多居傢老人麵臨著孤獨、無助的境地,精神上的支持和實際的關懷都可能不足。 醫療保健服務的可及性與連續性問題: 居傢養老的老年人往往伴隨著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醫療監測和護理。然而,當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醫療機構數量有限,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居傢老年人獲取便捷、專業的醫療服務存在睏難,且缺乏完善的居傢醫療、康復和護理支持體係,導緻其健康狀況難以得到有效管理和改善。 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度不高: 除瞭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老年人同樣需要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來充實晚年。然而,許多社區缺乏適閤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和文化娛樂項目,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途徑有限,容易産生心理落差和生活枯燥感。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未能充分惠及所有老年人,數字鴻溝的存在讓他們在獲取信息、參與綫上活動方麵存在障礙。 經濟負擔與服務供給的矛盾: 部分居傢養老所需的輔助性服務,如傢政、陪護、專業護理等,可能需要一定的經濟投入。對於一些經濟條件有限的老年人來說,這些服務的可及性受到限製。同時,社會化養老服務的供給也存在結構性矛盾,高端化、專業化的服務供給不足,而基礎性的、可負擔的服務供給也尚未形成規模。 政策引導與落地執行的挑戰: 雖然國傢對居傢養老給予瞭高度重視,並齣颱瞭一係列相關政策,但在實際操作層麵,仍麵臨著部門協調不暢、資金投入不足、基層執行能力有限、居民認知度不高等諸多挑戰。政策的有效落地,需要更細緻的規劃、更強力的推動和更靈活的調整。 本書將通過翔實的調研數據和案例分析,立體呈現居傢養老所麵臨的上述挑戰,為理解問題的根源、尋求解決方案提供客觀依據。 三、 適老化社區環境:構建老年人友好型生活空間 適老化社區環境是提升居傢養老質量的關鍵所在。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從物理環境、服務設施、社會支持等多個維度,構建一個能夠充分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保障其安全和尊嚴、促進其身心健康的社區。 物理環境的精細化改造與建設: 住宅內部改造: 聚焦於門檻、地麵、衛生間、廚房、臥室等關鍵區域,提齣具體改造方案,如加裝防滑條、設置無障礙通道、安裝緊急呼叫係統、改造低位颱盆、配置助浴設施、安裝扶手、調整照明亮度與色溫等。 社區公共空間設計: 強調社區綠化、休憩區、活動廣場等公共空間的適老化設計,增設無障礙步道、防滑地麵、充足的座椅、遮陽避雨設施,方便老年人齣行和休憩。 建築無障礙通行: 重點關注樓梯、電梯、坡道的設計與改造,確保老年人及輪椅使用者能夠安全、便捷地在社區內通行。 智能化傢居應用: 探索智能傢居技術在居傢養老中的應用,如智能監測設備、一鍵呼叫係統、環境傳感器、跌倒報警係統等,提升老年人的居傢安全性和便利性。 社區服務設施的完善與整閤: 居傢照料服務中心: 建立或完善社區級的居傢照料服務中心,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訓練、助餐助浴、短期托養等服務,緩解傢庭照料壓力。 醫療衛生服務站點: 整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源,加強與居傢老年人的對接,提供上門體檢、健康谘詢、慢病管理、用藥指導、簡單康復護理等服務。 助餐助行服務網絡: 搭建社區助餐平颱,提供送餐上門服務,解決老年人用餐不便問題。同時,發展社區助行服務,幫助老年人解決齣行難題,如陪同就醫、陪同購物等。 文化娛樂與社交活動空間: 打造老年活動中心、社區閱覽室、棋牌室、老年大學分校等,組織適閤老年人的文體活動、技能培訓、興趣小組,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社會支持體係的構建與優化: 鄰裏互助與誌願服務: 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建立互助網絡,發展誌願服務隊伍,為居傢老人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和情感上的支持。 社工力量的專業介入: 引入專業的社區社工,為老年人提供個案服務、小組工作、社區組織等,幫助其解決實際睏難,鏈接社會資源。 傢庭支持與子女關懷的聯動: 探索如何通過社區服務,加強與居傢老年人子女的溝通與協作,提升子女的居傢養老支持能力。 醫養結閤模式的探索: 推動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深度閤作,實現醫療、康復、護理與居傢養老的有機結閤,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連續性的健康服務。 信息技術在適老化社區中的應用: 智慧養老平颱建設: 構建集健康管理、緊急呼叫、信息發布、服務預約、社區互動於一體的智慧養老平颱,提升社區服務的效率和便捷性。 老年人數字素養培訓: 針對老年人的特點,提供必要的數字技能培訓,幫助其跨越數字鴻溝,更好地利用智能設備和網絡服務。 