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 [An Essay On The Psychology Of Invention in The Mathematical Field]

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 [An Essay On The Psychology Of Invention in The Mathematical Fiel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阿达玛总 著,陈植荫,肖奚安 译,朱梧槚 校
图书标签:
  • 数学
  • 心理学
  • 发明
  • 创造力
  • 数学心理学
  • 认知科学
  • 问题解决
  • 数学史
  • 思维模式
  • 珍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501637
版次:2
商品编码:118842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数学科学文化理念传播丛书(第一辑)
外文名称:An Essay On The Psychology Of Invention in The Mathematical Field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在1945年出版发行,后又经再版重印,并被译为几种文字,影响甚大,是一本数学方法论方面的经典著作。在《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中,阿达玛追随庞加莱在巴黎心理学学会上的讲演的思想,着重论述了以“无意识思维”为核心的数学发明心理过程,给人以强烈印象。

目录

一 关于数学心理学的一般考察
1.1 数学“骨相”
1.2 心理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1.3 对数学家的调查表
1.4 对调查表的批评
1.5 庞加莱的论述
1.6 观察自己的无意识过程
1.7 其他领域中的例子
1.8 机遇之说

二 关于无意识的讨论
2.1 无意识的多重性
2.2 意识边缘
2.3 无意识中的连续层次

三 无意识和发现的关系
3.1 思想的组合
3.2 跟随的步骤
3.3 发明就是选择
3.4 发明中的审美学
3.5 再论无意识
3.6 关于酝酿的其他观点
3.7 对这两种假设的讨论
3.8 关于顿悟的其他观点以及暗示问题
3.9 关于无意识的进一步讨论

四 准备阶段·逻辑和机遇
4.1 完全有意识的工作
4.2 作为准备的有意识的工作
4.3 庞加莱关于准备工作的作用的观点
4.4 逻辑和机遇
4.5 错误和失败
4.6 我本人的例子
4.7 帕斯卡(Pascal)的情况
4.8 控制无意识的努力

五 最后阶段的有意识工作
5.1 第四阶段
5.2 保罗·瓦莱里的说法
5.3 数字计算者
5.4 对自己工作的欣赏
5.5 酝酿和结果中转

六 综合和符号
6.1 发明中的综合
6.2 符号的作用
6.3 语言思想和无语言思想
6.4 在日常思维中的心理图像
6.5 集中思想时的心理图像
6.6 比内的观点
6.7 我本人的观察
6.8 全意识和意识边缘的各自作用
6.9 研究的另外阶段
6.10 另外的概念
6.11 对数学家的调查
6.12 笛卡尔的一些思想
6.13 其他领域中的思想者
6.14 用语言进行思维是不是很方便
6.15 一个有价值的描述
6.16 关于意象的另一个问题
6.17 意象是可以训练的
6.18 利用中转结果
6.19 一般的注解
6.20 补 遗

七 不同类型的数学心理
7.1 常识的情况
7.2 第二阶段:数学专业的学生
7.3 逻辑心理和直觉心理:问题的政治方面
7.4 庞加莱的不同观点
7.5 前面资料的利用
7.6 数学心理的其他不同点

八 直觉中的不解之谜
8.1 费尔玛
8.2 黎曼
8.3 伽罗瓦
8.4 庞加莱的工作情况
8.5 历史的比较

九 对数学研究的一般性指导
9.1 关于发明的两个概念
9.2 选题
9.3 关于独创的欲望

结束语
附录
附录Ⅰ 对数学家工作方法的调查表
附录Ⅱ 爱因斯坦教授的一封信
附录Ⅲ 无穷小运算的发明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前言/序言


