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自诩美食家的时代里,这本书告诉你家乡菜的可贵与迷人之处。重要的是懂得敬畏食物,敬畏乡村,敬畏自然。
《饮啄杂谭》是作者近年发表在报刊、专栏上的饮食随笔结集。收录共50多篇文章,分三辑:乡味、风物、食趣,涉及江南的乡土菜、小吃、食俗等,多为描摹家乡风味之作,笔触清丽不失老到,有情有味有趣。
王鸣江,江苏常熟人,出生于1982年。自幼酷爱文学,视之如生命。业务以文自娱。嗜酒,网名琴东酒徒;喜文,笔名江郎。酒量每饮辄醉,文章平平无奇,性情淡薄无趣。非作协会员,写过专栏,尝游于网络,有数十万字发表于各地报刊。曾自黑:文字之孤魂,网络之野鬼。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和佛语“饮啄有分,丰俭无差”说的是一个道理。农村里也有“鹅吃草鸭吃谷,各有各福”的俗谚。似乎带有浓烈的唯心主义色彩,我从来是个宿命主义者。山珍海味不是人人吃得,美食也是要“烂肠”的。其实我很反对“美食”这个词。世间哪一样食物不美?那都是自然的恩赐。我们虽然没有必要像基督徒开餐前祈祷感谢上帝赏饭那样虔诚,但我们应该懂得敬畏食物,敬畏乡村,敬畏自然。可是,人们真有敬畏之心吗?当我看到现今的厨子不再专心熬汤,毒大米横行、地沟油肆虐,我就越发想念土得掉渣的家乡菜。真想一辈子做个乡下佬,多好。可惜,现在的农村已不见了炊烟,有的只是呛人的油烟。但不管世间怎样改变,俗世烟尘、乡情如梦,永是与这家乡味紧紧缭绕在一起的。
第一辑乡味
春味三帖
面衣
腌笃鲜
常熟的粽子
勿忘六月黄
酱与酱瓜
冷结馄饨
七夕巧果
桂花几时开
神仙鸡·童子鸡
冰葫芦
走油肉
猪头颂
面脚板·面老鼠
豆腐花
臭豆腐
油泡·油片
扯篷豆腐干
江南羊肉
油氽虾
爆鱼和熏鱼
青鱼尾巴鲢鱼头
春肝夏肺秋肠脏
常熟一碗面
叫化鸡
第二辑风物
菜薹
椿芽
清明话螺蛳
蚕豆的节令
瓜期
杨梅烧
枇杷调
西瓜
菰米与茭白
栗子
芦穄
虞山蕈
碧花菱角满潭秋
荸荠
土豆·地瓜
血糯
河蚌
杂鱼谱
第三辑食趣
菜花塘鳢桃花鳜
捕鳝与食鳝
荷韵飘香入馔来
冷淘
爆蟹
粥的故事
豆腐札记
虞城食谚
高丽
勾芡·调羹·着泥
麻辣浅谈
孔子不是美食家
后记
最初接触《饮啄杂谭》,是被其书名所吸引,带着一份好奇,也带着一丝犹豫。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是如此宝贵,而“杂谭”二字似乎预示着一种漫无边际的散文集。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这份犹豫很快便被一种奇妙的阅读体验所取代。这本书仿佛拥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它不强迫你跟随固定的叙事线索,也不要求你进行逻辑严密的分析。相反,它允许你以一种更为自由、更为随性的方式去漫游。每一篇文章,无论长短,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你可以选择停留,细细品味,也可以选择跳跃,去探索下一个未知。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掌控力。他可以轻松地在几个截然不同的主题之间切换,却又不会让读者感到突兀。这种跳跃式的思维,恰恰映照了我们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情感。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内容驳杂,但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内敛而深邃的思考。他不会故作高深,也不会哗众取宠,只是用一种朴素而真诚的语言,探讨那些关于生活、关于人性、关于自然的最本真的问题。每次读完一篇,我总会停下来,回味其中的味道,仿佛在品尝一道精心烹制的佳肴,初入口时滋味寻常,回味却悠长而醇厚,让人不自觉地陷入沉思。
评分坦白说,《饮啄杂谭》这本书,一度让我有些无所适从。我习惯了阅读有着清晰结构、明确主题的作品,而这本书的“杂”字,似乎恰恰颠覆了我固有的阅读模式。它不像一本按部就班的教科书,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来抓住我的注意力。它更像是一本散落在书架角落里的旧日记,每一页都记录着作者某时某刻的心绪或感悟。起初,我试图去寻找一种统一的逻辑,一种贯穿全文的主线,但很快就发现,这种努力是徒劳的,也完全是多余的。 渐渐地,我放下了那种“找规律”的心态,开始尝试着去接受它本来的样子。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设防”。它没有预设任何的阅读门槛,也没有强加任何的阅读任务。你可以随手翻开任何一页,无论是关于一段过往的回忆,还是一次突发的奇思妙想,抑或是一些零散的观察,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某种共鸣。这种随机性,反而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候,我会在一篇看似随意的文字中,突然瞥见作者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有时候,又会被他描绘的某个生活场景所触动,仿佛亲身经历一般。阅读《饮啄杂谭》,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却又随性的智者对话,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他会抛出什么,但每一次的交流,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拿到《饮啄杂谭》这本书,我承认,最初的期待值并不高。毕竟,“杂谭”这个词,总给人一种内容散乱、缺乏体系的感觉。