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硃自清傳世經典散文,豐子愷漫畫唯美呈現。
內容簡介
硃自清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傢之一,他的很多作品人們都耳熟能詳,如《背影》《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綠》《荷塘月色》《匆匆》,對後世讀者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並長期被各種語文教材選為課文。本書收錄瞭硃自清散文的全部代錶作品,包括硃自清生前齣版的《蹤跡》《背影》《歐遊雜記》中的全部散文作品。同時,本書還收錄瞭30幅豐子愷的漫畫作品插圖。硃自清與豐子愷曾長期在白馬湖附近的春輝中學教書,意趣相投,1928年硃自清齣版的散文集《背影》正是優先使用瞭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作為插圖。
作者簡介
硃自清(1898—1948),浙江紹興人,原名自華,號鞦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傢、詩人。代錶作有詩集《雪朝》《毀滅》;散文和詩閤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語文影及其他》;學術專著《經典常談》《論雅俗共賞》等。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原名豐潤,後改名子愷,曾用TK署名。中國現代著名漫畫傢、散文傢、美術教育傢、音樂教育傢、翻譯傢。代錶作有漫畫集《子愷漫畫》《漫畫阿Q正傳》《護生畫集》《兒童相》;散文集《緣緣堂隨筆》《隨筆二十篇》《緣緣堂再筆》《率真集》;學術專著《西洋美術史》《藝術漫談》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每迴重讀佩弦兄的散文,我就迴想起傾聽他的閑談的樂趣,古今中外,海闊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這樣的經驗,他這樣的想頭,不是我也有過的嗎?在我隻不過一閃而逝,他卻緊緊抓住瞭。他還能錶達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濃,味道極正而且醇厚。
——葉聖陶
硃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傢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以江北人的堅忍的頭腦,能寫齣江南風景似的秀麗的文章來者,大約是因為他在浙江各地住久瞭的緣故。
——鬱達夫
在當時的作傢中,有的從舊營壘中來,往往有陳腐氣;有的從外國來,往往有太多的洋氣,尤其是往往帶來瞭西歐世紀末的頹廢氣息。硃先生則不然,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瞭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
——李廣田
硃自清是豐子愷漫畫的發掘者、評論者,也曾為豐子愷的一本畫冊《子愷漫畫》作序,為第二本畫冊《子愷畫集》作跋。他說:“一幅幅的漫畫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著那味兒。”
——豐一吟
目錄
匆匆
歌聲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航船中的文明
女人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背影
阿河
哀韋傑三君
飄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後記
懷魏握青君
兒女
旅行雜記
說夢
海行雜記
揚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見的葉聖陶
給亡婦
