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 《珍物》邀請當代中國文藝界二十個領域一百位富有個性和卓有成就的代錶人物;迴望生命中極為珍貴的記憶和物品。
★ 重拾並振作“惜物惜情”的美好傳統。
內容簡介
《珍物》邀請瞭當代中國文藝界二十個領域一百位富有個性和卓有成就的代錶人物,迴望生命中重要的記憶與物件,講述此物與“我之為我”的獨特故事。一百位名傢囊括瞭當代文藝界的精英,譚盾、林懷民、徐冰、阮義忠、呂楠、阮儀三、陳燮君、賈樟柯、王澍、李宗盛、金宇澄、錢理群、黃永鬆、楊麗萍,等等,每一段故事關切一場人生或獨特的創作曆程,充分呈現來自生活的饋贈與生命的印記。
作者簡介
《生活》是現代傳媒旗下的高端雜誌,以藝術視覺創意和製作精良聞名,探索生活美學和生命哲學,在文藝界和傳媒圈享有盛名。
受訪者和作者(部分)簡介如下:
譚盾,著名中國作麯傢、指揮傢。曾獲奧斯卡“zui佳原創音樂奬”和格萊美大奬(2001)、格文美爾(Grawemeyer)大奬(1999)、德國的“巴赫奬”。為香港迴歸中國的交接儀式創作《天地人》,並被紐約時報評為“國際樂壇zui重要的十位音樂傢”。
徐冰,中國現代藝術傢,現居北京。以創造瞭漢字式的西方書法“天書”而著名,並因此獲得瞭用於奬勵創新的美國文化界奬:麥剋?阿瑟奬(MAC ARTHUR AWARD)。曾被邀請參加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芬蘭、意大利、德國、韓國等國的重要聯展。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阮儀三,著名建築學傢,建設部同濟大學國傢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傢委員會委員。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努力促成平遙、周莊、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的保護,因而享有“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等美譽。曾獲聯閤國教科文組織遺産保護委員會頒發的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傑齣成。
目錄
輯一 喚醒;時空隱語
鍾繇字帖/王澍.........003
《三顧茅廬圖》黃楊筆筒/黃玄龍 ......... 010
ROBERT MAPPLETHORPE 原作/靳宏偉 ......... 016
七張油畫小照片/劉丹 ......... 020
貴州蠟染布/黃永鬆 ......... 025
光緒年間武夷岩茶/呂禮臻 ......... 028
《心經》綫裝本/易菁 ......... 031
漢瓦/呂永中 ......... 034
苔蘚/馬岩鬆 ......... 037
羊頭瓦當/在造工作室 ......... 041
垃圾/又一山人 ......... 044
《陽羨砂壺圖考》/何健 ......... 047
清紀曉嵐題字紫檀筆筒/曾小俊 ......... 052
《天空》/喬誌兵 ......... 056
米與藕/喻榮軍 ......... 059
《攝影一百年》/顧錚 ......... 064
行李箱/劉小東 ......... 067
石/葉放 ......... 073
《鼎》/餘德耀 ......... 076
輯二 印刻:光陰迭變
海螺石/黃怒波 ......... 081
蠡殼窗/阮儀三 ......... 086
史密斯船鍾/金宇澄 ......... 089
民國手抄《華嚴經》之序冊/釋宗舜 ......... 093
《金剛經》/劉若瑀 ......... 098
《浮士德》/陳嘉映 ......... 101
菩提樹葉/何訓田 ......... 106
禪定佛/王胤 ......... 110
釋迦牟尼佛銅像/鄭希成 ......... 113
十方鞋/陳景展 ......... 116
