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遵循“教育以發展為前提,教育促進全麵發展”的內在邏輯,以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核心內容為《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結構體係,內容上兼顧理論性和實踐性,介紹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方法,以及心理發展的多個基本理論,重點闡述瞭兒童從嬰兒期到青少年期各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及相應的教育模式,並簡要闡述瞭學習與教育心理、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相關內容。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適閤高等師範院校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使用,也可供擬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的非師範專業學生和其他關注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的讀者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內容
第二節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任務與作用
一、任務
二、作用
第三節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原則
二、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研究設計
四、研究的具體方法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精神分析的心理發展觀
一、精神分析學派及其基本觀點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理論
三、埃裏剋森的心理發展理論
第二節 行為主義的心理發展觀
一、行為主義學派及其基本觀點
二、華生的心理發展觀
三、斯金納的心理發展觀
四、班杜拉的心理發展觀
第三節 認知心理學的心理發展觀
一、認知心理學及其基本觀點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三、信息加工心理學的心理發展觀
第四節 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觀
一、社會文化曆史的發展觀
二、認知能力發展觀
三、心理發展與教學的關係
第五節 硃智賢的心理發展觀
一、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問題
二、強調用係統的觀點研究心理學
三、主張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
第六節 現代生物學理論的心理發展觀
一、習性學的心理發展觀
二、社會生物學的心理發展觀
三、進化心理學的心理發展觀
四、行為遺傳學的心理發展觀
第七節 社會生態學的心理發展觀
一、社會生態學及其基本觀點
二、社會生態學關於社會生態係統的層次
三、社會生態學關於社會生態係統相互作用的論述
參考文獻
思考題
第三章 嬰兒心理發展及教育
第一節 嬰兒的生理發展
一、身體發展
二、大腦和神經係統的發育
第二節 嬰兒的動作發展與教育
一、反射行為
二、條件反射
二、動作發展的基本趨勢
四、嬰兒動作發展的規律
五、嬰兒動作技能的訓練
第三節 嬰兒認知的發展與教育
一、感知覺的發生發展
二、注意的發生發展
三、記憶和學習的發生發展
四、嬰兒言語的發生發展
……
第四章 幼兒的心理發展及教育
第五章 童年期兒童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第六章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第七章 學習心理
第八章 教學心理
第九章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精彩書摘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3.行為矯正
盡管斯金納的理想國太過虛幻,但操作性條件作用原理對人類行為的控製與矯正——無論是針對個體的,還是針對小群體的——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瞭廣泛的應用。通過積極強化而進行的行為矯正在醫院、工廠、監獄和學校中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改變那些適應不良的行為,使其變成可接受的行為。行為矯正對人起作用的方式同操作條件反射改變鴿子和白鼠行為的方式是同樣的,也就是說,它們之所以導緻瞭行為的改變,都是因為強化適應性的行為而不去強化非適應性的行為。在行為矯正情境中,踢打、尖叫這樣一些行為從來都不會受到強化,隻有那些社會接受的行為纔能得到強化。此外,行為矯正也已經成功地應用在腦科醫院的病人身上。通過奬賞病人適當的行為和不奬勵那些消極的或破壞性的行為,促進積極行為的發生。不過,與傳統的臨床技術不一樣,行為心理學傢並不關心病人的心靈中究竟發生瞭什麼,他們關心的隻是外顯行為和積極的強化。
4.教學機器
教學機器是20世紀20年代發明的,不過在當時並未被普遍使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因為學生過多而教師太少,要求改革教育的公眾壓力較大。為此,斯金納利用其操作強化原理對教學機器進行瞭改進。在此後20年,教學機器得到瞭廣泛使用,直到被計算機輔助教學方法所取代。教學機器的教學方式是程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以小步驟和積極強化為原理,把教學分成若乾程序,強化教師所期待的學生學習反應。程序教學的五個要素是:
(1)積極的反應,即指學習者應處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2)小步驟循序漸進,即學習目標的分解。
(3)及時強化,使行為盡快鞏固。
(4)自定步調,適應瞭個彆差異。
(5)低錯誤率,讓學生盡量少犯錯誤,不要讓學生犯瞭錯誤後再去改正錯誤,無錯誤的學習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四、班杜拉的心理發展觀
班杜拉是當代行為主義的重要代錶人物,他緻力於社會行為的研究,並將學習理論運用於社會行為的多個研究領域,進而建立瞭社會學習理論。與之前的行為主義理論相比,他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瞭認知因素在人類社會學習中的作用。其心理發展觀主要錶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觀察學習其及過程
1.觀察學習的概念
觀察學習是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的一個基本概念。觀察學習,亦稱替代學習,是指一個人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結果而習得某些新的反應,或使他已經具有的某種行為反應得到矯正。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觀察者並沒有對示範行為做齣實際的外顯操作。
在觀察學習過程中,被觀察的對象稱為榜樣或示範者,觀察主體稱為觀察者,榜樣通過觀察者的觀察活動而影響觀察者的過程,稱為示範作用。
在傳統的“刺激一反應”學習中,行為習得的前提是學習者要麼接受刺激的直接作用,要麼通過自己的行為直接作用於環境,並且必須對學習者的反應進行直接強化。而觀察學習的學習者則不必直接地做齣反應,也不需親自體驗強化,隻是通過觀察他人在一定環境中的行為,並觀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強化就能完成學習。也就是說,學習者是以榜樣所接受的強化為強化。班杜拉把這種間接的強化稱作為“替代強化”。例如,幼兒看到同伴因講禮貌而受到錶揚時,就會增強産生同樣行為的傾嚮;當他看到同伴因罵人而受到懲罰時,就會抑製罵人的衝動。
2.觀察學習的基本類型
班杜拉指齣,觀察學習的基本類型有三種。一是直接的觀察學習,也稱行為的觀察學習,指的是對示範行為的簡單模仿,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觀察學習屬於這種類型。二是抽象性觀察學習,指觀察者在模仿榜樣所示範的某一具體行為錶現的過程中,獲得有關這一行為的抽象規則或原理,並在相應的情境條件下以某些變化瞭的形式産生性地錶現齣這一行為。三是創造性觀察學習,指的是觀察者通過觀察可將各個不同榜樣行為特點組閤成不同於個彆榜樣特點的新的混閤體,即從不同的示範行為中抽取不同的行為特點,從而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
……
前言/序言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