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哲学(第五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刑法哲学(第五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刑法哲学(第五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兴良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5496
版次:5
商品编码:117280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兴良刑法研究专著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52

刑法哲学(第五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内容简介

《刑法哲学》一书是当代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成名之作。它初版于1992年,当时面对着其他部门法学的竞争与挑战,刑法学意欲何为、出路何在?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刑法学研究的学者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对此,当时的作者得出的结论就是:从体系到内容突破既存的刑法理论,完成从注释刑法学到理论刑法学的转变。本书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刑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就的。作者根据当时所有能够看到的国内、国外资料,建构了本书的刑法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罪刑关系中心论”。作者认为,刑法哲学体系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的,反映了作者对于刑法哲学的独到见解。刑法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并非独一二的,每一种刑法哲学都可以有自己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与深化刑法学的发展。本书作者所勾勒出的“罪刑关系中心论”的刑法哲学体系共包含15个范畴,如书稿导论中的图示,其间的辩证关系涵括了刑法的基本问题,也即本书的逻辑体系。正如作者所言,《刑法哲学》对于他自身是一个刑法学术研究的起点,对于我国的刑法学,也是它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不能绕过的节点。这就是本书所具有的学术史的意义,也是本书作为第5版的出版价值之所在。

作者简介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目录

导 论 1
第一节 刑法哲学的价值内容 2
第二节 刑法哲学的范畴体系 12
第一编 犯罪本体论
第一章 主观恶性 27
第一节 主观恶性的嬗变 27
第二节 心理事实 34
第三节 规范评价 50
第四节 主观恶性的阻却 68
第二章 客观危害 72
第一节 客观危害的嬗变 72
第二节 行为事实 77
第三节 价值评判 100
第四节 客观危害的阻却 114
第三章 再犯可能 118
第一节 再犯可能的概念 118
第二节 再犯可能的表征 119
第三节 再犯可能的预测 131
第四章 初犯可能 136
第一节 初犯可能的概念 136
第二节 初犯可能的表征 137
第三节 初犯可能的预测 150
第五章 犯罪本质二元论 155
第一节 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 155
第二节 再犯可能与初犯可能 164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犯罪本质二元论 174
第六章 故意犯罪 189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嬗变 189
第二节 故意犯罪的概念 191
第三节 故意犯罪的法定分类 203
第四节 故意犯罪的学理分类 209
第七章 过失犯罪 218
第一节 过失犯罪的嬗变 218
第二节 过失犯罪的概念 221
第三节 过失犯罪的法定分类 228
第四节 过失犯罪的学理分类 232
第五节 过失责任 240
第八章 作为犯罪 248
第一节 作为犯罪的嬗变 248
第二节 作为犯罪的概念 251
第三节 作为犯罪的形式 256
第四节 作为犯罪的类型 264
第九章 不作为犯罪 273
第一节 不作为犯罪的嬗变 273
第二节 不作为犯罪的概念 276
第三节 不作为犯罪的构成 281
第四节 不作为犯罪的类型 299
第十章 犯罪的附随情状 304
第一节 犯罪的动机和目的 304
第二节 犯罪的时间和地点 331
第二编 刑罚本体论
第十一章 道义报应 339
第一节 道义报应的概念 339
第二节 刑罚的伦理根据 346
第三节 道义报应的实现 351
第十二章 法律报应 354
第一节 法律报应的概念 354
第二节 刑罚的法律根据 361
第三节 法律报应的实现 364
第十三章 个别预防 368
第一节 个别预防的概念 368
第二节 个别预防的功能 377
第三节 个别预防的实现 383
第四节 个别预防的评价 385
第十四章 一般预防 391
第一节 一般预防的概念 391
第二节 一般预防的功能 396
第三节 一般预防的实现 399
第四节 一般预防的评价 404
第十五章 刑罚目的二元论 416
第一节 道义报应与法律报应 416
第二节 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 418
第三节 报应与预防:刑罚目的二元论 425
第十六章 生命刑 449
第一节 生命刑的演进 449
第二节 生命刑存废之争 452
第三节 各国生命刑的比较 461
第四节 中国生命刑的限制 464
第五节 生命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475
第十七章 自由刑 483
第一节 自由刑的演进 483
第二节 自由刑优劣之争 488
第三节 各国自由刑的比较 494
第四节 中国自由刑的改革 498
第五节 自由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512
第十八章 财产刑 515
第一节 财产刑的演进 515
第二节 财产刑存废之争 520
第三节 各国财产刑的比较 529
第四节 中国财产刑的改造 541
第五节 财产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547
第十九章 资格刑 552
第一节 资格刑的演进 552
第二节 资格刑存废之争 558
第三节 各国资格刑的比较 565
第四节 中国资格刑的完善 571
第五节 资格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578
第二十章 保安刑 582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演进 582
第二节 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 586
第三节 各国保安处分的比较 592
第四节 中国保安刑的建构 600
第五节 保安处分的修订及其评价 608
第三编 罪刑关系论
第二十一章 罪刑关系二元论 617
第一节 已然之罪与报应之刑 617
第二节 未然之罪与预防之刑 619
第三节 双重罪刑关系的辩证统一 622
第四节 罪刑关系基本原理的意义 626
第二十二章 罪刑关系的基本原则 631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631
第二节 罪刑均衡原则 652
第二十三章 罪刑关系的法定化 667
第一节 刑事立法的概念 667
第二节 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671
第三节 刑事立法的方式 678
第四节 刑事立法的技术 694
第五节 刑事立法的效力 703
第二十四章 罪刑关系的质的个别化 708
第一节 定罪的概念 708
第二节 定罪的原则 717
第三节 一般犯罪的认定 722
第四节 特殊犯罪的认定 751
第五节 刑事疑罪的处理 757
第二十五章 罪刑关系的量的个别化 766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 766
第二节 量刑的原则 771
第三节 各种刑罚的裁量 779
第四节 量刑的情节 787
第五节 量刑的方法 795
第六节 量刑的制度 799
第二十六章 罪刑关系的现实化 803
第一节 行刑的概念 803
第二节 行刑的原则 813
第三节 各种刑罚的执行 815
第四节 行刑的制度 841
第二十七章 罪刑关系的理论化 846
第一节 概述 846
第二节 行为中心论 850
第三节 行为人中心论 855
第四节 社会危害性中心论(上) 860
第五节 社会危害性中心论(下) 866
第六节 罪刑关系中心论 870
结束语
附录Ⅰ 参引书目
附录Ⅱ 名词索引
后 记