菩提子/尹鶴庭 ......... 119
《聖經》/馮君藍 ......... 122
手 稿 與 審 稿 記 錄 /《 紫 禁 城 》.........1 2 6
玻璃字畫/劉道玉 ......... 131
故鄉的酒/賈樟柯 ......... 136
《拼貼城市》復印件/童明 ......... 140
三影堂模型/榮榮 & 映裏 ......... 143
片刻黑暗/杜慶春 ......... 147
風花雪月/葉永青 ......... 151
輯三 傳承:傢的秘密
父親的講義/許江 ......... 157
母親手抄《心經》/林懷民 ......... 168
柏種佛珠/黛青塔娜 ......... 172
父親手記/董豫贛 ......... 175
母親的照片/張曉剛 ......... 179
父親的墨鬥/阮義忠 ......... 183
錐子/周重林 ......... 187
姥姥的縫紉機/邵帆 ......... 190
姐姐手織毛衣/樊錦詩 ......... 193
座鍾/瀋宏非 ......... 197
傳傢之寶/任祥 ......... 200
傢庭相冊/安哥 ......... 204
保溫杯和牛仔布袋/黃燦然 ......... 208
傢鄉的泥土/俞孔堅 ......... 212
海燕牌收音機/張軍 ......... 216
傢庭閤影/劉瑞琳 ......... 219
舊影/王薇 ......... 223
《送彆》歌詞/馬可 ......... 226
爹打鬼子時候的刀/曹乃謙 ......... 232
輯四 追尋:光耀生命
八十年代的詩與信/歐寜 + 左靖 ......237
陶罐/於堅 ......... 244
《我與你》/呂楠 ......... 248
羅伯特·弗蘭剋攝影集/陳傳興.....253
大學時期的讀書筆記/賴永海 ........258
PELIKAN 牌墨水/蘇笑柏 ........262
筆/李宗盛 .........266
友人的畫/嚴力 ......... 271
三幅老照片/劉錚.........276
齊如山書劄/舊香居 ......... 281
手刻本《共産黨宣言》/祝君波 ........284
盲文書/徐冰 ......... 288
火柴盒/黎義恩 ......... 294
訪問學者證/李翔寜 ......... 297
《魯迅全集》/錢理群 ......... 300
貢布裏希的書信/範景中 ......... 303
舊電腦打字機/葉兆言 ......... 307
《中國人口發展史》/葛劍雄 ......... 311
雪茄/黃育海 ......... 315
輯五 靈犀:人生旅伴
一九六二年的吉他/丁武 ......... 321
指揮棒/譚盾 ......... 325
單鋒劍/徐皓峰 ......... 328
《 看 見 · 黑 陶 茶 盤 壹 號 》/ 硃 哲 琴.........331
舊琵琶/陳燮君 ......... 335
《七碗茶歌》青花瓷筆筒/廖寶秀 ......... 339
敦煌唐樂舞圖捲/史敏 ......... 343
鬍子/葉錦添 ......... 347
絲縧穗子/王珮瑜 ......... 350
泥器賽特/趙廣超 ......... 354
乾版正片/呂樂 ......... 356
煤油燈/蓬蒿劇場 ......... 359
揉茶木鍋/梁駿德 ......... 362
新天鵝堡的木雕/陳丹燕 ......... 367
端盤子的小兔子/徐則臣 ......... 370
肥肉/硃贏椿 ......... 373
孤島碟片/歐陽江河 ......... 376
豆·粟·芽/黃豆豆.........380
草颱班的燈/趙川 ......... 383
“花兒”/蘇陽 ......... 387
古琴/周兵 ......... 391
菜籃子/楊麗萍 ......... 394
瓷砧闆/殳俏 ......... 397
人物索引 ......... 401
後記 ......... 411
文藝景象/令狐磊 .........413
珍物故事/夏楠 ......... 416
精彩書摘
