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关于作者的生平: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出生于印度,13岁时被通神学会收养,这个学会认为克里希那穆提就是它一直宣扬的“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世界导师”。所以克氏从小就是被当成耶稣转世养大的。
他的谈话、著作不是关于某种具体宗教的,也不是针对西方或东方的,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但他一生都在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所谓的导师地位,反对教条主义和自由崇拜,不收弟子,并且亲手将自己的教团解散了。他强调了解自我,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教诲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他坚持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直至1986年逝世,时年90岁。他的谈话、对话、日记和信札已被收集整理为60余本书,这套书就是根据其留下的浩繁的资料编纂而成。
克里希那穆提的成就:
克氏留下来的六十册以上的著作,全是由他的演讲和讲话结集而成,目前已经译成四十七种语言出版。在欧美、印度及澳洲都有推动他志业的基金会和学校。现在咱们中国也有。他们一直强调克氏教诲的重点: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进入自由的了悟领域,而所谓的真相、真理或道,都指向同一境界。
一、克里希那穆提新书,一本不可思议的,以色彩与静心方式疗愈负面情绪的彩虹之书。
全套共7本,分别以彩虹颜色定主题,寓意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感受快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彩虹。此本《狡猾的思想》为黄色系列。
二、全书旨在提醒我们:
思想精明狡猾,它为了自己的便利常不惜扭曲真相,它因为追逐快感而作茧自缚,我们内心的暴力时常会带给我们快感,我们另一方面却又渴望平静、仁慈与温柔,这是我们的生活最常见的状态。
三、心灵深处的审视和成长。
这本书为我们探索人类最深处的灵魂,寻找人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和目的。让成年人的心灵从制约中解脱出来,放下自己的欲望、荣耀、遵从自己的内心。从而也代表了无数对世界迷惘的年轻心灵,一起思考,一起为心智带来巨大的震撼和改变。获得心灵上的解脱。
四、冥思坊是中国一家被克氏基金会认可的“克氏中国委员会”,本套系列书均由冥思坊翻译团队组织翻译。
克里希那穆提冥思坊是负责中国克氏传播学习的民间组织,从事克氏书籍和视频的翻译与推广工作,并组织线下的沙龙和讨论等活动。目前为中国一家被克氏基金会认可的“克氏中国委员会”。“彩虹之书”七本书,均由冥思坊的翻译团队翻译,将确保克里希那穆提所有书籍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不被扭曲,不被败坏。并将最原始最真实的克氏教诲呈现给大众,具可靠性。
五、本书克氏提醒我们什么?
思想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要素。思想占据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发生什么行动,那个行动背后就是思想。当思想从限制中解脱出来,会产生一种令人吃惊的力量感,不是机械的力量,而是一种惊人的能量感。没有悲伤的终结,爱怎么存在。
六、克氏与其它宗教导师的不同之处:
常有人将克氏与佛陀相比较。克氏对于佛陀是尊重的,佛陀或者宗教能让你觉得很合理,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可以感悟,大智慧。等等。但是克氏的表达,会一下子质疑并且否定你内心深处最亲切,最舍不得的一个东西,比如“对外界的依赖”。要知道克氏永远不给你“舒服”与“自我陶醉”的余地。而是一针见血的暴露你的问题及羞愧你的行为。
七、国内目前最漂亮最有质感的一套克氏经典图书。
本套书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装帧,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系列,一个心情。读完克氏这七本书,将积攒彩虹能量,让生活变得完满精彩。设计125*185规格的小开本形式,拿起来有质感,读起来有品位。适合休闲静心时随时随地阅读。集齐一套可以获赠画册一本(价值38元,可做欣赏画册,可做笔记本使用)
