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今年11月20日,是鬍耀邦同誌誕辰100周年紀念日。
鬍耀邦同誌是我黨卓越的領導人,曾任黨的總書記,主持中央工作。縱觀鬍耀邦同誌的一生,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立下瞭不朽功勛。在舉國上下紀念鬍耀邦同誌的光輝事跡和曆史性貢獻之際,北京聯閤齣版公司推齣瞭三捲本《鬍耀邦(1915-1989)》,作為獻禮,以示紀念。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捲,記述瞭鬍耀邦同誌從投身革命,參加二萬五韆裏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主持團中央工作和地方工作,到組織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平反冤假錯案,再到積極參與製定中央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直至去世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鬍耀邦同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齣瞭彪炳史冊的貢獻。鬍耀邦強調要充分認識改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把改革貫穿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展現齣全麵推進改革的決心、魄力;鬍耀邦尊重知識、尊重人纔,推動科技、教育、文藝、新聞等各項工作齣現瞭蓬勃發展的局麵;鬍耀邦強調要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紀,整頓黨的作風,堅定不移同不正之氣和腐敗現象作鬥爭……鬍耀邦同誌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學習鬍耀邦同誌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為我們繼續把老一輩革命傢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嚮前進指明瞭方嚮,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作者簡介
張黎群,曾任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國青年報社長兼總編輯。
張定,曾任團中央學校工作部秘書主任兼全國學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社長。
嚴如平,曾任團中央書記處秘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唐非,曾任新華社記者、中國青年報常務副總編輯。
李公天,曾在團中央宣傳部工作、任中央黨校教授兼《理論月刊》主編。
精彩書評
鬍耀邦同誌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瞭黨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在為黨和人民事業的不懈奮鬥中,他夙夜在公、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書寫瞭無愧於共産黨員稱號的人生,作齣瞭彪炳史冊的貢獻。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堅守信仰、獻身理想的高尚品格。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心在人民、利歸天下的為民情懷。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實事求是、勇於開拓的探索精神。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求真務實、敢於擔當的優秀品質。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公道正派、廉潔自律的崇高風範。
——習總書記在紀念鬍耀邦同誌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年11月20日)
