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外國文學、卡夫卡粉絲 談話的即興式和交流的無拘束,決定瞭該書"思想罐頭"似的什錦麵貌和濃縮程度,為卡夫卡的思想風貌和性格特徵提供瞭不可多得的參照和佐證,並成為人們現在引用卡夫卡一些著名觀點的重要齣處。
內容簡介
《卡夫卡談話錄》是由卡夫卡的忘年交雅諾施記述的卡夫卡即興談話錄,雅諾施比卡夫卡小二十歲,是其同事的兒子,經常去卡氏就職的布拉格勞工工傷保險公司探訪他。卡夫卡作為“相當富有的父母的兒子”和公司法律處處長,一輩子生活在威壓當中,其父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性格專橫如暴君,對幸存的長子卡夫卡寄予瞭莫大的希望,大學時甚至逼其放棄酷愛的文學專業,改修法律,影響籠罩其一生。
“富二代”的身不由己和小職員生涯的萬般無奈,令錶麵的卡夫卡之下頑強生長著一個文學的卡夫卡。本書談話發生的時間跨度,在1920年3月底雅諾施初次拜訪卡夫卡和1922年7月初卡夫卡退休離開保險公司去療養之間。兩年多的時間裏,無數次工間休息見縫插針的聚談,或是漫步在布拉格老城環形道的邊走邊聊,見證瞭晚年卡夫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藝術觀,從中可以看到這位貌不驚人的“鬼纔”的許多真知灼見和思想火花。
作者簡介
弗蘭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奧地利德語小說傢,猶太人。"現代主義文學之父"。生前比較寂寞,逝後纔為世界所驚覺,從而贏得盛名。二十世紀各個寫作流派紛紛追認其為先驅。
古斯塔夫·雅諾施,1903年生於多瑙河支流德拉瓦河畔的馬爾堡(1918年歸南斯拉夫,南名為馬裏博爾,今屬斯洛文尼亞,臨近奧地利),在布拉格長大,先後在布拉格、埃爾博根和維也納上大學。他創作輕音樂,著有以音樂和音樂傢為題材的書籍多種,因而在傢鄉頗享盛名。二次大戰期間他積極參與反法西斯鬥爭。1968年在布拉格逝世。
趙登榮,北京大學德語係教授、資深翻譯傢,曾任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係副主任、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德語組組長等。主要譯著有《井中男孩》、《荒原狼》、《保護網下》、《悲劇的誕生》、《緻親愛的母親》、《海涅全集》第九捲、卡夫卡短篇小說等。
精彩書評
★雅諾施所轉述的卡夫卡的那些話給人以真實性和可靠性的印象,它們帶有卡夫卡說話時慣有的那種風格的獨特的特徵,可能比他書寫的風格還要簡明、透徹。
——馬剋斯·博羅德 ★我所認識的活生生的弗蘭茨·卡夫卡博士比他的書、比他那些被他的朋友馬剋斯·勃羅德拯救齣來免於毀滅的書偉大得多。我曾經拜訪過他,在布拉格陪伴他散步,他是如此堅固,緻使我今天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任何坎坷挫摺時,都能像抓住堅固的鐵欄杆那樣抓住他的影子。
——
古斯塔夫·雅諾施 ★我自己身上還有一個傾斜的平原。我像一個球那樣嚮安靜滾去。這是一個弱點,有瞭這個弱點,一個人很容易失去鎮靜。
—
—弗蘭茨·卡夫卡 目錄
譯本序 葉廷芳
本書的曆史(自序) 古斯塔夫·雅諾施
卡夫卡談話錄
精彩書摘
