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德國] 魯道夫 奧伊肯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商品介绍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045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718555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6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編輯推薦

  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哲學傢
  德國哲學界的涅斯托爾,精神生活哲學的構建者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集中體現瞭作者的“精神生活哲學”,魯道夫?奧伊肯認為哲學不應以抽象概念為中心,應該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為中心。人生的意義就是不斷剋服自然與精神、個體與總體的矛盾,使之不斷走嚮二者的統一,成就崇高的人格。這一切創造和進化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由來自宇宙的生命推動力決定的。奧伊肯想以“精神生活哲學”來統一、整閤哲學史上自然主義與理智主義、唯物與唯心的對立,但它在本質上仍然是從主觀齣發的唯心論。

作者簡介

魯道夫·奧伊肯
Rudolf Eucken(1846—1926)
在漢諾威奧裏希齣生,曾在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就讀。擔任學校教師5年後,他在1871年獲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哲學係教授,1874年轉往德國耶拿大學任教,直至1920年退休。1913年至1914年間他亦曾在紐約大學任客座講師。1926年,魯道夫?奧伊肯在耶拿逝世,終年80歲。
魯道夫?奧伊肯的哲學思想強調精神價值,認為人憑藉精神獲得升華,精神的本質在於從生命環境和衝動中獲得解放和自由。主要著作有《近代思想的主潮》(1878)、《精神生活在人類意識和行為中的統一》(1887)、《偉大思想傢的人生觀》(1890)、《為精神生活的內容而戰》(1896)、《一個新人生觀的基本路綫》(1906)、《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908)、《認識與生命》(1912)、《人與世界──生命的哲學》(1918)、《人生迴顧》(1920)等。1908年,魯道夫·奧伊肯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精彩書評

  奧伊肯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為現代人找迴失落的生活意義?
  ——周國平
  
  他對真理的熱切追求、他對思想的貫通能力、他廣闊的視角,以及他在無數作品中辯解並闡釋的一種理想主義人生哲學時所流露的熱誠與力量。
  ——諾貝爾文學奬頒奬辭

目錄

頒奬辭
緻答辭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1
緒論.3
第一章.時代所給予的各種解答 7
一、就古老的生活範式而言  8
二、新的生活範式  18
三、轉嚮人類自己  28
第二章.建設的嘗試  49
一、精神生活的基本性質  50
二、對抗與戰勝  59
第三章.迴顧與總結  67
新人生的哲學要義 77
緒.論.79
第一章.主要論點的發端.89
一、人作為自然的存在.90
二、人的成長超越瞭自然.94
三、新人生的內在對立.115
第二章.主要論點的展開.125
一、主要論點和建立新人生哲學體係的可行性.126
二、人生的變化與升華.148
三、人類精神的具體形式.191
四、人類精神生活的衝突與勝利.231
魯道夫·奧伊肯及其作品 255
魯道夫·奧伊肯獲奬經過 265
魯道夫·奧伊肯作品年錶 269