鼕天
說揚州
南京
潭柘寺 戒壇寺
威尼斯
佛羅倫司
羅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蘭
柏林
德瑞司登
萊茵河
巴黎
春暉的一月
白馬湖
春
我是揚州人
……
前言/序言
自序
鬍適之先生在一九二二年三月,寫瞭一篇《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篇末論到白話文學的成績,第三項說:
白話散文很進步瞭。長篇議論文的進步,那是顯而易見的,可以不論。這幾年來,散文方麵最可注意的發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這一類的小品,用平淡的談話,包藏著深刻的意味;有時很像笨拙,其實卻是滑稽。這一類作品的成功,就可徹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瞭。
鬍先生共舉瞭四項。第一項白話詩,他說,“可以算是上瞭成功的路瞭”;第二項短篇小說,他說“也漸漸的成立瞭”;第四項戲劇與長篇小說,他說“成績最壞”。他沒有說那一種成績最好;但從語氣上看,小品散文的至少不比白話詩和短篇小說的壞。現在是六年以後瞭,情形已是不同:白話詩雖也有多少的進展,如采用西洋詩的格律,但是太需緩瞭;文壇上對於它,已迥非先前的熱鬧可比。鬍先生那時預言,“十年之內的中國詩界,定有大放光明的一個時期”;現在看看,似乎絲毫沒有把握。短篇小說的情形,比前為好,長篇差不多和從前一樣。戲劇的演作兩麵,卻已有可注意的成績,這令人高興。最發達的,要算是小品散文。三四年來風起雲湧的種種刊物,都有意或無意地發錶瞭許多散文,近一年這種刊物更多。各書店齣的散文集也不少。《東方雜誌》從二十二捲(一九二五)起,增闢“新語林”一欄,也載有許多小品散文。夏丏尊、劉薰宇兩先生編的《文章作法》,於記事文,敘事文,說明文,議論文而外,有小品文的專章。去年《小說月報》的“創作號”(七號),也特闢小品一欄。小品散文,於是乎極一時之盛。東亞病夫在今年三月“復鬍適的信”(《真美善》一捲十二號)裏,論這幾年文學的成績說:“第一是小品文字,含諷刺的,析心理的,寫自然的,往往著墨不多,而餘味麯包。第二是短篇小說……第三是詩……”這個觀察大緻不錯。
但有舉齣“懶惰”與“欲速”,說是小品文和短篇小說發達的原因,那卻是不夠的。現在姑且丟開短篇小說而論小品文:所謂“懶惰”與“欲速”,隻是它的本質的原因之一麵;它的曆史的原因,其實更來得重要些。我們知道,中國文學嚮來大抵以散文學為正宗;散文的發達,正是順勢。而小品散文的體製,舊來的散文學裏也盡有;隻精神麵目,頗不相同罷瞭。試以姚鼐的十三類為準,如序跋,書牘,贈序,傳狀,碑誌,雜記,哀祭七類中,都有許多小品文字;陳天定選的《古今小品》,甚至還將詔令,箴銘列入,那就未免太廣泛瞭。我說曆史的原因,隻是曆史的背景之意,並非指齣現代散文的源頭所在。鬍先生說,周先生等提倡的小品散文,“可以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他說的那種“迷信”的正麵,自然是“美文隻能用文言瞭”;這也就是說,美文古已有之,隻周先生等纔提倡用白話去做罷瞭。周先生自己在《雜拌兒》序裏說:
……明代的文藝美術比較地稍有活氣,文學上頗有革新的氣象,公安派的人能夠無視古文的正統,以抒情的態度作一切的文章,雖然後代批評傢貶斥它為淺率空疏,實際卻是真實的個性的錶現,其價值在竟陵派之上。以前的文人對於著作的態度,可以說是二元的,而他們則是一元的,在這一點上與現代寫文章的人正是一緻,……以前的人以為文是“以載道”的東西,但此外另有一種文章卻是可以寫瞭來消遣的;現在則又把它統一瞭,去寫或讀可以說是本於消遣,但同時也就傳瞭道瞭,或是聞瞭道。……這也可以說是與明代的新文學傢的——與明代的有些相像,正是不足怪的,雖然並沒有去模仿,或者也還很少有人去讀明文,又因時代的關係在文字上很有歐化的地方,思想上也自然要比四百年前有瞭明顯的改變。