我担心它会像一堆零散的碎片,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图景。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这种疑虑很快就被一种全新的体验所替代。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个清晰的路线图,也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更像是一场即兴的漫步,作者带着我,在各种各样的话题之间穿梭,有时是关于人生的感悟,有时是关于自然的观察,有时又触及了历史的某个角落。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即便内容跳跃,作者的文字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惊人的吸引力。他用一种极其平实,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言,描绘着他眼中的世界。我被他捕捉到的细节所打动,被他对情感的细腻描绘所感染。每一篇文章,无论长短,都像是一颗精心打磨过的珍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阅读《饮啄杂谭》,不是在进行一场智力游戏,而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跳,能听到他内心的声音。它让我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由无数零散瞬间构成的宏大叙事,而这本书,正是将这些瞬间串联起来,呈现给我一幅丰富而生动的画卷。
评分拿到《饮啄杂谭》这本书,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偶然的心态。平时阅读偏向于一些叙事性强、节奏明快的小说,而“杂谭”这两个字,在我看来,总带着几分闲散和跳跃,不知是否会耗费太多精力去追寻其脉络。然而,翻开第一页,那种朴实无华的文字便如一股清流,瞬间将我拉入了另一个天地。它不是那种需要你全神贯注、字斟句酌才能领略其意境的著作,也不是那种让你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欲罢不能的篇章。相反,它更像是一位温厚的老友,在午后暖阳下,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与你分享他眼中世界的点滴。 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细腻,能够捕捉到日常生活中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细微之处。一篇篇短小的篇章,就像是一扇扇小窗,透过它们,我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景。有时是关于寻常巷陌里的市井风情,有时是关于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生不息,有时又触及了人情世故的微妙之处。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总能从这些平凡的观察中,提炼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见解,或是带着淡淡的幽默,或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饮啄杂谭》的过程,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一种与作者一同进行的观察和思考,是一种对生活本身的重新审视,它让我重新学会去留意身边那些被喧嚣尘世所遮蔽的美好与智慧。
评分老实说,《饮啄杂谭》这本书,在我拿到手之前,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波澜。我平日里习惯于阅读那些情节曲折、逻辑严谨的作品,而“杂谭”二字,总让我想象出一堆不成体系的文字。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一种奇特的韵律所吸引。它没有那种抓人眼球的开篇,也没有试图去描绘一个宏大的背景,而是如同老友般,带着一种温和的姿态,徐徐展开。 我发现,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恰恰在于它的“不刻意”。作者似乎并没有为每一篇文章设定一个宏大的目标,也没有强求去表达某种普世的真理。他只是用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去记录和分享他所经历的、所思考的。有时,他会从一片落叶谈起,延伸至生命的循环;有时,他会从一个寻常的物件,触及人情世故的冷暖。这种看似随意的笔触,却蕴含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洞察力。他能轻易地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细微处揭示深刻。阅读《饮啄杂谭》,就像是在参与一场无声的对话,你不需要回应,也不需要分析,只需要静静地聆听,感受那些文字带来的触动。它没有那种让你惊心动魄的转折,也没有让你茅塞顿开的顿悟,但每一次阅读,都能在心底留下淡淡的涟漪,久久不散。
评分一般般吧
评分好书,可以看看。
评分喜欢这本书……还会买
评分不错,很好的书
评分喜欢这本书……还会买
评分不错,送货也很快
评分好书,可以看看。
评分好书,可以看看。
评分喜欢这本书……还会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