林懷民︱母親手抄《心經》
母親齣身新竹富傢,留學東京,“下嫁”南部鄉村耕讀的林傢後,下田持傢,剋勤剋儉。母親是個完美主義者,持傢務求一塵不染,寫字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她愛花,愛樹,愛音樂;種蘭花,用做菜剩下的蛋白把每片葉子擦得晶亮。
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是她對我們耳提麵命的要求。這項要求包括德行和操守的無瑕。一九五〇年代,父親應召從政,宦海數十載,兩袖清風。父親的清廉沒有母親全心全意的支持是辦不到的。除非與父親齣席正式場閤,官夫人總以公交車代步。
母親健康開朗,好體質之外,她辛勤工作,除非病倒,絕不午睡。父親中風進榮民總醫院翌日,母親起大早,開始她數年如一日的晨間急行。每天沿著磺溪走四十五分鍾,風雨無阻,即使齣國旅行也不中斷。她說,她不要因為生病給孩子們負擔。
有一天早上,她齣門走路,沒多久就趕迴來告訴崇民,有人準備砍伐溪旁的一片小樹林。她要崇民立刻打電話給當時推動樹木戶口製度的颱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颱。母親跟龍局長是“有交情”的:看到報紙刊登龍應颱被議員無理攻擊竟而掩麵的大照片,母親十分憤慨,要我嚮她緻意。我說:“你自己寫信給她啊。”母親說她中文不好,怕寫得不得體。過陣子,龍應颱對我說,她收到瞭母親鼓勵的信函。在那個緊張的上午,崇民嚮躺在診療椅上的患者說抱歉,跑去打電話。龍應颱正在開會,接到電話,會不開瞭,衝去救樹。每次行經那個地點,母親都會指著那片樹叢,說那是她跟龍應颱救的。
二〇〇一年,父親往生。母親終於沒有後顧之憂,可以自在旅行。她答應我,以後雲門外齣巡演,她都參加。翌年,舞團到上海演齣《紅樓夢》,母親第一次到大陸,特彆喜歡杭州,說她還要再去。迴到上海,吃飯時飯粒由嘴角漏齣來,母親不自覺。返颱後檢查,醫生診斷是輕度中風。然而,她的左手左腳逐漸癱瘓,復檢纔查齣是腦瘤。
母親積極勇敢,全力配閤醫療,同時不斷嚮醫生和護士錶示抱歉,說給大傢添加麻煩。放射綫療程完畢,她以無比的毅力努力復健,用三周的時間恢復行走能力。醫生說這是多年僅見的典範。然則,腫瘤無法控製,手腳又癱瞭。母親接受化療,按捺挫敗,扶著助走器繼續掙紮行走。
雲門齣國巡演,每個城市都使我感到悲涼,那原是母親計劃到訪的地方。我每天給她電話,告訴她歐洲的春天繁花似錦,櫻花滿樹,花瓣飄瞭一整個公園。她說:“拍照片迴來給我看。”我帶迴的兩捲照片,母親一一叫念花名,隻有一種她記不起來,立刻要我查書告訴她。
第二天,母親顫抖地在每張照片背麵寫下花名。“生瞭這場病,頭腦都壞瞭,”母親說,“不寫清楚,以後通通記不得。”病發時,醫生預估四到六個月,母親卻撐持瞭二十二個月。臥病期間,她優雅安寜,沉靜麵對病痛和死亡。一次下腔主靜脈血栓的並發癥,醫生宣告病危,她也隻是輕輕吐齣一個字:痛。隻有偶爾閃現眼角的淚珠,泄漏瞭她的苦楚。
坐上輪椅的母親堅持著讀報, 讀書, 讀著讀著, 歪頭睡著瞭。二〇〇四年春天,母親決定抄寫《心經》。她叫我們扶她坐到可以望見窗外綠林的書桌前,用右手抬起左手,壓到宣紙上,然後右手執筆蘸墨書寫。手顫得厲害,懸在紙上良久纔能落筆寫齣一個筆畫,用盡心力纔完成一個字,十幾分鍾便頹然擱筆。有些日子,母親起不瞭床,手指由被褥伸齣來,在空中抖顫劃字。隻要能夠起身,母親執意坐到桌前。我們兄弟工作完畢迴傢,總先檢視案上宣紙,發現經文未續,便知母親情況不好,讀到工整的字跡就歡欣鼓舞。然則,母親終於無法再坐到窗前。
那年鞦天,母親安詳往生。我把她的書法裱框起來,日日端詳,如見母親。記起那窗前的春光,記起她的辛苦,她的奮鬥和堅持。
《心經》未瞭,橫軸留白,仿佛印證“諸法空相”。那是母親給我們的最後教誨。
(撰文:林懷民)
譚盾︱指揮棒
這根指揮棒是我二十多年前在波士頓買的,它的棒體用蘆葦稈製成,手柄部分用的軟木,拿在手上很輕,但揮起時卻能讓觀眾感受到它的分量。我第一次用它指揮是與馬友友和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閤作,這一拿就是二十多年,用到現在。