精彩书摘

《刑法哲学》自从1992年出版以后,有过一次重印、三个修订版,此次属于第五版,改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刑法哲学》成书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此后虽然经过几次修订,但只是局部的、个别的修订,大体上还是保留了初版时的原貌。这次改版,对于如何进行修订也颇为踌躇。现在看来,进行大规模的修订已经是不太可能。就像一座年代已久的建筑物,地基和框架是难以拆的,否则就是重建了。充其量,也只能对外观做一些装饰性的修补工作。对于一本书的修订来说,也是如此。《刑法哲学》一书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刑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写就的,本书所引用的资料,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是当时我所能见到的。我是根据这些资料建构本书的刑法理论体系的,现在这些资料都已经陈旧了,如果完全替换,则异于该书的改写,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本书第五版只对个别法条进行了替换,其他内容基本保持不动。《刑法哲学》一书可以说是我的成名作,代表了当时我的学术水平,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学术荣誉。本书于出版后的第三年,即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更意想不到的是,本书于出版二十年之际,即2012年,又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基金委员会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当然,这些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而我国刑法理论却一路前行,早已使本书成为一本速朽之作。确实,虽然《刑法哲学》成书的年代至今只有二十多年,期间我国刑法学的进步却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一本书的速朽,恰恰是这个学科迅速发展的明证。《刑法哲学》一书见证了我国刑法学科的崛起和演进,这是令人振奋的。因此,即使本书已经落伍,不再是刑法学科的前沿性成果,这依然是值得高兴的。这种高兴,也许只有用毛泽东的诗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来表达。《刑法哲学》现在之所以还有必要再版,是因为通过它可以还原我国刑法学所走过的这段崎岖之路。20世纪80年代我刚进入刑法这个学科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片学术荒芜。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推动下,我国刑法学前辈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开启了我国刑法学的发展之路。我们这一代刑法学者就是在这样一个学术背景下,加入到刑法理论队伍中的。《刑法哲学》是我的一个作品,也是我在当时对刑法的感悟。当时的我虽然青涩,却也如初生牛犊般的胆大,在没有现成范本可以参考的情况下,试图建立一个刑法学体系。现在,年近六秩的我,早已抛弃了对体系的追求,更注重对德日刑法学的传承与发展。这就是从刑法哲学向刑法教义学转变的心路历程,这既是我个人的学术发展轨迹,也是我国刑法学的成长历史进程。在这个意义上,《刑法哲学》不仅对于我本人是一个刑法学术研究的起点,对于我国刑法学,也是在其学术发展过程中不能绕过的一个节点。这就是《刑法哲学》一书所具有的学术史的意义,这也是本书还有出版价值的原因之所在。