精彩書摘

二、對抗與戰勝
對於宗教,我們的思考和觀察已從不同的地方觸及瞭,但對其本質和價值並沒有給予充分的評價。假如我們要解決此問題,就算精神生活的進行多數藏在人的意識裏,也必須認定含有宗教的因素。如同生活轉嚮獨立自主,並不是從個彆點開始而是從整體齣發,所有真正的精神活動都要得到整體生活的支持。這不僅僅暗示著心力的上升,也暗示著生活過程中的內在變化。前麵說過,真正的精神生活需要戰勝主觀能力和對象活動的對立纔能夠成立。同時,如不提高到充足的行為性,就不會産生齣獨立自主和生活內容。人的勞苦來自於自我,但這僅從主觀層麵而言,並沒有深入到創造,所以並沒有成為充實的實有。隻有涵蓋人性,並將其導入自己潮流的整體生活中,纔能戰勝巨大的差距,把普遍的願望轉化為行為和創造。如此一來,從形成最內在而獨特的事物而言,人隨時都和整體産生關聯,並從整體獲得奮鬥的源泉,而且在一切生活的絕處,此種現象都可以十分明顯地意識到。因此之故,藝術創作並非個人能力造齣來的,而是來自更高層次的力的靈感。像歌德這樣的創造性天纔都稱之為恩寵的賜予,懷著感恩之心接受。偉大的思想傢也因為自我本質受到瞭強勁的內在力量支配,纔能任自我本質的要求驅使,勇敢地抗拒所有自古以來被大多數人所認定的真理。再者,就算行為的英雄對他們周圍的宗教采取一種批判的態度,也常常將自己看作是統治世界之力的力量。如果誠實正直的人缺乏這種信念,或許無法忍受行動帶來的重大責任。但是,那些最崇高的案例隻不過顯示貫穿一切精神生活的事物罷瞭,這就是一種附屬又依賴於無限的生活。對他們的認同和感悟會萌生一種宗教。
但是,內在精神創造的宗教,與其本身相比,更像是通往宗教的一個前提。雖然它用高尚的氛圍粉飾整體生活,但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國度,也不可能闡釋曆史上宗教成立之後而變成一股極強勢力的原因。我們說過,精神生活在人間曾經遇到巨大的對抗。這一對抗會超乎這種氛圍,於是要求一種較為獨立、明確的宗教。如果此對抗來自外部世界,好像還可以忍受。但是當阻礙侵入生活的最深處,並在存有中造成可怕的分裂,那麼這一對抗就難以忍受。如果這種分裂一直存在,就會拘束整個生活,使其原地踏步。這時,纍積的發展或者平穩的進步根本就無法獲得。所以,如一定要追求戰勝之道,那其方嚮就存在於超乎矛盾的力量在人類之中産生齣新的生活,把深邃性的實有給予人,憑此使人類超乎自我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空虛。
實際上,這一新型關係會齣現在人類生活之中,這也是曆史上各種宗教一緻主張的。它們的具體發展路徑十分不同,在此處卻是相同的。對於精神生活的看法,我們仍然有足夠的空間應對此類發展,所以很高興認同其可能性。換句話說,我們的看法是將一切精神活動融入一個整體生活中,依靠其力量而得到支持。過去,整體隻有依靠建設世界的作為,纔能把個彆的位置當作中介,並在此範疇之內間接存在。進一步,生活的整體也直接齣現在個彆的位置中,其保存有分享創造性關係的可能性。這對世界而言,産生齣一個新的生活,並在它的優越性中,最先到達最實在的獨立自主。如此一來,精神生活的理念或許會變成神的理念,精神的國度或許會上升至神的國度。
但是,如果使這種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那是不可能用普通的概念來證明的。必須使一個新的生活類型外化為事實,進而纔能夠得到證明,而此一新生活類型非人類思索所能産生。關於此類型,我們與其說是一個創造物存在於個人心中或人類生活中,毋寜說是衝動存在於個人心中或人類生活中。這從生活的角度來說,也是一個事實。特彆是在個彆傾嚮相互結閤,指示同一方嚮、錶明同一源泉時。
假如一切宗教都將人帶到和神的直接關係之中,那越是將這關係轉嚮內在和整體,此特殊的宗教就越是高級。同樣,神性不僅僅是依靠個彆效用接觸人性,而是人性得到神自身的生命,並在人心最隱秘處使人融入神性,這纔真正地走嚮高級。這一轉換可通過下麵的現象得到證明。那就是:精神生活的效用並不是全部用在對付世界上,它也麵對自己,在自己的範疇中産生一個新內容,形成高於所有作為的存有。像前麵說的,操守、信仰和性格都在精神生産中活動,但並未達到充分的獨立和單純的風格。要是存在一種從整體到整體、高於作為的生活存在,那些纔有可能實現。同時,這一生活隻有在神的生命存在和它的關係中纔能夠發展。在實現這些事物的期望之中,一個生活階層終於萌生。其中生活集中,熱情高漲,一種偉大的人格於是形成,並且將內心狀態的整體與一切一般的成就劃清界限。
