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一類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癌癥的研究有許多新的進展,診斷治療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防癌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因此急需對這些方麵有一個正確而全麵地介紹,以使民眾能認識癌癥、預防癌癥。為此,《癌癥真相 你可以離它更遠些》的內容包括:癌癥真相、癌癥的診斷和治療、癌癥可以預防、十種常見癌癥可防可治、癌癥病人的故事以及不讓癌癥找上你等6個部分共100節。每節數百至韆餘字,介紹一個方麵的內容。《癌癥真相 你可以離它更遠些》重點的內容為說明癌癥可預防,即如《癌癥真相 你可以離它更遠些》的書名所點齣的“你可以離它遠些”。
癌癥真相——認識瞭,就不恐懼
1.有一類疾病叫腫瘤
2.腫瘤分良性與惡性
3.“癌”代錶瞭所有的惡性腫瘤
4.“二十世紀的瘟疫”來到瞭21世紀
5.我國的癌癥問題嚴峻
6.怎樣纔是“戰勝癌癥”?
7.癌細胞從何而來?
8.基因因何變化?
9.癌的“病因”有哪些?
10.癌癥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1.癌的樣子
12.癌的行為
13.癌癥會不會遺傳?
14.癌癥會不會傳染?
15.癌癥的高發地區
16.癌癥的高危對象
17.癌癥因人口結構老齡化而增加
18.並非各種癌癥都在增加
19.癌癥隻是一片浮雲?
20.癌癥能否“自愈”?
21.帶瘤生存、與狼共舞
22.正確認識癌癥是“慢性病”
癌癥的診斷與治療——你必須要有的科學常識
23.定性診斷和定位診斷
24.腫瘤標誌物
25.內鏡,直接看到體內的腫瘤
26.診察腫瘤的影子部隊
27.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28.隨訪,靜觀其變
29.癌癥並非不治之癥
30.手術切除,給病人帶來根治的希望
31.放射治療日益進步
32.腫瘤化療今非昔比
33.腫瘤的靶嚮治療
34.生物治療:理論與實踐
35.各種抗癌療法不斷推陳齣新
36.對腫瘤病人的支持治療
37.“疏緩治療”已經逐步被接受
38.治療後的定期復查
39.腫瘤病人的康復醫療
40.精準醫學與腫瘤的治療
癌癥可以預防——做對這些讓癌癥遠離你
41.“少發、易治”的本質即是預防
42.基因與防癌——從安吉麗娜·硃莉談起
43.防癌的重點在“環境”
44.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癌的基礎
45.流行病學研究證明:“癌從口入”
46.烹調之法亦應講究
47.多吃蔬菜與水果有利防癌
48.吸煙占緻癌因素應不止30%
49.吸煙與肺癌關係之辯
50.二手煙與三手煙
51.勃氏吸煙指數與戒煙
52.酒精促癌也緻癌
53.“少量飲酒有益健康”?
54.胖、還是瘦容易生癌?
55.運動減肥有益於防癌
56.謹慎用藥,亦與防癌有關
57.良好的心理狀況有助於防癌
58.保護環境,亦是重要防癌之舉
59.保護職業環境以防癌
60.打針防癌?
61.注重衛生亦關防癌
62.防癌專傢的建議
63.在河南林縣的試驗
64.化學預防,尚難有定論
65.關於癌的3個三分之一
66.癌癥篩查的原則
67.如今我國癌癥篩查的現狀
68.應重視“癌的前兆”
69.增生、間變與癌何乾?
70.早期發現給治愈癌癥帶來希望
71.從多發難治到少發易治
72.其實我國也有經驗
十種常見癌癥可防可治——應該能預防,必定可治愈
73.肺癌:我國的頭號癌癥
74.肝癌:多見於我國的癌
75.胃癌:早發現不難治愈的癌
76.食管癌:在我國開始減少的癌
77.腸癌:與脂肪飲食關係密切的癌
78.胰腺癌:如能早發現仍舊有希望
79.乳腺癌:“紅顔之惱”
80.宮頸癌:第一個可以用疫苗預防的癌
81.前列腺癌:老年社會的高發癌
82.甲狀腺癌:預後大多良好之癌
癌癥病人的故事——細心得治愈,大意失荊州
83.三患腸癌,李工無恙
84.相信科學,硃師傅有後福
85.診斷過晚,歌星命喪乳腺癌
86.細心體察,食管癌難循其跡
87.隻道胃已切除,孰料又生胃癌
88.並非“月經”,大娘患瞭宮頸癌
89.徹查痰血,肺癌現形
90.久病未成良醫,腸癌反被耽誤
91.提高警惕,胰腺癌亦可早診
92.陳行長肩痛,竟是肺癌作祟
93.黃老闆定期檢查逃過一劫
94.孫老師何以有此幸運?
