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4部分:电气试验2012年版:隔离开关试验BD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4部分:电气试验2012年版:隔离开关试验B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编
图书标签:
  • 电网建设
  • 电气试验
  • 隔离开关
  • 南方电网
  • 作业指导书
  • 电力系统
  • 高电压试验
  • 设备试验
  • 规程标准
  • 2012年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10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45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
字数: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4部分:电气试验2012年版:隔离开关试验BDYCSY-ZW-10》适用于隔离开关。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4部分:电气试验2012年版:隔离开关试验BDYCSY-ZW-10》编写依据:
  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 408-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内页插图

目录

1 适用范围
2 编写依据
3 作业流程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5 作业准备
6 作业方法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作业指导书》分析表
附录 安全施工作业票

前言/序言


电网建设与运行领域实用技术手册精选 本篇介绍的系列技术手册,旨在为电力工程、设备维护及运行管理人员提供系统、详尽的操作规范与技术参考。这些手册涵盖了从基础的施工技术到复杂的电气试验流程,是保障电网安全、高效运行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一、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与管理实践指南 目标读者: 输电线路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管理人员。 本手册深入剖析了新建及增容改造输电线路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它不仅详细阐述了从勘测选址、基础设计、铁塔加工与运输到现场组立、导线和地线架设的全套标准作业流程(SOP)。 核心内容聚焦于: 1. 基础工程的精细化控制: 包括地质勘察成果的运用、不同土质条件下的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标准,以及防腐处理的技术要求。重点对深基坑、岩石基础的处理工艺进行了详细图解和参数说明。 2. 铁塔结构件的验收与安装: 针对塔材的加工尺寸偏差控制、防锈漆涂层的厚度检测,提供了现场抽检的实用方法。在组装阶段,手册详细规定了螺栓的紧固力矩范围(分标准塔和特殊跨越塔),强调了扭矩扳手的校准频率和记录要求。 3. 导线、地线张力控制与接续工艺: 详细介绍了不同电压等级导线(如:导线类型、截面)的弛度计算基础,以及在不同温度和覆冰条件下的理论弛度值。架线作业中,对张力机的牵引速度、测力装置的精度校核给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导线接续管的压接,手册提供了不同材料(铝包钢、全铝合金)的压接参数表、模具选择指南,并规范了压接后的外观检查标准。 4. 接地网的施工与测试: 针对复杂地形下的接地体埋设方案(如:垂直接地极、水平接地体布置),提供了接地电阻的计算模型简化应用。测试部分,重点阐述了电流注射法和电位差法在实际工地环境下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确保接地阻值满足设计要求。 二、 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规范 目标读者: 变电站安装、调试工程师及设备运维人员。 本指南侧重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内主要电气设备(除高压开关设备外)的安装定位、连接与预试工作。 手册涵盖的主要设备安装章节: 1. 主变压器就位与附件安装: 阐述了吊装过程中的超高、超重设备运输方案。详细说明了吊耳的选择、吊点受力分析的简化方法。设备就位后,对油箱的油位、套管的垂直度、瓦斯继电器和压力保护装置的安装高度、密封性检查给出了详尽的步骤。 2. 电气连接的优化与规范: 重点在于高压套管、母线及引线连接的接触电阻控制。手册详述了铜铝排的冷压、热压技术要点,特别是对接触面处理(打磨、涂抹导电膏)的工艺流程,并规定了接触电阻的测试标准和方法。 3. 套管、避雷器及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安装: 针对不同类型互感器的极性校验、二次绕组的可靠接地、以及安装过程中对外部环境(如:防震、防污闪措施)的防护要求进行了细致说明。 三、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现场校验技术 目标读者: 继电保护技术人员、二次设备试验人员。 本手册是继电保护设备从出厂到投入运行前,进行全面功能、性能验证的实用手册。它不侧重于保护装置的原理设计,而专注于现场实际操作与数据判定。 关键校验内容: 1. 试验设备的准备与校准: 对便携式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直流电源输出精度、交流电流/电压源的准确性进行现场快速校核的方法。 2. 电流、电压回路的判别与测试: 详细指导了从主回路到二次回路的导通性试验、极性试验的正确接线图。特别指出了在进行PT/CT回路试验时,如何安全地进行二次回路断开与隔离的操作步骤。 3. 基本保护功能动作特性试验: 针对距离保护、过电流保护、瓦斯保护等,手册提供了标准试验曲线的解读,以及现场注入电流/电压信号、测量动作时间、动作值为合格的判定依据。例如,规定了过流保护定值校验时,误差允许的上下限范围。 4. 自动重合闸与闭锁回路的逻辑校验: 通过模拟故障信号输入,验证自动重合闸的动作顺序、时间间隔,以及闭锁条件(如:低压闭锁、重合闸失败后闭锁)的可靠性。 四、 高压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基础篇) 目标读者: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工程师。 本分册专注于对变电站关键电气设备进行周期性绝缘性能评估的基础试验方法,是评估设备健康状态的重要依据。 主要试验项目介绍: 1. 直流试验方法: 详细描述了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测量原理、试验回路的搭建要求,以及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表。 2. 电容和介质损耗因数(tgδ)测量: 介绍了在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下,采用串联谐振或电桥法进行测量时的现场环境要求,特别是对试验电源的谐波干扰控制。 3. 局部放电(PD)检测基础: 阐述了在线局部放电检测设备的使用规范,包括探头布置、信号采集和干扰抑制技术,为早期发现设备内部缺陷提供技术支持。 以上手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面向工程实践的技术支撑体系,确保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符合国家及行业的高标准要求。