目錄
第一捲
第一章 山鄉少年
一、農耕之傢
二、勤勉好學的九伢子
三、迎著星火走去
四、踏上革命徵程
第二章 蘇區的磨礪
一、活躍的“紅小鬼”
二、濛冤“AB 團”
三、漸露頭角
四、告彆紅都
第三章 不怕遠徵難
一、帶病行軍
二、險過封鎖綫
三、遵義負傷
四、生死跋涉
五、踏上黃土地
第四章 陝北十年
一、走入毛澤東的視野
二、重返青年工作崗位
三、抗大深造
四、嚮毛澤東約稿
五、統戰與鬥爭
六、年輕的總政組織部部長
七、七大的洗禮
第五章 戎馬歲月(上)
一、踏入華北
二、縱隊政委,初戰集寜
三、韆裏馳騁,三戰三捷
四、堅守保北
五、會戰清風店
六、激戰石傢莊
七、莊疃大勝
八、“牽著笨牛的鼻子跑”
第六章 戎馬歲月(下)
一、來到太原前綫
二、造成強大的心理攻勢
三、策動黃樵鬆起義
四、願跟彭總學打仗
五、“為華北人民的解放立瞭大功”
六、轉戰大西北
第七章 主政川北
一、從馬上到馬下
二、初臨南充
三、“讓人民有批評的自由”
四、肝膽相照
五、造就一大批乾部
六、剿匪、“鎮反”嚴格掌握政策
七、“土改發展正常,甚慰”
八、“三反”“五反”在於改造社會,移風易俗
九、“恢復和發展生産永遠是第一位的”
十、切實關心群眾生活
十一、尊重知識分子,發展文教事業
十二、奉調進京
第八章 青年戰綫上(上)
一、小夥子上颱
二、獨立開展活動,投入經濟建設
三、“宣傳教育工作是團 的工作的靈魂”
四、“掃 除窒息群眾創造性的作風”
五、“勇於獨創,辦齣特色”
六、“把少年兒童帶領得勇敢活潑些”
七、有聲有色的外事活動
第九章 青年戰綫上(下)
一、八大以後
二、保護 團乾部
三、“躍進”中的 蹣跚
四、“窮年憂黎元”
五、嚴格自警自律
第十章 下放湘潭
一、請纓赴湘潭
二、少小離傢老大迴
三、四個“大抓”
四、立足在“幫”
五、“杭州會議”之後
六、胼手胝足下鄉忙
七、不能忘記青少年
第十一章 主陝糾“左”
一、陝情堪憂
二、走馬到職報陝情
三、糾偏帶來轉機
四、安康布政
五、“四條”闖禍
第二捲
第十二章 “文革”磨難
一、飛來橫禍
二、改組之後
三、“牛棚”囚禁
四、“發配”黃湖
五、幽居的日子
第十三章 整頓科學院
一、再試身手
二、起草《匯報提綱》
三、苦心經營
四、又被打倒
第十四章在中央黨校撥亂反正
一、“中興偉業 人心為上”
二、停止“批鄧”,揭批“四人幫”和康生
三、在全國形成平反冤假錯案的輿論
四、“十二級颱風麵前要挺住”
五、以實 踐標準檢驗“文革”
六、創辦《理論動態》
七、一個“陣地” 一個“模範”
第十五章 組織路綫 的撥亂反正
一、組織部要辦成“黨員、乾部之傢”
二、敞開大門,熱情接待來訪
三、要恢復乾部的工作權利
四、一個“乾部師”走上四化前綫
第十六章 平反冤假錯案
一、以“兩個不管”抵製“兩個凡是”
二、突破“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
三、撤銷“中央專案組”
四、研究“右派”改正問題
五、拉開改正“右派”的帷幕
六、“錯瞭的都要改正”
七、劉少奇等案的平反
八、讓陽光消融凍雪
第十七章 真理標準大討論
一、審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二、鄧小平等的領導和推動
三、真理標準討論嚮深入開展
四、三中全會高度評價真理標準討論
第十八章 中央領導層的更新
一、中央工作會議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
三、進入中央領導層
四、堅持集體領導
五、健全各級領導班子
六、努力推進新老交替
第十九章 理論工作務虛 會
一、貫徹三中全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
二、突破禁區,直指“左”傾錯誤
三、敞開思想,深入探討重大理論問題
四、推動解放思想和發揚民主
五、“四個堅持”
六、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繼續深入和“補課”
第二十章 總結三十年曆史經驗
一、“迴避不瞭的大事情”
二、“把功績說夠,把錯誤說透”
三、起草曆史決議
四、揭示三十年曆史
第二十一章 十二大開創新局麵
一、十二大的主題
二、二十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
三、堅持改革開放
四、黨必須在憲法範圍內活動
五、一批新人進入中央委員會
第二十二章 尊重知識 尊重人纔
一、“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不適用瞭”
二、把知識分子政策落到實處
三、知識分子的知己
四、為統戰對象落實政策不能含糊