克里希那穆提著作的阅读群体:
克氏说话的对象是整个人类。是所有那些有兴趣听他讲话的普通人们。是想要追求智慧与寻找正确生活方式的明智者。
(1)、心智自由者喜欢读克。
因为不受外界干扰,可以自己平衡生活中的纷纷扰扰。这样读克氏的书无阅读障碍。
(2)、经常对自己作观察的人喜欢读克。
对自己作观察,就会看到自己内心越挣扎,越矛盾,行动就会越激烈和暴力,因为内在矛盾越大,行动和创造力也就越惊人。
(3)、会冥想的人喜欢读克。
冥想是件非凡的事,其本身就是种极大的喜悦。如此,冥想之中就是寂静,寂静本身也即行动。
(4)、IQ180以上,喜安静,喜思考,鹤立独群,高冷艳者适合阅读。这类人多半自醒,明白且智商颇高,生活比较有节奏,有品位,有自己的特性,不随泼逐流。这样的群体读克氏不费劲,基本只要专注了就完全领悟大师的指点,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开启行动。
海报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类书籍。
作者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告诉我们,当人们没有了自我,就会有美、寂静和空间。那时,那种来自于慈悲的智慧就会透过大脑而运作了。智慧就是去了解或者发现什么是爱,和思想、聪明知识没有任何关系。本书关于慈悲的智慧展开了丰富的阐述和诠释,告知我们拥有了智慧,智慧就会伴随着爱和慈悲,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就会成为自己的光。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谈话、讲演、著作不是关于某种宗教的,也不是针对西方或东方的,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他一生都在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导师地位,亲手解散了为他成立的世界明星社,并退出通神学会。他反对胶条主义和偶像崇拜,不自封权威,不收弟子。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出来。
目录
引言
壹/心智是一种完整的事物
贰/自我及其行动
叁/意识、思想和时间
肆/心智的力量
伍/冥想与安静的心智
总结
精彩书摘
心智是一种完整的事物
心智是一种完整的事物——它是智力,是情感,是观察和辨别的能力。
我们多数人必须知道,一场根本的改变是必要的。我们面临这么多难题,因而必须存在一种不同的方式——也许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所有这些难题。并且在我看来,除非我们理解这种变化的内在本质,否则仅仅改革——某种表面的革命——不会有太多的意义。无疑,必要的不是一种表面的变化,不是一种暂时的调整或遵循一种新的模式,而是心智的一种根本转变——一种将会是整体而非局部的变化。
要理解这种变化的问题,首先必要的是,理解思考的过程和知识的本质。除非我们非常深入地探究思考的过程和知识的本质,否则任何变化都不会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仅仅在表面变化,恰恰是在保持我们试图改变的那些东西。所有的革命起初都是为了改变人与人的关系,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通过时间的渐进过程,革命应该清除的弊端恰恰以另外的方式在另外一个群体身上重现,从而同样的陈旧过程得到延续。我们起初要改变,要带来一种没有阶级的社会,而仅仅通过时间、通过环境的压力去寻找,另一个群体就变成了新的上层阶级。那种革命永远不会是根本的、彻底的。
因此在我看来,当我们面对这么多难题时,表面的改革和调整是没有意义的;而要带来持久和有意义的改变,我们必须明白改变意味着什么。我们在环境的压力下——通过宣传,通过必需品,或者通过遵从一种特定模式的愿望——的确发生了变化。我认为,一个人必须觉察到这点:一项新发明,一场政治改革,一场战争,一套戒律——这些东西确实会改变人的心智,但只是在表面上改变。真诚地想要发现“在一种根本的变化中蕴含着什么”的人,毫无疑问,必须深入探究思考的整个过程,即,深入探究心智和知识的本质。
因此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与你们一起讨论“什么是心智”、“知识的本质是什么”以及“‘知道’意味着什么”;因为如果我们不理解所有这些,我认为我们就不可能找到一种新的处理我们这么多难题的途径,一种新的看待生活的方式。