95.關注科普知識派瞭大用場
96.李小姐細心觀察,乳癌得早發現
97.隋科長的胃癌綠豆大
不讓癌癥找上你——你可以離它更遠些
98.三位諾貝爾奬得主的睏惑
99.腫瘤是生命終結的一種形式
100.你可以離它遠些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信息混亂的時代,點亮瞭一盞指路明燈。我之前總是被各種關於癌癥的“嚇人”新聞和“防癌秘訣”弄得心煩意亂,感覺癌癥無處不在,隨時可能降臨。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許多信息都是片麵的,甚至是誤導性的。作者用一種非常冷靜和深入淺齣的方式,解析瞭癌癥的真正本質,以及我們對癌癥的許多固有觀念是如何被扭麯的。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死亡率”和“生存率”這些統計數據的解讀,它讓我明白,這些數字背後隱藏著很多復雜的因素,不能簡單地拿來恐嚇公眾。它讓我學會瞭如何更理性地理解癌癥的風險,而不是被情緒所左右。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關於如何優化生活方式,增強身體自身抵抗力的實用建議,這讓我覺得,我們並非隻能被動地接受癌癥的威脅,而是可以通過積極的調整來構建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綫。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健康的認知,並且以一種更積極、更有建設性的態度來麵對生活。
評分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思維的解放。我一直以來都覺得,一旦聽到“癌癥”這個詞,就如同被判瞭“死刑”的宣告,那種無力感和絕望感是難以言喻的。但《癌癥真相:你可離它更遠些》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種近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深入到癌癥的各種誤區之中,並且用非常有說服力的論據一一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詳細闡述瞭為什麼我們身體的免疫係統如此重要,以及如何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增強自身的防禦能力。這讓我意識到,我們並非隻能被動等待疾病的侵襲,而是可以通過積極的行動來主動維護健康。那些關於“緻癌物”的說法,書中也進行瞭更細緻的分析,讓我們知道哪些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哪些是被過度誇大的。這種 nuanced 的分析,讓我能夠更理性地評估生活中的風險,而不是被焦慮所裹挾。我不再輕易相信那些聳人聽聞的“防癌秘籍”,而是開始關注那些真正有科學依據的健康原則。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力量,一種掌控自己身體和健康的力量。
評分我以前對癌癥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是被影視作品和一些非專業媒體塑造的。它們往往將癌癥描繪成一種突如其來的、無法逃避的厄運,讓人們在潛意識裏就充滿瞭恐懼。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學的導師,一點點地將我從這些誤解和恐慌中拉齣來。作者並沒有迴避癌癥的復雜性,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釋瞭癌癥是如何在我們的身體裏發生的,以及為什麼我們對它的很多理解可能並不準確。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治療”的探討,它並沒有一味地鼓吹某種神奇的療法,而是強調瞭根據個體情況進行理性選擇的重要性。它讓我明白,並非所有的癌癥都需要激進的治療,有時候,觀察和等待,或者采取更溫和的乾預方式,反而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這種對“最佳治療方案”的重新定義,讓我感到非常受啓發。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用一種更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關於癌癥的信息,不再輕易相信那些未經證實或者過度宣傳的觀點。它讓我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並且以一種更加平和、理性的心態來麵對未來可能齣現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被癌癥信息洪流淹沒的我們注入的一股清流。我一直覺得,關於癌癥的討論,很多時候都充滿瞭煽情和恐嚇,讓人在疾病麵前更加無助。然而,這本書卻用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試圖理清事實與虛構的界限。它並沒有迴避癌癥的嚴重性,但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並非所有被貼上“癌癥”標簽的東西都具有同等程度的危險性。作者對癌癥發生、發展機製的解釋,讓我對這個疾病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那個模糊不清、令人膽寒的怪物。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篩查”這個話題的探討,它用數據說話,揭示瞭部分篩查項目在特定人群中的實際收益,以及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是否應該更審慎地對待體檢中的一些“異常”發現,而不是立即陷入恐慌,接受所有建議的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有時候,過度的乾預反而可能弊大於利,甚至給身體帶來創傷。這本書教會我,麵對癌癥,我們需要的是知識,而不是恐懼。它鼓勵我們去質疑,去瞭解,去掌握信息的主動權,從而做齣最適閤自己的決定,而不是被動接受。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原本我對癌癥的認知停留在那種既恐懼又無能為力的狀態,覺得它是一個無法戰勝的巨獸。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我們對癌癥的許多理解都存在誤區,很多所謂的“常識”其實是經過媒體放大和渲染,甚至是商業利益驅動下的産物。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案例,層層剝繭,揭示瞭癌癥的本質。我最驚訝的是,原來我們身體裏每天都在産生癌細胞,而免疫係統一直在兢兢業業地清除它們。這完全顛覆瞭我之前“一旦得癌就是絕癥”的想法。書中還深入探討瞭各種篩查手段的局限性和潛在的過度診斷問題,讓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我們過度依賴這些檢查,反而給自己增加瞭不必要的焦慮和乾預?比如,一些早期發現的小病竈,未必會發展成威脅生命的癌癥,但卻可能因為過度治療而損害身體,甚至影響生活質量。這種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黃金法則的挑戰,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學會區分真正的威脅和概率很低的風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理性、更少恐慌的視角來看待癌癥,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等待的受害者,而是能夠主動瞭解信息,做齣更明智選擇的個體。
啊
評分快遞沒有送貨到傢,還得病人自己去取件!
評分名師點撥,重點突齣,考生易懂
評分把孟子的話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瞭,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瞭差不多(因為舜齣傢在外,而且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也就是說,孟子的原話裏,並不是大眾所謬傳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認為最不孝的,是對長輩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孟子原話中並沒有說其它的兩種不孝是什麼。
評分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冒昧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
評分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孟子並沒有說齣其他二不孝具體是指什麼。後來漢代人趙岐指齣:“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傢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種不孝就是一味的順從父母的話,陷父母於不義。
評分可見趙歧把”無後為大“麯解成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為第三種不孝。於是開始瞭二韆多年的誤傳。
評分還好。
評分考綱詞匯,編排新穎,考生必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