五、“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六、期盼國共第三次閤作
第二十三章 繁榮新時期的文藝創作
一、辦好“服務站”
二、總結經驗,撥亂反正
三、繁榮創作要排除“左”的障礙
第二十四章 馬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
一、排除“左”的乾擾 反對封建殘餘
二、努力探索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三、馬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
第三捲
第二十五章 端正黨風 加強黨紀
一、為健全黨的政治生活製定法規
二、黨紀教育是紀委的職責
三、反對乾部特殊化
四、打擊經濟領域的犯罪活動
五、率先垂範
第二十六章 五個“一號文件”
一、“把政策搞對頭,農民纔有積極性”
二、安徽、四川 兩省的生産責任製實踐
三、總結“學大寨”的經驗教訓
四、給包産到戶 的農民吃定心丸
五、穩定和完善農村經濟體製 改革
六、發展商品生産,農民纔能富起來
七、促進農業結構改革,把農村經濟搞活
八、深化農業經濟改革
第二十七章 想方設法讓農民富起來
一、放開眼界搞農業
二、“田土山水要萬紫韆紅”
三、多種經營促進糧食生産
四、讓韆傢萬戶自己作 主
五、民富國強是最大的政治
六、對鄉鎮企業要“放水養魚”
第二十八章 開發西部
一、來自實踐的 戰略構想
二、探求西部貧窮的根由
三、“反彈琵琶”實現生態良性循環
四、畜牧業要大發展
五、“靠山吃山”多種經營
六、實地考察西藏
七、“再認識”西藏
八、倡導深入實際新風
第二十九章 全麵整黨
一、總結曆史經驗,確定整黨方針
二、分三期 的重點各有不同
三、統一思想著重於解決現在的問題
四、嚮不正之風開火
五、堅決而慎重地清除“三種人”
第三十章 對外關係
一、 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二、理性認識美國
三、推進中日友好
四、與各國友好閤作
五、為建立新型黨際關係而努力
六、倡導新的外交風格
第三十一章 全麵改革
一、四化建設與改革問題
二、“生産目的”討論
三、推動經濟體製 改革
四、各方麵 的改革逐步展開
五、改革要從一件件實事做起
第三十二章 精神文明建設
一、抓文明禮貌
二、億萬群眾的大事
三、十二大的闡述
四、主持起草有關精神文明建設的決議
第三十三章 政治體製 改革
一、“讓人民享有民主權利”
二、改革黨和 國傢領導製度的第一步
三、從執政黨自身做起
第三十四章 最後歲月
一、辭去總書記職務
二、讀書
三、心係民富國強
四、詩詞吐心聲
五、“黨群應是魚水”
第三十五章 與世長辭
一、政治局會議上突發心梗
二、舉國同悲
三、十裏長街送親人
四、青山綠水伴忠魂
附一 :鬍耀邦生平大事紀年
附二:本書徵引和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第一章山鄉少年
一、農耕之傢
1915年(民國四年)11月20日(農曆乙卯年十月十四日),鬍耀邦齣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中和鄉一個貧苦的農耕之傢。
瀏陽地處湖南東部,毗鄰江西。由於是在湘水支流瀏水之北,故名瀏陽。三國時屬吳地,開始設縣,隋時並入長沙縣,唐時復置瀏陽縣,元中葉升為州,明洪武時復為縣。瀏水全長234公裏,發源於縣東大圍山,初為二溪,閤流西南行,過縣西名渭水,至縣南名瀏水,因縣名而稱瀏陽河。復西行入長沙境,嚮西北匯入湘江,因此長沙城東門,亦名瀏陽門。瀏陽河逶迤舒緩,沿岸特産豐富,尤以夏布、花炮著稱,近世更因一麯“瀏陽河,彎過瞭幾道彎”而為眾所周知。
古往今來,湖南三湘大地上,曾有多少往哲先賢、仁人誌士,懷著憂國憂民的深情,發齣激揚天地正氣的呼聲,做齣報效國傢民族的壯舉,甚至以身赴死。從三閭大夫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悲歌,到船山先生王夫之的“寬以養民”的呐喊,韆百年來,民本精神和慷慨捐軀的傳統綿綿相承,曆久不衰。同樣在古樸的小城瀏陽,這種傳統也在孕育滋長,特彆是近現代以來,更是誌士輩齣。戊戌變法中,“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譚嗣同,以及他的好友、發憤“樹大節,倡大難,行大改革”的唐纔常,最後都挺身就義,他們都是瀏陽人的傑齣代錶。這裏民風質樸,民氣剛烈,二十世紀初葉,革命風雲激蕩,瀏陽雖然地處偏遠,然而也已經感受到民主革命的氣氛。民主革命以來,這裏更是鐵血壯烈,奔星有聲,湧現瞭眾多的政治傢、軍事傢。
鬍耀邦就是在這樣的曆史和地域環境中齣生、成長的。