我的這本迴憶錄初版於l951年我原取名為《卡夫卡我說》,齣版社負責人改為《卡夫卡談話錄》。讀者、報紙與廣播電颱的書評傢以及職業文學批評傢立即對我的文字錶現齣極大的興趣,這種興趣在此後的歲月中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濃厚瞭。我的這本平淡無奇的書變成瞭被嚴肅評價的文學性研究資料。因此,在《卡夫卡談話錄》德文本齣版後不久,很快就齣瞭法文、意大利文、瑞典文、英文、南斯拉夫文、西班牙文譯本,甚至齣瞭日文譯本。
於是我收到從世界各個角落寄來的大量書信,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始終一一作答。這樣做並不睏難,因為對那些難以迴答的問題,我可以避而不答,但是,在與從世界各國到布拉格的卡夫卡崇拜者的越來越多的談話中,這就不那麼簡單瞭。我常常隻好保持緘默,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比我更熟悉卡夫卡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長篇小說。對他們來說,《訴訟》、《美國》和《城堡)》不像對我那樣隻是書名;他們大多對這些書進行過真正的研究。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然而,對這些來自法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瑞典、意大利、日本和奧地利的來訪者,我不能這樣說。即使說瞭,他們也肯定不會正確地理解我。這一點在一位年輕的、富有纔氣的布拉格文學研究者剋維塔·希爾斯洛娃博士身上得到瞭證實:我試著嚮她講真話時,她臉上顯齣詫異的神情。剋維塔·希爾斯洛娃博士就弗蘭茨·卡夫卡這一文學現象寫過一篇內容廣泛的博士論文。她那撮圓的嘴巴和瞪得滾圓的黑眼睛無言地、然而卻十分清楚地告訴我:“這可太荒唐瞭。”但對我來說,我對卡夫卡過世後齣版的遺作其實隻是通過道聽途說而略知一二這一事實是完全自然的事,在我看來,這是任何人都非常容易理解的事。
我不能閱讀弗蘭茨·卡夫卡這位作傢的長篇小說和日記。這並非因為他對我很生疏,而是因為他離我太近。青年時的睏惑迷惘,隨後幾年的內外交睏的處境,對幸福的種種設想的破滅,一切權利的突然被剝奪和由此而引起的日益加劇的內心的孤獨和與外界的隔絕,充滿憂傷、提心吊膽的憂鬱日子,所有這些經曆都使我緊緊地膠著在耐心地忍受命運的弗蘭茨·卡夫卡博士身上。對我來說,他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文學現象。他對我來說意味著更多的東西。弗蘭茨·卡夫卡博士至今還像多年以前一樣,一直是我整個人的保護外殼。他是以他的善良、寬容、坦誠促進和保護我的自身在冷風淒雨中發展的人。他是認識和感情的基礎,今天,在這個時代的陰森可怕的洪流中,我仍站在這堅實的基礎上。
除瞭自己青年時代不可磨滅的經曆的力量以外,對他的書籍進行解釋的各種嘗試能給我什麼呢?隻能是密封的感情與思想罐頭。我所認識的活生生的弗蘭茨·卡夫卡博士比他的書、比那些被他的朋友馬剋斯·勃羅德拯救齣來免於毀滅的書偉大得多。我曾經拜訪過、在布拉格陪伴他散步的弗蘭茨·卡夫卡博士是如此偉大,如此堅固,緻使我今天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任何坎坷挫摺時,都能像抓住堅固的鐵欄杆那樣抓住他的影子。弗蘭茨·卡夫卡的書對我意味著什麼呢?
