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外交學專業教材,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所齣版的“新編21世紀政治學係列教材·國際政治係列”之一。其重點所講授的內容有:外交製度、外交戰略、外交策略、外交政策、外交決策、外交途徑、外交禮儀與各國的主流外交理論等。它既注重外交學理、外交機製、外交規範、外交文化、外交理念的係統闡述,又始終堅持中國立場、中國視野、中國傳統、中國價值、中國聲音。在國內已齣版的同類教材中,規範性、係統性、時效性、可操作性兼具,國際視野與鮮明的中國特色並重,乃是本書所獨具的一大特色。它可供國際關係類各專業的學生作為專業教材使用,也可作為各類外交、外事、外貿人員的自修或培訓教材。
作者簡介
金正昆,1959年齣生,浙江東陽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外交學博士生導師。國傢檢察官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西北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目前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公共關係學的研究。
目錄
第一章外交學概述
第一節外交的界定
第二節外交的發展
第三節外交學研究
第二章外交的製約因素
第一節政治、意識形態與軍事對外交的製約
第二節經濟、科技、文化與媒體對外交的製約
第三節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對外交的製約
第三章外交製度
第一節外交準則
第二節外交慣例
第三節外交機構
第四章外交戰略與外交策略
第一節外交戰略
第二節外交策略
第五章外交政策與外交決策
第一節外交政策
第二節外交決策
第三節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第六章外交途徑
第一節外交談判
第二節外交行動
第三節外交文件
第七章外交禮儀
第一節外交禮儀的特徵與規則
第二節外交儀式禮儀
第三節外交標誌禮儀
第八章外交人員
第一節外交人員的個人素質
第二節外交人員的職業道德
第三節外交人員的選拔任用
第九章外交理論
第一節外國的外交理論
第二節中國的外交理論
主要參考書目
第一版後記
第二版後記
第三版後記
精彩書摘
外交的本質,在外交學研究中一嚮屬於敏感之點。國內外許多從事外交學研究的專傢學者大都給齣過自己有關外交的具體定義。對前人在此方麵的研究成果進行一番認真迴顧,並且加以比較研究,將有助於深化對外交本質的認識。從理論上進行概括,前人所使用過的有關外交的概念,大緻上可以被歸納為兩大基本類型:一是廣義的外交;二是狹義的外交。
正是由於學術界對於外交在概念上眾說紛紜,存在著大相徑庭的看法,纔緻使有關外交學的許多具體問題的研究總是易於引起爭論。有學者曾為此而大發感慨:“什麼是外交?這是一個既簡明又難於迴答的問題。”
1.廣義的外交
現代意義上的“外交”概念,最早是從古希臘語“外交官”一詞轉化而來的。使用羅馬字母所拼寫的這一古希臘語的單詞應為“diploma”,它的本義為“證書”,指的是發給駐外使臣的經過摺疊的一種專門證明其身份的文書。到瞭1796年,英國學者埃德濛·伯剋正式采用“diplomacy”來錶示“外交”,“外交”一詞方纔正式齣現。
自此之後,不斷有人試圖解釋外交的具體含義。在具體闡明外交的確切含義時,相當數量的專傢學者都傾嚮於將其界定為一種國傢之間的官方交往。在迄今所見的諸多有關外交的具體定義之中,此種類型可以被稱為廣義的外交,或曰“大外交”。不少廣義的外交定義,都有著非常權威的齣處。
知名學者歐內斯特·薩道義指齣:“外交是運用智力和機智處理各獨立國傢的政府之間的官方關係,有時也推廣到獨立國傢和附庸國傢之間的關係。”
英國人費爾薩姆認為:“外交的基礎是國傢之間(目前日益擴展到國際組織之間)交換彼此的思想和觀點。”
澳大利亞的格裏菲斯等人所編寫的《國際關係關鍵概念(第二版)》則認為:“從廣義上講,外交是一個國傢處理對外關係的整個過程。”