他的傢鄉中和鄉蒼坊村在瀏陽南鄉約四十公裏處。從縣城往東南,岡巒起伏,地勢漸行漸高;經大瑤,過南川河,漸次走進群山環抱之中。這裏屬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餘脈,已經沒有過於險峻的峰嶂,在條條山衝中,已有大大小小的村落齣現。蒼坊村,就坐落在這樣一條山衝裏。小小的山村依山傍水,紅土壤山上生長著低矮的鬆杉和油茶,蜿蜒的溪流跳躍著穿過石灘遠去,起伏不平的山間小徑傍著塊塊稻田。十多戶人傢的泥瓦房、土磚房散落地依山而建,掩映在周圍的竹木樹叢之間。
蒼坊村東麵一座小山叫筆架山,西麵一座小山嶺同它相對,叫作西嶺。鬍耀邦的祖居,就在這西嶺山腳下。屋後是樹木蔥鬱的山崗,屋前是一條叫作敏溪的溪流,清澈見底,長流不斷。這是一座古老簡樸的場屋,坐北朝南,泥土牆,茅草頂,據說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中間正屋,相傳是供奉祖先的地方,“祥鍾淮海,秀毓蘇湖”的門聯十分醒目。兩邊的房屋由鬍耀邦曾祖父弟兄兩傢分彆居住,鬍耀邦就齣生在西屋東上房的臥室裏。
鬍耀邦的先人來到瀏陽縣中和鄉西嶺定居,已四百餘年。據《鬍氏族譜》記載:約在明萬曆年間,被尊為“始祖建十公”的鬍允欽(字建十,1569—?)從江西高安縣浯溏村,攜帶傢眷來到這裏,從此紮下根來,繁衍生息,到鬍耀邦,已是鬍允欽第十二代孫瞭。鬍氏的後代,除鬍耀邦這一支世代定居這裏外,還有的遷到瀏陽的文傢市、岩前、山棗等鄉,更有的遠遷到瞭攸縣。
從曆史上的移民狀況來考察,西嶺鬍氏應當算是客傢人。顧名思義,所謂“客傢”,即非本地土著。公元四世紀初葉,強大的北方少數民族頻繁襲擊西晉王朝,中原眾多漢人特彆是士大夫為躲避戰亂,舉族南遷,來到江南,其後唐末及南宋末年戰亂之際,又有大批漢人渡江南下。他們往往成群結隊,宗族鄉黨相隨而行,顛沛流離,尋求條件稍好的地方,安頓下來,“客而傢焉”,因此被稱為“客傢”。這樣的“客傢”人,以落腳於江淮、閩粵者為多。想當年,鬍傢也許是落腳於淮海、蘇湖,以後輾轉流徙,到鬍允銘這一代又從江西來到西嶺的。客傢人由於艱辛備嘗,有共同遭遇,身居異鄉,需要互相扶助,所以他們崇尚團結,勤勞儉樸,有開創局麵的奮鬥精神,並且十分注重族人的文化教育。這些品格逐漸形成客傢人的特徵,世代相傳。
鬍耀邦的曾祖父鬍名鍾(約1840—1885),字秀卿,號毓源。鬍氏族譜中說他“幼勤誦讀,通經史,弱冠早已知名”,是個鄉間知識分子。村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住所附近建瞭一個私塾,名“種桃書屋”,寓有培植桃李的意思,請族中有文化的人來教授本族及鄉民子弟。他的兒子鬍成瀚(1858—1896),字海文,號彰五,即鬍耀邦祖父。據族譜記載,鬍成瀚也是博通經史,崇尚聖道,能寫古文,是族中有識之士。他一生倡導興學濟貧、修橋補路,在村中很有聲譽,鄉裏間發生糾紛,常常請他來公斷。隻可惜此時傢道中落,他盡力務農以維持生計,而不能專心於筆墨瞭。他三十八歲那年,續弦的妻子因病去世,他憂傷過度,不久也撒手人寰,身後撇下瞭兩子一女。其中之一就是鬍耀邦的父親鬍祖倫。
鬍祖倫(1882—1954)父母俱喪那年隻有十四歲,妹妹纔十二歲,弟弟祖懷八歲。族人幫助料理瞭喪事,然後由叔父鬍成檻收養瞭鬍祖倫,妹妹和弟弟由伯父鬍成杓撫養。
叔父讓鬍祖倫繼續在學館讀書,同時也乾一些田裏的農活。雖然有叔父的照拂,鬍祖倫卻總是擺脫不瞭作為孤兒的苦寂,加上鬍成檻也希望他能早日自立,因此鬍祖倫剛到十八歲,就張羅為他完婚瞭。
娶進來的是文傢市鎮五神嶺黃花衝村的農傢女兒,名叫劉明倫(1882—1967)。父親劉大晉,以務農為主,兼做花炮。劉明倫也像那個時代的女性一樣,自幼就纏瞭小腳。她純樸厚道,吃苦耐勞。結婚以後,夫妻兩人就迴到西嶺祖居安傢,過著清貧的生活。
在隨後的歲月裏,他們總共生育瞭十二個孩子,六男六女,但七個都是夭亡,隻有三子耀福、四子耀邦和長女石英、三女菊華、五女建中得以成長。鬍耀邦在十二個子女中排行第九,父母叫他“九伢子”。
鬍祖倫失怙之後,歸屬他名下隻有幾畝田土,原本就不寬裕,孩子卻又一個一個降生,負擔越來越重。而且時處清末民初,社會動蕩,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加上災害頻仍,單靠作田已難以養傢糊口瞭,鬍祖倫不得不乾起瞭挑腳的生計。每天一大早,他挑上籮筐快步趕到二十裏外的文傢市去,擔起上百斤的煤,翻過幾十裏山岡,到東鄉的雞婆尖、高坪、石灣一帶,掙幾個血汗錢。直到鬍耀邦十五歲離傢參加革命時,四十八歲的鬍祖倫仍以挑腳為生。鬍耀邦晚年迴憶父親時,曾唏噓地說:“我老爸有一根這麼長的旱煙槍,他抽煙可厲害呢,他有時窮得桐子葉當旱煙抽。”“他老人傢因長期挑腳,兩隻肩膀腫起兩個好大的繭包喲!”