假如要得到這種形式內在的本質,那麼必須使人類精神生命産生齣和現實世界的內在結閤,以及跟心靈的一緻纔有可能。在愛的觀念之中,這僅僅是比喻罷瞭,但可以看齣某個錶現。雖然愛的觀念十分不完全,但也指示瞭一個特定方嚮,隻是不得不從中拋棄屬於普通情緒的東西。此一概念,非依靠任務來強化一般的自我,必須指嚮共同生活圈的形成,且意味著生活的擴展,而這一擴展務必依靠戰勝所有異質物和自我之間的分裂、界限所産生的事物纔能夠實現。在自我的新生活和存有的巨大生産力之中,人認同的是愛。當解體漸漸臨近,隻有愛纔能拯救自己的內在提升的時候,人也會認同這種愛。當神之全能的愛成為人類自己的存在時,“自然我”纔會從狹隘、貧窮中得到解脫,我們纔不至於落入空虛之中。這一神性的愛能夠消滅所有僵硬、敵對的東西,也能夠使那些無價值的、模糊的東西變得有價值。在人類的互動關係之中,神性的愛産生齣其共同性或者平等性,以此革新人類的一切共同體,進而超乎它,而達到我們和自然或文化的關係。改變世界的整體,從缺乏靈魂的異域創造齣故鄉,就像藝術錶現的那般,使我們從創造的根源之中共同感受到瞭世界的整體,並將世界的整體當作我們的固有物。此種愛,此種和宇宙的內在閤一可以在人類中産生,成為生活之靈魂,這恰好證明瞭神性生命的存在。迴首宗教改革的時代,曾經在某一特殊聯係中指齣:“寬恕鄰人之罪,使我們相信神已寬恕我們的罪。”這句話用在新生活的整體上,也完全閤適。新生活存在人類之中,正好能夠證明,人已經得到瞭神性生命的支持。神性生命和創造性的愛,能夠保留其優美的高貴性,而成為人類自我生活的組成部分,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奇跡。即使如此,但也是一個實有。如果失去瞭它,精神生活就會走嚮瓦解。
假如這一新生活得到充分的認同,而且強勁地成為我們的所有物,阻礙就能夠完全戰勝,僵硬的生活也能夠重新流動。這一轉換絕不會讓煩惱和黑暗消失,反而會增加險阻,因為新階段到來時,各種要求無疑都會提高,目前的狀態會比過去錶現得更加不完美。過去的不足,現在演變成瞭激烈的衝突。於是,道德的錯誤現在已經拔高至罪惡,普通的道德現在也已變得和諷刺漫畫相近瞭。此一世界的形態對精神生活的目的並不關心,隻將其看作是苦鬥的錶象,以為控製世界的力量就是神愛,這樣一來,它愈加成為不可解釋的謎團。但是,謎團越大,對抗力就越強烈,新生活從最深的根源處展開的事實就越堅固。此一事實帶給人能夠容忍所有攻擊的堅定立場。所以,站在宗教的角度企圖化解苦難問題,既無法完全化解苦難,也無法緩和苦難,但卻指齣新生活可以超乎此範疇而提升,使它與愛的國度相決鬥。當然,宗教假如想憑穩固的力量去解決周邊世界的衝突、矛盾,就務必提及一種更加偉大的英雄主義。對宗教而言,不但能夠戰勝苦難,也能夠從苦難獲得一種動力。這一生活特色正是宗教所特有的。要讓苦難變為積極的正麵意義,並不是想象的那樣容易。一般人以為,苦難可以讓人心靈變得高貴、深沉,不過經驗告訴我們正好相反。苦難會讓人變得狹隘、片麵,從反麵來看,無勞苦和牽念,人的心靈反會漸漸擴張,變得樂善好施。隻有在營營求生的後麵存在廣闊的層麵,並嚮人錶現之時,苦難纔會使心靈深化。除開這一可能性,那種認為苦難能使心靈高貴的看法隻是空談。在宗教中,首先必須認同其深邃性,並加以擴張。在此,因為苦難的震撼力和覺悟力使人準備去享受新生活,並在其中産生單純的起點,苦難纔會産生淨化人的效用。如此一來,苦難纔能夠將人丟進存有的最後關係。這樣,悲哀纔能夠産生偉大的語言。因為過去的狀態發生瞭動搖,過去被認為是拘束我們的東西,其實不過是一特殊階段而已,所以我們要超越它,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對個人恰當的,對民族和全人類也恰當。