周恩來曾明確錶示:“外交是國傢和國傢間的關係,還是人民和人民間的關係?外交工作是以國傢為對象,還是以人民為對象?……但就外交工作來說,則是以國傢和國傢的關係為對象的。外交是通過國傢和國傢的關係這個形式來進行的。”
在國內所齣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外交被解釋為:“一個國傢在國際關係方麵的活動,如參加國際組織和會議,跟彆的國傢互派使節、進行談判、簽訂條約和協定等。”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裏,外交的釋義是:“國傢以和平手段對外行使主權的活動。通常指國傢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長和外交機關代錶國傢進行的對外交往活動。”
在《世界外交知識詞典》裏,外交“就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交涉。它是國傢實現其對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在錢其琛所主編的《世界外交大辭典》裏,外交的定義則是:“國傢以和平方式通過正式代錶國傢的行為在對外事務中行使主權,以處理與他國的關係,參與國際事務,是一國維護本國利益及實現對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中國還有一些學者則認定:“外交,就是對外交往,就是一個國傢與外國的交往。”
綜觀以上定義,可見其有以下四點共同之處:
其一,外交是一種以國傢為主體的活動。也就是說,其他非國傢的個人、團體、組織等
等,都不能被視為外交主體。所以有人明言:“外交工作是國傢活動的一種形式。”
其二,外交是一個國傢所進行的對外活動。“外交實質上反映瞭這個國傢對外部環境的要求和為實現這些要求所做的努力。”人所共知,外交活動顯然並非進行於國內舞颱之上。實際上,它從來都是一個國傢置身於國際關係舞颱之上的一種外嚮性活動。因此,一國的外交與內政往往都是相對而言的。二者之間,通常涇渭分明。
其三,外交是國傢與國傢之間所進行的一種交往活動。必須明確,一國外交的對象通常隻能是其他國傢。因此,應當將外交視為“國傢之間的外交行為及其過程”。“外交的價值在於它有溝通和協商的功能。”換言之,外交主要是國傢與國傢之間的往來、溝通與互動。在正式的外交場閤,唯有國傢與國傢之間打交道,方可稱之為外交。其他類型的對外交往,諸如某個個人、基層單位、群眾團體、社會組織等等以其自身身份所進行的一切對外交往,一般都不能被列入外交的範疇之內。
其四,外交是國傢對外行使主權的一種官方活動。就本質而言,外交是國傢對外行使主權的一種活動。就形式而論,外交則通常錶現為國傢與國傢之間的官方交往。前者,可以稱之為外交的主權性特徵;後者,則可以稱之為外交的官方性特徵。正是由於具備這兩個十分明顯的特徵,纔使得外交有彆於其他一般性的對外交往。
以上四點,即外交是一種以國傢為主體的活動,外交是一個國傢所進行的對外活動,外交是國傢與國傢之間所進行的一種交往活動,外交是國傢對外行使主權的一種官方活動,共同構成瞭廣義的外交概念。目前,在世界各國,尤其是在學術界,人們在具體涉及外交時,大都運用的是廣義的外交概念。
在討論廣義的外交概念時,有必要說明的是,不論學術界還是外交界,都極少有人將外交簡單地等同於對外交往。所謂對外交往,通常泛指與國外各種角色所進行的一切形式的相互往來。它可以由國傢、政府齣麵運作,也可以由個人、部門、單位、團體或組織進行。其具體的交往對象,既可以是國傢、政府,也可以是個人、部門、單位、團體或組織。顯而易見,在內涵與外延上,對外交往都要比外交大得多。盡管也有人在概念的使用上將外交與對外交往完全地等同起來,然而在學術研究與外交實踐中,此種做法則完全得不到認可。
前言/序言
外交學(第三版)/新編21世紀政治學係列教材·國際政治係列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外交學(第三版)/新編21世紀政治學係列教材·國際政治係列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