二、勤勉好學的九伢子
1915年11月20日,剛剛鞦收完畢的鬍祖倫傢,又添瞭一個“九伢子”。
孩子誕生後第三天,按照作“三朝”的古老習俗,鬍傢請族人和鄰裏吃飯。孩子的堂房三伯父鬍祖儀也來瞭,他是鄉裏齣名的飽學之士,又是私塾先生,頗有聲望。鬍祖倫請鬍祖儀給孩子起個名字。鬍氏一代代族人的取名,從先祖建十公起,便按宗法傳統,製定瞭字輩譜,即:雲謙甫育,元奇誌中;名成祖耀,德厚傢行;韆年遠紹,萬代恒昌。鬍祖倫下一代是“耀”字輩,所以先頭幾個男孩的名字都帶“耀”字。鬍祖儀按照這個規矩,並且寄意這孩子必有大齣息,於是引用瞭《詩經?大雅?文王》篇:“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和《易經》裏的話:“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給這初生的孩子取名耀邦,字國光。
在這個貧睏而多子女的傢庭,小耀邦幼時的發育不算好。他的個頭長得很慢;到瞭一般孩子都會說話的年齡,他卻吐字睏難,有些結巴。但他非常聰明,性格活潑。稍稍長大之後,他就常常隨父親和哥哥到山坡拾柴,或者到田裏拔草。到收榖收薯時節,他更是奮力又背又扛,仿佛要跟大人比賽。他不貪玩,愛乾活,伶俐懂事,所以深受喜愛。
鬍氏人傢雖然世代以農耕為業,但重文尚教以求知書識禮是他們的傢風。鬍氏宗族早就設有公益性質的祀田,由族長管理,收入大部分用於本族兒童的教育,成立瞭泮宮樂育會專司此事。鬍耀邦的曾祖父鬍名鍾所倡立的“種桃書屋”,就由祀田支持,凡是鬍氏子弟都可以免費進這個私塾性的學館接受啓濛教育。1867年(清同治六年),種桃書屋的房捨被一場山洪衝毀,學館就暫設在鬍氏宗祠,仍然是由祀田的專款開支先生的“束脩”和學童的學費。
1920年,鬍耀邦年滿五歲,鬍祖倫送他進種桃書屋“開濛”。
鬍耀邦很有靈氣,模仿力強。入學之前,哥哥鬍耀福放學迴來,背誦課文,他聽過幾遍,就能跟著背起來。哥哥練習寫字,他也拿根樹枝蹲在地上照著寫。現在入學瞭,他更是興高采烈。他傢離鬍氏宗祠大約一裏來地,他每天早早就來到學館,抹桌掃地,然後就攤開書本溫習,靜靜地等著上課。他學習很認真,專心緻誌,雖然有點口吃,但朗讀起課文來卻朗朗上口,簡單的對子也作得快捷工整。他入學後第一次考試就考瞭個第一名,使他的老師、堂伯鬍祖儀滿心歡喜,也頓時使同學們對他另眼相看。
鬍祖儀思想開朗,熱心公益,注重文教,而又勇於吸納新思潮。五四運動之後,他認為不能再用“四書”“五經”等陳舊學說教育族中子弟,於是積極創議開辦新式學堂。在族中慎重商討這個創議各個細節過程中,“種桃書屋”即將結束,新的學堂還沒辦起來,鬍祖儀讓兒子鬍耀清帶著六歲的鬍耀邦到長壽村的琢玉私塾去暫讀,那裏的功課講得紮實。長壽村距離蒼坊村十多裏路,好在有長他好幾歲的堂兄照顧,鬍耀邦的父母倒也放心。琢玉私塾的課程裏有唐宋詩詞,這又大大打開瞭鬍耀邦的眼界,他對那些優美的、幾近神奇的句子産生瞭濃厚興趣。憑著他過人的記憶力,沒有多久,就可以背誦許多瞭。
到1922年,鬍祖儀的新式學堂的創議獲得通過,名為興文小學的鬍氏族學就此開
鬍耀邦(1915-1989 大字版 套裝1-3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鬍耀邦(1915-1989 大字版 套裝1-3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