本書將通過具體案例,展示不同地區、不同模式的適老化社區建設經驗,為各地政府、社區管理者、開發商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可藉鑒的實踐路徑。 四、 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量化與體驗的結閤 適老化社區環境的最終目標,在於切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本書將從多個維度,對如何量化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進行深入探討。 身體健康水平的改善: 疾病管理與預防: 通過社區醫療服務和健康監測,降低老年人慢性病的發生率和並發癥,提高其健康管理能力。 活動能力與獨立性的增強: 適老化的居住環境和社區設施,能夠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等意外風險,增強其日常活動的獨立性,延緩身體機能的衰退。 康復與照護服務的到位: 專業、及時的康復訓練和照護服務,有助於老年人恢復健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品質。 心理健康與幸福感的提升: 減少孤獨感與社會隔離: 豐富的社區活動、鄰裏互助、社工服務等,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交機會,緩解孤獨感,增強其社會歸屬感。 精神情感的慰藉: 情感支持、心理疏導、文化娛樂活動的開展,有助於老年人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提升幸福感。 自我價值感的實現: 參與社區活動、發揮餘熱(如誌願服務、經驗分享),能夠幫助老年人實現自我價值,提升其生活滿意度。 社會參與度和融入感的增強: 積極參與社區生活: 適宜的社區環境和豐富的活動,鼓勵老年人走齣傢門,參與到社區的各項事務和活動中。 與其他人群的互動: 社區設計應鼓勵不同年齡段人群的互動,促進代際交流,讓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 信息獲取的便捷化: 智慧養老平颱和數字素養培訓,使老年人能夠更便捷地獲取社會信息,瞭解時事,參與綫上活動,保持與社會的連接。 生活便利性與安全感的提高: 便捷的居傢生活: 適老化的居傢環境和智能傢居的應用,大大提升瞭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 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從物理環境的安全設計到緊急呼叫係統的普及,都為老年人提供瞭更全麵的安全保障。 有需求的及時響應: 完善的社區服務體係,能夠確保老年人在需要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本書將通過對一係列量化指標(如老年人跌倒率、慢性病管理率、社區參與度、心理健康評分等)的跟蹤研究,以及對老年人生活體驗的深度訪談,全麵呈現適老化社區環境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積極影響。 五、 結論與展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居傢養老未來 本書在對居傢養老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對適老化社區環境進行詳細闡釋、並探討瞭如何切實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基礎上,將提齣麵嚮未來的發展建議,並展望居傢養老的美好前景。 政策層麵: 呼籲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居傢養老的支持力度,在資金投入、政策引導、服務標準製定等方麵給予更多傾斜。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形成多元化的養老服務供給體係。 社區層麵: 強調社區在適老化改造和居傢養老服務體係構建中的核心作用,鼓勵社區創新服務模式,探索可持續的運營機製。 技術層麵: 鼓勵將更多先進適用的技術融入居傢養老服務,提升服務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並關注技術的普及與老年人的適應性。 社會層麵: 倡導全社會關注居傢養老問題,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鼓勵傢庭成員積極參與到居傢養老中來。 本書認為,構建適老化的社區環境,並非單純的物理改造,而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政府、社區、傢庭、社會組織、企業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隻有這樣,我們纔能真正實現讓居傢養老“居傢而不孤單,養老而不失尊嚴”,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擁有一個安全、舒適、有尊嚴、有幸福感的晚年。 本書希望能夠為我國居傢養老事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實踐指導,為建設一個更加和諧、更加充滿愛意的老年友好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