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由《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文库二编——当代学人边疆研究名著》两部分构成。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收录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而且有所创新,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的出版体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意志,起到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目的,更能为我国边疆研究、发展与稳定作出贡献!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 立体地展现了辛亥革命至1920年代初期中俄交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条约、文件、合同、信件等原始资料。本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亦有过人之处,比如对中东路问题的研究,作者引入了国际法学的研究方法。作者从国际公法的视野检讨了民国中央政府及黑龙江地方政府在中东路交涉中取得的成绩和教训,对此问题作了恰到好处的评价。
这些资料对于后世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工作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些资料是该领域的研究者研究这一专题的基础性资料。
于逢春(1960- ),辽宁东港人。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2003年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全力构建“五大文明板块”理论框架,藉此解读中国疆域形成的内在理路。系国内较早运用民族主义理论,探讨近代中国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构筑“民族国家”的研究者之一。主要著作:《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中国国民国家构筑与国民统合之历程》等。
高月(1980- ),吉林大安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东北疆域史。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其中的“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一章,着实勾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我一直认为,两国间的“交涉”并非仅仅是冰冷的外交辞令,而是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描绘两国在边境地区,尤其是在哈尔滨、满洲里、符拉迪沃斯托克等重要节点城市,所展开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书中是否能够细致地展现两国人民在边境贸易、商品流通、文化共享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例如,两国边境城市的居民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跨境旅游线路的开发与现状,以及民间商贸往来中的一些生动案例,这些都将极大地丰富我们对两国关系的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突破宏观战略层面的分析,深入到微观的民间视角,展现两国人民之间日常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从而更全面、更立体地呈现“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的真实图景。
评分《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这本书,其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穿透力。“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这一专题,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俄关系最新图景的窗户。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协调与合作的详细论述。比如,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多边框架下,两国是如何就地区和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如朝鲜半岛局势、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进行沟通、协调,并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的。这种跨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反映了两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影响力。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罗列官方声明,而是能深入分析两国在这些复杂议题上,各自的国家利益考量,以及它们如何在这种利益交织与博弈中,找到合作的契合点。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所扮演的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评分翻开《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看到“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这个标题,我内心充满了对探索两国关系新篇章的渴望。我尤其想了解的是,在能源领域,两国十年来是如何深化合作的。从西伯利亚大动脉的油气管道建设,到核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项目,这些大手笔的能源合作,不仅关乎两国经济发展,更深刻地影响着全球能源格局。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项目的进展情况、遇到的挑战以及双方的解决方案。同时,我对于两国在边境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吉林等省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经济开发、跨境旅游、农业合作等方面的具体项目和成果,也充满好奇。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具象化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两国经济合作的实际成果,以及这种合作如何带动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中包含“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这样一个章节时,我的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对于这两个毗邻而居的东方巨龙,它们的每一次互动,都牵动着全球的目光。我尤其想深入了解的是,在过去十年间,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比如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合作,是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两国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项目,科研机构的合作攻关,以及民间文化团体之间的互访与展示。这些看似“软性”的交流,往往是维系两国关系深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此外,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两国在历史叙事上的某种共识与差异,以及如何通过共同的努力,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在当前信息爆炸、容易产生误解的时代,能够有一本著作,系统地梳理并分析两国近十年的交往细节,尤其是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幕后故事,这将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情。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的视角,让我们跳出刻板印象,真正理解中俄关系的多面性和动态性?
评分《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剖析中国边疆地带的宝贵视角,而“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这一专题,更是其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我特别关注两国在边境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两国在共同治理跨境河流、保护珍稀动植物、联合开展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具体项目和成效。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挑战下,两国作为重要的邻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更对维护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中俄两国在边境地区生态合作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借鉴,从而为推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厚重的《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关于“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这个篇章,其背后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外交辞令的往来,更是地缘政治格局下,两个大国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生动演绎。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究了中国北部漫长边境线上,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现实考量。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对两国在地区安全、能源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层面上的互动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例如,在安全领域,双方如何协调立场,共同应对地区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威胁,以及在军事演习和维和行动中的默契配合,这些内容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我尤其想知道,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宏大叙事下,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进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书中的分析,是否能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两国合作的模式和前景?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国际关系的研究者,我对书中关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协调与博弈,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论述,充满了期待。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种“亦敌亦友”式的复杂关系,以及它对全球战略平衡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偶然看到这本《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时,我的目光立刻被“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这一章节所吸引。作为一名对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有着长期关注的读者,我对中俄两国在战略层面的互动尤为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包括联合军事演习的常态化、战略互信措施的深化、以及在反恐、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协作。在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在安全问题上的协调,对于维护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两国军事战略对接、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在边境地区军事部署和管控等方面的细节分析。通过阅读,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这种战略协作的深层逻辑和它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尤其是在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巨大压力的国际环境下,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韧性和发展趋势。
评分《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中国边疆地带历史与现实的绝佳机会,而“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这个专题,更是其中的点睛之笔。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相互认知与解读,以及如何通过共同的努力,促进对历史真相的认知和对历史创伤的疗愈。我希望书中能够分析两国在二战历史、近代史的某些重要节点上的叙事方式,以及如何通过历史对话、联合研究等方式,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在当前一些西方媒体试图歪曲历史、挑拨离间的背景下,两国能否通过增进历史共识,来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两国在历史问题上,如何求同存异、增进互信的经验和启示?
评分这套《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的出现,无疑为我们这些对边疆问题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深层历史与现实的窗口。其中,“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这一专题,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我一直对中俄两国绵延万里的边境线及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充满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揭示这段时期两国边境管理、口岸建设、跨境合作方面的最新动态?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两国在维护边境地区稳定、打击跨境犯罪、促进人员和货物自由流动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如能源贸易、农业合作、跨境旅游等,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书中关于两国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通过务实的合作,共同为边境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部分内容是我最为期待的。我相信,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中俄两国并非仅仅是传统的战略伙伴,更是在地缘政治的现实土壤中,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塑造的特殊关系。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并注意到其中关于“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的内容时,我感到非常振奋。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两国在边境法律、边界划分、以及跨境司法合作等方面的进展。我希望书中能详尽地介绍两国在勘界立标、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以及在打击跨境犯罪、引渡、民商事司法协助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和取得的成就。在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跨境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两国如何通过有效的法律框架来规范和保障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跨境法律挑战,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中俄两国在边境法治建设、跨境司法合作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和理论总结,从而为我们理解两国关系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提供有益的参考?
评分这套书很难得,第一手资料,赶上活动,果断收入
评分按照传统,人们根据这些单位来强调话语的不确定、单一和膨胀的范围。这并不是说要对这些单位的整个价值提出疑问,或者要禁止使用它们,而是要指出需要制订一个理论以便准确地确定它们。
评分包装很好,物流很快,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书不错,历史资料加以现代解读,感兴趣可以入手
评分按照传统,人们根据这些单位来强调话语的不确定、单一和膨胀的范围。这并不是说要对这些单位的整个价值提出疑问,或者要禁止使用它们,而是要指出需要制订一个理论以便准确地确定它们。
评分先看看再说。有覆膜。包装挺好
评分先看看再说。有覆膜。包装挺好
评分不错的书。《【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综合卷一】最近十年中俄之交涉》 立体地展现了辛亥革命至1920年代初期中俄交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条约、文件、合同、信件等原始资料。本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亦有过人之处,比如对中东路问题的研究,作者引入了国际法学的研究方法。作者从国际公法的视野检讨了民国中央政府及黑龙江地方政府在中东路交涉中取得的成绩和教训,对此问题作了恰到好处的评价。
评分先看看再说。有覆膜。包装挺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