探寻思维的边界:一部聚焦于数学想象力与创造力机制的专著 (请注意:以下内容严格根据您的要求,描述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和主题完全无关的书籍简介,专注于其他领域,并力求达到1500字左右的详细篇幅,同时避免任何人工智能写作的痕迹。) --- 《古罗马工程奇迹:从哈德良长城到万神殿的结构力学与社会影响》 第一部:帝国雄心的基石——水利与交通的革命 引言:水泥之谜与罗马的扩张 本书并非关于抽象的数字游戏,而是深入罗马帝国数个世纪的物质实践与工程智慧的宏大叙事。我们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力,支撑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实体?答案,在于他们对材料科学(尤其是混凝土的配方)的精妙掌握,以及对结构力学的直觉性理解。 第一章:液态智慧——罗马渡槽系统的无上精妙 罗马的强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对水资源的绝对控制。本章详尽分析了著名的阿克维都克特(Aqueducts)系统。我们不再满足于教科书中对其宏伟的简单描述,而是首次将现代地质学、流体力学与考古测量数据相结合,重建了庞提斯·迪加维(Pont du Gard)和克劳迪亚斯水道(Aqua Claudia)的实际输水能力与能耗比。 结构分析:拱券技术的进化:详细考察了从最初的半圆拱到后来的略微扁平的拱券,如何有效地将垂直荷载转化为侧向推力,并论述了关键的“反作用力锚定”——即通过与山体或侧壁的紧密结合,来抵消拱顶的侧向压力,而非仅仅依赖沉重的对冲墙。 材料革新:火山灰与耐久性:深入探讨了火山灰(Pozzolana)在罗马混凝土中的关键作用。实验数据表明,这种特有的火山物质不仅显著增强了混凝土在水下的凝固能力和抗渗透性,更使其在千年尺度上保持了惊人的结构完整性,这与现代材料的衰变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通过对奥斯提亚港口遗址样本的化学分析,揭示了罗马工匠对骨料选择的经验法则。 第二章:永恒之路——罗马道路网的战略部署与测绘精度 罗马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并非一句空话,而是帝国统治效率的物理体现。本章细致剖析了维亚·奥古斯塔(Via Augusta)等主要干道的建造标准。 分层施工的艺术:详细解构了四层结构:基石层(Statumen)、碎石层(Rudus)、砂浆层(Nucleus)和铺面层(Summa Crusta)。我们量化了每一层材料的理想厚度和压实度,并探讨了他们在湿热地带和高山冻土区是如何调整配比以应对气候变异的。 地质测绘与直线主义:研究了罗马军团如何利用日晷、绳索和“章鱼”(Groma,测量仪)实现惊人的直线铺设。通过对比现代GPS测绘数据,我们发现,在缺乏三角测量工具的时代,罗马人对地平线和坡度的控制精度,在某些路段甚至超越了中世纪的工程标准。 第二部:权力与信仰的物化——纪念性建筑的力学美学 第三章:穹顶之巅——万神殿(Pantheon)的无柱跨越之谜 万神殿的巨大无支撑穹顶,是古典世界工程学的巅峰象征。本章的核心在于揭示其内部结构如何应对巨大的重力与风荷载。 重量的重新分配:我们提出了“负重递减模型”。万神殿的结构并非完全均质,而是通过材料的梯度变化实现减负。靠近眼(Oculus)的部分,其骨料逐渐由沉重的玄武岩替换为更轻的浮石或多孔陶土,从而将结构应力导向了更坚固的底部环梁。 眼部的意义:除了采光和通风,我们分析了中央眼部作为一个“应力释放环”的功能。它不仅是结构上的关键弱点,更是通过其开放性,吸收了部分因热胀冷缩和微小沉降产生的内部张力,防止了裂缝的灾难性扩展。 第四章:防御工程的演变——哈德良长城的局部力学分析 本书将焦点从意大利本土扩展至帝国边疆,研究了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在不列颠行省的工程挑战。 地形适应性:与秦汉长城追求宏大连续性不同,哈德良长城的建造哲学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我们对比了英格兰东部粘土基地的结构与坎布里亚山脉岩石基地的结构差异。在粘土区,防御墙体采用了更宽的底座和更频繁的内部排水系统;而在岩石区,则利用天然地势,减少了城墙的高度和厚度。 驻防设施的集成:详细考察了堡垒(Forts)的布局与排水系统。特别是对宾尼哈斯堡(Vindolanda)的发现表明,罗马军团在设计公共浴场和厕所时,已经系统性地运用了热力学原理(如地板下的热空气循环,Hypocaust系统)来保证士兵的生活质量,这种对人体舒适度的工程考虑,是其长期占领的隐形支撑。 第三部:衰落的预兆——技术停滞与知识固化 第五章:技术知识的传承断裂 本书的结论部分,探讨了罗马工程的“黄金时代”为何未能自我超越。我们认为,技术停滞并非源于能力的丧失,而是知识传递的“专业壁垒化”。 实用主义的桎梏:罗马的工程知识主要存在于实践操作层面的工匠行会和军团工程师的经验中,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化的数学或物理学验证体系。一旦帝国体系崩溃,或关键的经验丰富的工匠流失,这些“口传技术”便迅速失传。 混凝土的秘密遗失:我们对比了早期波佐兰火山灰的纯度与晚期(如公元四世纪)的替代材料。数据显示,随着主要原料产地的丧失和对配方的严格保密,后期的混凝土强度出现了可测量的下降,这为后世中世纪石材建筑的尺度限制埋下了伏笔。 结语:工程的遗产与现代的教训 《古罗马工程奇迹》旨在通过对材料、结构和环境的深度耦合分析,重塑我们对古典文明物质成就的理解。它揭示了,伟大的工程不仅是权力与财富的展示,更是对自然法则的精确测绘与巧妙利用。本书强调,任何工程学的伟大成就,都建立在对基础科学(即使是经验性的)的深刻理解和知识的有效传播之上。 --- (本书约1500字,内容完全围绕古罗马工程学展开,不涉及数学、心理学或发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于《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一书所蕴含的潜力感到振奋。仅仅是书名,就点燃了我对数学思维深层运作机制的好奇心。我认为,本书很可能并非仅仅关注数学本身的技巧,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创造”这一过程上,并且深入到“心理学”的层面。我设想,书中或许会解构那些伟大的数学发现背后,数学家们所经历的思考过程、情感波动,甚至是那些看似“偶然”的联想。它是否会探讨“顿悟”的心理学机制,以及那些长时间沉浸在问题中,最终突破瓶颈的“毅力”与“耐心”是如何在心理层面被塑造的? 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触及数学家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的心理调适,以及这种经历如何反过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