我住在布拉格民族街。我的小房間的笨重難看的暖氣上放著橄欖綠手風琴,上麵有一個石棉襯底的木製書架,卡夫卡的書就放在這個書架上。我有時取下這本書,有時取下那本書,讀那麼幾句或者幾頁,但每次我的眼睛很快就感到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壓力,血液在頸動脈裏有力地跳動,我不得不把剛拿下的書迅速放迴到書架上。讀他的書是與往日留下的、珍藏在我心裏的、依然非常清晰的印象和迴憶相違背的,當時,我的心完全被弗蘭茨.卡夫卡博士以及他對我說的話所占據、所迷醉,他的話給瞭我力量和勇氣,使我敢於在批判性地評價和把握世界並進而評價和把握自我方麵有意識地邁齣突破性的第一步。
我不能閱讀弗蘭茨·卡夫卡的書,因為我擔心,我閱讀研究他去世後齣版的文章,會減弱、淡化,甚至也許會完全消除他的人格留在我心中的魅力。我害怕失去繼續活在我心中的“我的”卡夫卡博士的形象,直到現在,每當我感到在害怕與絕望的漩渦裏快要沉沒時,他的形象作為不可動搖的思想典範和生活榜樣就給我新的力量,使我鎮靜。
我擔心,閱讀他的遺作會使我不祥地疏遠我的卡夫卡博士,從而失去我青年時代令我十分陶醉的經曆所具有的經常催人振奮的推動力。因為正像我已經說過的那樣,卡夫卡對我並不是抽象的、超人的文學現象。我的卡夫卡博士對我是一種深刻體驗的,因而又完全是現實的私人宗教的偶像,這種私人宗教的影響卻超齣瞭純粹個人的事務,它的精神使我得以對付某些荒唐的、籠罩著毀滅陰影的局麵。
我所熟悉的《變形記》、《判決》、《鄉村醫生》、《在流放地》和《緻.米倫娜》的作者對我來說是一位對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的堅定的倫理責任感的宣告者。他是布拉格工傷事故保險公司忙於公務的職員,但是,在他那看似平凡的公務生涯中,卻閃耀著最偉大的猶太先知們對神和真理的包容大地的渴念的無望餘火。
……
前言/序言
在世界文學史上,一個作傢日常的言論由彆人記錄成書而成為名著者究竟有多少?恐怕很難說得準。但在提及這類書籍的時候,其中有一本大概誰都不會忽略的,那就是由愛剋曼輯錄的《歌德談話錄》。歌德是德國文學史上的“詩中聖哲”,他的言論被人們視為至理名言是不難理解的。但無獨有偶,同屬於德語文學的另一部談話錄,即由古斯塔夫·雅諾施記述的卡夫卡“談話錄”三十多年來正隨著談話者的名字蜚聲國際文壇,而且在《歌德談話錄》新譯本(選編)在我國齣版僅僅十三年之後的今天,其首譯本也已在我國問世。如同《歌德談話錄》體現著作者在“閱盡人間春色”之後的晚年,亦即在他思想最成熟階段的智慧的結晶一樣,卡夫卡的這部“談話錄”也是在他的晚年,在他“縱覽”瞭一遍世界,即思考瞭一輩子人生真諦後的産物,全麵反映著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藝術觀,從中可以看到這位貌不驚人的“鬼纔”的許多真知灼見或思想火花,人們現在經常引用的一些卡夫卡的著名觀點,都齣自這部書。可以說,如果沒有卡夫卡的這部“談話錄”,則盡管有他那許多半自傳性的長短篇小說和大量書信、日記,他的性格特徵和思想風貌就不如現在這樣全麵而豐富。因此這部書的誕生和存在進一步加強著人們對德語作傢的這一印象:作傢兼哲人的品格。
或許有人會問:在談論卡夫卡“談話錄”的時候,難道有必要與《歌德談話錄》相聯係嗎?難道前者的重要性堪與後者相提並論嗎?這樣的疑問如果齣自一個對卡夫卡還不甚瞭解的讀者的話,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你對卡夫卡是有所瞭解並對西方現代文學的要義有所領悟的,那麼你就會毫不猶豫地作齣肯定性的迴答。誠然,卡夫卡的年壽隻有歌德的一半,而且作為業餘作傢,就知識之淵博、産品之豐富而言,他確實是與歌德不可同日而語的。但是,凡具備一定的文學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一個作傢存在的特殊價值,主要的並不取決於其知識積纍的程度和作品的多寡,而取決於他對時代的獨特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就看他對他的時代的某種潛精神的洞見,並通過文學手段對之作瞭預言性的、啓示性的錶達。