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1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直接指导下,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专家启动了中医(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医师、中医(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医学综合笔试大纲的修订工作,新大纲不依托于某个版本的教材,在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中医,突出临床,强调共性,要求应知应会。
为配合新大纲的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医(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医师、中医(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医学综合笔试大纲细则,作为大纲的细化与扩展,也作为医师资格医学综合笔试研发试题的依据。故此,大纲细则不等同于教材,不具备教材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但编写时参考了许多版本的教材,力争本大纲细则能符合并体现应试者的实际水平。
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第六单元五脏
第七单元六腑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
第十单元经络
第十一单元体质
第十二单元病因
第十三单元发病
第十四单元病机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
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天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绪论
第二单元望诊
第三单元望舌
第四单元闻诊
第五单元问诊
第六单元脉诊
第七单元按诊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第九单元气血津液辨证
第十单元脏腑辨证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五单元解表药
第六单元清热药
第七单元泻下药
第八单元祛风湿药
第九单元化湿药
第十单元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单元温里药
第十二单元理气药
第十三单元消食药
第十四单元驱虫药
第十五单元止血药
第十六单元活血化瘀药
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单元安神药
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单元开窍药
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
第二十二单元收涩药
第二十三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第二单元解表剂
第三单元泻下剂
第四单元和解剂
第五单元清热剂
第六单元祛暑剂
第七单元温里剂
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
第九单元补益剂
第十单元固涩剂
第十一单元安神剂
第十二单元开窍剂
第十三单元理气剂
第二十五单元合成抗菌药
第二十六单元抗生素
第二十七单元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第二十八单元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第二十九单元抗结核病药
第三十单元抗恶性肿瘤药
传染病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精彩书摘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细则: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部分)》:
(4)群类趋同性同一种族或聚居在同一地域的人,因为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同,遗传背景和生存环境具有同一性和一致性,从而使人群的体质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点,形成了地域人群的不同体质特征,使特定人群的体质呈现类似的特征,因此体质具有群类趋同性。
(5)相对稳定性个体禀承于父母的遗传信息,使其在生命过程中遵循某种既定的内在规律,呈现出与亲代类似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在生命过程某个阶段的体质状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动态可变性先天禀赋决定着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后天各种环境因素、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年龄变化、疾病损害、针药治疗等,又使得体质具有可变性。
(7)连续可测性体质的连续性体现在不同个体体质的存在和演变时间的不间断性,体质的特征伴随着生命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具有循着某种类型体质固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演化的趋势,这就使得体质具有可预测性,为治未病提供了可能。
(8)后天可调性体质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可变和连续可测的,这就为改善体质的偏倾,防病治病提供了可能。
细目二体质学说的应用
要点
1.体质与发病人体的体质是正气盛衰偏倾的反映。因此,体质强弱决定着友病与否及发病情况,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正交争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正气虚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因此,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质正是正气盛衰偏倾的反映。
2.体质与病因病机
(1)决定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体质反映了机体自身生理范围内阴阳寒热的盛衰偏倾,这种偏倾性决定了个体的机能状态的不同,因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亲和性、耐受性不同。因此,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
(2)决定病变的从化和传变从化,即病变随体质而变化。由于体质的特殊性,不同的体质类型有其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可称之为“质势”。人体遭受致病因素的作用时,即在体内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而且不同的致病因素具有不同的病变特点,这种病理演变趋势称之为“病势”。病势与质势结合就会使病变性质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病势依附于质势,从体质而发生的转化,称之为“质化”,亦即从化。
传变指病变部位在脏腑经络等之间的传递转移,以及疾病性质的转化和改变。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影响正气强弱而决定疾病的传变:体质强者,正气亦强,不易发生传变;体质弱者,正气亦弱,易于发生传变。二是决定病邪的从化影响传变:阳盛阴虚体质,感邪易从阳化热;阴盛阳虚体质,感邪易从阴化寒。
3.体质与诊治
(1)指导辨证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疾病的证的类型。感受相同的致病因素或患同一种疾病,因个体体质的差异可表现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的证的类型,即同病异证。感受不同的病因或患不同的疾病,而体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点时,常常可表现为相同或类似的证的类型。
(2)指导治疗
1)区别体质特征而治:在治疗中,常以患者的体质状态作为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针对证的治疗实际上包含了对体质内在偏颇的调整,是根本的治疗,也是治病求本的反映。偏阳质者,多发实热证,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偏阴质者,多发实寒证,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针刺治疗也要依据病人体质施以补泻之法:体质强壮者,’多发为实性病证,当用泻法;体质虚弱者,多发为虚性病证,当用补法。
2)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一般来说,体质偏阳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体质偏阴者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素体气虚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阴阳平和质者宜视病情权衡寒热补泻,忌妄攻蛮补;痰湿质者宜健脾芳香化湿,忌阴柔滋补;湿热质者宜清热利湿,忌滋补厚味;瘀血质者,宜疏利气血,忌固涩收敛等。
不同的体质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一般说来,体质强壮者,对药物耐受性强,剂量宜大,用药可峻猛;体质瘦弱者,对药物耐受性差,剂量宜小,药性宜平和。
体质不同,针灸治疗后的疼痛反应和得气反应有别。临床应加以注意和区别。
3)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疾病初愈或趋向恢复时,调理时皆须兼顾患者的体质特征。如体质偏阳者大病初愈,慎食狗肉、羊肉、桂圆等温热及辛辣之味;体质偏阴者大病初愈,慎食龟鳖、熟地等滋腻之物和五味子、诃子、乌梅等酸涩收敛之品。
4.体质与养生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选择相应的养生措施和方法。
……
前言/序言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细则: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部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细则: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部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