用户评价

评分

(四) 浏览这类国家级或省级电网规范文件,最让我感到头疼的往往是其晦涩的术语和高度抽象的描述。因此,这份关于隔离开关电气试验的指导书,如果能成功地在“规范性”与“可操作性”之间取得平衡,那便是极大的成功。我关注的焦点在于其对“故障排查”部分的详尽程度。假设试验中发现某一组触头电阻偏高,指导书应该提供一个逻辑清晰的故障树分析路径:是清洁度问题?还是紧固力不足?亦或是内部连接件的烧蚀?每一个判断分支都应对应一个明确的检查动作和修复建议,而不是简单地写一句“返厂检修”了事。这种深入到维修层面的指导,才是真正体现了编写者对电网长期可靠运行的深切关注。如果它能够对2012年当时主流的隔离开关类型(如户内、户外、SF6气体、真空等)的试验差异进行细致的区分和说明,那么它的实用价值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评分

(二) 说实话,当我拿到这本《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4部分:电气试验》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所承载的规范性和权威性。这并非是那种随便翻阅的休闲读物,而是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铁律”。我更侧重于它在“隔离开关试验”这一个具体环节中,对于“判定标准”的严谨程度。在电力系统中,毫厘之差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于绝缘电阻测试、接触电阻测试这些关键指标的阈值设定、测量仪器的校准要求,以及异常数据出现时的升级处理流程,都必须被阐述得如同数学公式般精确无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详尽的流程图,将从现场勘查到最终出具试验报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视化。此外,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隔离开关(例如,110kV与220kV)在试验参数和安全距离上的差异化处理,也是衡量其专业深度的试金石。一本真正服务于一线人员的指导书,必须能经得起最苛刻的现场质询和最严格的质检复核。

评分

(三) 对于我们检修维护团队来说,这份作业指导书的实用价值远超其理论深度。我们更关心的是,在进行隔离开关的预防性试验时,如何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我希望看到,在这份2012年版的指导书中,针对试验过程中的“作业票”填写规范、安全工器的配备清单以及试验区域的警戒设置,有足够详尽的图示说明。图文并茂的指南往往比纯文字描述更直观有效,尤其是在高危作业环境下,操作人员往往只能依赖最快速的视觉信息来确认步骤的正确性。再者,鉴于当时的技术背景,我很好奇它对在线监测技术在试验辅助中的应用有何指导意见,或者说,它更侧重于传统的、基于仪表的离线测试。如果是后者,那么指导书应该重点强调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试验对设备运行周期的影响,确保试验过程的“低侵入性”。简而言之,它需要是一份操作手册,而非教科书。

评分

(一) 这份厚重的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特别是聚焦于“电气试验”的第四部分,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高压设备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本如获至宝的工具书。我翻阅的是2012年的版本,心中不免带着一丝期待与审视。坦率地说,在实际操作现场,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清晰、无歧义的步骤指南,尤其是在处理隔离开关这种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核心部件时。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如果能做到理论与实操的完美结合,那么它就不仅仅是本指导书,更是现场安全的“定海神针”。我尤其关注它如何界定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比如环境湿度、试验电压的选择依据,以及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操作细则。一本优秀的指导书,其价值在于能够预见操作中的所有“坑点”,并提前给出预防措施。如果它仅仅停留在标准参数的罗列,而缺乏对实际施工中常见问题的案例分析和处理预案,那么它在“指导”层面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对我个人而言,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对新材料、新工艺在试验环节中如何适应和验证的描述,毕竟十二年过去了,电气设备的技术迭代速度惊人。

评分

(五)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这份指导书,我更看重的是其对“试验资源配置”和“记录存档”的要求。电网建设的周期性审查非常严格,所有试验数据都是未来资产评估和责任界定的重要依据。因此,本书在“电气试验”这部分,理应对试验数据的原始记录格式、数据备份要求(例如,是否要求电子化和云端存储)、以及试验报告的签字确认流程,做出强制性的规定。如果这份指导书能够清晰地指出,在什么时间点,谁(岗位职称)必须对试验结果签字负责,这将极大地固化现场的安全责任链条。同时,对于试验设备(如兆欧表、回路电阻测试仪)的溯源编号和最近校准日期的记录要求,也应该被纳入到标准作业程序中。只有将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到严格的文档化管理体系中,这份指导书才能真正成为支撑南方电网高质量建设的坚实基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