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的阅读观(第3版)》作者朱永新是近年来推广阅读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改变,从阅读开始”等观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者多年来笔耕不辍,写书读书,不但出版教育文集、坚持写教育随笔,与读者分享教育理念,同时为其他学者和一线老师出版的著作撰写了大量序言。《我的阅读观(朱永新教育作品)》选择作者关于阅读的观点与部分精彩的序言,汇编成册,让读者走进他的阅读世界。
作者简介
朱永新,1958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华管理智慧》、《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等多部著作,并主持《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新教育文库》、《教育在线文库 》等多种大型丛书的编纂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等。
目录
阅读的力量(卷首诗)
改变,从阅读开始(代序)
引言:什么是阅读
第一章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改变人生
阅读滋养心灵
阅读: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阅读:重塑心的文化
追随伟大的灵魂
青春伴书最痴狂
阅读让教育更美丽
少点烟酒味,多些书卷气
企业家需要读书吗
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
第二章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阅读的力量
全民阅读应该成为国家战略
中国人需要自己的“国家阅读节”
阅读能力也是“生产力”
敲响阅读的“闹钟”
仪式与形式
饱读不知饿读饥
余秋雨先生为何看轻阅读
从牛津乞丐读书说起
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
我们需要国家基础阅读书目吗
为什么需要设立国家阅读基金
全国图书资源信息应该共享
第三章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
儿童阅读需要阶梯
晨诵、午读、暮省
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
童书是最美妙的种子
为新世纪教师与学生营造精神家园
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未被发现
借孩子的眼睛看绘本
超越年龄的快乐阅读
拯救教师的阅读
让中小学图书馆成为开放的精神绿地
大学教育亟须一场阅读革命
教材为何不能纳入国家图书评奖
“读书无用”与“读无用书”
第四章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阅读,让城市更美丽
阅读造就学习型城市
和谐城市需要阅读节的盛典
阅读与市民素质
“地铁阅读”应成为城市风景
阅读与学习型企业
疏通文化传播的“毛细血管”
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中国出版需要一座博物馆
第五章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
师生共读:书写生命的传奇
亲子共读:避免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电视应该“赎罪”
共同编织幸福的教育
推动摇篮的手能撬动地球
从“亲子共赏”到“亲子共读”
家庭教育的密码
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给孩子记录生命的历史
农家书屋该建在哪儿
附录
附录1 阅读断想
附录2 阅读小语
附录3 阅读叙事
后 记
精彩书摘
大家知道,中国社会在文化心理上正面临一场阅读危机。201 1年4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发布了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称,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2.3%,比2009年的50.1%增加了2.2个百分点。而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82 7%,未成年人年均图书阅读量超过了成年人。 自1999年以来的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前七次调查成人图书阅读率分别为60.4%、54.2%、51.7%、48.7%、48.8%、49 3%、50.1%。前五次调查显示,总体上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下降,重视阅读的比例也在下降。近几年在一大批学者的呼吁和推动下,才开始有了缓慢的回升。 相比之下,尽管美国的成人阅读率也在下降,但其75%左右的水平要高出中国很多。 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比2009年的3.88本增加了O.37本。而韩国年阅读量是人均11本,日本是40本,以色列是64本。2010年,新闻出版部门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 中国人的阅读信仰在今天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是消失的危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读书持怀疑态度,觉得读书无用。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上完高中甚至是初中就辍学离校,开始学习做生意。他们似乎觉得知识多少无所谓,能挣钱就行了。创业固然值得提倡,为社会创造价值更是值得尊敬。但18岁前就辍学创业,代价未免太大,失去的可能远比得到的要多。 二是读书的人中,真正有阅读信仰、相信阅读价值、愿意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对阅读的信仰,既包括信仰著作中传授的精神,更包括对阅读本身的敬重。过去,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读书人几乎是有修养的人的代名词。过去,很多人没有阅读能力,但他们很想读书,甚至文盲对读书都有一种敬畏和羡慕的情感,因此市井间才会流传着类似“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不完全正确、但能充分显示极其重视阅读的话。而现在,有阅读能力的人越来越多,有阅读信仰的人却越来越少。有阅读能力但没有阅读信仰,比没有阅读能力但有阅读信仰要糟糕得多。 阅读信仰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信仰的缺失。现在很多中国人对于自己真正在追求什么并不清楚。“80后”被称为“迷茫的一代”,就是社会急剧变迁和文化根基缺失的结果。在今天的社会中,人流、车流、信息流让我们流连忘返,但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论语》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可现在《论语》之类的经典几乎成为了只有专业学者才阅读的书。中国人需要重新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圣经”。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亟须通过阅读来认识自己及自己所属的民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娥们要到哪里去?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程度,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在融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并保持民族的独立性。
前言/序言
朱永新教育作品卷7:我的阅读观(第3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永新教育作品卷7:我的阅读观(第3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