前言/序言


刑法哲学(第五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刑法哲学(第五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刑法哲学(第五版)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刑法哲学(第五版)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刑法哲学(第五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书还可以,就是侧面面太脏了

评分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 平壤出土的《论语》竹简(2张) 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 教育思想 孔子讲学[2]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与赵翼齐名的王鸣盛和钱大昕,他们所著的《十七史商榷》和 《廿二史考异》,都被钱穆先生誉为考据学上的典范著作。在考据上,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也许较钱、王的大作要逊色一些。王树民先生在中华书局 版《廿二史札记》的校对前言中评论道:“翼于经学无所建树……则粗率疏阔,多具体性谬误,成为其书之严重缺点”。但我个人以为,刘知己论“史家三 长”,有史才、史学、史识三者,三者之中,当以史识为冠。读史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搞清楚刘备究竟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李 自成是真的死在了九宫山还是出了家,或者雍正是否真的谋父篡位之类的细微末节吗?还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历史现象背后更深层的规律性的问 题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赵翼的《札记》也许在“史学”上与钱、王等“考据高手”有差距,但在“史识”上却是技高一筹的。《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套 装上下册)》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部著名的读史札记,为史学工作者必读书之一。《廿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套装上下册)》对各朝正史的编撰得失作 了系统的论述,并结合分析考辨订正了重要的史实。王树民先生所作《校证》,对其书中引用的资料逐条校核,纠正了不少错误。  被梁启超、钱穆等诸位大师认为在考据、训诂诸学上成就斐然的“乾嘉 学派”,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       赵翼与写《十七史商榷》的王鸣盛,著《廿二史考异》的钱大昕并称“乾嘉学派”中的史学三大巨匠。说心里 话,此前我对于乾嘉学派的诸公颇不以为然,觉得那是一群没有一丝中国文人的骨气的昏聩老朽,被文字狱吓得屁滚尿流,不问世事,“躲进书斋成一统 ”,皓首穷经,终老于户牖之下,醉心于故纸堆中,“于国于家无望”,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哀。而读了《廿二史札记》,细细思量,这虽不是鲁迅 石破天惊的呐喊,亦非曹雪芹无才补天的绝望,却使人在窒息与沉闷之中感到了另类的萌动。 翻开《廿二史札记》,但见作者在《小引》中写着这样的 话:“是以此编就正史记、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订正焉。至古今风云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 之故者,亦随所见

评分

正版,相信京东,老顾客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经典作品,值得反复阅读,物流也很快。

评分

都第五版了,快递也很给力,非常感谢!

评分

《刑法哲学》一书是当代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成名之作。它初版于1992年,当时面对着其他部门法学的竞争与挑战,刑法学意欲何为、出路何在?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刑法学研究的学者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对此,当时的作者得出的结论就是:从体系到内容突破既存的刑法理论,完成从注释刑法学到理论刑法学的转变。本书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刑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就的。作者根据当时所有能够看到的国内、国外资料,建构了本书的刑法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罪刑关系中心论”。作者认为,刑法哲学体系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的,反映了作者对于刑法哲学的独到见解。刑法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并非独一二的,每一种刑法哲学都可以有自己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与深化刑法学的发展。本书作者所勾勒出的“罪刑关系中心论”的刑法哲学体系共包含15个范畴,如书稿导论中的图示,其间的辩证关系涵括了刑法的基本问题,也即本书的逻辑体系。正如作者所言,《刑法哲学》对于他自身是一个刑法学术研究的起点,对于我国的刑法学,也是它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不能绕过的节点。这就是本书所具有的学术史的意义,也是本书作为第5版的出版价值之所在。

评分

good

评分

京东买书就是实惠,下次还会继续支持京东

刑法哲学(第五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刑法哲学(第五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