我们有时候的生活是极其丑陋、利欲熏心、痛苦和琐碎的。我们的生存是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是一种挣扎、痛苦、快乐转瞬即逝和短暂满足的过程。我们受到那么多调整、遵循和模式的束缚,而从来没有片刻的自由,从来没有一种完整存在的感觉;时常会有挫败,因为时常存在对满足的寻求。我们心神不宁,总是受到各种欲求的折磨。因此,要理解所有这些难题并超越它们,毫无疑问我们必须从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心智的过程开始。
知识意味着一种积累感,不是吗?知识能够被获得,并且因为它的本质,知识总是局部的,它永远都不是完整的;所以,一切起源于知识的行动也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我认为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地看到这点。
我在犹豫是否要继续下去;因为,如果随着我们谈话的进行我们想要理解,我们必须彼此交流,而我不确定在我们之间是否存在交流。交流意味着理解——不仅理解词语的意义,而且理解词语之外的意思——不是吗?如果你的心智和讲话者的心智,带着敏感在理解中一起运动,那么存在真正互相交流的可能;但如果你只是听着,想在谈话结束时发现,从知识的角度思考我表达了什么意思,那么我们就不是处于交流中;你只是在等待一种定义,而毫无疑问,定义不是理解的途径。
因此问题出现了:什么是理解呢?理解的心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当你说“我理解”时,你那样说意味着什么?理解不仅仅是知识性的理解,它不是辩论的产物,它与接受、拒绝或信念没有任何关系;恰恰相反,接受、拒绝和信念阻止理解。毫无疑问,要理解,必须具备一种注意的状态:其中不存在任何比较或谴责的意味,不存在为了同意或不同意而等待我们所谈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所有的意见、所有谴责或比较的感觉都中止或暂停了。你只是在听着去发现。你采用的是一种探究的方式,那意味着,你不是从某种结论开始;所以,你处于一种注意的状态,是在真正地听。
那么,在这么一大群人中,互相交流是可能的吗?我想要深入这个关于知识的问题,不管多么困难,因为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知识的问题,那么我认为我们将会超越心智;并且在超越自身的过程中,心智也许就没有了局限——即,没有努力;因为努力在意识上设置了某种限制。除非我们超越了心智的机械呆板的过程,否则真正的创造显然是不可能出现的;而一个创造性的心智无疑是必要的,由此它就能够处理所有这些不断增长的难题。理解“什么是知识”并超越不完整、局限之物,进而体验创造之物,不仅需要瞬间的洞察,而且需要一种连续的觉察——一种在整个过程中不存在结论的持续探究的状态——而这种持续的觉察,归根结底,就是智慧。
因此,如果你在听,不仅用你的耳朵,而且用一种真正希望理解的心智,一种没有权威、不从一个结论或引证出发、不期望被证明正确的心智去听,并且觉察到这无数的难题进而看到直接解决它们的必要性——如果这就是你心智的状态,那么我认为我们能够相互交流。否则的话,你将只是听到许多话语。
如我刚才说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局部的,并且任何源自知识的行动也都是局部的,进而是矛盾的。如果你从根本上了解你自己——你的行为、你的动机、你的思想和欲望——你就会知道,你生活在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中:我想要,而同时,我不想要;我必须这样做,我必须不那样做;等等、等等。心智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并且矛盾越激烈,你的行动制造的困惑就越多。也就是说,当存在一种必须应对、无法避免并且你无法逃避的挑战时,你的心智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那种必须面对那个挑战的紧张迫使你产生出某种行动,而这种行动产生进一步的矛盾、进一步的痛苦。
我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是否清楚我们生活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中:我们谈论和平而又在准备战争;我们谈论非暴力而我们从根本上是暴力的;我们讨论善良而我们不善良;我们谈论爱而我们充满野心、竞争,无情地追求效率;所以,存在矛盾。起源于矛盾的行动只会带来挫败和进一步的矛盾。知识是不完整的,任何源自知识的行动必然是矛盾的。那么,我们的难题就是,找到一个不是局部行动的源泉——现在就发现它,从而产生一种完整、直接的行动;而不说,“我会通过某种体系,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发现它”。