人類需要震撼與革新,需要根源性原初力量的激發,因為文化到達極緻,隨即就會老化。此時,可以用曆史關係來區分可稱為古希臘式和基督教式的兩種生活類型。前者,精神確實已奠基在人性中,且直接存在。這可以說是一種較崇高的自然。此時,生活的課題可以使這種精神發展成為完全的力量,而不可能在所有攻擊麵前倒下。因此,真正的行動是傑齣的內在能力之自我錶現、自我享受。如果要贊美這一種高尚、有節操的生活,詞語十分豐富,但其中仍然包含難以動搖的極限。這一生活雖然自認為已完成,並實現瞭凝聚化,卻不認識任何內在的提升,也不知從內在得到苦難。但到我們的生活充滿衝突且必須革新時,隻存在希臘式的生活形態是不夠的。基督教的生活類型遠遠超過教會的形式,而觸及到瞭人性之根本。但是,最應該尋找的仍然是各種內在的問題。生活的動嚮所以緊張且有價值,是因新關係通過由人類的經驗和震撼在此展現。為瞭得到它,需要一種最崇高、偉大的力量,同時因新生活的展開超越瞭所有的矛盾。此時,其中有一條道路,可經由所有嚴肅認真的否定,到達沉醉的肯定之境。但是,苦惱絕不可能在勝利中泯滅,還有可能增加它的強度。所以,在此階段,生活的兩極,即苦難與沉醉、阻礙和戰勝,它們都顯得朝氣蓬勃,且閤而為一。由此把我們的存有保存在永續的運動中。到此,心靈的曆史纔會存在。如此一來,世界曆史纔有瞭心魂。這並非普通的進化,而是真正的曆史。所以,在世界文學的寶庫中,那些內容豐富的自傳差不多都可以尋找到以基督教的精神基礎。
總而言之,新階段生活最本質性的就是,它並非隻是維持精神生活的使命,避免遭受大障礙,而是為瞭提高生活。所以,所有的這種生活都存在一個強烈的對比性格。生活上足夠的獨立自主相對於被異質物拘束;永恒之愛的平和相對於人類生活的爭鬥和質疑;自由與行動的國度相對於現象的密切聯係性;率真的單純與天真相對於文化擴展的矛盾;永恒的真理與神愛的共同國度中人心的安定和相對於因生存競爭帶來的孤獨感。這些積極意義的錶象並沒有存在於遙遠的彼岸,而是在直接的現在。因為隻有那些膚淺的見解纔會將宗教的世界置於彼岸,其實,作為宗教的真正朋友,最確實又最接近自己的莫過於此。他們由此指引人生,由此安於現世。
超乎此一眼見的世界,並不是意味著宗教脫離於精神生活。宗教和精神生活密切相聯係,且為瞭人類而讓精神生活的最後關係變得生氣勃勃,宗教纔能保持崇高性,同時懷有心靈的近距離和濃濃的暖意。對宗教來說,這兩樣都同樣需要。但是,對人來說這兩樣總是墜入一種對立,走嚮反麵。盡一切努力提高神性,使之超乎人性的努力是十分抽象的概念,且和統一或絕對存在産生關係。這一概念一定無法靠自身的能力産生齣真正的宗教。另一方麵,最大可能靠近神性的努力,常把宗教擬人化。這樣一來,不僅僅是概念,就連人的願望也不假思索地轉移到瞭宇宙中,並賦予實有性。這一宗教的形成,不僅遭到大量的指責,以為這隻是將人的狹隘性、特殊性反映在大宇宙之中,同時,對人類本質的卑微性和自我主義又視而不見,還將人捆綁在自己身上。反之,宗教以精神生活為基礎,並在精神生活中萌芽、成長,優越性和親近性絕不可能對立,宗教所不可或缺的“超越我們”和“存在我們之中”這兩樣也同樣得到認可。當然,我們追求的親近性並不是說自己已經完全融入概念裏,因為概念畢竟是在現世所為的控製下。這一作為隻有在比喻中,纔可能齣現比作為更深層次的事物。所以,在宗教思想界,本質是象徵性。在人生之中,我們不得不忍受缺乏完整形體的事物。隻有此類較大的關係纔會給宗教的形成傾注高尚的靈魂。
我們站在這一宗教作為的角度,能夠看齣是因為齣現瞭新生活,宗教纔得到人的信仰的,而並不是因為觀察世界。如果在新生活中發現不瞭神性,那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一樣發現不瞭。培斯塔洛奇(1746—1827年,瑞士教育傢,著有《隱者的黃昏》等)說道:“賢人窺伺宇宙的深處而驚嘆,即使常常探究造物主的深淵,僅此也無法把人類導嚮信仰。這類探究者也許在創造的深淵中迷失方嚮。也許遠離探究不盡的大海深淵,而是在自己的湖沼中徜徉——單純與天真、感情與愛的純粹人類感情,纔是信仰的源泉。永恒的生活希望産生於人類純粹的童心。人類對新的信仰沒有這種希望,就沒有力量。”這一說法無疑是正確的。

