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黑格尔1822—1823年冬季学期在柏林大学第1次讲授世界史哲学的学生课堂笔记,它在1996年首先作为讲演录试行本第12卷出版。
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起源于他宣告自己的思辨体系的《哲学全书纲要》(1817年),正是依据这个纲要,黑格尔运用他的思辨逻辑,利用当时所能掌握的大量文献,写出了第1本世界哲学手稿,讲授给他的听众。
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讲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世界史的概念。第二部分世界史的进程,黑格尔详细评述了国家的三种形态,即东方世界、希腊世界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黑格尔非常重视他的世界史哲学,此后在1824—1825年、1826—1827年、1828—1829年和1830—1831年冬季学期讲了这门课程。他每次讲授,都会补充新的史料,使所讲的内容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和修订,以至于第五次讲授的理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作者简介
作者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译者刘立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教授;译者张东辉,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校者梁志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教授。
目录
中文版前言
世界史的概念
论述历史的方法
人的自由的理念
国家的本性
世界史的划分
世界史的进程
东方世界
希腊世界
罗马世界
日耳曼世界
译者注释
人名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一个是东亚细亚(蒙古、中国、印度)的原则,这个原则在世界史中也是第一个;第二个形态占据了伊斯兰世界,这个形态具有一个绝对的对立面的原则,[因此]那里虽然存在一个抽象精神的原则,一个单一、永恒的神的原则,然而个体的无拘无束的任性却与这样的原则对峙起来。第三个形态是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其最高东西是精神对其深处的认识。由此可见,我们在世界史中看到的、作为时问造成的结果的各个形态,也在空间中长期彼此并列地存在着。这些形态都彼此并列,并且在概念中都有其必然性,这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说明,人们也必定会对此确信无疑。因为哲学的历史学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消除对于一切偶然东西的考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由概念创造的。偶然事件是一种外在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虽说是由原因产生的,但却是由那些本身只是外在环境的原因产生的。如果说人们通常已习惯于将一切都看作偶然的,那么,哲学考察概念的方式则一开始就会引人注目,并且人们会由于有不良的表象习惯,而将这样的考虑本身也视为偶然的,视(12,41)为一种突发思想。但是,这样一种思想还没有站在作哲学考察的立场上,还不能评论这种考察。思想对谁不被视为唯一真的东西,不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东西,谁就全然不能评论哲学{考察}方式。
因为我们说过,那些重要的原则也是长期彼此并列地存在的,所以人们可以设想,我们发现一切在时间中消逝的形态在当前本该彼此并列地存在着。所以我们会要求一个拥有其美妙异教、生活乐趣等等的希腊民族还会在如今存在,一个罗马民族同样也还会在如今存在。然而这些民族、这些形态已经消逝;同样,在每一个特殊的民族内部,也有已经消逝的形态。
……
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黑格尔 历史哲学讲稿
评分
☆☆☆☆☆
近些年,商务印书馆开始越来越重视装帧设计,这得到了读者很好的反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典雅庄重,颜值高,品位高,值得购藏。
评分
☆☆☆☆☆
大师学国学:文字学常识
评分
☆☆☆☆☆
挺好的,需要研究
评分
☆☆☆☆☆
物流很快,书已已经收到了。
评分
☆☆☆☆☆
大师学国学:文字学常识
评分
☆☆☆☆☆
一张纸,一双手,创造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
评分
☆☆☆☆☆
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罗纳德·格里戈尔·桑尼认为,本书重新继承了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的比较社会学研究传统。曼在书中不仅给出了充分的史实证据和极具说服力的理论框架,他深知种族清洗的研究并未穷尽,因此在做案例分析时他尽力避免过度简化和归类。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路径,他希望能解开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疑惑,启发读者思考,而不是呈现一套看似完善的理论。
评分
☆☆☆☆☆
物流很快,纸张很好,已经开始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