你们看,先生们,任何思想都是局部的;它永远不会是完整的。思想是对记忆的反应,而记忆总是局部的,因为记忆是经验的产物。因此,思想是受到经验制约的心智的反应。所有的思考、所有的经验和所有的知识都不可避免地是局部的,所以,思想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这么多的难题。你可能试图对这许多的难题从逻辑上进行理智的推理分析;但如果你观察你自己的心智,你就会发现,你的思考受到你的环境——你出生在其中的文化,你吃的食物,你生活的气候,你阅读的报纸,你日常生活的压力和影响的制约。所以,所有的思考都是局部的,不存在自由的思考。
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们的思考是记忆的反应,而记忆是机械呆板的。知识永远都是不完整的,因而所有源自知识的思考都是局限的、局部的,从来都不是自由的。因此不存在思想的自由。但我们能够开始去发现一种不是某种思想过程的自由——在其中,心智只是意识到它所有的冲突,意识到施加在它上面的所有影响。
我们说的学习意味着什么呢?当你只是在积累知识和收集信息时,存在学习吗?那是一种学习,不是吗?作为一个工程专业的学生,你学习数学等等;你在学习,在获得关于该学科的信息;你在积累知识,为的是学以致用。你的学习是积累性的、增加性的。那么,当心智只是拿取、增加和获得时,它是在学习吗?还是,学习是某种完全不同的事情呢?我说,我们目前称之为学习的累积过程根本不是学习;它只是记忆的培养,记忆逐渐变得机械;而一个像机器一样机械运行的心智,没有能力去学习。一台机器除了在增加的意义上永远没有学习的能力。学习是某种完全不同的事情,我将试图让你看到这种学习。
一个正在学习的心智从来不说“我知道”,因为知识总是局部的,而学习始终是完整的。学习不意味着从一定数量的知识开始,然后加进更多的知识;那根本不是学习,那只是一种纯粹机械的过程。对我来说,学习是某种完全不同的事情:我在每时每刻学习了解我自己;并且“我自己”是非常有活力的,它在活着、运动着,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当我说“我了解我自己”时,学习就在积累起来的知识中停止了。学习永远不是积累性的;它是一种无始无终的了解的运动。
先生们,问题是这样的:心智能否将自身从这种被称为知识的机械的积累中解放出来?并且,一个人能够通过思考的过程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你理解吗?——我们都受到了制约。也许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制约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存在问题;你是一个奴隶,事情就此结束。但是,如果你开始问自己,究竟是否可能打破这种局限、这种制约,那么你就面临问题;因此你必须深入探究整个思考的过程,不是吗?如果你只是说“我必须意识到我的制约,我必须考虑它、分析它,以便理解和摧毁它”,那么你是在运用力量,你的思考和你的分析仍然是你的背景的产物;所以通过你的思想,显然你无法打破思想本身是其中一部分的制约。
……
前言/序言
接下来我们将要进行讨论,并且我们可以在今天上午就启动那些讨论。但如果你很执着并且我也很执着——如果你坚持你的意见、你的信条、你的经验和你的知识,而我坚持我的——那么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讨论,因为我们两人都失去了调查的自由。讨论不是彼此分享我们的经验。根本不存在分享;只存在真理之美,而你和我都无法占有真理,它就在那里。要充满智慧地进行讨论,必须不仅要有热爱的品质而且也要具备迟疑的品质。你知道,除非你迟疑,否则
你无法进行调查。调查意味着你有疑虑,你亲自去发现,一步一步地发现;并且当你那样做时,你无需追随任何人,你无需请求别人更正或证实你的发现。但这一切需要巨大的智慧和敏感。
我希望我没有通过说这些而妨碍你们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就像两个朋友一起讨论事情一样,我们既不做出断言也不寻求相互支配,而是每个人轻松亲切地,在一种平等友好的气氛中交谈,尝试着去发现。并且在那种心智状态中,我们的确会有所发现。但我向你保证,我们所发现的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发现并且在发现之后继续前行。停留于你已经发现的东西是有害的,
“因为这样的话你的头脑就会封闭,就会僵死。但是,如果你在发现真相的那刻,抛开自己所发现的,那么,你就能像溪水、像有着充沛河水的河流一样奔腾不息。”
萨能,第十次公开演讲
一九六五年八月一日
心智的力量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心智的力量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