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对电力系统的知识体系一直是抱着敬畏之心,尤其是继电保护这种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和稳定的核心技术。这本手册在阐述110kV母线保护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真让人佩服。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元件层面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了保护定值整定的哲学层面。比如,关于瞬时电流保护和延时过流保护的配合逻辑,书中给出的多组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直观地展示了为什么某些参数的选择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另一些则能确保系统的稳定。对于一个在设计院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些案例分析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帮助我们提前规避了许多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设计缺陷。此外,书中对不同电压等级系统在母线保护上的差异化处理也很有见地,体现了作者对整个电力网络结构的深刻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电压平台。
评分我对技术手册的评判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处理“疑难杂症”时的表现。在110kV母线上,最头疼的往往是瞬时误动或拒动的问题,这些通常与电磁暂态过程的复杂性有关。这本书在分析这些非正常工况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它详细探讨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饱和对母线保护的影响机制,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补偿和校验方法。这种对系统耦合效应的深入剖析,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电气暂态理论基础之上的。阅读这些章节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专家面对面交流,他不仅知道故障是如何发生的,更知道如何从系统层面去预防和消除这些隐患。对于希望从“会操作”跃升到“能优化”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新视野的一把关键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手感相当不错,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透着一股专业的气息,让人觉得内容肯定扎实可靠。我注意到它在细节处理上很用心,比如目录的编排就非常清晰,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也很顺畅,对于一个需要快速查找特定知识点的技术人员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初翻的时候,我就被其中详尽的图表和示意图吸引住了,这些图示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勾勒,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技术信息,仿佛能直接带你走进实际的变电站现场,去观察那些复杂的继电器和断路器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尤其是对110kV系统这种关键节点的保护策略,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剖析其中的技术难点和常见的误区,这对于我们日常的运维和抢修工作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个人比较看重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它不像有些纯理论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处处体现着“干货”,读起来让人感觉每翻一页都有新的收获。
评分作为一个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兵,我深知标准和规范的重要性,但真正能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消化后,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作者是极少的。这本《继电保护(2012年版):110kV母线保护施工》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引用的规范和标准,都明确标出了出处,这为我们进行技术复核或应对审计时,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并没有完全固守陈旧的观念,而是适当地融入了当时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比如对某些新型微机保护装置特性的讨论。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使得这本书在具有经典参考价值的同时,也保持了前瞻性。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需要经常翻阅、对照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学习的“良师益友”,其价值是持续释放的。
评分最近在整理一套老旧变电站的升级改造方案,感觉手头上的资料总是不够“接地气”,缺乏一个权威的、能指导施工现场具体操作的参考。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对于“施工”这个环节的关注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告诉你“保护应该怎么做”,更细致地描绘了“保护应该怎么装、怎么调试”。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现场接线和端子排定义的规范性描述,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极大地降低了现场安装人员的理解门槛。我甚至发现,书中的某些施工流程图,可以作为我们内部培训新进人员的标准操作流程(SOP)的有力补充。在处理复杂的二次回路验收时,有了这本书作为对照,我们能更自信地指出承包商施工中存在的微小偏差,从而确保投运后的可靠性,这种“实战指导性”是很多理论书籍所不具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