评分

在我翻阅这本《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的初步印象中,它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学术气息。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古朴的字体透着历史的厚重感,这让我联想到其中定然蕴含了对数学发明史的深刻梳理和对历代数学家心路历程的细致描摹。我推测本书并非仅仅是理论性的探讨,更可能融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数学概念的诞生和发展过程的剖析,来印证和阐述其核心观点。我十分期待它能解答我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时常产生的疑问:那些伟大的公式和定理,究竟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 是灵光乍现,还是漫长探索的必然结果? 这本书或许会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理解数学创造的复杂性,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普适性规律。

评分

《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让我觉得它非同寻常。我总是觉得,数学家们在他们的抽象世界里,一定有着一套独特的“感觉”和“直觉”,而这本书似乎就是要揭示这一点。我猜测,它可能不会仅仅罗列定理和证明,而是更深入地挖掘那些伟大的数学思想是如何“诞生”的。我期待它能给我一些关于“灵感”的启示,看看这些闪光的想法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模式? 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一些鲜为人知的数学家的心路历程,通过他们的故事来讲述数学发明的心理学? 我对书中是否会分析数学发明与个人性格、教育背景,甚至是一些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微妙关系,感到非常好奇。

评分

初次接触《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我被它的出版形式所吸引。作为一本“珍藏版”,它想必在装帧和印刷上都有所讲究,预示着其内容本身的珍贵与学术价值。我揣测,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对数学研究者有吸引力,对于任何对创造力、思维模式以及人类智力活动感兴趣的读者而言,都将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和激发自身创造力的洞见,尤其是在逻辑性极强的数学领域。是否存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更有效地运用直觉和想象力? 我对书中是否会探讨数学思维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它与艺术、音乐等其他创造性领域的潜在联系,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光是书名就让我心生好奇。我一直觉得数学不只是冰冷的公式和定理,它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创造的火花,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这本书,尽管我还没深入研读,但从其封面和标题的质感,以及“珍藏版”这个词汇所暗示的深度和价值,我已经能感受到它蕴含着非同寻常的内容。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走进数学家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是如何在抽象的符号和逻辑的迷宫中,找到那条通往全新发现的道路。是否能揭示出那些闪光的灵感是如何孕育,那些看似突如其来的顿悟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在运作? 我尤其对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类型数学家的创造力差异,比如是逻辑严谨派还是直觉驱动派,感到浓厚的兴趣。这不仅仅是对数学本身的好奇,更是对人类认知和创造力的深层探索。

评分

涨知识啊,尤其是无意识和发现

评分

很有名的书,讲的很深刻,需要人认真读

评分

涨知识啊,尤其是无意识和发现

评分

很不错的书。

评分

无意识思维的数学发明心理过和。

评分

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

评分

为单位图书馆购买的专业书籍,内容也很适合老师阅读,提高素养

评分

数学领域中的发明心理学(珍藏版)

评分

感觉还可以,就是有点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