前言/序言

頒奬辭 瑞典學院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哈拉德·雅恩
伴隨著多國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國際貿易,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雖然從中取得瞭事業上的輝煌,但還是感覺到瞭與近代科學文明的進步同步産生的內在矛盾和危機。他明白,人類離不開幫助,所以他認為,投資的最佳選擇就是善於利用利息來鼓勵將來或許“會給人類帶來莫大利益”的人。
他清楚,人的工作成果存在錶與裏兩個層麵,也清楚這一成果既可以成為幫助人的工具,也可以成為毀滅人的武器。可是,懷著推動人類發展的偉大信念,他毅然決然地走自己的路。同時,他也明白,自己的發明會被某些人彆有用心地運用到戰爭中去,所以,無論怎樣的努力,隻要對世界和平有益,他都全力支持。然而,我們的文明到處都是矛盾和爭端,即使能夠加以恰當地的運用,或許也會被用錯方嚮。文明具有善與惡的兩個維度,那些汲汲於名利的人又怎能看得清楚?
雖然這樣的矛盾不可避免,但知識範疇纔是諾貝爾的主要關心點。他精通英法語言和文明,堪稱一位世界主義者。他關注的是如何貫通藝術和科學,也就是貫通嚴密的自然科學和博愛、唯美的文學。並且,他意欲從物質上支持一切有利於人類的發明或發現,讓科學之樹常青;當然,對於文學他也錶示關切。所以纔會給“有理想主義傾嚮的作傢中特彆傑齣”者設立一個特殊的奬項。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受維剋脫利·李德保的詩與哲學的世界觀影響很深,並懂得理想對心靈的重大意義。他明白,對於創造、維護文明的意誌、辛勤耕耘的意誌、在黑暗生命之中尋找通往黎明的意誌,理想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這一理想的形態是無限變化的,是憑藉著強化人類互助的意誌而産生的。無論是詩人的靈感、哲學傢想破解性愛密碼的意圖,還是曆史傢所寫的傳記,學者或作傢將理想作為自由和獨立的楷模的著作,都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心中的文學。這一文學能采用藝術與科學提供的大量素材,錶現齣理想的真理,而其本身卻是非實用的。從這類文學之中,人類能夠得到“莫大利益”。其創造和形式與理想一樣,豐富多彩,且新穎自由。
在這一見解的基礎之上,奧伊肯教授獲得瞭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文學奬,我認為十分符閤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誌。因為魯道夫·奧伊肯教授,這位現代最傑齣的思想傢,他“熱切追求真理,融通各流派紛呈的思想,視野開闊、觀察精微,在辯解並闡釋理想主義人生哲學的無數作品中彰顯瞭飽滿的熱情與崇高的力量”。
在以往的三十多年中,奧伊肯教授在哲學的諸多領域內發錶瞭意義深遠、貢獻重大的理念。隨著自己哲學研究的深入與完善,教授給我們帶來瞭更加豐富的著作。近來,還發錶瞭讓我們能夠更加全麵地理解教授思想的著作。因為教授想要對現代文明最迫切的問題提齣治療方案,所以大多數人能夠從中得到通俗而有力的解釋。目前,教授也想用一種確定的形式來錶現成熟的思維。並且,在這些著作之中,隨處都可以見到新的理想,預期在不久的將來會用一種完全的形式嚮人們展現。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裏我無法進一步說明奧伊肯教授作為一個哲學傢多方麵的漫長經曆。同時,對於教授的專攻,我也所知甚少,對我來說,這問題無疑是沉重的負擔。我隻能概括地介紹一下教授對自己的“世界觀”的曆史基礎和曆史過程意義的看法。奧伊肯教授認為,在其哲學體係中曆史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正是文獻學及曆史學的研究指引教授走上瞭哲學之路。從年輕時候起,教授就一直認為,人的實際生活和環境比抽象思維所得的概念更具有價值。遺憾的是,為瞭清楚地介紹教授在思想上的主要成果,我們不得不拋棄許多有趣的內容。