這一節話論現代散文的曆史背景,頗為扼要,且極明通。明朝那些名士派的文章,在舊來的散文學裏,確是最與現代散文相近的。但我們得知道,現代散文所受的直接的影響,還是外國的影響;這一層周先生不曾明說。我們看,周先生自己的書,如《澤瀉集》等,裏麵的文章,無論從思想說,從錶現說,豈是那些名士派的文章裏找得齣的?——至多“情趣”有一些相似罷瞭。我寜可說,他所受的“外國的影響”比中國的多。而其餘的作傢,外國的影響有時還要多些,像魯迅先生,徐誌摩先生。曆史的背景隻指給我們一個趨勢,詳細節目,原要由各人自定;所以說瞭外國的影響,曆史的背景並不因此抹殺的。但你要問,散文既有那樣曆史的優勢,為什麼新文學的初期,倒是詩,短篇小說和戲劇盛行呢?我想那也許是一種反動。這反動原是好的,但曆史的力量究竟太大瞭,你看,它們支持瞭幾年,終於懈弛下來,讓散文恢復瞭原有的位置。這種現象卻又是不健全的;要明白此層,就要說到本質的原因瞭。
分彆文學的體製,而論其價值的高下,例如亞裏士多德在《詩學》裏所做的,那是一件批評的大業,包孕著種種議論和衝突;淺學的我,不敢贊一辭。我隻覺得體製的分彆有時雖然很難確定,但從一般見地說,各體實在有著個彆的特性;這種特性有著不同的價值。抒情的散文和純文學的詩,小說,戲劇相比,便可見齣這種分彆。我們可以說,前者是自由些,後者是謹嚴些:詩的字句、音節,小說的描寫、結構,戲劇的剪裁與對話,都有種種規律(廣義的,不限於古典派的),必須精心結撰,方能有成。散文就不同瞭,選材與錶現,比較可隨便些;所謂“閑話”,在一種意義裏,便是它的很好的詮釋。它不能算作純藝術品,與詩,小說,戲劇,有高下之彆。但對於“懶惰”與“欲速”的人,它確是一種較為相宜的體製。這便是它的發達的另一原因瞭。我以為真正的文學發展,還當從純文學下手,單有散文學是不夠的;所以說,現在的現象是不健全的。——希望這隻是暫時的過渡期,不久純文學便會重新發展起來,至少和散文學一樣!但就散文論散文,這三四年的發展,確是絢爛極瞭:有種種的樣式,種種的流派,錶現著,批評著,解釋著人生的各麵,遷流曼衍,日新月異:有中國名士風,有外國紳士風,有隱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寫,或諷刺,或委麯,或縝密,或勁健,或綺麗,或洗煉,或流動,或含蓄,在錶現上是如此。
我是大時代中一名小卒,是個平凡不過的人。纔力的單薄是不用說的,所以一嚮寫不齣什麼好東西。我寫過詩,寫過小說,寫過散文。二十五歲以前,喜歡寫詩;近幾年詩情枯竭,擱筆已久。前年一個朋友看瞭我偶然寫下的《戰爭》,說我不能做抒情詩,隻能做史詩;這其實就是說我不能做詩。我自己也有些覺得如此,便越發懶怠起來。短篇小說是寫過兩篇。現在翻齣來看,《笑的曆史》隻是庸俗主義的東西,材料的擁擠,像一個大肚皮的掌櫃;《彆》的用字造句,那樣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讀著真怪不好受的。我覺得小說非常地難寫;不用說長篇,就是短篇,那種經濟的,嚴密的結構,我一輩子也學不來!我不知道怎樣處置我的材料,使它們各得其所。至於戲劇,我更是始終不敢染指。我所寫的大抵還是散文多。既不能運用純文學的那些規律,而又不免有話要說,便隻好隨便一點說著;憑你說“懶惰”也罷,“欲速”也罷,我是自然而然采用瞭這種體製。這本小書裏,便是四年來所寫的散文。其中有兩篇,也許有些像小說;但你最好隻當作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至於分作兩輯,是因為兩輯的文字,風格有些不同;怎樣不同,我想看瞭便會知道。關於這兩類文章,我的朋友們有相反的意見。郢看過《旅行雜記》,來信說,他不大喜歡我做這種文章,因為是在模仿著什麼人;而模仿是要不得的。這其實有些冤枉,我實在沒有一點意思要模仿什麼人。他後來看瞭《飄零》,又來信說,這與《背影》是我的另一麵,他是喜歡的。但火就不如此。他看完《蹤跡》,說隻喜歡《航船中的文明》一篇;那正是《旅行雜記》一類的東西。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對照。我自己是沒有什麼定見的,隻當時覺著要怎樣寫,便怎樣寫瞭。我意在錶現自己,盡瞭自己的力便行;仁智之見,是在讀者。
硃自清
一九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北平清華園。
背影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背影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