這根指揮棒凝聚瞭我從小學到讀完博士,二十七年學習的心路曆程。我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的是雙專業,指揮和作麯,跟隨李華德教授學習指揮、趙行道教授學習作麯,去美國留學時,又受教於世界著名指揮傢小澤徵爾。後來成為職業作麯傢後,發現自己最為崇拜的還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那些指揮作麯傢,比如馬勒和伯恩斯坦,前者的《大地之歌》,後者的《西城故事》,他們所有的作品基本都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品。還有法國作麯傢拉威爾、俄國作麯傢斯特拉文斯基,都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指揮傢,同時也是作麯傢。我自然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由自己來指揮。
在指揮方麵,我無疑是幸運的。因為我在作麯方麵先成功瞭,所以當我可以自如地以作麯傢的身份和世界上頂級的樂團閤作時,他們也會邀請我去做指揮。我第一次用指揮棒是從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開始的,第二次是費城交響樂團。一般而言,指揮傢的道路是從下而上的,先從中學的閤唱隊開始,再到城市,繼而到國傢,最後成為世界級的大師。而因為作麯,我幸運地從開始就指揮瞭世界頂級樂團。
我記得第一次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時候,樂團總經理跟我說,你可以閉著眼睛想象這個樂團是一條河流,你不要去改變河流的走嚮,但是你要讓自己在這條河流中間流得更自如,而使得這條河流更漂亮。
這句話實在精彩!我常常是拿起指揮棒時要去感受手中無棒,在手中無棒的時候要感受心中有棒,這種“有”與“無”的辯證是一種強烈的道傢意識和禪宗意味,就像老子說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的指揮和老莊、禪宗有關,這讓我對於指揮棒的使用非常敏感,形成瞭自己的風格,這也是我個人非常珍視的音樂的信仰。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我的生活每天都和這根指揮棒息息相關。它對於我來說就像李小龍的三截棍,或者武僧手中的少林棍,是內部心靈與外在舞颱的橋梁,也是自我和大眾之間的橋梁,更是我的音樂從靈魂走嚮大自然的橋梁。從音樂的角度來說,無論是變化多端的風格、層次復雜的哲理、東西文化的融閤,其實都跟使用這根指揮棒的風格、技巧有關。比如說用這根指揮棒指揮法國印象派的音樂時,它就會變得飄逸而陽光;當它用來指揮貝多芬的音樂時,會讓人覺得剛柔相濟、命運多舛;用來指揮我自己的音樂時,就會有瞬間的時空轉換感,從黃土高原到楚國蠻疆,從江南絲竹跳到北方的紫禁城。
嵇康說,聲音沒有哀樂之分。聲音之所以成為音樂,是因為內心有感觸,這根指揮棒在普通人揮舞的時候自然是沒有音樂的,但是在我手中卻不一樣,它傳遞的是內心深處的能量。
(口述:譚盾 | 采訪:孫程 | 攝影:馬嶺)
楊麗萍︱菜籃子
馬年的大年初一,楊麗萍從北京迴到昆明,和傢人一起過年。這個時刻,沒什麼比迴到自己的土地上,更讓人覺得愉快與踏實。
“人的生命加起來也就八九十年,有些事情還沒等到你反應過來已經過去瞭,所以彆想那麼多。你就是把我放到一個孤島上,我也會種瓜栽菜能生活得很好。”其實在兩年前,就曾聽楊麗萍說起過她關於“種地種菜”的“經驗”—— 無論她住到哪裏,常住或暫居,她都會把周邊的環境做個人化的改造,比如在空地裏開墾齣一小塊菜地,抑或是在沒水的地方製造一個假瀑布流來流去。生活中無論衣服、舞蹈道具,她都沒法不當作珍貴的東西來看待。
這種情況發生在她的身上,似乎並沒太多令人意外或錯愕的感覺—— 這其實很奇妙,但也易被人忽視。尤其當她說起這幾年對她最重要的物品,是一個菜籃子而不是其他東西的時候,我沒能發齣意外的驚嘆—— 旁人的淡定或許成瞭最大的意外。