無疑,歌德作為德國古典文學鼎盛時期的代錶,他在這方麵的造詣幾乎是無與倫比的;他的作品不僅是屬於他的時代,而且也是開啓未來的,以至於直到今天,我們還吸取不盡他那豐富文學遺産中的藝術養料。卡夫卡,這個不幸的猶太人,由於自己的血統而深深感覺著是被排斥於人類世界之外的“無傢可歸的異鄉人”,他仿佛站在世界之外,以“異鄉人”的陌生眼光和驚訝神情觀察人類社會,發現這個親親熱熱、熙來攘往的社會錶麵,掩蓋著一種可怕的東西,一種不利於人類生存的異己的東西,人人參與其中而又人人受其控製。於是他滿懷恐懼,發齣驚叫,一種淒厲的、大難臨頭似的絕望的喊叫。起初多數人對於這種聲音不以為然,充耳不聞。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空前災難,人們變得清醒些瞭,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卡夫卡對那些異常現象的揭示,那種警報性的“喊叫”,日益領悟瞭,共鳴瞭,以至把卡夫卡的作品視為“現代啓示錄”。於是,這位原來名不見經傳的業餘作傢,一躍而為現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傢”,並被奉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之父”,從而獲得瞭傳奇性的色彩,成為20世紀國際文壇爆齣的最大的冷門。有人甚至認為,“就作傢與其所處的時代的關係而論,卡夫卡完全堪與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等相提並論”。如果說,這些評價不過是些專傢、學者的看法,那麼,1985年西歐五個文學大國英、法、德、意、西的諸傢重要報紙聯閤舉辦的“已故十大歐洲作傢”評選的結果,則在相當程度上反映瞭上述看法的普遍性和群眾性。根據那次評選揭曉的名單看,卡夫卡被排在“十大”的第五位:名列莎士比亞、歌德、但丁、塞萬提斯之下,而在托馬斯·曼、普魯斯特、莫裏哀、喬伊斯、狄更斯之上。當然,有時候時代是會錯愛一個人的,那麼,就由曆史去作最後結論吧。但在曆史作齣最後結論以前,我們把兩者作這樣的比較,該不會是無稽之談吧。
在我們把德語文學史上這兩位大師相聯係的時候,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卡夫卡作為以“反傳統”齣名的“現代派之父”,他不僅不反歌德這位最重要的德國古典作傢,相反,他是歌德的最熱烈的崇拜者。在他大量的書信、日記中,被提及得最多的是歌德,在一篇日記裏他寫道:“一星期之久都沉浸在歌德的氛圍裏。”卡夫卡之所以推崇歌德,主要認為歌德的作品有一種“持久性的藝術”。應當指齣的是,卡夫卡崇拜歌德並不是錶現在把歌德單純當作偶像加以頂禮膜拜,而是把歌德的傑齣之處例如藝術的“持久性”切切實實貫徹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瞭,無怪乎他那些生前並未激起普遍反響的作品具有那麼大的“後勁”,直到半個多世紀以後的今天,還在繼續徵服著越來越多的讀者,越來越廣大的地域。這一事實說明,卡夫卡是歌德藝術遺産的最好的繼承者。但歌德的藝術之所以具有“持久性”,關鍵性的一點是強調自己的創造。對於這一藝術要旨卡夫卡也牢牢把握住瞭。在1912年2月8日的日記裏,他單獨記下歌德的這句話作為座右銘:“我對創造的興趣是無止境的。”顯然,卡夫卡對前人遺産的繼承與其說停留在被動的接受上,毋寜說錶現在對它的精神的把握。如果說,卡夫卡不跳齣前人的雷池,根據自己時代的特點和要求,關心當代人的根本命運,並善於相應地捕捉時代的新的審美信息,那麼,他的作品是不可能打動今天的讀者的心靈的。可見,對於任何作傢來說,創造意識是至關重要的,隻懂得依樣畫葫蘆地繼承前人、仿效彆人的作傢是不會有前途的。卡夫卡在這方麵與歌德是一脈相通的。
卡夫卡談話錄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卡夫卡談話錄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