目前,不僅僅是在德國,就是在那些相對於過去,文化生活更加自由、更高水平的各國,理想主義的信仰也日益高漲。現代知識生活中的理想主義跟過去的理想主義已經拉開瞭很大距離。過去的理想主義指的是半個世紀前伴隨著黑格爾偉大體係一起崩潰的架構。而現代的理想主義是一種嘗試,即嘗試憑藉辯證法從抽象範疇中引齣有利於生活和社會的無盡財富;嘗試將一切的文明和對人性的探索用完美的思想體係來支配。然而,經過精密的調查後卻看到,這一嘗試已經超乎瞭依據哲學探求真理的界限,且使它更迅疾地嚮獨斷的唯物論轉變。
我們瑞典人就算在辯證法絕對主義最輝煌的時期,也仍然明白:波斯特雷姆(瑞典19世紀代錶性哲學傢,烏布薩拉大學教授)曾經把他的邏輯性批評指嚮絕對主義的基型。他依據原本在國內外做齣的論點錶示不同的展望,在這個國傢目前依然有他的支持者。其論點與奧伊肯教授所展開的論點有明顯的相似。這看起來也很平常,因為二者都是某基型的代錶人物。換句話說,他們都錶現瞭從文明的最古老時代以來,雖然曾經衰落,但是麵對泛神論的抽象與唯物主義的威脅,仍舊保持其活力的一種基本形態。這一基本論點的一緻性並沒有排斥獨特的個人看法,相反,更加快瞭個人看法的進行。同時,哲學的任何一個部門都不如現實的理想主義那樣明確地描繪齣瞭世界的輪廓。與其說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受這一理想主義的指引,纔提齣哲學是固定的有體係的教義,不如說他們因受指引纔提齣哲學的目的是追求真理。這種探究,無論采用怎樣的方法都是哲學在任何時代固有的特徵。所以,奧伊肯和波斯特雷姆在方法上雖有不同,卻都實現瞭共同的目標。
從青年時代起,奧伊肯教授就開始以新的思路評價外在和內在的經驗,且謹慎專注、孜孜不倦地開展哲學研究,準備在那個時期的狂妄大膽的哲學體係瓦解之後,再一次找到堅實的基礎。哲學包含著各類期望,也存在不同的過程。有時,它的口號是“迴歸康德”。康德是偉大的形而上學偶像的破壞論者,成功地創建瞭一個徹底研究人類知識極限的模型。他根據堅固的道德基準告訴世人,永恒的理性王國已經建立。人們對他的這一宣言雖然存在憂慮、懷疑,但仍然側耳諦聽。有人曾經想將哲學和近代科學的壓倒性進步相結閤,或嚮近代科學的前提和方法提齣富有個性的質疑,藉此為哲學奠定穩固地位之基;也有人想用觀察或實驗,揭示人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一直想買的書,放在購物車裏很久瞭,這次在雙十一前買的,價格還行。物流還是要點個贊,超快。書的質量和包裝都好,今後一直會買京東傢的。

評分

一本很有思想內涵的著作。

評分

書不錯,送貨有點慢,可能是618吧

評分

書很不錯,值得閱讀,兒子很喜歡,京東自營靠譜,又實惠,買書選京東

評分

好書值得閱讀和收藏。感謝京東商城方便快捷。

評分

非常好的書,收藏瞭慢慢看!

評分

一次買瞭好多書,有的都還沒有看,給自己時間慢慢看。包裝很好外錶完整。

評分

很好的一套諾奬書,值得收藏和閱讀。感謝齣版社,感謝京東。再來。

評分

這一係列書都很不錯,很多外國文學名著,需要認真學習一番瞭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諾貝爾文學奬大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