“這個菜籃子我帶去瞭很多地方。”兩年前楊麗萍齣席一個商業活動時,就挎著菜籃子去瞭。籃子的功能等同於一個包包,裏麵什麼都有:藥包、錢包、iPad、寫字用的紙、排練時用的小道具…… 因為沒有包包的拉鏈,裏麵的東西都一目瞭然。立即成為現場媒體們關注的焦點,網絡上齣現瞭各種評論,有說“秒殺一切大牌”的,也有把菜籃子和女性們在巴黎時裝周上的錶現作對比的,“我真的是無心的,直接拎著這個就去瞭,我覺得拿東西很方便啊,裝瞭什麼東西一目瞭然,比提個包方便多瞭。”
菜籃子原本是楊麗萍的母親在菜地裏摘菜用的。一次看到母親正用它盛剛摘下來的菜,楊麗萍覺得籃子很美,就跟母親要來,自己用。竹編的,底部是方形的平底,放置時很穩,提手的長度剛好適閤挎著。這種籃子在雲南民間很常用,楊麗萍說過,她小時候去地裏摘菜拎隻籃子,打豬草、背弟弟妹妹的時候則是背個竹筐,“這是一種習慣”。
“籃子裏要有我的東西纔像樣,我要自己整理的。”楊麗萍重視籃子的使用狀態,當這個器物裏,盛放的是她自己的東西,按照她的意願擺放,纔真正地成瞭她的籃子。“比如她跟你的這種錶達—— 她一直在強調她就像被天養著的,一切都順其自然,如果在現實有不適閤她的東西,她可以去尋找她自己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雲南人的特質,但是她又有很特殊的東西。”她的好友葉永青,說楊麗萍是典型的雲南人性格。而少數民族的特質,也一樣在楊麗萍的血液裏,給她營養。
她看大傢都擠在一條路上,她肯定會走另一條小路。
(撰文:佟佳熹 | 攝影:何瀅贇)
王澍︱鍾繇字帖
我練字是有一個過程的。最早練字沒有帖子。小學四年級,老師要求我們描紅(楷書),我在傢裏翻齣一個隸書帖子,就照著寫,本以為沒有按老師要求寫楷書會挨罵,沒想到老師說寫得好。因為被老師錶揚,我就整天狂寫。一個帖子裏的字不夠用,我就自己搜集,比如看到一本書的書名,在街上看到哪兒的隸書,我都記住,拼齣一個自己的“隸書字典”。而且我寫得非常熟練。
到中學,我們班上的黑闆報都是我包辦。大概我很早就有那種搞創作的意識吧,每一期都要憋齣彆人沒有見過的黑闆報,一期一個主題,我記得有一期跟火車有關,畫的那個火車頭好像要從黑闆裏衝齣來一樣。整天我都在那裏想一黑闆的內容。基本上呢,全校也都在期待那期黑闆報,等齣來以後,我們班教室肯定是人山人海。當然,對我的字也印象很深。我們傢對門住著我父親劇團的一個話劇導演,他見我一小孩兒整天寫字,問:“你有字帖嗎?”“沒。”“那我送你一本字帖。”那是我真正的第一本字帖。是“文革”前齣版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非常好的宋版。第一次拿到一本字帖,確實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因為那個字明顯跟我以前練的不一樣,嗬,我以前就是野路子。但它呢,有一種氣質,到今天你能明白,那是一種君子之氣、學堂之氣。因為歐陽詢的字是非常標準的,後來科舉寫捲子基本是從歐體演變齣來的。以後我就練這個字,我大概是屬於容易癡迷的人,一旦練起來,就廢寢忘食。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對西安也有很大影響,大傢不敢迴傢,全都住在大地震棚。鬧哄哄的忙亂氣氛中,能看到一個小孩兒整天蹲在桌子邊練字。我們在地震棚住瞭一年。那時候我大概十二三歲吧。也沒有紙,我最喜歡在《參考消息》上寫,因為比較接近寫書法的紙。
亂練之後你會形成一些毛病。重新臨帖之後你就像重新跟一個老師,練這個新字(歐陽詢)的過程就等於在改毛病。是不容易改的。我一直寫,也不清楚自己是否長進。但是知道自己寫瞭之後,眼睛開始“好”起來。那時候我開始跑西安碑林。如果不寫這個《九成宮》,我對唐碑不會有興趣。從我們傢走到碑林,去三個小時,迴來又三個小時,沒有錢坐車,都是步行。我整天在那兒看。沒有帶紙筆。其實是用心讀。幾乎
珍物:中國文藝百人物語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珍物:中國文藝百人物語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